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用已获得的提取红色素的方法将火棘果中的红色素提尽,然后用乙醇作提取剂从火棘果渣中提取天然黄色素。探讨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火棘果黄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火棘果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9,提取时间75min,提取次数5次,提取温度60℃,此时,黄色素的提取率为92.5%,产率为2.1%,色价为22.2。火棘果黄色素为脂溶性色素,其乙醇溶液在可见光区内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  相似文献   

2.
采用干式灰化法处理火棘果粉末,并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火棘果中金属元素(Mg、Pb、Zn、Fe)含量。结果表明,火棘果中金属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其含量大小顺序为MgPbFeZn,其中Zn含量最低。该方法简易快速,可操作性强,准确度高,为充分利用火棘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万明 《贵州化工》2011,36(3):10-12
红子果中色素为火棘红色素,主要成分为矢车菊-3-葡萄糖苷等水溶性花色苷类色素类,属于类黄酮化合物[1]。类黄酮色素具有2-苯基苯并吡喃和2-苯基苯并吡喃酮的结构。具有2-苯基苯并吡喃结构的也称为花青索类色素,为花色素的基元,2-苯基苯并吡喃酮也称花黄索类。文章对红子果中色素的提取及其性能分析,如光学性质、酸碱性、热稳定...  相似文献   

4.
一串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琼  张来新 《化工时刊》2004,18(10):40-41
研究了一串红色素的提取原理和方法,并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对热、光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具有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桃金娘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永辉  赖兴华 《化学世界》1999,40(6):303-305
以桃金娘果为原料,用酸性乙醇液浸提制得桃金娘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对光、热、常用食品添加剂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东北毛樱桃为原料,用酸性食用乙醇提取制得樱桃红色素,并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对光、热、常用食品添加剂比较稳定,是一种价廉易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天然植物色素.  相似文献   

7.
以紫红色四季报春花为原料提取色素,并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提取溶剂为pH=1的95%乙醇溶液,该色素在382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该色素热稳定性差,有较强的耐光性,耐氧化性,还原性差,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金属离子Na+、K+、Mg2+、Zn2+对色素的影响较小,而Fe3+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常用食品添加剂(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和柠檬酸)对该色素色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力  高翔 《应用化工》2000,29(4):28-29,37
研究了红甘蓝色素的稳定性。实验证明 :在酸性条件下该色素对阳光、热和部分金属离子有很好的稳定性 ;对食品加工中常用氧化剂和还原剂也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李忠芳  王素文 《辽宁化工》1996,(6):41-42,56
研究了一串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工艺流程。且研究了色素的物理性质以及pH值、温度、光照时间及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色素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该提取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制得的样品较纯;色素宜在酸性环境使用,温度(10 ̄95℃),光照时间及常见金属离子对其性能影响不大。该色素味甘甜,是性能良好的天然色素,可用于各类食品的加工。  相似文献   

10.
月季花红色素的提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黄涛  卢起来 《精细化工》1997,14(5):21-23
研究了月季花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01%盐酸 乙醇或5%盐酸溶液中易于提取,并得到粉状暗红色素,得率92%。该色素属花青苷类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对热、阳光和紫外光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用酸性乙醇液浸泡新鲜鸡冠花提取出鸡冠花红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对光、氧化剂、还原剂、常用食品添加剂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甘秀海  赵超  周欣  梁志远  干正洋 《广州化工》2012,40(8):78-79,92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探究火棘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火棘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固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4 h。在最佳条件下,火棘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1.316%。  相似文献   

13.
丁琳  仇兴华 《辽宁化工》2000,29(6):338-340
以高梁壳为原料,用酸性乙醇提取高梁红色素。对高梁红色素的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该色素为醇溶性色素,最大吸收峰值为490nm;该色素对酸碱、光、温度都较稳定,该色素耐还原性很好,但耐氧化性较差。再以高梁壳渣为原料,磷酸法制取粉状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粉状脱色用活性炭,产品吸附指标符合LY216-79标准。这一研究对高梁壳的综合利用和开拓天然食用色素及活性炭的原料来源开辟了  相似文献   

14.
沙棘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沙棘果实中黄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p H值对色素色泽影响不明显 ,该色素适用于酸性或弱碱性的食品。氧化剂 ( H2 O2 )、还原剂 ( Na2 SO3 )、葡萄糖、金属离子 ( Na+ 、Zn2 + 、Ca2 + )对色素无不良影响 ,而 Cu2 + 、Fe3 + 对色素的色泽有一定影响。色素的热稳定性较好 ,其热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光对色素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 ,放置 2天色素就降解了 68.3% ,放置 8天降解 88.93%  相似文献   

15.
<正>火棘红色素的提取方法本发明主要是采用无机溶剂进行提取,先用酸除去果胶物质,再用碱浸提,用酸沉淀,从而得到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得率高,纯度高,成本低,安全性能好,耐高温、耐光、PH值适用范围广、溶解性好,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火棘红色素。  相似文献   

16.
樟树果红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樟树果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 pH值1.0时的20%乙醇是樟树果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剂;樟树果红色素属花青素类色素,易溶于水和酸性乙醇;pH值对色素影响明显,在酸性条件下色泽稳定且具有热稳定性。光照能加快色素降解。金属离子Na+、Ca2+、Al3+、Cu2+、Zn2+对色素色泽无影响,而Fe3+、Pb2+有不良影响。色素的抗氧化性能较差而抗还原性能较好。蔗糖、葡萄糖和盐等添加剂对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火棘果渣为原料,采用碱水解法从火棘果渣中提取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碱液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料液比对提取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并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水解法提取火棘果渣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液浓度0.8%,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70℃,料液比1︰20(g/mL),在此条件下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为95.06%,提取率达到52.72%。  相似文献   

18.
赵宏霞 《广东化工》2014,(15):299-300
文章研究了温度、pH值、金属离子、氧化剂和还原剂等对紫番薯色素和紫洋葱色素两种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紫番薯色素和紫洋葱色素的热稳定性好;紫洋葱色素在酸性环境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紫番薯色素则在碱性环境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金属离子K+、Na+、Mg2+对两种色素的影响均不大,但Fe3+、Cu2+对色素的影响较大。紫番薯色素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影响较大,而紫洋葱色素耐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能力较强。总之,两种色素均具有较好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樱花为原料提取了樱花色素,并对影响提取收率的的因素如提取剂的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酸度、提取剂用量、提取次数等条件进行了大量实验,得到了从樱花中提取樱花色素的最佳条件,设计了提取工艺,然后对该色素的耐酸碱性、耐热性、耐光性、耐氧化还原性等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测定和分析,旨在为樱花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结果表明,在30℃水浴中,用pH=1的95%乙醇溶液浸泡樱花1h,过滤得色素提取液,该色素易溶于水和醇,受pH值影响明显。在本酸性条件下色泽稳定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对氧化剂的耐受能力较弱,而对还原剂则较为稳定;食盐、蔗糖、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以及大多数金属离子(除Fe3 ,Pb2 外)对色素的色泽均无不良影响,可用于有色糖果、食品、果汁饮料、茶饮料及酒类,具有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东化工》2021,48(3)
本研究从花椒根际筛选产色素菌株,根据细菌形态特征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和分离,测定红色素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菌与粘质沙雷氏菌16S rRNA序列一致。通过实验,测得其产生的红色素在56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值,易溶于水,不溶于正丁醇、甘油、丙酮等有机溶剂。该红色素的光稳定性表现为:紫外光黑暗白光。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最高含量为62.7%,耐氧化能力较强,与还原剂产生沉淀,且金属阳离子对该色素有不同程度的消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