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通辽市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今后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通辽市2007~2011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通辽市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2 299例,年均发病率为14.58/10万,无死亡病例。2007~2011年发病率分别为5.04/10万、7.84/10万、5.63/10万、4.95/10万、49.44/10万。年均发病率,霍林郭勒市最高(60.10/10万),开鲁县最低(0.55/10万);男性为17.08/10万,女性为11.79/10万;0~岁为17.15/10万,4~岁为94.06/10万,15~65岁为1.80/10万。2 299例病人中,4~7月、10~12月发病的分别占29.75%、53.55%;学生占69.64%,幼托儿童占17.70%,散居儿童占7.48%,其他占5.18%。[结论]通辽市2007~2011年腮腺炎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海省2007~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青海省预防和控制腮腺炎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08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腮腺炎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8共报告腮腺炎病例3 314例,发病率分别为31.45/10万和29.36/10万;以冬春季发病为主;93.93%病例为<15岁儿童,其中10岁年龄组发病较高,2007年、2008年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32.85%和23.35%.[结论]近两年腮腺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大量增多有关,应提高疫苗的接种覆盖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周口市2004~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周口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8年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周口市2004~2008年合计报告腮腺炎5 397例,年均发病率为10.03/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9.99、8.30、3.71、9.75、18.30。年均发病率(/10万),扶沟县、淮阳县最高,分别为24.23、22.51;男女性分别为6.95、3.07(P0.01)。全部病例中,15岁的占88.88%,学生占69.67%,幼托和散居儿童占25.29%;4~7月、12月发病的分别占46.58%、11.56%。[结论]周口市2004~2008年腮腺炎发病率较高,15岁儿童少年是腮腺炎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7年青岛市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并为科学、有效防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岛市2005~2011年腮腺炎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1年青岛市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7 172例,年均发病率为13.04/10万。腮腺炎发病率(/10万),2005~2011年分别为9.10、23.92、8.90、10.93、11.54、8.92、17.28(P<0.01)。2005~2011年腮腺炎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16.62,女性为9.41(P<0.01);0~4岁为33.10,5~14岁为93.94,≥15岁为2.06(P<0.01);城区为25.58,农村为3.08(P<0.01)。2005~2011年报告的7 172例腮腺炎病例中,学生占62.44%,幼托儿童占22.64%,散居儿童占8.62%,工人占1.41%,其他占0.73%;12~1月发病的占17.74%,4~7月发病的占48.23%。[结论]青岛市腮腺炎发病率一般,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  相似文献   

5.
2004~2008年南京市雨花台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雨花台区2004~2008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雨花台区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883例,年均发病率为51.78/10万。年发病率(/10万),2004~2008年分别为107.78、50.78、53.48、21.17、43.31。年均发病率(/10万),梅山街道最高(108.39),男性女性分别为544例、339例;0~3岁、4~6岁、7~14岁、l5~60岁发病率分别为102.88、325.73、598.00、6.75。883例中,4~7月发病的占52.43%,学生、幼托儿童分别占69.08%、18.69%。[结论]2004~2008年雨花台区腮腺炎发病率较高,腮腺炎发病的重点人群是学生和托幼儿童。  相似文献   

6.
聂莉  焦坤  李丽娟  刘永跃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12,(10):F0002-F0002,787
[目的]了解通辽市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今后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通辽市2007-2011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通辽市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2299例,年均发病率为14.58/10万,无死亡病例。2007~2011年发病率分别为5.04/10万、7.84/10万、5.63/10万、4.95/10万、49.44/10万。年均发病率,霍林郭勒市最高(60.10/10万),开鲁县最低(O.55/10万);男性为17.08/10万,女性为11.79/10万;0~岁为17.15/10万,4~岁为94.06/10万,15~65岁为1.80/10万。2299例病人中,4~7月、10~12月发病的分别占29.75%、53.55%;学生占69.64%,幼托儿童占17.70%,散居儿童占7.48%,其他占5.18%。[结论]通辽市2007~2011年腮腺炎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吕梁市离石区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离石区2008~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腮腺炎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09年全区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152例,年均发病率为30.28/10万。其中,2008年发病72例,发病率为29.24/10万;2009年发病80例,发病率为31.29/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2例病人,发病时间为1~3月的25例(占16.45%),4~6月的54例(占35.53%),7~9月的27例(占17.76%),10~12月的46例(占30.26%);发病年龄以<15岁发病为主占90.79%,其中3~14岁儿童发病最多占87.50%;发病职业构成以学生(占69.08%)和幼托儿童(20.39%)为主。年均发病率,男性为32.18/10万,女性为28.28/10万(P>0.05)。[结论]2008~2009年离石区腮腺炎发病率略高于全国发病水平,有上升趋势,主要以3~14岁的学生和幼托儿童发病为主,为今后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菏泽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菏泽市2011年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菏泽市2011年合计报告腮腺炎341例,年发病率为4.51/10万。年发病率(/10万),男性为5.46、女性为2.75(P〈0.01);定陶县最高为11.84,除鄄城无病例外,其余各县发病率为2.00~8.99,全部病例中,≤15岁者占发病总数的83.87%;学生占54.25%,散居儿童占21.99%,幼托儿童占14.08%;4~7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分别占41.94%和33.43%。并发症最多的是发热和单侧腮腺肿大,分别占98.83%和78.89%。[结论]菏泽市各县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不同,男性高于女性,15岁以下儿童少年是腮腺炎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安市新城区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发病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安市新城区20062008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合计报告腮腺炎484例,年均发病率为27.89/10万。其中,2006年发病153例,发病率为26.63/10万;2007年发病127例,发病率为21.93/10万;2008年发病204例,发病率为35.06/10万。484例病人,发病时间为13月的87例(占17.98%),46月的172例(占35.54%),79月的90例(占18.60%),1012月的135例(占27.89%);314岁占85.12%。年均发病率,男性为32.31/10万,女性为23.29/10万(P〉0.05)。[结论]新城区腮腺炎发病率略高于全国发病水平,有上升趋势,314岁是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0.
