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藏医对疾病的治疗分为四种疗法,即饮食、起居行为、药物、外治等。治疗疾病饮食为先,选择适量饮食,注意食物禁忌,会使身体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医药对疾病的治疗分为4种疗法,即饮食、起居行为、药物、外治等。治疗疾病饮食为先,选择适量饮食,注意食物禁忌,会使身体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食物对健康很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合理的饮食和营养物质的搭配对健康人、尤其是对某些病人更重要,它往往可直接影响某些疾病的愈后。下面讨论几点膳食与疾病护理的意义。1膳食与药物的配合1.1辨证配膳中医基础理论认为,食物的性能,是饮食调护的根据。任何一种疾病,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食物有四性;即温、热、寒、凉,以及五味,酸、咸、苦、辛、甘。在调配膳食时,应使食物与疾病性质相适应,来调整人体失调的阴阳,能使脏腑之气调合,生成  相似文献   

4.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胆和胰腺等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当消化系统的某一器官发生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时,倘若饮食不当,不仅会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还会加重病情。相反,采取科学饮食方法,对疾病的治愈,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1饮食之养、助、益、充1.1现代医学对食物与疾病相关性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合理的饮食和营养可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但摄入养分过多或不足,可引起疾病。如长期进食超过机体需要的营养量而引起脂肪堆积会致肥胖。另外,人们饮食中脂肪和精制糖类的不断增加,纤维和复合糖类成分的不断减少,也是促  相似文献   

6.
试论《伤寒论》中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致病包括宿食致病和食复;饮食治疗从食物与食物配伍和食物与药物配伍进行阐述,前者如猪肤汤,蜜煎方,后者有桃花汤等7个方剂;饮食护理主要药后饮食护理和饮食禁忌;饮食辨证从饮食状况辨别疾病性质和辨预后进行总结。从上四个方面阐述了仲景对饮食与疾病关系的高度重视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饮食疗法中,忌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所谓忌口一般是指根据疾病的寒热虚实、阴阳偏胜,然后再结合食物的性和味来加以确定。总的原则是凡对疾病无不利影响的饮食,均可以服食,有不利影响者则应忌口。一般要忌口的食物可分为七类:温燥食物、生冷饮食、油腻饮食、发物、荤腥、盐糖调料、烟茶酒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中医的阴阳学说与整体论 ,分折基因对饮食的反应。方法 通过对OMIM及大量古今中外文献的检索 ,列表进行分类及综合。结果 ①有的基因对一种食物反应 ,有的基因对多种食物反应。对食物而言 ,有的食物成份仅作用于一个基因 ,称单基因 (阳性 )反应 ;有的食物成分作用于多个基因者 ,称多基因 (阴性 )反应。②基因对饮食正常 /过度或缺乏的反应 ,有生理性或治疗疾病性的正向 (阳性 )作用与诱发疾病的负向 (阴性 )作用。③每一种食物都有治病的 (阳性 )作用及诱导疾病 (阴性 )的作用。结论 饮食搭配的合适与否是饮食养生的重点 ,切忌偏食 ,提倡杂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黄帝内经》中食疗理论及药膳组方方法进行梳理,以寻求中医营养学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一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是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二是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相关属性,顺应自然规律,不同时节及不同体质选择不同食材进行调摄;三是若饮食五味有所偏嗜则会造成相应脏腑功能的损伤失调出现病变;四是对于五脏机能失调的相关疾病利用食物的性味进行调养,可治疗和预防疾病进展和复发。结论:饮食养生调摄需顺应自然、规律进食、五味调和、无偏嗜的原则,对五脏机能失调的相关疾病也可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具体属性进行调养,从而治疗和预防疾病再生。  相似文献   

10.
一、食物的预防作用身体早衰和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体自身。人体正气旺盛,而又能避免邪气的侵袭,就会保持健康状态,反之则发生疾病。一切有利于维护正气、抗御邪气的措施都能预防疾病;一切损害正气、助长邪气的因素都能引起疾病,从而导致早衰和死亡。预防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义地来说,所有关于饮食的保健措施都是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的。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保健预防措施。合理按排的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使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恰如《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如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糖尿病、肥胖、动脉硬化等疾病明显受饮食的影响。许多疾病的发生、治疗都与饮食有关。如能注意饮食既可使疾病痊愈,又可以保持健康。许多食物中均含有保健、防病、治病的有效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儿茶酸、甲壳质、壳聚糖、蜂胶、β-葡聚糖、多酚类等。将食物  相似文献   

