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慢综艺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综艺节目形态,其特点是节奏舒缓、无竞技性、没有过多剧情设置,对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们颇具治愈性。《你好,生活》与《向往的生活》是生活类慢综艺中较为成功的两档节目,在叙事方面呈现了文化性与商业性的不同偏向:叙事主体从明星为主到星素结合;叙事主题传递共同价值观;叙事空间从固定到流动;叙事手法采用留白镜头与拟人动画。两档节目也存在如价值输出生硬、过度追求商业化、消解真实乡村形象等问题。慢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应避免严肃说教,多用人民喜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杜绝唯流量论,避免虚假繁荣;注重纪实呈现,表现真实的乡村生活。  相似文献   

2.
张晨 《新闻传播》2023,(4):90-92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不光内容愈发精良,在类别上也大胆创新。从亲子类综艺《爸爸去哪儿》、竞技类综艺《奔跑吧》,到时下正热的“慢综艺”《向往的生活》,无一不昭示着国内综艺节目的革新。《这!就是街舞》作为选拔类真人秀节目,首次将街舞与真人秀结合,并融合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引发了不少网民对“街舞”的追捧,同时也为选拔类真人秀节目开拓了新的主题,在叙事模式和理念上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希望通过对该节目的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叙事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其成功叙事策略,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蔡雯婷 《新闻传播》2018,(15):52-53
近日,《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火热上映,"慢综艺"节目再次回归观众的视线。回顾2017年,众多内容注重生活情感、形式轻松缓慢的综艺节目频现荧屏,"慢综艺"作为现今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成功打破了竞技类综艺长期霸屏的局面,为受众带来了一种新的节目体验。本文将以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向往的生活》的节目特点,挖掘其热播原因,并对"慢综艺"节目未来如何进行有效传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慢综艺是近几年一种较受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类型,该类型节目数量不断增多但节目质量良莠不齐.《你好,生活》作为央视推出的首档慢综艺,通过节目场景、内容、反馈等方面为受众打造沉浸式体验,受到广泛好评,节目质量在三季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你好,生活》的沉浸体验为慢综艺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也反映了更多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5.
黄梓淇 《东南传播》2022,(5):131-133
观察类综艺节目的诞生是在“慢综艺”盛行的当下,对于真人秀综艺节目模式的创新与充实。节目以被观察对象的真实生活记录作为内部叙事,以主持人与明星嘉宾的场外讨论作为外部叙事,通过“窥视+表达”的形式满足受众的“沉浸式参与感”。在综艺节目主持人功能弱化的当下,观察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出现重新拓展了主持人的角色空间,展现出紧跟时代浪潮的核心素养,也为当下的综艺节目主持带来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慢综艺以其独特的内容呈现方式、舒缓的节奏与情感叙事得以广泛传播.其对理想化生活的探索与呈现满足了受众的内心需求,赢得了广大粉丝群体.本文通过对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的节目内容创新进行详细分析,探究融媒环境下慢综艺节目应顺应受众的心理与物质需求,更好地结合当下融媒环境,改良节目内容,为综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心明  徐明 《东南传播》2021,(6):129-131
乡村生活类慢综艺是近年来较为火爆的综艺节目类型,以《向往的生活》《野生厨房》《三个院子》等为代表的头部节目引领着这类综艺不断创新发展,但此类节目更多的处于一种外部视角的控制之中,缺少对真实乡村生活的理解与展现,很多时候节目对劳动价值的诉求处于游离偏失状态,没有把劳动以及基于劳动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想象作为节目制作的核心理念,[1]存在劳动价值引导偏失的问题.通过以这些节目为案例,分析乡村生活类慢综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以期实现节目的升级进阶.  相似文献   

8.
