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瞿群威  熊涛 《中国康复》2005,20(6):351-353
目的:研究CT介入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康复疗效。方法:LDP患者240例,随机分为3组各80例,CT介入下,A、B组采用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B组于注射后第3天再从硬膜外导管注入消炎镇痛液;C组于下侧隐窝胶原酶注射。结果:痊愈显效率在治疗后15 d和6个月时A、B、C 3组分别为36.3%、61.3%、37.5%和61.3%、85.0%和60.0%,B组均显著优于A、C组(均P<0.01)。3组中痊愈显效患者1和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T介入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与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LDP的疗效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前者更加安全,且在术后可方便硬膜外阻滞治疗而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应用硬膜外腔侧隐窝置管注射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3例,并与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25例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1.3%,68%,为非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确定硬膜外导管进入硬膜囊前间隙,尖端对准突出的椎间盘。结果:240例均一次成功,经6个月的随访,优良率87.9%,有效率96.7%。结论:经骶裂孔穿刺,标志清楚、方向固定、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CT引导下硬膜囊前间置管、注药、位置确切,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骶管注射联合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84例腰腿痛患者.骶管注射药液配制:醋酸曲安奈德20 mg+2%利多卡因5 mL+生理盐水25 mL+维生素B1 100 mg+腺苷钴胺1.5 mg.硬膜外侧隐窝注射药液配制:醋酸曲安奈德20 mg + 2%利多卡因5 mL+生理盐水5 mL+维生素B1 100 mg+腺苷钴胺1.5 mg.一周一次,四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本组治疗最短1个疗程,最长2个疗程.随访时间1年.总优良率为80.95%(64/84).未出现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骶管注射联合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腰腿痛,作用范围较大,对于患者多因素造成的椎、根管狭窄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腔侧隐窝穿刺注射胶原酶或消炎镇痛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报道已见于很多文献 ,而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却少见有关报道。我们自 2 0 0 1年 6月开始成功运用硬膜外腔侧间隙穿刺置管注药到硬膜囊前侧间隙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2 6例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36~ 6 0岁 ,体重 5 2~ 80kg。CT测C5~C7小关节内缘间距 2 3~ 2 5mm。临床分型 :神经根型 18例 ,脊髓型 4例 ,根型脊髓混合型 4例。突出间隙 :C6~ 714例 ,C5~ 6 12例。伴有轻度椎体滑脱、黄韧带肥厚 ,小关节增生等 10例。全…  相似文献   

6.
傅诗书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456-2457
目的:观察益肾通痹汤对不同CT影像椎间盘形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依CT影像所显示的椎间盘形态、突出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30例,椎间盘突出均<4mm。B组33例,椎间盘突出在4-6mm之间。C组35例,椎间盘突出程度>6mm.3组均口服益肾通痹汤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评价表评定疗效。结果:A组痊愈显效率63.3%、B组痊愈显效率81.8%、C组痊愈显效率51.4%,B组与A、C组治愈显效率比较,P<0.01,B组疗效明显优于A、C组。结论:益肾通汤对椎间盘突出在4-6mm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CT影像诊断可以对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学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机)引导下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L4/L5或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在DSA机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经造影剂伊索显(isovist)和局部药证实穿刺针进行L4/L5硬膜外间隙或L5/S1硬膜外侧隐窝后注药。结果:DSA机能清晰显示腰椎棘突、横突、椎体、椎板、椎间孔、上下关节突和侧隐窝解剖结构,硬膜外腔显影清晰。三周及一年优良率分别为57%和73%,有效率为92%。结论:DSA机引导硬膜外腔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具有定位和注射部位准确可靠,无明显并发症的特点,提高了溶盘术的安全性;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小关节间隙侧隐窝注射配合电脑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42例,CT引导下经小关节间隙侧隐窝注射消炎镇痛液10ml后配以电脑三维牵引1次,卧硬板床休息1周;对照Ⅰ组38例,电脑三维牵引1次,卧硬板床休息1周;对照Ⅱ组35例.小关节间隙侧隐窝注药1次,卧硬板床休息1周。结果:出院1个月后评定疗效,观察组优良率90.5%,对照Ⅰ组优良率57.9%.对照Ⅱ组优良率60.0%,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Ⅰ、Ⅱ(P〈0.05)。结论:CT引导下经小关节间隙侧隐窝注射配合电脑三维牵引能很好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小关节内侧缘硬膜外侧隐窝注射胶原蛋白水解酶(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患侧小关节内侧缘穿刺进入硬膜外侧隐窝,缓慢注入胶原酶1200U(2~3mL)。观察2周内和随访1年后的疗效。结果溶核后症状、体征在2周内明显改善,2周及1年优良率分别为72.0%和66.6%,有效率分别为98.0%和96.2%。结论硬膜外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可靠,定点准确而个体化,操作简单而损伤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经骶裂孔硬膜外前间隙穿刺置管1047例回顾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总结骶裂孔穿刺置管失败的发生率及改行后路硬膜外前侧间隙穿刺置管的有关问题。方法:对骶裂孔穿刺、置管失败的病例进行统计,并参考其术前骶尾侧位片、术中监测X-线造影片,分析骶裂孔穿刺失败原因。计算首次置管达后间隙及发生脊麻的比率,并对采用后路硬膜外前侧间隙法的病例进行1年远期疗效随访。结果:在X-线下首选骶裂孔前间隙法穿刺失败率7.54%,置管失败率为0.94%.首次置管达后间隙的发生率为3.63%,脊麻的发生率为2.06%,其中延迟性脊麻的发生率为1.22%。随访44例后路法患者1年远期疗效的优良率为84.09%,总有效率为97.73%。