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5年12月和2006年6月对苏州平原河网区57个浅水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62属73种,浮游植物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冬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54.88×104cells·L-1,硅藻门丰度占总丰度的62.3%;夏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 704.28×104cells·L-1,蓝藻门丰度达93.5%.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对调查范围内的57个样点62属浮游植物与11个环境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高锰酸盐指数、NO-3-N和TN是影响苏州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冬季,pH、NH+4-N及TP也是主要的影响因子;浮游植物中硅藻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绿藻能耐受较高的高锰酸盐指数、氮磷营养盐和TOC浓度,而蓝藻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稳定性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浮游植物群落稳定性变化不仅带来一系列水体生态环境变化,而且也影响了水体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了揭示库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稳定性变化,分别于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对三峡库区支流花溪河的11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采集,并对资源利用效率(RUEPP)、物种丰富度(S)、物种均匀度(J)和群落更替值(BC)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溪河全年共检测出藻类8门103属380种,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采集到264、181、197和183种,绿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硅藻、裸藻和蓝藻;S0样点物种数量和细胞密度最小,S2样点物种数量和细胞密度最大;夏季RUEPP最大,秋季RUEPP最小;BC与RUEPP、物种均匀度、总磷(TP)、正磷酸盐(PO43--P)、总氮(TN)、硝氮(NO3--N)、高锰酸盐指数和电导率(Spc)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物种丰富度和溶氧(DO)呈显著正相关系,表明蓄水对花溪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导致浮游植物群落不稳定,易发生更替,其更替程度受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莎  谢青  付梅  江韬  王永敏  王定勇 《环境科学》2021,42(5):2303-2312
为了探讨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水库(长寿湖)浮游动植物结构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不同季节对其水环境因子和浮游动植物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浮游动植物的鉴定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有8门107种,主要由相对丰度达61%的蓝藻门组成,优势种群包括纤细席藻、点状平裂藻和类颤藻鱼腥藻这3种浮游植物.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82种,其中轮虫相对丰度达88%,其优势种群包括螺形龟甲轮虫、前节晶囊轮虫和盖氏晶囊轮虫等6种浮游动物.浮游动植物丰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差异均不显著,除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浮游植物的丰度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而浮游动物春季丰度最高,春季浮游动植物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冬季.夏季浮游植物的种类数,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s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显著低于冬季和春季.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冬、春季节长寿湖水质处于清洁-寡污状态,夏季处于中度污染状态,长寿湖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影响长寿湖浮游动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包括:Chla、DOC、TP、NO2--N、NO3--N、NH4+-N、DO、Eh和T.冬春夏3个季节影响浮游动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湿地水质与水生物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质与水生物间关系是湿地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可为湿地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在白洋淀湿地设置14个采样点,选取9个水质因子、4类11个水生物指标,利用冗余分析(RDA)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水质和水生物相关性显著,前两个排序轴水质与水生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和0.821,特征值分别是0.862和0.059.DO、NO3--N、SD、TN和TP是影响水生物的主要水质因子,第一排序轴与NO3--N和DO显著正相关;第二排序轴与SD显著正相关,与TN和TP显著负相关.比较可知,NO3--N、DO对浮游动植物影响显著,特征值占主要水质因子总特征值的89%;SD、TN和TP对底栖动物及大型水生植物影响大,特征值占主要水质因子总特征值的94%.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2019年早春(2月)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①本次调查共检测到浮游植物6门57属,主要包括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等,其中,绿藻种类(47种)>硅藻(24种)>金藻(17种),硅藻相对丰度(58.8%)>绿藻(27.2%)>金藻(11.8%),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总体相似;②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门的冠盘藻(Stephanodiscus suzukii)、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绿藻门的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索囊藻(Choricystis sp.),以及金藻类的近囊胞藻一种(Paraphysomonas sp.);③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76~2.52,Pielou均匀度为0.28~0.38,依据多样性指数水质评判标准判断水质整体处于β-中污带;水质符合Ⅱ类标准,但总氮(TN)除外,浓度为0.93~1.21 mg·L-1;④相关性分析表明,香农-威纳指数(H'')与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p<0.01);冗余分析表明,pH、NH4+-N和NO2--N是影响丹江口水库早春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总体而言,丹江口水库水质较好,但早春季节冠盘藻(Stephanodiscus suzukii)的大量繁殖使丹江口水库发生水华的风险增加,因此,要加强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检测和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6.
