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建立稳定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人工发病模型,本试验以天津某发病猪场分离的SS2 Y15293株为研究对象,经腹腔注射感染昆明小鼠,测定其LD50,确定造模感染剂量,通过观察感染后小鼠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测定试验期间各组小鼠体重和采食量的变化及细菌回归等试验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显示,SS2 Y15293株致昆明小鼠的LD50为6.7×10~7 CFU/mL。以1个LD50的剂量攻毒,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小鼠主要发病表现为攻菌后24 h出现精神沉郁、被毛逆立、眼睛有分泌物,72~96 h出现头颈歪斜、翻滚、震颤等神经症状,死亡高峰在48~72 h。3次重复试验中,试验组小鼠的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为50%~70%,神经症状小鼠出现比率20%~3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采食量和体重显著下降(P<0.05),临床症状分值显著升高(P<0.05)。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试验组小鼠心脏、肺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脑膜炎,脑室出血,充满炎性细胞。细菌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死亡小鼠脑、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均有细菌定植,且形态、染色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与攻毒菌一致。以上结果证实,SS2 Y15293株能感染昆明小鼠并致其发病,感染动物发病规律性强,重复性好,临床症状典型,说明SS2 Y15293株感染昆明小鼠可作为SS2的候选人工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2.
猪链球菌2型感染SPF小型猪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了致病性猪链球菌2型(SS2)感染模型。通过典型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变和组织学观察及病原分离鉴定,证实该模型能成功模拟自然感染状态下SS2引起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稳定性好,可进一步用于致病性SS2在动物体内动态分布规律、致病机制和机体免疫应答以及疫苗的效果评价和相关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对于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为了研究猪链球菌2型(SS2)、猪链球菌7型(SS7)及猪链球菌9型(SS9)菌株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探究BALB/c小鼠作为猪链球菌动物感染模型的可行性以及作为后续实验的依据的可靠性。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猪链球菌感染BALB/c小鼠,对死亡小鼠进行无菌解剖分离菌株并培养,对培养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法和PCR鉴定;同时利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各个脏器细菌的载量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脏器的病理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攻毒的小鼠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并死亡,经过实验验证后确定小鼠是由于感染猪链球菌而致病、致死;测定SS2、SS7及SS9的LD50分别为3.7×107、4.1×107、7.9×107 CFU/mL。因此BALB/c小鼠对猪链球菌易感,可以作为实验室研究猪链球菌良好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北京市某规模化鸽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病原,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濒死10日龄乳鸽进行了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动物回归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鸽组织病理变化符合鸽沙门氏菌病的表现,从肝脏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特征符合鼠伤寒型沙门氏菌;16S rRNA后测序结果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同源性达100%;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细菌感染肉鸽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说明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造成鸽场本次发病的主要病原,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美罗培南表现敏感。研究结果为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链球菌2型引致脑炎及败血症的豚鼠模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选用不同日龄的健康豚鼠 132只 ,分组经不同途径接种对猪具有致病性的猪链球菌 2型江苏分离株 HA980 1,引致脑炎及败血症 ,建立了动物模型。试验表明 ,小于 2 4日龄提前断奶的豚鼠对该菌株较易感 ,最佳感染途径是皮下注射 ,腹腔、鼻腔次之。感染豚鼠表现出典型脑炎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经重复试验测得该菌株对豚鼠的 L D50 为 5 .5× 10 6cfu,从感染死亡豚鼠脑脊液、大脑、血液及各实质器官均可分离出该病原菌 ,与仔猪自然感染情况相似。