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防控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由于交通事故发生机理不明以及事故致因认知方法的缺乏,极大地影响着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防控能力。基于系统风险结构分析,重特大交通事故是人、车、路多个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所致,本文在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事故风险子系统内和子系统间各因素耦合关系,应用非线性动力学原理,构建重特大交通事故人-车-路风险耦合模型,探讨交通事故风险因子的动力学演化规律及其耦合作用评估,旨在促进重特大交通事故防控体系建设,为精准防控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危险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职业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不良驾驶行为识别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杭州、西安、合肥三个城市公交及客运公司18560名职业驾驶人的不良驾驶行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1)不良驾驶行为类别特征:故意违章类行为(53.25%)、过失类行为(40.06%)、陋习类行为(6.69%);(2)不良驾驶行为的事故比例:引发的事故占事故总数82.17%,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比例占90.68%;(3)不良驾驶行为时间特征:夏秋季多发,每天8点和17点为高发期;(4)不良驾驶行为环境特征:路口、弯道、直行道多发,晴天多发;(5)不良驾驶行为人群特征:职业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总体发生率为94.26%,男性多于女性,青年组(25-30岁)、低驾龄(1-3年)高发,频数分布存在个体差异.结论 不良驾驶行为的发生主要受时间、环境及个体自身因素影响,具有时间、环境、人群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观看交通事故新闻视频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收集24名被试在观看交通事故新闻视频前后驾驶行为数据,包括平均驾驶速度、平均跟车距离、平均弯道减速数据。被试在实验后完成一个关于观看交通事故新闻视频与社会安全驾驶环境相关问题以及对自己观看视频后驾驶行为改变预期的问卷,并对视频教育效果受遗忘效应的影响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被试在观看视频之后,会相对降低车速行驶,保持更远的安全跟车距离;直线行驶遇到弯道,在弯道中驾驶时会更多地降低车速;反复观看视频可以减少这种遗忘效应。结论被试在观看交通事故新闻视频后,驾驶行为会更加谨慎;对驾驶经验较少的年轻驾驶人来说,接受充分的交通安全教育,尤其是观看一些交通事故新闻视频,对驾驶人的驾驶安全将大有裨益,这对于驾驶培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害之一,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探索以驾驶人风险源为防控主体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工程设计及其管理模式.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开展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风险防控工程设计及其应用.结果 基于驾驶人事故既往研究成果,针对联合国与济南市共建"联合国交通安全示范城市"工程,提出"一...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而影响驾驶行为的因素较多,交通环境尤其重要。本文选择交通环境中的路形和是否跟车两个因素,对路形和是否跟车影响驾驶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提高道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不良驾驶行为人的心理、生理特性,从交通违章记录驾驶人中筛选出不良驾驶行为人100名,对其进行速度估计、选择反应等生理、心理指标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普通职业驾驶人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良驾驶行为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生理特性有别于普通职业驾驶人。多数指标方差明显高于普通职业驾驶人,速度估计均值小于普通职业驾驶人,深度知觉均值高于普通职业驾驶人,选择反应错误次数少,但是反应时间明显偏长,处置判断错误次数远高于普通职业驾驶人。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发挥驾驶理论培训的先导作用,从认知上提升驾驶人预防事故的安全驾驶能力,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交通事故。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驾驶理论培训现状,阐述了驾驶理论培训的认知作用机制,揭示了低驾龄驾驶人事故特征,提出了互联网时代驾驶理论培训的新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交通安全保障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以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实际道路交通事故案例。方法结合轨迹交叉理论,对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模型进行改进。以2017年8月10日发生在京昆高速公路西安方向秦岭一号隧道南口的特大交通事故为案例,运用改进后的海因里希事故模型对事故进行分析。结果 (1)驾驶人疲劳驾驶、夜间驾驶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乘客未系安全带是造成事故伤害极其严重的重要原因;(2)驾驶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严重忽视、车辆管理者(公司)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忽视、乘客对交通安全的自我规范自觉执行的法规意识的缺失,是造成事故及事故严重伤害的深层次因素。结论通过分析,折射出对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前端管理的重要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教育、道路交通事故主动防御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近5年来我国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数据,发现我国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更高、伤亡更为严重,车辆安全故障、驾驶员处置不当及违法驾驶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的原因。