黄祎  王鹏  丁明军  黄高翔  张华  聂明华  高鹏飞  叶深 《环境科学》2023,44(10):5556-5566
为探明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特征和环境胁迫对浮游真菌群落的影响机制,分别于枯水期(2月、12月)、平水期(4月、10月)和丰水期(6月、8月)采集了均匀分布于南昌市不同县级区划下的7个主要城市湖泊表层水样.测定了WT、DO、NH4+-N和NO3--N等环境胁迫因子指标,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浮游真菌群落特征,运用网络分析等方法阐明浮游真菌群落的共生模式,并揭示影响浮游真菌群落结构和共生模式的环境胁迫因子.结果表明:①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组成在水期间具显著差异,在各湖泊间差异不显著.WT、DO、pH和NH4+-N是影响浮游真菌群落组成的显著环境胁迫因子.②浮游真菌群落优势门为Chytridiomycota (9.55%~33.14%)、Basidiomycota (0.48%~4.25%)和Ascomycota (1.29%~3.19%),优势菌门数量大小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Chytridiomycota相对丰度在丰水期显著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在枯水期显著低于平水期和丰水期,Ascomycota水期差异不显著.③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共生网络稳定性大小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WT是影响浮游真菌群落共生模式的最佳环境胁迫因子.研究可为湖泊的综合评价和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自然水体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杭君  张建英  陈英旭  蕉荔 《环境科学》2006,27(10):1969-1973
研究了太湖流域湖州段、杭州市贴沙河和某水华池塘等自然水体的微囊藻毒素水平,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了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与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处水体的微囊藻毒素MCLR水平为0.049~12.30μg/L,MCRR为0.032~7.90μg/L,底层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显著高于表层水;水体中MCLR的平均浓度与TN、NH4+-N、NO2--N和T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温、DO和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p<0.01),MCRR的平均浓度与NO3--N和氮磷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DOC、高锰酸盐指数、光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TP和NO2--N是影响MCLR生物合成的主导因子,NO3--N和氮磷比是影响MCRR生物合成的重要因子;NO2--N和NO3--N可能分别是MCLR和MCRR生物合成中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  相似文献   

8.
磨刀门水道是珠江水系的主要出海口,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海和澳门等多个城市的重要水源地.于2021年丰、枯两季(8月和10月)对珠海市磨刀门水道13个采样点的水质和受其供水的4个饮用水水源水库群21个采样点水质状况和浮游植物开展了调查,并探究了相关驱动机制.4个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解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有8门73属150种,种类和相对丰度均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其中大镜山水库(DJS)和杨寮水库(YL)蓝藻在丰、枯两季的相对丰度均超过90%,竹仙洞(ZXD)和竹银水库(ZY)的蓝藻、绿藻和硅藻在不同时期分别占优,且分布较均衡.Shanno-Wiener指数(H)、Pielous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说明竹银水库的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指示水体最优,竹仙洞水库次之,大镜山水库是4个水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最少的水库.PCoA分析表明大镜山水库和杨寮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相似性(P>0.05),且该2个水库和竹仙洞水库、竹银水库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硝酸盐氮(NO3-)、总溶解性有机碳(TOC)、总磷(TP)、氯化物(Cl-)和氨氮(NH4+-N)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揭示了4个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受磨刀门水道输水带来的营养盐外源影响较大,提示应着重改善磨刀门水道水质,以达到改善和预防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晓东  杨清  刘惠秋  巢欣  杨胜娴  巴桑 《环境科学》2023,44(9):4941-4953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是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遏制河流水环境恶化趋势的前提,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及其对水环境因子响应机制,于2021年的7月和10月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水环境因子的测定,鉴定浮游植物物种并计算其细胞丰度和生物量,构建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评价该河段河流生态健康状态,分析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P-IBI值和群落参数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环境因子在时间上差异不明显,在空间上有显著的差异;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大小为:丰水期>枯水期以及干流>支流,硅藻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pH和WT是驱动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子;雅鲁藏布江中游生态健康状态整体为"健康-亚健康",河流健康状态枯水期优于丰水期、支流优于干流,EC、TUR、WT、NO3--N和NH4+-N是影响该河段生态健康状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可通过影响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率,参与和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驱动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流生态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尾闾区)易受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属于敏感区且是蓝藻水华易暴发区域.