慢综艺是与快综艺相对的一组概念,主要体现在创作理念上不追求戏剧冲突而是追求平时的记录嘉宾自然的状态。慢综艺的火热离不开当下的时代背景,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满足温饱后的大众在生活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类慢综艺恰好契合了大众的心理,为大众展现了桃花源似的生活状态。体验类慢综艺的火热也离不开节目自身的优势,画面赏心悦目,着重人与人之间朴实的情感。体验类慢综艺的火热也再次体现了时代背景对艺术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以及弊端,并以《向往的生活》这档节目为研究对象展开具体论述。首先通过地方性农耕自然风光、地方性农耕自然物候、地方性农耕生产生活三个方面来论述"传统田园""真实化"情景构建,其次从蘑菇屋家族程式+X、现场感体验化趣事、隐形日常生活流叙事来剖析家族日常化的叙事表达,描述了该综艺在视听娱乐中所展示的文化内涵,整体分析了该节目之所以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受到观众青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泽铭 《传媒》2021,(2):55-56,58
近年来,《中餐厅》《向往的生活》《青春旅舍》等"慢综艺"节目开始成为国内新兴主流综艺节目,赢得了广大受众的认可与喜爱.韩国作为"慢综艺"节目的开创者,不仅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原创性强、特色鲜明,发展劲头迅猛.反观国内,虽然近年来"慢综艺"节目迅速崛起,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原创度低、广告过多、类型单一等,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鉴于此,本文归纳总结了韩国"慢综艺"节目的特色,客观审视国内"慢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当前996工作制度下,作为综艺节目主要收视群体的年轻人开始希望逃离都市的疲倦,追求美好恬静的生活,因此衍生出了一批慢综艺。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半年播出的综艺节目中,观察类综艺占据近20档,节目类型涉及家庭、婚恋、育儿、空巢青年等,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并且参与嘉宾不仅仅局限于高流量明星,有很多节目直接定位素人参与,展现素人真实生活,这样可以更加接近受众的心理状态,引起情感共鸣。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观察综艺,他们都期望在情感综艺扎堆的今天,可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档情感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热播,这类以多维视角"观察"生活的综艺模式成为中国综艺节目的新流行。此类节目以"情感"为载体,聚焦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和情感关系,不仅满足了观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也增加了综艺节目叙事模式的多样性。在这类节目当中,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表达更是影响着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本文将从语言表达视域出发,探讨情感观察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为该类综艺节目的发展路径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过晚,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笔者通过对天津地方台播出的地域特色的电视综艺节目以及我国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如何办好电视综艺节目得出一些启示,仅供同行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4.
2017年初,随着《朗读者》、《向往的生活》等一批注重情感文化体验、节奏舒缓自然、风格温情和谐的综艺节目火爆荧屏,慢综艺已然成为今年最流行的电视节目类型,同时也是电视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节目现象。据此,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角度来探析慢综艺走红的原因,一窥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5.
徐桐 《东南传播》2022,(3):123-126
我国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在节目数量日趋饱和、节目模式日趋固化、受众注意力稀缺的情形下,如何在内容、形式与传播等方面推陈出新成为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既有研究多从节目形式、叙事策略、传播策略及受众心理等方面对某个或某类观察类网络综艺进行个案分析,对观察类网络综艺这一节目类型的创新研究关注较少。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归纳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特征、探讨创新发展趋势,以期为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音乐类综艺节目从重综艺效果逐渐向音乐本身回归,音乐类型和风格日益多元化,音乐的精神与魄力得到释放,呈现出良好的创新发展态势。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角度出发,总结梳理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概况,从深耕节目题材的垂直细分、构建节目内容的"沉浸体验"、促进节目传播的跨界融合三个维度,分析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从《了不起的挑战》、《奔跑吧兄弟》到《极限挑战》、《二十四小时》,多款竟技比赛类真人秀节目充斥着国内的综艺市场.观众对此类节目也从最初的津津乐道变得产生审美疲劳,而"慢综艺"也由此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有别于竟技类综艺节目的高强度,快节奏,追求对抗性与挑战性;慢综艺是在宽松舒缓的环境下,让嘉宾去贴近生活,为观众呈...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开年,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霸屏,引发了"清流热潮"的热议。而事实上,这只是宏观政策与市场选择下的一次电视节目调整,不应忽略其时代价值,也不宜"过分神化",当前电视人应该做的,是为热潮降温,加强节目创新,使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真正与娱乐综艺、网络综艺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大量引进韩国综艺节目的浪潮中,分析韩国综艺节目的社会价值和先进经验对我国综艺的发展大有裨益。其中,韩国综艺对弱势群体的表现和支持对我国综艺发展的借鉴作用尤为显著。本研究在分析韩国7档真实综艺秀的前提下,从弱势群体的呈现、节目表现主体和叙事方式、节目提供的社会支持与受众认同等方面,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去探讨真实综艺秀作为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的新途径的可行性,进而为我国的综艺创新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观察类综艺2.0时代到来后,主打情感互动的节目呈井喷式发展,此类综艺如何在同质化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难题。随着《我和我的经纪人》《令人心动的offer》等节目的热播,观察类综艺逐渐由情感类转向专业类,在题材、结构价值等方面有所创新,打破了"秀"的痕迹,但拓展空间还有待挖掘。本文以浅析《令人心动的offer》节目的创新突破,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提出观察类综艺节目发展的突破口与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