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对骨的再生和修复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大体和扫描电镜两种方法观察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的结构,探索其用于组织工程载体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4-01/03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牛凝血酶溶液:作为使富含血小板血浆结固成凝胶的催化剂。②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液:将清洁级新西兰兔4只,解剖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10mL,离心后将红细胞与血浆分离,再将血浆离心,使富含血小板血浆与乏血小板血浆分开,得到富含血小板血浆。③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将富含血小板血浆与牛凝血酶溶液按体积比6∶1充分混合为凝胶。④冻干及观察:将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冻干,进行大体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①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大体观察结果:可见大量的纤维彼此细密交织。②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材料内大量的纤维交织,形成支架,其间含有大量的孔隙,孔隙彼此相通,孔径为200~1000μm,孔隙率80%。结论: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呈典型的多孔性结构,孔径大小、孔隙率均比较符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而且又含有丰富的、对成骨有利的生长因子,提示富含血小板血浆可用作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凝胶的超微结构。方法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PRP,分别计数全血和PRP血小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全血和PRP凝胶中转移生长因子(TGF)-β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B的浓度;同时,对PRP凝胶行大体观察、HE染色、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PRP中的血小板浓度达到全血的4.58倍;PRP凝胶中含有高浓度的TGF-β1、PDGF-AB;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PRP凝胶主要由大量纤维蛋白网和血小板构成。结论 PRP可能是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的理想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背景: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作为三维支架使其中干细胞可以呈立体生长,同时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又释放大量生长因子,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注入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后的修复作用.方法:取兔动脉血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取兔肩胛间区脂肪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组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组,后3组以穿刺法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退变模型制备完成2周后,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组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组分别对退变间盘中注射相应材料.结果与结论:兔椎间盘退变后,间隙明显降低,髓核信号明显降低,髓核内基质高,密度染色较深;而经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的治疗效果更好.提示对退变椎间盘内注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支架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均有利于减少退变对椎间盘的影响,其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注射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生物效应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方法、血小板的完整性、抗凝剂及激活剂的选择等.目的:比较不同抗凝剂与激活剂联合应用对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影响的差异.方法:抽取新西兰兔全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再用牛凝血酶和Ⅰ型胶原激活,实验共分4组:依地酸钠钙-凝血酶组,依地酸钠钙-Ⅰ型胶原组,肝素-凝血酶组,肝素-Ⅰ型胶原组.分别计数各组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数目.在激活富小板血浆后2 h,1 d,3 d,5 d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白对照组(全血)和各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的浓度,比较各组间2种生长因子释放方式和浓度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依地酸钠钙-Ⅰ型胶原组合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累积释放量最大(P < 0.05);使用Ⅰ型胶原作为激活剂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上述2种生长因子的释放方式均为持续缓慢,并且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释放与激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873);而凝血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的速度则较为快速(P > 0.05).结果证实,依地酸钠钙与Ⅰ型胶原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所释放生长因子的浓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背景:富血小板凝胶含有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对于局部创伤及骨缺损的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富血小板凝胶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其最优化的制备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目的:简要综述近年来富血小板凝胶所含生长因子及制备方法的相关研究,总结多种富血小板凝胶的制备方法并进行比较,以此找出较为优化的制备方法。 方法:以"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凝胶,组织工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3年1月),以"Platelet-rich plasma,Platelet-rich plasma gel,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3年1月),纳入与富血小板凝胶检测及制备方法相关的研究,排除不相关学科及内容的研究,检索得到322篇相关文献,筛选后最终纳入67篇。 结果与结论:目前富血小板凝胶的多种制备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势,不能单纯凭借某一项数据断定何种制备方法最好,需根据不同需要确定使用不同的方法。