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生产阻燃粘胶/阻燃腈纶/莱赛尔/芳纶1414 40/30/20/10 20.5tex×2阻燃耐高温混纺纱的工艺要点及技术措施。将阻燃粘胶用和毛机开松两遍,在芳纶1414纤维中加入自制的防静电润滑液进行预处理,采取两次开清棉的混和开松工艺,即将4种纤维原料采用圆盘抓棉机进行混和,经开清棉工序开松混和后成包,再重新进行抓棉、混和、开清、制卷。结果表明,通过对阻燃粘胶进行开松梳理,对芳纶1414纤维进行预处理,提高了阻燃粘胶和芳纶纤维的可纺性,使阻燃耐高温纱线得以顺利生产。认为:采用两次开清棉的混和开松方式,可以确保四种不同特性的纤维原料混和均匀。  相似文献   

2.
研究芳纶1414纤维含量对织物功能性的影响。介绍了芳纶1414纤维的强力及热学性能,采用不同配比芳纶1414纤维与芳纶1313纤维的芳纶纱织造芳纶织物,测试了不同配比的芳纶织物的强力、阻燃性能、热防护性能及热稳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芳纶织物随着芳纶1414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强力先减小后增大,织物损毁长度减小,织物热防护性能逐步提高。认为:在设计芳纶织物时,应根据不同环境的使用要求合理选择织物中芳纶1414纤维的配比。  相似文献   

3.
探讨聚酰胺纤维芳纶1414包覆纱的制备方法及拉伸断裂强力性能。以聚酰胺纤维为外包纱、芳纶1414为芯纱制备聚酰胺纤维芳纶1414双向包覆纱,测试聚酰胺纤维芳纶1414包覆纱的拉伸断裂强力,研究导纱钩与空心锭距离、捻度对包覆纱拉伸断裂强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导纱钩与空心锭距离在7.5 cm~15.5 cm范围内,聚酰胺纤维芳纶1414包覆纱的断裂强力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且导纱钩与空心锭距离为10.5 cm时包覆纱断裂强力最大;随着包覆纱捻度的增加,聚酰胺纤维芳纶1414包覆纱的断裂强力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且捻度为(400/320)捻/m时包覆纱断裂强力最大。认为:合理的工艺设计可有效提高包覆纱拉伸断裂强力。  相似文献   

4.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是一种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种高性能纤维,这类纤维品种很多,结构和性能差异较大。本文研究了芳纶1414(Kevlar129)、芳纶1313(Nomex)和芳砜纶三种典型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性能和应用。主要测试比较了三种纤维的强伸性、耐热性和阻燃性。研究结果表明,强伸性:芳纶1414芳纶1313芳砜纶;耐热性:芳砜纶芳纶1313芳纶1414;阻燃性:芳砜纶芳纶1313芳纶1414。因此,芳纶1414作为轮胎帘子线和防弹等高强度材料,而芳纶1313和芳砜纶作为耐高温和阻燃材料。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芳纶1414的性能特点和当前状况。结合两条比较成熟的芳纶1414长丝纺丝生产线流程,对芳纶1414长丝纺丝生产线的设备排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这些设备排布特点,介绍了芳纶1414长丝纺丝生产线上主要单元机的结构形式、结构特征及研发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性价比高的防护服隔热层材料,采用水刺工艺制备不同耐高温纤维质量配比的非织造隔热层材料,分析芳砜纶、芳纶1313、芳纶1414不同混纺比隔热层的力学、透气、热稳定、阻燃及热防护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芳砜纶含量的增加,隔热层的阻燃、热稳定性能提高,但力学性能下降;隔热层中芳砜纶/芳纶1313/芳纶1414的质量配比为40/40/20时,性价比最高。  相似文献   

7.
芳纶1414赛络纱的纺制及临界捻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棉纺设备上顺利生产出高品质芳纶1414纯纺纱,针对芳纶1414纤维易产生静电的特点,对生产过程中纤维的预处理方法、相对湿度控制进行了探讨,采用赛络纺技术,并优化工艺参数,最终顺利生产出芳纶1414 18.5 tex赛络纺纱;同时分析了芳纶1414纯纺纱断裂强度与捻系数的相互关系,得出芳纶1414赛络纺纱有两个临界捻系数,其临界捻系数小于同线密度的传统环锭纺纱。  相似文献   