12.
“病号饭”顾名思义,就是病人所吃的菜饭,由于不同的疾病饮食有不同的要求,处理得好,可促进病人病情尽快好转而康复;一有疏忽,会使病人病情加重,更甚者顷刻出现生命危险。所以作为病人家属或陪护人员乃至病人本身,都应对“病号饭”有所知晓,引以重视。 病号饭可以分为“普食”、“半流”和“全流”。“普食”就是平时所用的膳食。“半流”也就是“粥食”。“全流”为液体食物,如牛奶、鸡汤、肉汤、米汤等等。 有的疾病对饮食有特别要求,并且是作为治疗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饮食治疗(即平常讲的“食疗”)了。如芹菜、茼蒿菜等做成的食物有降血脂的作用等。试验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既存在着可能的致癌作用 ,也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同时 ,在癌肿的治疗过程中 ,合理的饮食调摄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而不合理的饮食则常可加剧病情或诱发疾病。本文拟根据祖国医学理论 ,谈谈癌肿患者的饮食宜忌。1 掌握食物属性 ,辨证进食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认识到很多食物都具有一定的补泻功效和阴阳属性 ,并将之应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对于癌肿的形成 ,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有气滞、血瘀、痰凝、热毒、湿聚、正虚等 6个方面。根据祖国医学对食物…  相似文献   

14.
营养学家认为,身体健康所需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良好的饮食。专家们断定,对于人类未来的健康,药物不是最理想的出路,饮食对我们的命运起决定的作用。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一样,含有其各自的成分,如配伍不当,不但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而且严重者会形成各种急、慢性疾病,妨碍人们的正常工作,威胁人类的生命。因此食物合理配伍、合理烹调与药物的配伍和制剂类型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饮食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长期以来对消化性溃疡病人的饮食要求是以少吃多餐、吃细软食物和饮牛奶为好,忌吃辛辣食物。  相似文献   

16.
中医食疗在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羽  俞海英 《河北中医》2001,23(3):228-228
中医食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以中医辨证为原则 ,通过四诊了解病因、病位、病性 ,再根据病因、病位、病性辨证选择对疾病有治疗作用的食物。1 中医食疗的特点1.1 预防为主 中医的预防包括无病防病和有病防变双重意义 ,食疗也是如此。防病就是运用食物来防治疾病调养身体 ,如贫血可食桂圆、红枣等 ;防变就是人体在患病之后 ,需要注意营养卫生 ,以饮食作用调治 ,如水肿病人可食赤小豆煮鲤鱼等。1.2 辨证配膳 在配膳中要重视饮食宜忌 ,根据食物性味选择与病情相应的食物调配饮食 ,以促使疾病痊愈。如疮疡皮肤病人宜清淡饮食 ,多食蔬菜…  相似文献   

17.
从临床康复、生活康复等论述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指导。指出:暴饮暴食,食不洁食物会增加肠道疾病的机会,增加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和加重病情,故饮食要有规律、注意卫生。  相似文献   

18.
根据食物成瘾性研究,致瘾性食物环境与情绪压力是饮食偏嗜形成的外在与内在原因,相关神经生物学与心理学机制和可衡量的临床表现亦使之具备了完整的疾病内涵.饮食偏嗜是重要的中医病因概念之一,其病以肝郁为主、累及脾肾;具体病机规律为病生于肝、情志内伤,其伤在脾、热浊痰瘀,日久及肾、耗损元神;中医药干预尤其是传统体育与养生指导方法对调节饮食行为、纠正偏嗜具有显著作用.这一认识为建立我国饮食行为干预临床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医药系统治疗营养代谢类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特别在饮食营养及宜忌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下面就饮食护理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下个人的认识。1饮食护理的一般原则饮食物质既是气血生化之源泉,又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未病者来讲,合理调节饮食可预防疾病;对于患病者来说,调节饮食,固护脾胃,使气血化源充足,并且配合药物治疗疾病,有利于康复。但是无论患病或未病,饮食护理的关键是保护脾胃,使其运化功能正常。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1饮食适量不可暴饮暴食,也不能过少。摄入饮食物过多,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使脾胃受损,引起疾病;摄入过少,化源不足,…  相似文献   

20.
饮食要讲究科学方法吗?究竟怎样的饮食方法是科学的呢?这里介绍四十种饮食方法。这些饮食法也许能增加您饮食的科学性,并使您吃得更加香甜。1.桌旁宜话食物。在餐桌旁,最好的话题就是食物,若讨论复杂而令人扫兴的内容,就尝不出食物的美味了。2.就餐姿势须正确。端正坐姿进食,不压胃,食物由食道进胃较快。3.空腹饮食易肥胖。因饥饿时,满足欲望之心特强,买得多、做得多、吃得多,易导致肥胖。4.勿过量。先吃喜爱的食物,一般不会过量。因从自己喜吃的美食入手,情绪上的满足就会较快有饱胀感,以免进食过多。5.要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