为探究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及相关驱动机制,于2019年至2020年1月(枯水期)、4月(涨水期)、7月(丰水期)和10月(退水期)对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7个采样点位和鄱阳湖河流中段6个采样点位以及主湖区1个采样点位水质状况和浮游植物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浮游植物共有7门64属,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相对丰度以硅藻和蓝藻为主.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生物量和丰度东部总体上高于西部,河湖交汇区生物量和丰度高于河流中段.湖区和河湖交汇区蓝藻门优势度较大,河流中段硅藻门优势度较大.蒙特卡罗检验结果显示:总氮(TN)、总磷(TP)、正磷酸盐(PO43--P)、水深(WD)、水温(WT)和透明度(SD)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显著相关环境因子.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鄱阳湖西部典型河湖交汇区受水化因子(TN、TP和PO43--P)作用更明显,东部典型河湖交汇区水文因子(WT、WD和SD)影响更为显著.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浮游植物影响因子具有季节性,冬季受水化因子影响较大,夏季受水文因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区域生态修复后环境因子对浮游动植物群落分布的影响,于2021年1月(竣工后)对南湖A、 B、 C、 D和S区的环境因子及浮游动植物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较未修复区水体总氮(TN)、溶解性总氮(D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和溶解性总磷(DTP)浓度显著降低,溶解氧(DO)显著增高(P<0.05).研究区浮游植物种类以绿藻和硅藻为主,浮游动物种类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修复区浮游植物生物量较未修复区低,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物种数升高.聚类与主坐标分析显示修复区浮游动植物群落差异显著(P<0.05),其中A区和B区游动植物结构较为相似.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DO、 NO-3-N、 pH和水温(WT)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DO、 NO-3-N、 NH+4-N和TP是驱动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  相似文献   

12.
温榆河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廊道.本研究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现场调查,比较分析了2006、2011和2018年温榆河水环境质量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与水温T、溶解氧DO、pH和营养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温榆河水环境质量总体好转,经历了重度污染→污染遏制→水质改善过程,水污染物已从NH_4~+-N为主转向TN为主.NH_4~+-N、TN的平均浓度和平均超标倍数从2011年的15. 52~19. 16 mg·L~(-1)、9. 34~8. 58倍和20. 21~19. 58 mg·L~(-1)、12. 47~8. 79倍降低到2018年的1. 93~2. 66 mg·L~(-1)、0. 29~0. 33倍和5. 66~6. 79 mg·L~(-1)、2. 77~2. 39倍,并且温榆河和支流清河的DO和NH_4~+-N浓度已基本达到水功能区划目标.与水质改善过程相对应,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种类大幅增加,经历了绿藻门(Chlor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物种为主的变化过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Pielou指数(J)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高耐污绝对优势物种小环藻(Cyclotella)和直链藻(Melosira)等,且2018年温榆河依旧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O、pH、NH_4~+-N、TN和TP是影响温榆河流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和蓝藻、硅藻及其他藻类密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自净能力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为对象,研究了湖泊水体自净能力季节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湖泊对高锰酸盐指数、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叶绿素a(Chl-a)的净化能力季节性差异较大.各水质指标春季和冬季自净效果较好,夏季自净效果较差的是NH4+-N和NO3--N,秋季是TP和Chl-a.湖泊四季水体有机污染较轻,TN、TP污染严重.TN、TP浓度条件适宜藻类生长,水体容易发生富营养化,磷为限制性因子.Chl-a浓度显示湖泊在夏秋两季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冬春两季转变为中营养水平.浮游植物的生长与暴发对水质有较大影响,并影响到湖泊的自净能力.影响水体pH值和溶解氧(DO)浓度的主要因素是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农田肥料流失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是造成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过量使用有机肥使得夏季湖泊水体中有机氮占TN的主要部分,其他季节NO3--N占TN的主要部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自净能力的3个主成分分别为浮游植物因子(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和Chl-a)、农田排水因子(pH、DO和TN)和营养因子(TN和T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湖泊11个采样点4个季节的水质可聚为两大类,春秋冬季为一类,夏季为一类,这一结果是受温度变化及农田排水所致.利用水温和pH拟合出用于计算湖泊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TN、TP、Chl-a的线性方程,提高了现场快速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7年春季和夏季对渤海湾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运用多元分析技术分析浮游植物在渤海湾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26种,其中春季17种,夏季23种.春季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115×104cells.m-3,显著高于夏季(3.1×104cells.m-3).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浮游植物主要分布于渤海的中北部,是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水域;夏季浮游植物分布于各个水域,但优势种主要分布于河口附近.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浮游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渤海湾浮游植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春季是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溶解性活性磷酸盐,夏季是氨氮和水温.  相似文献   

15.
