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针对目前院校测量设备以检定为主计量模式的弊端,提出采用计量确认模式监督管理测量设备,采用ABC分类管理的方式将测量设备分为ABC三类计量确认方式分别进行管理,分析了不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和实施方法,应用计量确认方法对直流稳压电源进行了计量确认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一、前言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中烟")自2008年11月导入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以来,以保障生产经营为中心,充分考虑不符合计量要求的风险和后果,确定生产经营过程必需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明确计量目标和计量职能,建立健全计量要求导出、测量设备分类管理、计量确认、测量过程控制及测量不确  相似文献   

3.
刘智涛 《工业计量》2007,17(4):60-60
在国标“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中.提出了计量器具计量确认及计量确认间隔的概念,并指出“计量确认间隔应经评审,必要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持续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因此,在计量器具的计量确认过程中我们应及时、合理地调整确认间隔,一方面不使确认间隔过长,使计量器具超出允许误差范围造成误判、误收风险而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唐伟群 《工业计量》2006,16(Z1):231-233
文章分别诠释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与"检定"的定义和解释,分析了"计量确认"与"检定"之区别,并明确说明"计量确认"不等于"检定".对企业应如何确定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做好测量设备的"计量验证",完成"计量确认"记录工作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说明了作为科研生产技术基础的型号计量保障工作,应在计量确认管理模式的带动下不断推进和深入,并进一步重点阐述测量管理体系中计量确认在航天工业计量领域的应用,从确定计量要求、选择校准方法、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确定计量确认间隔、计量确认记录、设备调整装置的控制方法各个环节设计计量确认工作,按要求组织实施,并不断对计量确认管理程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国家相关计量技术规范,从测量设备的计量校准/检定过程、计量验证过程、决定和措施等环节对计量确认过程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计量确认“计量确认”的定义“3.5计量确认m etrological con鄄firm ation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注3.预期用途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注4.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注5.图1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计量确认的概念我们并不生疏,它实际上就是指对测…  相似文献   

8.
王旭芳 《中国计量》2011,(12):34-35
为了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持续地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对测量设备应进行计量确认。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DTISO10012:2003)中对"计量确认"的定义为:"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同时给出的注释明确指出: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验证和各  相似文献   

9.
《中国计量》2006年第3期刊载的《应由谁对测量设备进行计量确认》一文(以下简称"由谁文"),就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中计量确认职责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按照GB/T19022(ISO10012)建立和运行测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使用计量手段保证产品质量。按照GB/T19022建立和运行的测量管理体系,通过对测量设备的管理和测量过程的管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对测量设备的管理通过计量确认保证。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计量确认包括校准和验证两个阶段:通过校准,获得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通过验证,将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比较,确定其是否符合组织中的质量保证需要。当企业将校准过程委托外部实验室进行时,在我国,有委托进行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