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异常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女性的常见病,子宫内膜去除术(endometrial ablation,EA)是其治疗手段之一。EA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或切除子宫内膜全层及其下方的浅肌层组织,防止子宫内膜再生,使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从而控制过量的子宫出血。EA发展至今,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每一代EA有许多种通过破坏子宫内膜治疗月经过多的方法。尽管EA越来越安全、有效,但仍有不足之处,如术后再次出血、感染、妊娠;月经相关的疼痛,如宫腔积血、子宫内膜去除-输卵管绝育综合征(post-ablation-tubal sterilization syndrome,PATSS);EA后仍存在子宫内膜恶性疾病的风险。关于EA的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循证医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 (MEA)是将微波能源导入宫腔 ,通过微波辐射所致热效应 ,引起子宫内膜全层热凝固 ,以至变性、坏死 ,最后纤维化 ,使子宫内膜不能再生 ,从而达到止血、减少月经量及人为闭经的目的。MEA是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血 )的有效方法之一。一、子宫内膜去除术的发展功血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多见于更年期妇女 ,约占所有功血的 5 0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以缓解症状为主的刮宫和药物治疗 ,无效时常需切除子宫。切除子宫虽能根治功血 ,但术后病率高 ,住院时间长 ,医疗费用高[1] ,术后恢复期还有…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辅助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月经过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在宫腔镜辅助下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效果。方法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3年 7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选择由子宫良性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多并自愿接受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的 5 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 5 8例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总有效率两组相似 (P >0 0 5 )。结论 宫腔镜辅助下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月经过多简单、快速、安全、经济、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问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子宫肌层增生性病变,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发病率从8.8%~31.0%不等。对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或者子宫内膜切除(或破坏)术,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子宫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由于子宫腺肌病病变广泛且与正常肌层无明显界限,故手术切除难以彻底,失败率及复发率高。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改善子宫腺肌病的症状,但由于子宫腺肌病常常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因此仍有近20%的病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效。本研究对比了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uterine artery blockage,UAB)与单纯子宫腺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旨在评价UAB在子宫腺肌病痛经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第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Xia E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2):846-847
子宫内膜去除术(endometrium ablation,EA)的基本原理是破坏或切除子宫内膜全层及其下方部分的浅肌层组织,防止子宫内膜再生,从而控制子宫的过度出血。EA可以部分代替子宫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或保守治疗无效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由于其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与子宫切除术相比有更大的优越性,近年来国外应用已十分普遍,国内也正在普及中。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部分性子宫内膜切除术,可治疗异位内膜浸润子宫浅肌层的子宫腺肌症所导致的月经过多和痛经,并可避免术后宫腔粘连、子宫挛缩和残留内膜导致的宫受苦腔积血,不影响残留子宫内膜癌变的早期诊断。子宫肌层切割术具有扩大宫腔容积,改善内膜功能的作用,为中、重度创伤性闭经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这两种新的宫腔镜手术方式在妇产科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系统(简称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月经过多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3月因月经过多药物治疗无效行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患者共204例,其中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简称子宫内膜增生组)94例(46.1%),无子宫内膜增生110例(53.9%)。收集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术中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63.5±8.1)月(52~81个月)。子宫内膜增生组、无子宫内膜增生组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8%、90.0%;子宫切除率分别为3.2%、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子宫切除病理或子宫内膜活检病理均未提示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癌。结论: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月经过多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一个新方法,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简便的治疗手段。我院采用宫腔镜直视下切除息肉术(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47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判定最好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是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的临床研究课题,本文从妊娠率(PRS)角度比较了手术腹腔镜(腹腔镜术组)、诊断性腹腔镜(未治疗组)、诊断性腹腔镜并药疗(药疗组)及剖腹术(部腹术组)4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法的妊娠结果及显著影响妊娠率的因素,认为腹腔镜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官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是通过官腔电切镜切除子宫内膜及部分子宫肌层,将子宫内膜正常生长的解剖学基础破坏,以达到人工闭经或减少月经,治疗保守性治疗无效的异常子宫出血之目的。各级子宫动脉血流频谱的变化可作为子宫肌层及内膜变化的观察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TCRE手术前后,各级子宫动脉血流的变化,寻求一种评价或预测TCRE术后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去除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去除子宫内膜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项较新的妇科技术,基本原理是在直视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除全层子宫内膜及部分表肌层,以保证安全清除内膜基底腺体,如操作熟练,该手术安全有效,但也有严重并发症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对自然周期患者子宫内膜评价指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2013年1-7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前瞻性观察自然周期法实施冷冻胚胎-解冻移植术的不孕症患者5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同期符合纳入标准行FET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内膜刺激组与对照组,其中211例行内膜微刺激术(内膜刺激组),3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时间和次数内膜微刺激对内膜形态特征的改善,分析微刺激术对FET周期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内膜微刺激术后超声监测HCG日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内膜刺激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期和黄体期行内膜微刺激术两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0.00%和64.29%(P>0.05);治疗前周期和第二周期移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6.67%vs.60.00%,P>0.05);第1次和第2次行内膜微刺激术后妊娠率为56.67%vs.54.17%(P>0.05)。