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表面活性剂和反硝化细菌协同处理含硫化亚铁颗粒污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表面活性剂和反硝化细菌协同处理含硫化亚铁颗粒污油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一个可破坏硫化亚铁颗粒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的刚性界面膜的污油破乳剂配方和一个可刺激脱水器内原生反硝化细菌数量迅速膨胀的复合无机盐配方。在现场实验中,通过将污油混入游离水脱除器进液中和在脱水器进液中同时投加0·05kg/t污油破乳剂和0·759kg/t复合无机盐回收处理了720m3大庆油田葡三联合站内的含硫化亚铁颗粒污油,污油回收处理过程中的药剂费用为34·03元/m3。  相似文献   

2.
硫化亚铁油田生产的主要污染物,其存在于采出液中造成油田"黑水"现象,影响油水分离,增加污水处理难度。研制了一种硫化物去除剂,在弱碱三元污水处理站反冲洗泵前投加300mg/L后沉降12h,可降低回收水的含油量64.83%、悬浮固体含量33.72%、硫化物含量68.42%;滤前水含油量平均下降33.55%、悬浮固体含量平均下降18.19%;外输水达标率由0提升至62.5%。  相似文献   

3.
原油脱水站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大庆油田部分原油脱水站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影响原油脱水站油水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进破乳剂的性能和投加机制,降低游离水脱除器进液中机械杂质含量等提高原油脱水站油水分离效果的改善措施。对采出液处理中应用的破乳剂配方及其加药点设置,沉降罐上部污油回收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在实际应用中显著改善了大庆油田采出液的油水分离效果,电脱水器运行稳定性显著提高,出矿净化原油水含量低于0.3%的控制指标,沉降罐上部油层厚度可控制在0.3m以下,聚驱沉降罐和水驱沉降罐放水含油量可分别降低到500mg/L和300mg/L的控制指标以下。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庆油田北三东区块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设施进液的性质受油井酸洗和酸化作业影响发生突变,油水分离难度大幅度上升,造成大量原油随分离采出水进入采出水处理设施,外输脱水油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通过对突变后采出液处理设施进液性质的研究,确定造成其油水分离特性严重恶化的主要原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硫化亚铁和碱土金属碳酸盐等具有油水界面活性的纳米尺度固体颗粒,这些微粒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空间屏障阻碍油珠之间的聚并。通过联合投加可溶解硫化亚铁和碱土金属碳酸盐微粒的硫化物去除型水质稳定剂WS1005B、可抑制碱土金属碳酸盐微粒析出的水质稳定剂WS1003、对O/W型采出液兼有清水和破乳脱水双重作用的油水分离剂SP1013和可抑制电脱水器内油水过渡层的脱水型破乳剂SP1009,改善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设施进液的油水分离特性,实现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有效油水分离,三相分离器和游离水脱除器放水含油量低于800mg/L,电脱水器出油水含量低于0.5%,分离采出水含油量低于350mg/L。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出液和采出水处理设施内污油的杂质成分、显微结构和相分离特性的研究,揭示了采出液和采出水处理设施内污油的主要特性: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机械杂质,部分污油中还含有大量微生物;油水界面上吸附有杂质微粒;破乳困难,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后均残留有未破乳的油水乳状液。采出液和采出水处理设施内污油中的杂质主要为油藏中采出的岩石碎屑和粘土颗粒、钻完井过程中进入油藏的的污染物、以及井场和漏油场地回收落地污油中的粘土颗粒、垢沉积物、腐蚀产物、微生物以及采出水处理中应用的絮凝剂、混凝剂及其作用产物。污油中的碳酸钙和硫化亚铁多为尺寸不大于1μm的小颗粒聚集体,且多附着在石英和粘土颗粒的表面上。  相似文献   

6.
在采出液和采出水处理设施内污油的显微结构、污染物成分和相分离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模拟介质试验,揭示了污油中油水乳状液的固体颗粒稳定机制——少量硫化亚铁微粒沉积在原本具有良好水润湿性的其他杂质微粒表面上使其表面具有与硫化亚铁颗粒相同的油水双润湿性而易于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阻碍油珠或水滴间相互聚并的屏障,是污油中油水乳状液稳定的最主要原因。结合大庆油田典型的采出液和采出水处理过程揭示了污油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提出了从源头上抑制进入采出液处理设施的机械杂质、减轻井筒和地面集油管道腐蚀等可有效抑制采出液和采出水处理设施内污油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微乳液型反相破乳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对反相原油乳状液兼有良好清水和快速脱水作用的微乳液型破乳剂,并将其应用于大庆油田喇Ⅱ-1联合站的原油脱水和采出水处理中。在喇Ⅱ-1联合站原有的一段游离水脱除加二段电脱水原油脱水工艺和一级沉降加一级纤维球过滤采出水处理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在采出液中投加15mg/L研制的反相原油乳状液破乳剂后,游离水脱除器放水的平均含油量由投加微乳液型破乳剂前的2004·5mg/L降低到442·8mg/L,处理后采出水的平均含油量由投加微乳液型破乳剂前的31·2mg/L降低到4·1mg/L,药剂费用为0·14元/m3。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评价了针对聚合物驱采出液研制的油水分离剂SP1003处理大庆油田杏二中试验区低驱油剂含量(NaOH388mg/L,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25mg/L,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108mg/L)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可行性。现场试验过程中在SP1003加药量为30mg/L的情况下,游离水脱除器放水和水处理设施进水含油量分别由试验前的平均40030mg/L和1547mg/L降低到858mg/L和197mg/L,降低幅度分别为97.9%和87.3%。试验过程中还发现杏二中试验站游离水脱除器前的离心脱水泵造成采出液严重二次乳化,二次乳化后的采出液在脱水泵至游离水脱除器间管道内的停留时间过短使得采出液中的油珠聚并不充分,以及采出液处理设施运行不平稳都对杏二中试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采出水处理有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包油型聚合物驱采出液破乳难度大、油水分离困难等问题,研究出了新型破乳剂,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游离水脱除器进液中投加11mg/L新研制的破乳剂,经原油脱水工艺处理后,脱水原油含水率均小于0.30%,分离采出水中油的质量浓度不超过500mg/L,达到了脱水后油中含水及水中含油指标的要求。1座处理规模为3×104m3/d的联合站使用新型破乳剂,每年可节省破乳剂费用23万元。  相似文献   