该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探究猪链球菌 2型感染的体内动态分布、感染机制、毒力因子及免疫应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牛源犬新孢子虫孕鼠感染模型,深入研究牛源犬新孢子虫对孕鼠的致病作用,本试验以雌性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分离Vero细胞中培养的牛源犬新孢子虫速殖子,分不同剂量组腹腔接种雌性BALB/c小鼠后,与雄性BALB/c小鼠合笼,每天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和发病情况,观察主要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应用PCR方法检测孕鼠脑、肝脏、脾脏等脏器组织及胎盘中犬新孢子虫Nc5基因,并测定孕鼠胎盘湿重和胎盘系数。结果显示,感染模型小鼠的最佳攻虫剂量为105个虫体;感染犬新孢子虫孕鼠先后出现精神不振、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并有不同程度死亡;病理学观察模型小鼠脑、肝脏、脾脏等脏器组织出现充血、出血、肿大等病理变化;在模型小鼠脑、肝脏、脾脏等脏器组织及胎盘中检测到犬新孢子虫Nc5基因;随攻虫天数的增加,模型小鼠胎盘重量和胎鼠重量均不断增加,胎盘系数逐步降低,在第12、14、16天时,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胎盘重量和胎盘系数均差异显著(P < 0.05)。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牛源犬新孢子虫孕鼠感染模型,为犬新孢子虫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对昆明系(KM)小鼠的致病性,同时探索建立HPS的KM小鼠感染模型,应用血清4型(SD-05、ZC-7、ND-21)、5型(BD-1、HB-08、PZ-26)菌株对KM小鼠进行毒力测定,然后以2种血清型最适菌株的最适剂量,腹腔注射KM小鼠开展攻毒试验,观察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并对死亡小鼠进行细菌分离以及PCR鉴定。结果显示:血清4型SD-05株、血清5型HB-08株毒力较强,对KM小鼠最适接种剂量分别为1.2×10~9及1.175×10~9 CFU;攻毒后小鼠出现颤抖、萎靡厌食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肺脏出血、胸腔积液等病理变化,并在小鼠组织器官中成功分离出HPS菌株。结果表明,HPS血清4型、5型菌株对KM小鼠存在较强致病性,且初步认定KM小鼠可作为HPS感染动物模型。本研究为HPS致病性研究及小鼠感染模型建立奠定了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合适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利用摘除脾和/或注射地塞米松的昆明小白鼠,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通过血液涂片镜检、PCR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剖检对感染情况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猪附红细胞体能够经腹腔注射感染昆明小白鼠,且感染鼠表现出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相似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实验动物模型已成功建立,并证实啮齿类动物在附红细胞体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耍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温度敏感型穿梭自杀质粒pSET4s,定点敲除猪链球菌2型野生型强毒株ZY458的lin基因,构建基因缺失突变菌株458△lin,利用家兔感染模型对ZY458及其突变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家兔感染试验表明,接种ZY458菌株的家兔体质量下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5只家兔4 d内全部死亡;而458△lin感染组家兔生长正常,未出现任何明显临床症状.结果表明,lin基因是猪链球菌2型新发现的一种毒力相关基因,在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稳定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人工发病模型,本试验以天津某发病猪场分离的SS2 Y15293株为研究对象,经腹腔注射感染昆明小鼠,测定其LD_(50),确定造模感染剂量,通过观察感染后小鼠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测定试验期间各组小鼠体重和采食量的变化及细菌回归等试验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显示,SS2 Y15293株致昆明小鼠的LD_(50)为6.7×10~7 CFU/mL。以1个LD_(50)的剂量攻毒,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小鼠主要发病表现为攻菌后24 h出现精神沉郁、被毛逆立、眼睛有分泌物,72~96 h出现头颈歪斜、翻滚、震颤等神经症状,死亡高峰在48~72 h。3次重复试验中,试验组小鼠的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为50%~70%,神经症状小鼠出现比率20%~3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采食量和体重显著下降(P0.05),临床症状分值显著升高(P0.05)。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试验组小鼠心脏、肺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脑膜炎,脑室出血,充满炎性细胞。细菌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死亡小鼠脑、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均有细菌定植,且形态、染色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与攻毒菌一致。以上结果证实,SS2 Y15293株能感染昆明小鼠并致其发病,感染动物发病规律性强,重复性好,临床症状典型,说明SS2 Y15293株感染昆明小鼠可作为SS2的候选人工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