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农作物,我国是甘薯种植大国,而甘薯茎线虫病在我国北方比较普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甘薯防治茎线虫病的主要研究成果,分别就化学防治方法、种植模式、品种抗性和综合措施对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效果进行了详细归纳;通过分析发现,选育甘薯抗病品种结合研制高效、低毒易降解的绿色农药为当前甘薯茎线虫病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甘薯茎线虫病药剂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农业科学》2015,(5):605-607
2011—2013年,连续3 a用3种药剂在不同甘薯种植基地对甘薯茎线虫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辛硫磷微胶囊剂、三唑磷微胶囊剂、毒死蜱微胶囊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综合考虑3种药剂连续3 a试验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的稳定性、高效、低毒、无公害等优点,筛选出30%辛硫磷微胶囊剂作为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甘薯茎线虫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综述,结合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抗甘薯茎线虫病品种的鉴定及覆膜与否条件下化学防治试验结果,提出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采用抗病性品种、覆膜栽培、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源、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4.
甘薯茎线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河南省各地市甘薯种植区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为甘薯种植区的农户提供有效的防病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5.
甘薯茎线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甘薯茎线虫病病原的研究现状,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及危害症状,详述了甘薯茎线虫病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茎线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介绍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病源、传播途径、发病规律,并提出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病源、传播途径、发病规律,并提出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线虫病在河北省甘薯主产区和老薯区发生普遍,一般减产20%~50%,严重时造成绝收.甘薯茎线虫病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花生、马铃薯等;可以通过种薯、种苗、带病茎蔓、病土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甘薯茎线虫病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定福村甘薯种植区的甘薯茎线虫病发生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措施,以期为甘薯种植农户提供有效的防病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杀线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在甘薯田人工接种的方法,于2014和2016年测试了4种杀线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甘薯栽秧时穴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和10%噻唑膦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90、60、30kg·hm~(-2)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42%、85.25%和82.71%,10%噻唑膦颗粒剂45和30k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74%和78.69%;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和5%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较差。[结论]施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0~90kg·hm~(-2)和10%噻唑膦颗粒剂30~45kg·hm~(-2)可以有效地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相似文献   

