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植物诱变新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内外小麦诱变育种所取得的成就,简要介绍了石蜡油-EMS花粉诱变、离子束注入、花粉辐照和空间诱变新技术的诱变机理、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等玉米诱变育种方法,对激光辐照诱变育种和EMS花粉诱变育种等发展较快的新技术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源对蝴蝶兰花粉进行辐射诱变试验,研究了蝴蝶兰花粉对不同辐射剂量的反应.结果表明:蝴蝶兰花粉辐射的适宜剂量范围为60~80 Gy,试验初步选育出1个优良变异株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EMS花粉诱变玉米新种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 (EMS)诱变 6个温带骨干自交系、 1个温带群体和 3个热带种质的成熟花粉。从诱变后代中选出了 2 0多种突变体 ,其中早熟、晚熟、抗虫和温带适应性热带种质是玉米育种的宝贵种质资源。并且得出利用EMS花粉诱变技术在处理花粉 45min时 ,温带自交系的半致死剂量位于 0 5~ 1 0mL/L。  相似文献   

5.
EMS对玉米花粉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用含有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10个玉米材料的成熟花粉,研究了EMS对花粉离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以及M2代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花粉离体萌发率随EMS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并与M1结实率呈高度正相关;M1受到严重的生理损伤,表现为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成株率下降;M2代中,子粒突变性状以粒色突变为主,苗期突变性状主要是叶片颜色突变,成株期突变性状有株高、株型等多方面;同一处理浓度下,花了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和M2代的诱变效应的大小因材料品种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EMS诱变剂对玉米自交系改造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用含有甲基磺酸乙酯(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5个玉米自交系的成熟花粉,处理后代采用系谱法种植;在后代群体中筛选各种有利用价值的变异性状。试验得出:延迟抽雄性状绝大部分是诱变处理造成的生理损伤,M1代表现出来,但并不能真实遗传。提前抽雄性状在M1代选择全部无效,因此,在诱变后代选择生育期突变体应从M2代开始;成株期质量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异,但株高、穗位高、茎粗和叶型等数量性状出现了较高的突变频率,其中株高降低的突变明显。  相似文献   

7.
玉米低能离子束辐照诱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概述低能离子束辐照诱变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低能离子束诱变研究存在的3大困难,着重介绍了玉米作为低能离子束辐照诱变研究材料的优势,报道了玉米花粉离子束辐照诱变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高含油量油菜的变异株系,开展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粉粒ARTP诱变试验。以甘蓝型油菜Ogu-CMS恢复系16C花粉为诱变材料,采用ARTP诱变技术分别辐照0、20、30、40 min,再将诱变后的花粉授于同一群体中自然产生的不育单株16CS。调查不同ARTP辐照时间下的诱变花粉授粉当代单角粒数及后代子粒发芽势、发芽率、不育株率和含油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ARTP辐照甘蓝型油菜花粉30 min以上,能显著降低诱变花粉授粉当代单角粒数及后代M_0代子粒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提升M_0代植株的不育株率,提升M_1代子粒的含油量,获得了含油量高达52.61%突变株系ARTP30-315。初步表明利用ARTP-P仪开展油菜花粉粒诱变是有效的,较为适宜的ARTP辐照时间为30~40 min。为生产上应用ARTP-P仪开展甘蓝型油菜花粉粒诱变探索出一个较为适宜的参数体系,为开展油菜种质创新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寒菊新品种花粉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诱变新品种‘皖玉’、‘皖粉荷’及其辐射原种‘寒慕情’,诱变新品种‘红皖樱’、‘黄皖樱’及其辐射原种‘寒紫霞’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从孢粉学领域探讨了诱变新品种的遗传变异特征.进而由孢粉学角度讨论了新品种‘皖玉’、‘皖粉荷’、‘红皖樱’、‘黄皖樱’与其原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沙田柚的物理诱变少核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3年对射线诱变的74株沙田柚938个单位枝的花粉预选及果实鉴定,初选出12个少核枝和8个较少核枝,其中综合性状突出的有7个,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和^60Co的诱变效果优于快中子,都得到了较多的少(较少)核枝和较高的花粉败育型频率(6.48%和6.12%)。以醋酸洋红染色法对15个少核枝进行的花粉育性检测表明,绝大多数少核枝的花粉败育率都高于45%(对照为12.20% ̄13.46%),故初步确  相似文献   

