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三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降雨过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广勤  郭其达  谭宏 《人民长江》2007,38(11):86-87
结合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降雨过程,研究给定降雨过程频率后如何寻求降雨过程的方法.降雨过程i=f(t),若以降雨强度的平均值(-i)表述时,则降雨过程可用(-i)、降雨历时T和降雨总量Q3个因素描述,此时降雨过程为两两独立的随机变量.采用概率论方法,用指数函数表述概率分布函数,对降雨系列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求符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要求的降雨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璞  卢炤  霍再林 《水利学报》2021,52(10):1163-1173
水稻灌区灌溉-排水过程频繁,定量表征灌区水转化过程对于灌区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水稻灌区供-耗-排过程的时空复杂性以及灌区水转化对地下水补排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灌区尺度基于灌排过程-农田土壤水分运动与作物生长过程-地下水运动过程耦合的分布式水转化模型,实现了对灌区的供-耗-排动态过程的定量表征。采用黑龙江省和平灌区水稻生长指标、灌区蒸散发量、地下水位变化以及排水沟流量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精度。相对于传统灌区水转化模拟方法,该模型有效表征了灌区水转化所涉及的灌排过程、土壤水及地下水运动过程、作物生长过程的时空动态耦合,实现了灌区水转化的分布式动态模拟。同时,模型所需参数较少,避免了以往灌区水转化过程计算复杂的难点。该模型为水稻灌区多环节水转化过程模拟及用水效率评估提供了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流变过程中堆石颗粒不断破碎,分形维数在流变过程中随时间发生变化。基于流变过程基本规律,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堆石料流变过程,构造了两类随时间变化的流变过程分形维数,并建立了颗粒破碎率与分形维数的关系。通过分析过程流变试验颗粒破碎率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流变过程中双曲线型分形维数假定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考虑流变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并结合颗粒破碎耗能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推导了堆石料流变过程中体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堆石料特定荷载情况下的流变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可以从分形的角度反映堆石料流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陈海健  谢平  谢静红  李彬彬  雷旭  张波 《水利学报》2015,46(10):1233-1239
为考察洪水过程形态特征是否随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异,本文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的洪水过程均匀度变异分析方法。该法首先借用信息熵构建洪水过程均匀度模型,然后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分析洪水过程均匀度序列的变异规律,最后分析造成变异的物理成因。以东江流域龙川站洪水过程为例,计算结果显示:龙川站洪水过程均匀度在1972年发生了跳跃强变异,变异后洪水过程均匀度的均值增大,说明变异后洪水过程较变异前更加均匀;通过成因分析,推测这种变异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大,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枫树坝水库的修建运行造成的下垫面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在热力系统中,传热过程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于S imu link工具箱实现热力系统的仿真,首先应实现传热过程的仿真。在集中参数法的指导思想下,进行传热过程的稳态过程仿真。以常规的传热迭代计算原理为指导,设计仿真模型的逻辑计算过程,仿真结果满足了仿真要求。  相似文献   

6.
杨全林 《人民长江》2022,53(1):225-230
针对连续多级船闸运行过程中信息收集和过程干预行为(决策和指令输出)对人工的高度依赖性,建立了多级船闸船舶过闸过程时序复合运算模型.通过对多级船闸交通组织过程场景的分析,提出适应多级船闸排队分解过程信息特征的船闸运行闸次自动识别与命名方法,以过闸时间和空间顺序为依据,建立将船闸运行完整闸次分解并唯一标识的过程模型,完成过...  相似文献   

