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度密集地聚集于一个区域,集约的社会经济活动不断侵占生态空间,对其他生物产生驱逐效应,造成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提供的人类福祉下降,这使得在城市内部如何合理配置生态资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充足生态系统服务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建议城市周边进行生态系统的自然化再造与保护,对城市已有生态系统近自然化改造,城区绿地多样化生态景观建造,逐渐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刘雪华 《环境保护》2012,(17):22-2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即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进行生态服务区红线划定并将其纳入战略环评体系,有助于重新审视各区域发展规划,重视保护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高地 《环境保护》2012,(17):16-18
我们正在面临越来越突出的生态稀缺性问题,尽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还在发展之中,但是量化生态服务价值并通过这种量化来推动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2,(17):11
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旨在倡导重新认识自然资本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充分重视和体现生态资本的价值,并强调如果自然资产缺失所造成的损失或恢复原状所需要的花费,从而引导人们从经济学角度重新认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和服务价值,并将其应用到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采用条件价值法,通过调查居民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付意愿,研究了温江区城市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通过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对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支付意愿较高;在温江区受访者的年平均支付意愿为82.1元,得到维护温江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年均价值为331.6万元;在成都市受访者的平年均支付意愿为75.9元,得到温江区城市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年均价值为9.1895亿元.影响受访者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受访者的居住地、年收入、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为了解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格局、植被、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价值、县域生态质量等多方面的数据和文献资料.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大部分县区生态质量状况一般,植被覆盖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中游和下游;② 2000—2018年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占比持续下降,森林、水域面积占比略有增加,聚落面积占比持续上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体植被覆盖和生产力状况得到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提升;③大部分地区生态状况改善幅度有限,局部仍有退化,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依然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建议在恢复植被覆盖的基础上,开展优化生态结构、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关研究,重点关注生态敏感地区生态保护成效的评估和提升,农耕地区农田生产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城镇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同时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综合监测体系,开展监测指标与技术方法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这不但是流域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分析的基础,也是生态保护恢复和管理工作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恢复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核心任务,研究石漠化生态恢复机理、优化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和实现喀斯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石漠化治理的重要议题。通过对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四个层次生物多样性退化与恢复的关注,生物多样性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特征及表征指标,在石漠化生态恢复研究中已取得一定进展,主要集中于石漠化生态恢复中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特征及利用潜力、适生物种的筛选及生态恢复功能、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特征及生态系统恢复、石漠化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及优化对策等方面。但是相关研究侧重于物种多样性而对于功能多样性的探讨较为欠缺,物种间以及多营养级生物多样性效应研究仍较薄弱,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恢复机制缺乏深入研究。今后,应针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中的植物群落构建,多营养级生物多样性纳入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吴中区太湖滨湖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分情况的基础上,将该区域分成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两大类,运用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指标体系;同时确定了各个指标的价值评估方法;最后运用影子工程法、造林成本法等方法,分别估算这两部分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24.50亿元,其中森林为16.87亿元,价值量大小依次是:净化大气旅游文化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初级生产营养物质循环。湿地为107.63亿元,价值量大小依次是:洪水调蓄初级生产净化水质旅游文化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补偿标准的方法探讨——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寻求适宜的补偿标准的方法,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首先运用生态区位商的方法将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一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二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和潜在生态系统服务三类。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游憩和环境净化等划分为一级主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养分循环和水源涵养划为二级主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气候调节、土壤保育、制氧以及林副、木产品为潜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结果在现实中符合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特征情况。其次,运用恩格尔系数与皮尔生长曲线模型相结合的补偿系数法计算生态补偿系数,结果为0.170。该数据说明现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刚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于森林生态价值的认识和需求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制定补偿系数不宜太高。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及生态补偿系数的结果,计算出分三个阶段执行的生态补偿标准:在第一阶段,补偿标准为947元/(hm2.a);第二阶段补偿标准提高为1 946元/(hm2.a);第三阶段,补偿标准为2 966元/(hm2.a)。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696,自引:31,他引:696  
论文根据一系列1∶1000000自然资源专题图,把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面、荒漠6个一级类型,应用GIS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编制了青藏高原1∶4000000自然资产图。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Costanza等人(1997)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成果为参考,同时综合了对我国专业人士进行的生态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以此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对青藏高原不同生态资产的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363.9×108元/年,占全国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7.68%,全球的0.61%。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最高,占19.3%;其次是废物处理价值,占16.8%;水源涵养价值占16.5%,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价值占16%。高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1.3%和4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