随着富血小板凝胶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对创伤及骨缺损的临床修复以及组织工程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背景:白膜法和富含血浆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有无效输注发生率高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缺点。 目的:观察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实验研究,分析制备浓缩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随机抽取126例站内采集后4-6 h的400 mL血液,随机分成改良白膜法组、白膜法组和富含血浆法组。改良白膜法采用3步离心,第1次采用次重离心,离心转速2300 r/min,离心时间12 min,降速5,离心温度(22±2)℃;第2次采用轻离心,离心转速910 r/min,离心时间10 min,离心温度(22±2)℃;第3次离心转速2800 r/min,离心时间12 min,离心温度(22±2)℃,离心后,挤去上层含血小板较少的血浆,袋中留30 mL血浆悬浮血小板,即为浓缩血小板。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分析制备浓缩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改良白膜法、白膜法以及富含血浆法制备的手工浓缩血小板中,制备前各组血小板总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富含血浆法组和改良白膜法组较白膜法组血小板回收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白膜法组和改良白膜法组较富含血浆法组残留红细胞和残留白细胞的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回收率受到全血量、离心转速、离心时间、离心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残留量,提高了血小板的回收率,可在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吴俊  张俊  刘锦波 《中国临床康复》2014,(30):4764-4770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中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因此其在骨再生、创伤愈合等方面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然而其在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 方法:检测兔全血、富血小板血浆及激活富血小板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及表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将兔软骨细胞在分别含10%,15%,20%,30%富血小板血浆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7d,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QT-PCR检测细胞内II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的表达。在兔皮下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软骨细胞复合物,6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富血小板血浆中各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全血(P〈0.05),激活富血小板血浆中各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富血小板血浆(P〈0.05)。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均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且20%浓度内呈浓度依赖性。20%浓度组促II型胶原表达的能力强于其他浓度组(P〈0.05),15%浓度组促Sox-9和蛋白聚糖表达的能力强于其他浓度组(P〈0.05)。富血小板血浆一软骨细胞复合物移植后,新生组织呈软骨样并有明显的软骨陷窝,细胞外富含软骨样基质,表明其作为可注射性支架用于软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周海洋  王宸  耿震 《中国临床康复》2011,(24):4415-4418
背景:研究表明富含血小板血浆常通过同源异体制备,可应用于促进扁骨和松质骨的骨折愈合。目的:用Landsbergs法制备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观察其对兔桡骨骨折愈合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富含血小板血浆组和对照组,分别建立桡骨中下1/3处骨折模型,富含血小板血浆组中加入制备的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对照组建立骨折模型后直接缝合。采用Landsbergs法制备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并植入富含血小板血浆组的骨折端,并行骨折断端石膏外固定。结果与结论:兔骨折标本在建模后1,2,4,6周均有不同程度骨痂形成。富含血小板血浆组在建模后第4周X射线进行影像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富含血小板血浆组Ⅰ型胶原量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可持续4周左右。结果证实,富含血小板血浆可通过增加骨痂中骨岛量和加速Ⅰ型胶原合成而明显促进长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前,浓缩血小板的手工分离制备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法)和去白膜法(BC法)2种。我们就去白膜法分离血小板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分离制备血小板(PRP法)20世纪70—80年代,富含血小板血浆法为血小板分离制备的标准方法。此方法是先将全血经轻离心后分离制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是目前已知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并能将其释放的自体提取物,并已应用于骨、软骨组(:织工程再生的研究。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制备兔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浓度,并测定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et八Jngar0法、Landesberg法、Aghaloo法制备新西兰大耳白兔富血小板血浆。检测3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以及3组富血小板血浆活化前后及正常血浆、贫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结果与结论:3种方法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血小板富集系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Landesberg法和AghaIoo法均可制备有效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且AghaIoo法制备血小板浓度及活性高于Landesbe叼法(P〈0.05)。活化前3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与正常血浆组、贫血小板血浆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活化后,Landesberg法和AghaIoo法制备的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明显高于活化前(P〈0.001),且AghaIoo法最高(P〈0.05)。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水平(P<0.872,P〈0.001),转化生因子β1水平(P<0.917,P〈0.001)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