8.
将芳纶1414和阻燃粘胶纤维按不同的比例混纺织造成小样织物,通过垂直燃烧法和LOI法表征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垂直燃烧后试样的炭层形貌,通过热重测试分析混纺织物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当芳纶1414纤维含量为80%时,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最好,而混纺织物的耐热性能则随着芳纶1414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热防护系数是评价消防服热防护性能的关键指标。通过试验研究洗涤前后芳纶1313针刺毡、芳纶1414针刺毡、芳纶1414缝编复合毡及相关组合织物的热防护性能,结果表明:在面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芳纶1414针刺毡的热防护性能优于芳纶1313针刺毡;同一样品洗涤后试样的热防护系数均大于洗涤前;芳纶1414缝编复合毡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且热防护性能优良,是理想的消防服隔热层面料。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芳纶1414短纤维制备及纺纱过程中纤维断裂强度的变化。研究了不同长度芳纶1414短纤维纺成纱后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芳纶1414纱线中纤维表面形态及纺纱过程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长效阻燃、高强、耐磨且服用性能好的织物,将芳纶1414、阻燃粘胶与阻燃锦纶3种本质阻燃纤维混纺织造,探讨了混纺比、纱线捻度、织物组织结构和黏合剂种类对纱线及其织物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1414/阻燃粘胶/阻燃锦纶(30/45/25)混纺纱线同时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阻燃锦纶的加入使三元混纺纱线断裂强度相比芳纶/阻燃粘胶二元混纺纱线提升56%,耐磨次数提升58%,其纱线的力学性能随着捻度增加先增强后降低,峰值捻度为680捻/m;织物采用斜纹组织结构时,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优于平纹和缎纹组织;采用非离子型丙烯酸酯共聚物G-BD作为印花浆料黏合剂,可使得到的高强耐磨阻燃织物水洗20次后变色牢度级数仍保持在2级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阻燃耐高温纤维芳纶1313、芳纶1414和芳砜纶的吸湿性能,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定了这三种纤维的吸放湿性能,并利用Origin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绘制了吸放湿曲线及速率曲线。结果表明:三种阻燃耐高温纤维的吸湿能力依次为:芳纶1313芳砜纶芳纶1414;芳纶1313和芳砜纶纤维吸湿规律基本一致,略好于芳纶1414纤维;随着时间的延长,三种阻燃耐高温纤维的放湿速率均呈指数形式衰减。认为:芳纶1313和芳砜纶纤维的吸湿性稍优于芳纶1414纤维。  相似文献   

13.
王道文  于燕 《中华纸业》2008,29(2):43-46
对芳纶纤维造纸的主要特点作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1000/50芳纶纸机的配置与特点。该机主要由中心布浆器、斜网部、压榨部、烘干部、压光机、传动部组成,并介绍了芳纶纸的远红外线干燥原理及其升降调节装置。  相似文献   

14.
吴卫清 《江苏纺织》2010,(10):42-43
本文对对位芳纶1414纤维生产中毛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纺丝设备的改造和工艺的调整,避免了气泡纤维的产生,稳定和提高了芳~1414纤维的强力和模量,提高了芳纶1414纤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介绍芳纶1414的生产技术及各生产单元的控制重点,并结合国内芳纶1414生产及消费情况,提出芳纶1414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制度创新,深入研究工程化问题,加紧完善千吨级产业化工艺,合力突破关键装备制造技术,及早建成经济规模装置;采用重组并购、合资联营等商业化模式,缩短产业化历程,增强核心竞争力,强化行业集中度,择机提起反倾销申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工艺,制备了一种SiO_2气凝胶混杂在芳纶1313/1414非织造布上的新材料,并进行了厚度、重量、孔径等基本结构与热阻、极限氧指数、压缩性能等性能的测试,考察SiO_2气凝胶对芳纶1313/1414非织造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杂了SiO_2气凝胶的芳纶非织布的隔热性能和阻燃效果提高,受到压力作用后吸收的能量也提高。对研发阻燃隔热、爆炸冲击波防护服装面料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高含量芳纶织物面料不易染色及无法印制花型颜色的不足,分析其技术现状,利用市场现有且容易获得的染化料,经过不同比例混合,改善染色工艺并进行优化;详细介绍高含量芳纶1414阻燃面料印制花型图案并着色的技术方案,以阻燃粘胶/芳纶1414(3.3 tex)加厚林地迷彩格子布为例,示范其工艺路线。指出:芳纶品种设计、印染难度大,该创新工艺能够对原色芳纶丝制成的服装面料进行不同颜色及花型的印染生产加工,成本低,工艺简单,原材料获得容易,能够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合成纤维的分散性能是影响纸页匀度和成纸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改善对位芳纶纤维的分散性能,从自制分散剂入手,针对芳纶1414纤维的分散絮聚特性,复配了一种高性能分散剂S,制备了全对位热压芳纶纸。通过Zeta电位测定、SEM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分散剂S对芳纶1414纸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芳纶水刺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芳纶1313、芳纶1414和阻燃粘胶纤维为原料开发了性能优良的耐高温芳纶非织造布F60,介绍了芳纶水刺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芳纶1414纤维助染剂预处理,进行阳离子染料染色实验,探讨染色工艺参数对芳纶1414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染色最佳工艺为染料用量5%(omf),助染剂用量2%,氯化钠用量15g/L,染浴pH为4.5,染色温度110℃,染色保温时间60min;染色后耐皂洗色牢度可达到4~5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