11.
植物空间环境的诱变育种与现存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返回式卫星进行搭载,利用空间环境进行诱变育种作为现代育种的一条新途径,已成为植物诱变育种的新兴领域。我国目前在航天诱变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培育出许多新品种(系)。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对理论研究质疑较多,甚至存在很多矛盾性的结果,阻碍了航天育种的进一步发展。综述了航天育种的诱变机理、诱变特点及对植株的影响,并着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与常规育种相比,航天诱变育种具有诱变频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有利突变体多等特点。目前普遍认同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有微重力、强幅射、转座子活化和高真空等,并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水平以及细胞学水平开展空间诱变机理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我国自1988年首次通过卫星搭载开展水稻航天诱变育种以来,已有9个育成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其中“华航一号”等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级审定。鉴于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具有的独特优势,其可望成为推动21世纪水稻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芽孢杆菌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孢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菌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青睐。目前,关于芽孢杆菌诱变育种的方法多种多样,诱变育种丰富和拓宽了菌种的变异类型,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从物理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生物诱变育种、复合诱变育种4个方面对芽孢杆菌诱变育种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生产中选取优良芽孢杆菌提供实用有效的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设计双层培养基选育耐高浓度赖氨酸红曲霉菌株,经紫外线长时间诱变获得一株新菌株102w,该菌株可在大米粉10%和赖氨酸1.6%的发酵液中正常生长,红曲色素产量达168.4U/mL。  相似文献   

15.
果树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空间诱变的原理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果树诱变的手段、诱变剂的选择、分离筛选和鉴定技术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果树诱变育种体系日趋完善,并获得很多优良性状或品种。采用γ射线辐射、低能离子注入、激光诱变、空间诱变及复合诱变对相应品种(系)进行系统的诱变研究必将会在果树育种研究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麦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航天诱变育种作为现代育种的一条新途径,以外层空间为诱变环境,在微重力、多种射线等复杂因素的作用下诱发植物产生突变,除具有提高突变率、变异较易稳定的特点外,还有生理损伤较轻、处理后代个体存活率高的优点,因此在植物育种中利用较多.作者综述了小麦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今后我国小麦航天诱变育种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离子注入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作物诱变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注入是一种新型的作物诱变技术。离子注入不仅损伤轻,而且突变率高,突变谱广并可定向引变。本文概述了离子注入诱变的一般原理和生物学效应,离子注入后对作物形态、生理和遗传性状产生的影响。旨在为深入研究离子注人的诱变机制及其在作物诱变遗传育种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旭辉  赵晓梅  叶凯  陈维维  梅宇  王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75-9576,9598
利用宇宙空间的一系列特性使种子发生变异,从中筛选出有利变异进行常规培养,从而获得具有高产、抗病等性状的新品种.从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分析、营养成分分析、细胞学观察、分子标记分析航天育种的特点和优势.航天育种开辟了培育特异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途径,为粮食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因而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加强航天诱变机理的研究,探索航空诱变因子及其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的反应机理,探讨独立与复合因子的突变规律,加快农业航天诱变育种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航天育种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育种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也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育种技术。本文从航天育种的原理出发,综述了航天育种的特点、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航天育种在现代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对大豆品种科丰14的20个辐射诱变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植株生长习性、粒形与亲本科丰14保持一致外,20个诱变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一定的变异,最为明显的是种皮和子叶颜色,均由黄色变异为绿色,主茎分枝数、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均超过20%;主要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至少有9个品系与诱变亲本科丰14发生明显变异,较大的变异幅度为新品种的选育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