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张建星热爱冬天。在他的许多作品里,都表达过对冬天的那种执著的爱。他说过:“与其说我热爱冬天,不如说我热爱一种性格;与其说我热爱一种类似冬天的性格,不如说我接受一种永远磊落的人生。”那是1983年秋,张建星刚刚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正为工作着落而四处奔走。富于幻想的张建星最大的志愿就是当作家,但最终,他却成了记者。直到今天,他还时时庆幸这个选择,使他不做案头把玩,游戏文字;使他与百姓的话题很少重复,格外新鲜。1984年冬天,张建星主动请缨,要求赴最艰苦的东北三省进行沿线采访。他不畏天寒地冻,…  相似文献   

2.
春天的快乐     
《出版参考》2004,(8):21-21
有一年的冬天特别漫长。我是个盲人,独自一人居住在纽约,那个冬天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待在家里。  相似文献   

3.
祖国妈妈     
江日 《出版视野》2004,(5):46-46
扎根在你富饶的土地,我是一棵幼芽;盛开在你春天的田野,我是一朵小花。亲爱的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我永远热爱你——我的祖国妈妈。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2007,(9):8-8
“报业的冬天”是时下报界一个热门话题——报业的广告收入赶不上GDP了,所以“冬天来了”。我认为:这种说法本身就有“GDP崇拜”的味道。“报业的冬天”是一个反转民的季节,这种反思不仅是经营管理导面上的,更应在人文底蕴和文化责任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我似乎与新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一转眼改行已有六七个春秋,不论是干组织工作还是任一个部门的领导,不论是在机关“当差”还是在一个团级基层单位任职,我坚持为报刊写稿的热情和兴趣始终不减当年。粗略地估算一下,这些年被各种报刊采用的稿件(包括歌词、散文等)也不下几百篇,并多次在军内外获奖。要问动力从哪里来?我的体会有三:一是从热爱中来。有位哲人说得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热爱就能产生无穷的动力。我改行以后的这些年来,一闲下来,如果不动笔为报刊写点东西,总觉得生活过得不充实,有一种失落感。因而,…  相似文献   

6.
知音     
2005年的冬天,我客居在德国法兰克福附近的一座国际公寓里。公寓的白天常常只有我自己,只有我是不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7.
方桂英 《图书馆论坛》2005,25(4):207-207,184
转眼间我在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四个春秋。回首往事,虽然有苦但更多的是甜,因为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我热爱图书馆工作,有什么比于自己喜欢的工作更高兴呢?  相似文献   

8.
当时间回溯到1996年冬天,那时的我有着深色肤质,穿着令人欣赏的鞋。当我正在排演学校的音乐剧,一个摄影师咔嚓咔嚓地猛拍了我一阵。可是出来的成果令人失望:一个脸色苍白的、憔悴的女孩头像被印制在一款某某牌子的大大的T恤上。  相似文献   

9.
薛杨 《编辑学报》2016,28(4):406-406
我,是一名科技期刊编辑,我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科技期刊编辑这份事业.自己一直认为,人类积极生活的本核无非是一个追求自己所热爱事物的过程,为所爱之人拼搏,为所爱之物奋斗,为所爱之目标求索不止,可以如佛家爱尽世间万物,却不可丢失热爱之心,以致心神枯槁.作为一名入行不久的科技期刊编辑,能够拥有这份热爱编辑事业之心,我很庆幸,也很自豪;但这份热爱并非生而有之,自己对科技编辑这一职业也并非是一见钟情,这一切的发生与转变都如雪山融化下来的流水,徐徐缓缓又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0.
提起我的广播新闻生涯,我不由得想起了21年前的自己。 刚接触广播那时候,纯粹是属于喜欢,出于热爱。然后在这21年间,我手中的话简带领着我走进了一种更为丰富的生活之中。绵绵数十年我开始明白一种责任,我和我生活的地方开始多了那么多的默契,开始拥有那么多理解。  相似文献   

11.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1993年冬天,19岁的我来到令我魂牵梦萦的军营.圆了从军梦。火热的连队生活给了我许多灵感,由于爱写写画画,我成为连队上下公认的“小秀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调到团里当了报道员,挤上了“爬格子”这条甬道。  相似文献   

13.
白善烨将军的《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是一本具有历史和思想深度的战争回忆录。对于朝鲜战争的最初记忆,我是从父亲——一个抗美援朝老兵的口述中知道的。那时候,我很小。记得是冬天的夜晚,窗外大雪纷纷扬扬,一家人坐在农村乡间的土炕上剥玉米。父亲语调沉重地给我、弟弟和姐姐讲述了那场他亲历的残酷战争。父亲的故事很长,我只隐约记得父亲说,朝鲜的冬天很冷,  相似文献   

14.
那个温暖的冬天,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敞开,成了我乃至我一家人命运的转折点……在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之际,我情不自禁回想起1977年那个温暖的冬天。  相似文献   

15.
女记者:我的梦想与骄傲韩小蕙尽管我已出的5部书全部是文学作品,然而在公众场合,每当我被介绍为“女作家”时,我总是更愿意说:“我是记者和编辑。”这是因为我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以它为自豪。我一点儿也不认为记者低于作家,新闻界低于文学界。人的高下,可以...  相似文献   

16.
现在已经是夏天.长江边上的宜昌市,高温潮湿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来.于是我想到了冬天,在寒冬里靠近一点温暖是那样的宜人.又想起了去年数九寒冬里的那一天.我作为一个基层档案人,在冬天里和我的女儿去探寻那生活也处在冬天里的低保户一家人.  相似文献   

17.
我热爱新闻,胜似结发妻。为了采访和编写稿件,不得不牺牲节假日和教书之余的休息时间。去年夏季的一天,晚饭后,我在住室里伏案赶写《中学生跳水救儿童》一稿。几位同事推门进屋,想找我打牌取乐。他们见我正勤笔劳作,既关心又打趣地说:“你一大把年纪了,还辛辛苦苦爬格子,费心劳神也难挣几元稿费,何必自讨苦吃。”我笑着向他们解释:“你们根本就不理解,我写稿不是为图钱。一是我热爱这一行,二是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能把人民群众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反映上去,能把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各个行业的新变化写出来,不管刊登与否,我都…  相似文献   

18.
办好服务类节目光有“热线”还不行,“热线”是客观的静态,需要有情感的人去运作,“热线”寸能“热”起来。这就要求作为节目操作者的主持人必须具备一颗“热心”。热爱听众“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主持人热爱节目才能办好节启,而热爱节目本质上又是热爱听众。服务类节目接触的都是听众的来电来信,要求为他们解决工作、思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持人应把为群众排忧解难、指点迷津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我收到的众多的听众来信中有人称我同志,有人叫我朋友,有人喊我大哥,有人唤我热心人、好人……他们把…  相似文献   

19.
“我对着镜子说中文/一个公园有自己的冬天/我放上音乐/冬天没有苍蝇/我悠闲煮着咖啡/苍蝇不懂什么是祖国/我加了点糖/祖国是一种乡音/我在电话线的另一端/听见了我的恐惧”。  相似文献   

20.
秦兆阳先生去世已两年多了。我一直揪心地怀念他。我只见过先生两次。但我梦见他却远远不止两次的,在他生前和死后。现在移居北京了,应该说对严冬有了更多更深的体悟。回想起来,1994年郑州的冬天是最冷的。在那个冬天,秦兆阳先生去世了。在那个冬天,我知晓了这个噩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