10.
仰角式游离水脱除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油水分离器,是针对高含水采出液而提出的.本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仰角式游离水脱除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改变游离水脱除器的结构参数对游离水脱除器的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全面搭配试验及回归分析,确定了挠度、支座反力、当量应力、等效应力和最大轴向拉应力与仰角角度、...  相似文献   

11.
碳酸钠溶液吸收处理硫化氢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碳酸钠(Na2CO3)溶液吸收处理硫化氢(H2S)气体的效果。常温(20℃)常压下,当Na2CO3溶液质量浓度为10 g/L、H2S空间速度和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5 L/(L.m in)和200 mg/m3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碳酸钠溶液吸收硫化氢的穿透时间是570 m in;在穿透时间570 m in内吸收效率维持在80%以上;吸收液pH值维持在9~12之间;吸收液pH=9.5时,吸收效率可以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脱除羰基硫的各种方法,包括还原法、水解法、吸收法、吸附法、光解法及氧化法等,展望了COS脱除技术的研究趋势。指出ZrO2与TiO2、Al2O3混合制备新的多组分催化剂,以及引入铁一类助剂来降低催化剂表面的亲水性进而降低催化剂的失活程度是COS脱除技术研究可能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陈勇  赖小林 《工业催化》2014,22(9):680-682
为提高硫化氢脱除剂性能,利用活性炭吸附表面积大的特点,合成具有吸附性能的氧化铁负载型硫化氢脱除剂。为便于不同硫化氢脱除剂性能评价,设计和搭建了一种用于快速评价气体硫化氢脱除剂脱除效果的评价方法与实验装置。结果表明,吸附型脱硫剂加入反应型脱硫组分后,脱硫速率的持续性优于吸附型脱硫组分,氧化铁负载质量分数为5%时,脱除剂初始脱硫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絮凝和氧化相结合方法处理含硫废水。研究了絮凝剂的用量、絮凝时pH值及氧化时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处理后的废水中硫离子去除率为99.73%,其浓度为0.635mg/L,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1.0mg/L)。  相似文献   

15.
聚苯硫醚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正伟  周阳 《广州化工》2009,37(9):133-135
对聚苯硫醚合成进行了研究。在催化剂Na2CO3的作用下,用对二氯苯(P—DCB)和脱水后的硫化钠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剂中常压合成聚苯硫醚。实验中主要研究了温度、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对该缩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温度为(192±3)℃,原料配比为1:1.1(Na3S:P—DCB),反应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16.
在HRT为12 h,温度为30℃±2℃,进水pH为7.5,进水硫化物、硝酸盐氮和氨氮浓度分别为50~90 mg S·L-1,22~35 mg N·L-1和22~35 mg N·L-1条件下,能够实现氨氮、硝酸盐氮和硫化物3类污染物的同步去除,去除率分别达到97.3%、92.8% 和99%以上,而且去除的硫化物主要以单质硫形式存在,单质硫理论转化率达89%以上。间歇实验结果表明,S2-的存在能够促进NO3--N、NH4+-N的同步去除。研究结果为含硫含氮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孙小娟  陈晓明 《广州化工》2010,38(11):187-188
简述了氧化铁脱硫工艺流程,介绍了氧化铁脱硫剂性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氧化铁脱硫工艺中的技术要点,如氧化铁脱硫剂需要一定的湿度,保证良好的脱硫条件;当H2S含量较高时需降低空速;控制再生过程的反应温度,热点温度不超过80℃;装填完毕脱硫塔必须用惰性气试密。  相似文献   

18.
研究硫化钠浸取单质硫,探求铅渣中提取硫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硫化钠浸取单质硫最佳工艺条件是液固比为3:1,Na2S溶液浓度140g/1,硫化钠用量为理论量120%,浸出时间20分钟。  相似文献   

19.
翟敏  王志辉 《广东化工》2010,37(10):127-127,132
在含硫污水中加入乙酸锌,通过高速离心法进行预处理,得到硫化锌沉淀,倒出部分上清液,再加入弱碱性水与显色剂反应,最后通过分光度计或比色法测定硫化物的含量。该测定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