结论:经骶裂孔硬膜外前间隙穿刺置管注射胶原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安全有效的途径;骶尾侧位片有助于确定骶裂孔及骶管有无畸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取最低突出节段棘突间为穿刺点,正入将导管推向硬膜外侧壁,斜行置入硬膜外前侧间隙,经造影确定后,注胶原酶1800单位,观察胶原酶溶解术后的结果。结果:76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此技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5年,优良率90.56%,有效率97-38%。结论:对诊断明确,有适应证的患者,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行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能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安全、效果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优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经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取最低突出节段棘突间为穿刺点,正入将导管推向硬膜外侧壁,斜行置入硬膜外前侧间隙,经造影确定后,注胶原酶1800单位,观察胶原酶溶解术后的结果。结果:76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此技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5年,优良率90.56%,有效率97.38%。结论:对诊断明确,有适应证的患者,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行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能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安全、效果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优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硬膜外前间隙连续注射胶原酶与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3组,A组(74例)胶原酶连续注射后再联合臭氧注入;B组(46例)自控泵按5 mL/30 min速度连续注射胶原酶;C组(60例)胶原酶一次性注入。3组胶原酶用量均为1 200 u。结果:A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98.65%,B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95.65%;C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8.33%和90.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前间隙连续注入胶原酶和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高效、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李梅  李静  王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9):688-689
2000年2月~2003年5月.我院采用硬膜外侧隐窝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86例.并对其进行系统护理及康复指导,近、远期疗效均有明显提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应用硬膜外腔侧隐窝置管注射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3例,并与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25例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1.3%,68%,为非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腔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侧隐窝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胶原酶注射组和胶原酶加得宝松注射组,旨在观察这种胶原酶注射法对LDH的治疗效果及加得宝松后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上述方法对LDH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中远期有效率两组均达到90%以上,优良率达75%。结论 硬膜外腔侧隐窝注射加用得宝松可明显提高近期优良率并减少注射胶原酶后腰背痛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盘外分次联合盘内单次注射胶原酶溶核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盘外分次注射联合盘内单次注射小剂量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30例以根性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X线引导下 ,穿刺针经患侧小关节内侧缘或椎板外切迹进入硬膜外侧间隙 ,另一根针从后外侧入路至椎间盘内。确定针尖位置后 ,向硬膜外腔缓慢注入胶原酶 4 0 0IU/ 2ml,共 3次 ,每次相隔 30分钟 ,同时向椎间盘内一次性注入胶原酶 4 0 0IU / 1ml。结果 :溶核后根性症状在 1~ 2周内改善 ,在 1、2、4和 8周的显效率分别为 16 .7%、4 3.3%、5 3.3%和 6 6 .7%。 10例 1年后复查CT ,有 7例显示椎间盘缩小 ,其中 2例腰椎间盘突出物消失。结论 :在硬膜外侧间隙分次注射 ,联合椎间盘内单次注射小剂量胶原酶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术前X片定位法和术中CT定位法行小关节内缘进针硬膜外前侧间隙注射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过程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年龄20~78岁,男52例,女54例,采用小关节内缘进针硬膜外前侧间隙穿刺法盘外注射胶原酶溶液行溶核术。一组用术前X片定位法,术中无影像学支持穿刺;另一组在CT引导下穿刺。观察穿刺过程和临床疗效,随访7~300天。结果:术中CT定位比术前X片定位穿刺更容易。术中CT定位组30天时的优良率68.97%优于术前X片定位组的38.67%(P〈0.01)。结论:术中CT定位下胶原酶溶核术可靠性要好于单纯术前X片定位,其半年内的疗效也要好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洲人LDH(Lumbar Disc Herniated)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次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骶管硬膜外前间隙介入注射利得合剂(A组)和休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B组)治疗LDH术后复发,运用统计学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根据Prolo腰椎术后评定标准,对全都复发病例(56例)进行了3~9个月的随访。结果:A组30例中,8~10分11例,6~7分15例,〈5分4例;B组26例中,8~10分6例,6~7分12例,〈5分8例。两组结果经统计学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洲人LDH术后复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骶管硬膜外前间隙介入注射利得合荆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将我们应用侧隐窝穿刺和骶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置管两种给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