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迪赛片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60岁以上COPD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62例,随机分为迪赛片治疗组32例,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服迪赛片,观察2组患者用药6个月内临床情况.结果治疗组感染发作时间及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迪赛片能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迪赛片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60岁以上COPD反复呼吸道感染患62例,随机分为迪赛片治疗组32例,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服迪赛片,观察2组患用药6个月内临床情况。结果:治疗组感染发作时间及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迪赛片能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普深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阻肺(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4例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普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26%(P <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CD3+、 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普深联合莫西沙星治疗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口服2月为一疗程,随诊6个月,观察其疗效。观察组给予口服玉屏风颗粒,2月为一疗程,随诊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结论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可显著减少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再发次数,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下呼吸道感染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感染组178例与未感染组172例进行对照,探讨下呼吸道感染与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组(P<0.05);感染组病死率为23.0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积极预防和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93-894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因下呼吸道反复感染入院治疗的小儿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免疫水平变化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3.3%vs 73.3%),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3.3%vs 20.0%),P<0.05。两组治疗后IgA、IgM、IgG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免疫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较高,若与匹多莫德联合治疗不仅可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减少疾病复发情况,且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将152例COPD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的改善时间、细菌清除率及血浆炎症因子变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2%,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胸部影像改善及血浆炎症因子下降明显,细菌清除率为91.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5.26%,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3.9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OPD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无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初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与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监测47例非肺部感染患者中行气管切开术后最初4d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呼吸道感染菌群的特点及其耐药性及与机械通气的关系。结果 术后4d内,47例患者中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17例,占36%;17例患者气道分泌物培养获得致病菌24株,均为多重耐药菌;4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与未发生医院感染者比较:医院感染组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史者、手术时低蛋白血症者及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比例高于无医院感染组。结论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COPD史、手术时低蛋白血症等有一定关系;术前抗生素的高使用状况可能与致病菌的高度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薄芝糖肽联合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8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热退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外周血象白细胞的改善方面二者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芝糖肽联合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有效减少其不良反应和呼吸道感染的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卡介苗多糖核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14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及对照组,预防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0.5mg,每周2次,共18次,对照组仅用一般治疗。两组患者每2周门诊随访1次,记录呼吸道感染次数、天数,于用药前、用药后4周、24周查血清IgA、IgG、IgM,共观察6个月。结果 预防组呼吸道感染例数、感染天数及未发生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卡介苗多糖核酸对COPD患者有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减少复发次数,缓解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联合希舒美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7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5例)采用头孢曲松联合希舒美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希舒美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头孢曲松联合希舒美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炎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度COPD的疗效。方法将80例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及噻托溴铵,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疗程1年,观察肺功能变化及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治疗组肺功能改善较明显,急性加重次数减少。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可改善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为观察组;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8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性别、体重、父母文化程度、喂养方式、家庭成员吸烟情况、营养情况、居住环境、抗生素使用情况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人工喂养、小儿过敏、小儿哮喘、偏食、每年抗生素治疗≥3次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居住环境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早产儿、人工喂养、小儿过敏、小儿哮喘、偏食、每年抗生素治疗≥3次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居住环境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果林  蓝雪容  欧伟红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8+130-128,130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应用调查。方法选取在2006年—2011年8月间到该院诊治的32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情况进行调查,以查看患儿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对所有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结果在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抗生素有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钠、红霉素、青霉素等,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的频率达100%。结论对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频率较高,对于患儿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帮助,但在应用过程中,应当对患儿合理应用,以保证对患儿应用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患儿病情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胃消食法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作用,以控制呼吸道感染。方法选择2014年1-6月医院儿科门诊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根据具体疾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胃消食口服液,评估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7.6%、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退热时间对照组较观察组略短,咽痛、咳嗽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相关症状发生率对照组患儿较治疗前有所增加,而观察组患儿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观察组在消化道并发症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胃消食法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可明显改善胃肠道并发症,可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医治疗及风险管理评估,以降低疾病感染率及分析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传统西医治疗+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予传统西医治疗+风险管理+中医药技术风险管理;统计治疗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肺功能评估;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CAT评分均显著降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呼气容积、深吸气量、动脉血氧分压等指标均较治疗前得到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呼气容积、深吸气量、动脉血氧分压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西医治疗联合富有中医特色的风险管理能显著降低患者感染风险,较传统西医治疗更能延缓患者COPD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消化科4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下呼吸道感染的消化科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取未合并感染的消化科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原菌分布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出院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共分离出1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的构成比分别为60.0%、10.0%和30.0%,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病原菌占30.0%;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具有特征性,临床医务人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盐酸氨溴索在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肺部感染患者的肺功能改变及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FEV_1/FVC(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盐酸氨溴索对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肺功能状态,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治疗,盐酸氨溴索治疗具有治疗效果优异、治疗率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霄 《现代养生》2014,(24):63-6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以探索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最合理方式。方法:拟以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8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将其随即平均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和中医麻杏石甘汤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同时,对照组90例仅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分组治疗后随访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72.2%,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胸腺肽α1对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对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胸腺肽α1治疗.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4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前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3、CD+4、CD+4/CD+8显著升高,CD+8显著下降(P<0.01).两组用药前后自身对照:对照组CD+3、CD+4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显著升高,CD+8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腺肽α1能显著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