侯颖  李信  白灵  白乙娟  张淑荣  王圣瑞  郑蕾  丁爱中 《环境科学》2022,43(12):5616-5626
为探究不同水源补给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19年5~11月对北京市北运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7条河流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分析不同水源补给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探究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条河流共监测到9门127种浮游植物,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优势种群,分别占种类总数的40.94%、34.65%和10.24%.浮游植物密度介于(0.24~169.14)×106 cell·L-1之间,均值为38.20×106 cell·L-1,生物量介于0.21~78.50 mg·L-1之间,均值为16.49 mg·L-1.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混合水源补给组>完全再生水补给组>无再生水补给组.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值介于1.56~2.18之间,均匀度指数J均值介于0.47~0.67之间,H''J均表现为:无再生水补给组>混合水源补给组>完全再生水补给组.RD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混合水源补给组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DOC、pH、Chla、DO和TP,影响无再生水补给组和完全再生水补给组优势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TN、NH4+-N、N/P和ORP.  相似文献   

16.
汉丰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2013年6~8月对三峡库区汉丰湖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72种,优势种为针杆藻、舟形藻、直链藻、卵形藻、栅藻、伪鱼腥藻、平裂藻.浮游植物在东河入口以硅藻为主,南河入口以蓝、绿藻居多.运用典范对应分析对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河入口物种受水体理化性质影响大,南河入口物种受营养盐含量影响大,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为温度、溶解氧(DO)、p H、总氮(TN)、总磷(TP)、可溶性氮(DN)与可溶性磷(DP).  相似文献   

17.
苏南水库硅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了解我国东南湿润区丘陵山地型水库硅藻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控制因素,于2015年6月硅藻水华敏感期对苏南地区18座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营养盐、水深、库容等因素与硅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硅藻达到轻度水华水平(硅藻细胞含量介于100~1 000万cells·L~(-1))的水库有10座,对供水和景观功能产生明显影响;苏南地区水库普遍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水平,总氮浓度普遍偏高,磷及营养状态指数与硅藻生物量的关系密切;苏南地区水库中的浮游植物在数量上以蓝藻门中的席藻为主,在生物量上则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浮游植物平均占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46.8%,是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的主要门类;硅藻门中,主要是针杆藻、小环藻、曲壳藻和直链藻这4个种属占优,特别是针杆藻和小环藻,平均占硅藻总生物量的51.6%和21.4%;较深的水体,利于硅藻成为主要优势藻门;较大的水库流域库容比和较高总磷水平会导致水库营养水平和叶绿素浓度增加,促进浮游植物从硅藻门向绿藻门、蓝藻门演替,增加藻类危害的风险.因此,对于该地区水库,需要加强流域管理,并且针对水库自身的特点,包括水深、流域库容比等,确定其特定的富营养化控制策略,从而减少硅藻等藻类水华发生的风险,提升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