潮南区200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潮南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制定和调整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潮南区2004~2007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90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61/10万、0.42/10万、5.20/10万、24.74/10万,年均发病率为7.99/10万;3~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69.23%;男女性别比为2.17︰1,散居儿童占85.64%,﹤7岁组麻疹病例占81.03%,﹤15岁组病例占93.85%;病例中有免疫史占7.44%,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祥占92.56%。[结论]潮南区麻疹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形势较严峻。为降低麻疹发病率,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初始接种率,并尽快在全区范围内对8月龄~15岁儿童开展初始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探讨流行规律,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青岛市市北区2004~2008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合计报告腮腺炎636例,年均发病率为24.66/10万。发病率(/10万),2004年为25.57,2005年为17.39,2006年为38.58,2007年为29.57,2008年为12.33。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28.91,女性为20.38;0~2岁为65.85,3~6岁为650.26,7~9岁为422.28,10~14岁为309.59,≥15岁为6.27。全部病例中,4~7月发病的占51.26%,学生、托幼儿童分别占50.16%、35.22%。[结论]2004~2008年青岛市市北区腮腺炎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李悦  张妮 《职业与健康》2012,28(6):713-715
目的分析沈阳市东陵区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订流行性腮腺炎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区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沈阳市东陵区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1.87/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7月、1月及12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33.31%、25.20%;男女性别比为1.7∶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6.84/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6.28/10万,男女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4~14岁年龄组为主,占74.19%;学生、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1.32%、18.49%。结论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开展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预测,及时做出预警分析;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水平;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3.
2002~2005年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规律,制定科学的防制措施。[方法]对2002-2005年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2-2005年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9.37/10万-35.4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冬春季节为高发月;5-14岁为高发人群;流动人口较多的城乡结合部地区为高发区。[结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淄博市博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博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博山区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博山区报告腮腺炎515例,发病率为111.32/10万;14岁以下为873.78/10万,14岁及以上为11.73/10万(P<0.01);男性为138.22/10万,女性为84.70/10万(P<0.01);城区为194.48/10万,城郊为127.75/10万,农村为47.81/10万(P<0.01)。515例病人中,6月龄至3岁的占3.11%,4~12岁的占84.66%,13~46岁的占12.23%;小学生占64.85%,中学生占9.13%,幼托儿童占17.28%,散居儿童占5.83%,其他人群占2.91%;5~7月发病的占58.64%。有50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并发睾丸炎25例,脑膜脑炎13例,心肌炎12例,胰腺炎2例。[结论]2008年博山区腮腺炎发病率较高,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穆金萍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03-2804
目的通过分析沈阳市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其控制对策。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沈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1.64/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月、12月至次年1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42.50%、21.02%;男女性别比为1.62∶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3.00/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9.98/10万,男女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以4~14岁年龄组为主,占72.02%;学生、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4.80%、15.83%。结论该市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开展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预测,及时做出预警分析;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水平;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陈仓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探索其流行规律,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陈仓区2004-2008年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8年,陈仓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91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26.55/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7月和10-12月,分别发病394、320例,分别占35.91%、44.22%;男女性别比为2.12∶1,14岁以下年龄组占发病数的85.63%;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3.40%。[结论]宝鸡市陈仓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较高,应重点加强14岁以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7.
邢广杰  郭凯 《职业与健康》2011,27(3):314-315
目的了解开封市顺河回族区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年腮腺炎报告病例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大疫情报告顺河区腮腺炎病例130例,发病率为50.33/10万,无死亡病例。4、5月份为发病高峰,占44.62%;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分别为56.01/10万和26.69/10万;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4~12岁的中小学学生和托幼儿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42:1。结论该区腮腺炎处于较高发病水平,应继续加强以腮腺炎疫苗接种为主的防控措施,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钟华敏  骆明勇  谢永强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01-2904
目的评价短期锰接触对机体生长发育造成的毒性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对照组,供用未加锰的新鲜蒸馏水,第2、3组为实验组,分别供用不同浓度(0.5和5.0g/L)的氯化锰,60d后,检测大鼠锰接触后脏器系数(内脏/体比)、血清和脑匀浆的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以及中脑黑质区神经胶质细胞纤维酸蛋白(GFAP)免疫反应阳性胶质细胞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锰接触60d后高、低剂量组大鼠的脏器系数无明显改变;大鼠血清和脑匀浆中的NOS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OD活力则明显降低;在中脑黑质,GFAP免疫反应阳性胶质细胞反应强度、细胞数密度(GV)和反应阳性产物的相对吸光度值(A),高、低剂量组大鼠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短期的锰接触对大鼠的各脏器系数影响不大;随着锰接触剂量的增加,血清和脑匀浆中的NOS则明显升高,而SOD活力明显降低;锰接触会对中脑黑质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