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病因、类型、临床特点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结果340例患者中并发细菌感染者65例,感染率为19.1%,夏秋季以自发性腹膜炎为主,冬春季以呼吸道、肺部感染常见,合并霉菌感染(老年人为主)均死亡,感染死亡38例,死亡率58.5%。结论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细菌感染常见,感染后的预后极差,关键在于及早发现,有效合理治疗,更重要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2.
106例重型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12月~2003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的106例重型肝炎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重型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40.61%,重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死率为64.15%。感染部位以腹腔、下呼吸道和胃肠道为主。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袭性操作、低蛋白血症、抗生素使用种类多、合并其他并发症。结论重型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7例重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8例重型肝炎患者中合并细菌感染者67例,感染发生率为56.8%.最其中有8例有2个部位细菌感染,4例3个部位细菌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腹腔和肺部.感染率分别为42.2%,28.9%.检出 67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未合并细菌感染者在重型肝炎的早、中、晚期好转率分别为86.9%、72.7%、33.3%.而合并感染者其好转率分别为61.9%、47.4%、15.4%(P<0.05).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率高,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预防感染发生和快速有效控制感染对于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92~1995年65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6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发现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6%(42/125),其中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5%(12/65)和50.0%(30/6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感染部位以腹腔、肠道和呼吸道多见;共培养出细菌11种18株,多为条件致病菌,且以肠道细菌多见,并普遍存在耐药;并发医院感染患者黄疸加深,肝硬变病人死亡率增加。认为:预防医院感染对活动性肝硬变和重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根据。方法:对住院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29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15.17%,感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自发性腹膜炎占首位,感染致死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介入性操作、预防使用广谱抗生素、并发症、多种疾病共存、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长、年龄大,是易引起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院内感染对肝硬化、重型肝炎的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患者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对抗菌剂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4年来重型肝炎患者院内获得肺部感染的资料。结果109例重型肝炎患者中院内获得肺部感染38例(34.86%),临床表现以发热(81.58%)、肺部罗音(76.32%)、胸片改变(73.68%)为主,60.53%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高,73.68%的患者胸片异常。肺部感染多发生于入院后2~4周。对28例肺部感染者进行痰培养,发现19例阳性,其中9例为多种细菌感染;菌种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其中真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见,耐药率高。肺部感染者亦常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有创伤性操作者感染比例较高,同时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高。治疗效果差,病死率达81.50%,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的重型肝炎者(52.38%)。结论重型肝炎患者易获得肺部感染,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肺部感染常合并其他部位感染。防治肺部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方能降低相关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31例老年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医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合并医院内感染率为30.6%,高发因素为老年人免疫防御能力低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过长;各种侵袭性治疗手段使用。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结论:死亡率高,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8.
对 2 4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率为 10 .5 7% ,以6 0岁以上人群多发 ,伴脾功能亢进者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患者病死率高。提示 :应积极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对老年患者及伴脾功能亢进患者应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19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 19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39例(20.30%),其中活动性肝硬化98例,静止性肝硬化94例,医院内感染分别为28例(28.57%)及11例(11.70%),39例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与153例未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病死例数分别为20例(51.2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与分析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情况。方法整群选取该院自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间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162例,对这些患者有无继发感染、感染部位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选取的162例重型肝炎患者中,继发医院感染者共57例,占35.2%,未继发医院感染者105例,占64.8%。在继发感染者中,腹腔感染最突出,有28例,占17.3%。其他感染依次为胆道感染14例,占8.6%,呼吸道感染9例,占5.6%,血液感染4例,占2.5%,其他感染3例,占1.9%。其中,1例患者合并2种感染。对病原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病原菌36株,各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居多,共19株,占52.3%,革兰阳性菌共11株,占30.6%,真菌共6株,占16.7%。各种病原菌中,大肠杆菌数量最多,共9株,占25.0%,其他数量较多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7株,占19.4%;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占13.9%;白色念珠菌4株,占11.1%;溶血性链球菌3株,占8.3%。结论重型肝炎易于继发医院感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且引起的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有必要较早采取防治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