结论自然周期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提示形态较差的患者经内膜微刺激后可显著改善子宫内膜条件。内膜形态为C型的患者经微刺激后转为A型,可获得与对照组相同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子宫肌层增生性病变,好发育龄期妇女,发病率8.8%~31%不等。长期以来,子宫腺肌病一直没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常采用药物和子宫内膜切除。但是子宫腺肌病药物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一直是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根治性手术即全子宫切除术,保守性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子宫病灶电凝术、介入治疗、盆腔去神经支配治疗、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等。现对子宫腺肌病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为子宫腺肌病的各种保守性手术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86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们通过采用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microwaveen-dometrialablation,MEA),并在术前给予刮宫薄化子宫内膜的方法治疗异常子宫出血8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近、远期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1990年5月至2002年9月,在我院共行TCRE术1431例,1468例次。1203例于术前先经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活检,排除恶性疾患。265例为一期子宫内膜;32例超声测量子宫各级动脉及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测定血清6项性激素水平。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8.5个月(3—148个月)。结果TCRE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治愈率为93.9%,发生子宫穿孔3例。术中B超监护714例,均见子宫前壁呈现云雾状强回声,其中33例取肌壁组织送病理检查,证实21例有子宫腺肌症。TCRE术后因症状改善不明显,159例行药物治疗,包括止血药、止痛药、抗生素、孕酮类药物及子宫内膜抑制剂等,其中37例行再次TCRE(2.6%)。1431例中,因术后出血症状复发、痛经或子宫肌瘤最终行子宫切除者87例。TCER术前、术后,患者RI,PI及6项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1)对子宫内膜基底层的不完全破坏和漏切,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2)合并子宫腺肌症,是影响手术远期成功率的主要因素。(3)TCRE手术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对不同年龄和不同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27例,分别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内膜汽化电切术(A组,53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内膜电切术(B组,175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息肉旁浅层内膜切除术(C组,54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内膜电凝术(D组,45例,绝经后患者)。结果手术时间:A组(15·1±0·8)s,B组(19·7±0·7)s,C组(20·9±0·7)s,D组(22·1±0·8)s,A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A、D组为0,B组为1·7%(3/175),C组为7·4%(4/54),C组术后复发率与其他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无闭经者,但术后息肉复发率高于其他3组,C组中有14例术后5~23个月妊娠。结论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息肉旁浅层内膜切除术后复发率高;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选择适宜的宫腔镜下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有报道,对诊刮术内膜活检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行子宫切除术,发现17%~25%病例手术标本为分化好腺癌。研究旨在评估诊刮术或内膜活检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切除术后的组织学结果的相关性。从1988年2月~2001年2月的病例中,筛选出23例诊刮术或宫腔镜术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者予手术治疗。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2(30~83)岁,15例行开腹手术(65.2%),7例行阴式手术(30.4%),1例行阴式辅以腹腔镜手术,采用Studentt检验、X2检验分别对计量资料、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子宫切除病例中12例(52.17%)为腺癌,10例(43.4%)为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8.
Duan H  Liang YJ  Li L  Yang Y  Xia E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2):741-744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除术(TCRE)后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再次治疗的原因。方法 对1991年3月至2002年9月,行TCRE后仍有少量出血、腹痛进行再次治疗的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子宫切除13例、二次TCRE3例和宫腔镜下刮宫22例,将手术获取的组织标本,通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行TCRE后宫腔创面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分析再次治疗的原因。结果 (1)TCRE后,早期(术后21d内)创面表层组织坏死,肉芽组织增生;晚期(术后5个月以上)创面以胶原纤维为主、厚薄不一的瘢痕组织;(2)增生的肉芽组织表面有子宫内膜柱状上皮细胞覆盖,瘢痕组织下方平滑肌细胞增生,细胞核呈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反应;(3)肉芽或瘢痕组织中残存内膜基底层腺体,其边缘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子宫内膜增生,部分瘢痕组织内显示淋巴细胞浸润及大量异物巨细胞反应;(4)部分患者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刮宫可见破碎的内膜及炎性肉芽组织。结论 行TCRE后创面修复以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为主,内膜腺体与平滑肌细胞增生参与创面修复;残存内膜再生、子宫内膜异位和术后感染,是导致再次治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后16例妊娠报告冯力民夏恩兰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的适应证之一为患者无生育要求。尽管内膜电切术后妊娠率明显降低,但自第1例妊娠报道[1]后,随着妇科宫腔镜手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开展,不断有妊娠报道,甚至有足月分娩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改善卵巢早衰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组: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2007年1~10月行供卵体外受精(IVF)失败3次以上的卵巢早衰患者3例,第1周期在胚胎移植前激素替代周期第21天(种植窗口期)行子宫内膜活检,分别于第2和第3个激素替代周期的第10天行子宫内膜微创术,同期取内膜,SEM下观察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选择合适的周期进行供胚移植。对照组:选择同期正常月经周期妇女10例,观察其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情况。结果对照组:SEM低倍镜下分泌期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良好,且表达丰富。研究组:微创术前,SEM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比例失衡,没有发现胞饮突,部分细胞呈凋亡状;第1次微创术后,SEM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依稀可见胞饮突,凋亡情况已明显改观;第2次微创术后,SEM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可见较多胞饮突,无凋亡表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组3例患者均于2次微创术后次月再次同法行微创术,当月于种植窗口期行胚胎移植术,随访得知3例均于移植后获得临床妊娠。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可以改善卵巢早衰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胞饮突可用于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