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欧盟、日本等国家地区的车辆路检路查制度,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全管理要求、检查方法和效率,按车辆和人员合法性检查、车辆安全性检查、驾驶安全检查三部分提出了我国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路检路查标准化要求,以期能对国内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开展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路检路查工作有所帮助,推动落实《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老年驾驶人风险感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加快,老年驾驶人的数量及驾驶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但由于年龄的增长,会引起老年驾驶人的驾驶能力下降,尤其是风险感知能力的下降。基于驾驶环境的复杂多变性,老年驾驶人必须具备风险感知能力,保证驾驶安全性。本文概述了风险感知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老年驾驶人风险感知能力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老年驾驶人的驾驶特性,同时系统评述了老年驾驶人的风险感知能力的测试方法,最后提出了目前提高老年驾驶人风险感知能力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探究高温环境对出租车驾驶人驾驶特征中不良情绪状态以及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及其与个人属性的交互性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82名出租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高温环境与出租车驾驶人的不良情绪及风险驾驶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高温环境下驾驶人属性、情绪状态以及风险驾驶行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1)高温实验组的驾驶人紧张、愤怒、活力、疲劳情绪得分和风险驾驶行为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高温环境下不良情绪状态在驾驶人属性与风险驾驶行为之间中介效果为0.378,部分中介效应显著。结论 (1)高温环境对驾驶人不良情绪、风险驾驶行为产生显著影响。(2)高温环境可促使驾驶人的不良情绪在驾驶人属性与驾驶行为之间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相邻车道前车并道至自车与本道前车之间会使自车的跟车间距突然减小,进行高速公路实车试验,采集自车、自车所在车道以及相邻车道车辆的运动状态参数,基于SVM算法和Fisher判别法对高速公路相邻前车的驾驶人意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自车车速、自车与当前车道前车的车头时距、纵向相对速度以及自车与相邻前车的纵向相对速度可以作为相邻前车驾驶意图的表征参数,所建立的驾驶意图预测模型能够提前2 s预测驾驶人的意图,且SVM模型和Fisher模型的驾驶意图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4.1%和91.1%,该模型能够为自适应跟车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公交车司机驾驶操作频繁,同时车内外的环境因素复杂,这都增加了公交车驾驶的人-机-环境系统的有效运行的难度。本文从司机的行为逻辑到工作的内容的有机顺序,系统分析公交车驾驶的人-机-环境关系,通过对司机自身职业安全状态,车内外环境与司机的行为关系分析,形成公交车司机主要行为与车辆环境界面的关系流程,以及驾驶界面优化布局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市区面积逐渐扩张,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数量迅速增加。由于电动车自身结构、驾驶员违章驾驶等原因致使电动车交通事故频发,其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就电动自行车违章驾驶、事故频发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电动自行车车辆、驾驶人、道路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出发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分析对驾驶人警觉特性影响显著的驾驶人因素,利用驾驶模拟系统,以驾驶人为研究主体,选择驾驶人特征为影响因素,选取城市道路为测试场景,设计了驾驶模拟测试实验。方法通过采集驾驶人在测试场景下面对风险情况时的制动反应时间数据分析驾驶人特征对警觉特性的影响。结果所设计的仿真实验与测试结果良好,不同性别驾驶人警觉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驾驶人年龄、驾龄与里程等特征对驾驶人警觉特性影响不明显。结论研究结果可用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速二次事故原因,指出事故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高速公路事故的调研分析,发现高速公路二次事故占比居高,结果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与驾驶人不安全行为直接相关。据此,以浙江省的高速公路交通运行情况为例,调研了近5年的二次事故477起,从驾驶人行为的角度,分析二次事故的成因与特点。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结果 (1)二次事故占高速公路总事故的36%;(2)后车疲劳驾驶、人员下车、未设警示标志为二次事故前三位原因,占二次事故比例83.3%;(3)驾驶人不安全行为是二次事故直接原因;缺乏事故现场处置是二次事故间接原因。结论基于驾驶人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提出监管组织应采取的干预措施,强化车辆组织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提升驾驶人的行为安全和应急行为能力,预防和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以实现平安交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不良驾驶行为已成为物流运输安全最突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识别与有效控制不良驾驶行为,本文基于不良驾驶行为现况调查,解析了不良驾驶行为的分布规律,析取了不良驾驶行为的因子变量及属性,据此构建了不良驾驶行为诱发机制理论模型:即一个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驾驶行为易感性的驾驶员,在特定的机体状态时期,特定的高危驾驶环境时,三个变量(易感性、时期、环境)被高度激发并达到各变量的阈值后,则导致不良驾驶行为发生.经例证应用,与实际情形基本吻合,此模型为预防不良驾驶行为引发的运输事故可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途行车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等诸方面。疲劳驾驶车辆,因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有效地防止疲劳驾驶对确保行车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驾驶疲劳成因分析,阐述驾驶疲劳防范措施和缓解方法,供同行交流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车辆保有数量的增多,交通事故也越来越趋于频繁。大量交通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和谐。大量交通事故结果显示,不规范的驾车行为是造成驾车安全隐患,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驾车安全隐患角度着手,对行车安全进行讨论,分析了汽车驾驶过程中常见安全隐患,并就如何加强防范,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