11.
探讨盆栽条件下接种方式对甘薯腐烂茎线虫侵染量的影响,并对甘薯茎叶组织中腐烂茎线虫虫口分布及萌芽甘薯的生育期抗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块植入甘薯中线虫侵染量最高,每g组织达408条,且症状最严重,茎组织中线虫分布最远到达距茎基部90 mm的茎组织。另外,与对照相比,萌芽甘薯对腐烂茎线虫的生育期抗性显著。本文首次报道甘薯腐烂茎线虫侵染甘薯茎叶组织的最远位置和萌芽甘薯的生育期抗性,不同接种方式对甘薯腐烂茎线虫侵染量影响的研究结果,为阐述通过病害传播途径防治该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薯茎线虫与镰孢菌对甘薯的复合侵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薯茎线虫病的薯块中分离到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孢(F.oxysporum)2种真菌.通过苗期和薯块接种证实,尖孢镰孢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能共同侵染甘薯引起复合侵染病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消毒药剂对甘薯2种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能同时防治甘薯根腐病和茎线虫病的高效药剂,选择98%棉隆微粒剂等5种土壤消毒药剂,研究其对2种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8%棉隆微粒剂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46.23%;其他药剂的防效为-5.92%~29.08%。土病消可湿性粉剂对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87.79%;其他药剂处理的病薯率和病情指数与土病消可湿性粉剂处理差异不显著,防效为56.67%~80.35%。收获期测产表明,98%棉隆微粒剂对甘薯的增产效果最好,产量为23 491.80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35.33%;其他药剂处理较对照增产-31.59%~20.77%。建议生产上选择98%棉隆微粒剂,于甘薯定植前施用,以降低根腐病和茎线虫病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腐烂茎线虫对花生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接种试验表明,侵染甘薯的腐烂茎线虫对花生具有显著的致病性.该线虫可以侵染花生的根系、果针和荚果,果针受害最重,影响饱果率和荚果重量.不同花生品种对腐烂茎线虫的抗性和症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4种药剂处理下,甘薯茎线虫在土壤中的消长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在甘薯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药剂处理,土壤中的线虫数量均是在甘薯的生长中期(8月)最多,达到土壤中线虫数量的高峰期:而益收丰处理下土壤中甘薯茎线虫的数量及变化幅度与空白对照处理基本相似,另3种药剂处理在8月线虫数量最高峰时,每100 g干土线虫数量只有益收丰处理和对照的约1/3,说明除丰山益收丰外,其他3种药剂能显著抑制土壤中线虫数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发生,2012-2016年连续5年开展了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病原菌鉴定、发病规律调查和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台州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病害有甘薯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甘薯茎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甘薯茎腐病(Dickeya dadantii),以及以病原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而且试验病区甘薯发病是以后者为主,该病害在台州多在6月底7月初始发,8月和9月份雨水多湿度大的情况下盛发,近来危害越来越严重,产量损失达50%以上甚至绝收;不同耕作制、脱毒苗扦插、地膜覆盖和施用有机肥等栽培措施都不能降低发病率和减少薯块产量损失,而推迟甘薯扦插期至6月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损失;鉴定筛选到了抗病低代材料YA3008,产量高达38542.5 kg/hm2;筛选到了具有一定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32.5%阿米妙收。综合5年来的试验研究结果认为,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策略、途径应以选育与应用抗病品种为基础,辅之以综合运用其他农业防控和化学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甘薯黑痣病带病种薯育苗,比较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拔苗栽插会将黑痣病菌携带至大田引起发病,而剪苗则可以有效地阻隔黑痣病菌,防止黑痣病的传播蔓延。[结论]试验结果为控制黑痣病传播和推广剪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腐烂茎线虫侵染马铃薯块茎与甘薯块茎危害症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打孔法接种腐烂茎线虫至马铃薯与甘薯块茎上观察比较发病症状及线虫定植情况。研究显示:马铃薯受线虫危害后,周皮变褐变黑,皱裂,切开病组织内部症状腐烂变色,同时由于马铃薯内部含水量大,有部分坏死组织发软,病变组织部位的表皮容易脱落;而甘薯受线虫危害后薯块失水重量减轻,组织内部变褐呈褐白相间干腐状,周皮部位呈现一圈坏死组织,与马铃薯周皮不尽相同;镜检马铃薯坏死组织线虫发生量不大,原因可能与坏死组织营养严重流失,生存环境恶化,不利于线虫生存有关;镜检马铃薯表皮层组织显示,有大量成虫和卵聚集在表皮层下的薄皮细胞里以及皮孔处,这对解释腐烂茎线虫对环境的适生性有一定意义;而在甘薯中线虫主要集中发生在髓部的干腐部位,发生量较大。  相似文献   

19.
甘薯形态结构对茎线虫病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薯抗茎线虫病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块根周皮的木栓层细胞有4 ~ 5层,并在细胞壁上沉积有较多的木栓质。表皮接种线虫结果表明,这种形态结构可有效阻止马铃薯腐烂线虫侵入。感病品种粟子香和徐薯18的周皮不发达,只有1 ~ 2层木栓层细胞,而且木栓质极少,线虫能在24h内从表皮直接侵入。甘薯抗病和感病品种的地上茎和地下茎髓部均可受到该线虫危害。抗病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在地下茎和块根顶端连接部位与感病品种粟子香和徐薯18相比较,抗病品种木质部薄壁细胞的壁厚,木质化程度高,导管数量多,线虫不能够穿过这种结构进一步扩展。抗、感品种薯块表皮的伤口有利于线虫侵入,表皮和皮层变成黑褐色,呈糠皮状,但线虫不能进入木栓形成层危害块根皮层以内的组织。  相似文献   

20.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抗病育种由于缺乏抗源材料和育种周期长等原因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毒甘薯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鉴此,综述了近年来甘薯遗传转化及其抗病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