7.
从降水到达地面至水流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就是径流形成过程,由降水过程、流域产流过程、坡地汇流过程、河网汇流过程四个相互联系的子过程组合而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降水特性和下垫面特性相互作用的产物。径流是引起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水文情势变化的直接原因,径流情势的变化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害防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因此,河流产汇流特性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地地区,WRF中尺度气象模式对风电场风资源评估和预测的准确性受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选取的影响。研究边界层参数化选取了YSU、MYJ和ACM2方案;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选取了Noah、RUC和Pleim-Xiu方案,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某风电场区域,采用1 km×1 km水平分辨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9种不同试验方案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合实测的数据对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区域的风速模拟计算,在测风年(2006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春季的最优物理过程方案为YSU边界条件和RUC陆面过程;夏季的最优物理过程方案为YSU边界条件和RUC陆面过程;秋季的最优物理过程方案为MYJ边界条件和Pleim-Xiu陆面过程;冬季的最优物理过程方案为YSU边界条件和RUC陆面过程。研究成果为复杂地形区域风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何善国 《红水河》2012,31(2):34-41
以水工挡土墙为研究对象,探讨提出墙前墙后水位骤降过程的模拟方法并建立墙前与墙后水位降幅的关系,设定多种墙前与墙后水位降幅比值及过程水深变化来模拟不同的水位降落速度及过程,分析了3个工程实例挡墙在不同水位降幅比值情形下稳定性和墙基边缘垂直正应力状态随不同过程水深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对应水深绝大部分是发生在墙前水位降落过程中某一过程水深,墙前不利过程水深随水位降幅比值的提高而变小,墙后不利过程水深则相反。文中初步探讨性提出的墙前墙后水位降幅比和墙后初始最大水深取值原则、不利过程水深与墙高比建议值,可供墙前水位有骤降情况的挡土墙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非点源氮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紫色土丘陵区典型集镇小流域和农林复合小流域非点源氮迁移过程进行同步监测,比较2种不同类型小流域的径流过程及径流中各形态氮素浓度、负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集镇小流域径流过程与降雨过程迅速响应,径流过程呈现“暴涨暴落”的特点,而农林复合小流域径流过程显著滞后于降雨过程,呈现显著的“滞后效应”。(2)集镇小流域总氮(TN)、颗粒态氮(PN)及铵态氮(AN)浓度在径流初期迅速升高,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而农林复合小流域在小雨事件中氮浓度变化较小,中雨和暴雨事件过程中,初期径流氮浓度较低,中后期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
构皮滩双曲拱坝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 研究了构皮滩双曲拱坝坝基内的层间错动带和裂隙对坝体和坝肩稳定的影响,以及在超载情况下坝体的破坏形式和坝肩的破坏发展过程。最后对大坝的安全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左江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厂房、通航水坡和开关站等部分组成。厂房为河床式,布置在右岸,是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由主,副厂房、安装间两部分组成,水坡布置在左岸天然冲沟。介绍了工程施工特点及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高拱坝的开裂与体形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小湾拱坝的弹性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坝踵区在拉应力作用下裂缝出中能性,进而描述了进行拱坝开裂分析所采用的裂缝模型,并给出了小湾拱坝出现裂的可能范围以及坝踵区应力变化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成果,讨论了开裂约束条件下拱坝体型优化的数学模型及强度控制指标和开裂深度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
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主坝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导流明渠段采用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此种坝型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是首次采用。通过对原材料、沥青混凝土制备和现场铺筑的质量控制,经采用无损检测和钻孔取芯样对成墙质量的检验,工程优良率达到100%,并创造了多项国内施工记录,为国内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灵石县石膏山水库拟选坝型为拱坝,拱坝对地质条件要求较高。文中详细叙述了水库上坝址(推荐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对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小型土石坝水库除险的病险类型归纳起来主要为渗漏和稳定变形两大问题,渗漏表现形式主要为坝体渗漏、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变形主要包括坝体滑坡、坝体裂缝及冻胀;坡面亏坝、浆砌石塌滑、塌陷;溢洪道边坡失稳;输水洞闸室基础沉降。  相似文献   

17.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是一种新的坝型。它对坝基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比常规混凝土重力坝低,对坝基的适应性更好。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勘测中,应充分认识它的整体性特点,给予恰当的评价;在施工中,应给予合理地开挖和处理,要充分利用弱风化岩体。  相似文献   

18.
张淑玉 《中国水利》2010,(12):44-47
山西省闻喜县土石坝工程兴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经过40余年的运行,水库数量锐减过半,现存水库带病运行,已成防洪的心腹之患。从洪水漫顶、坝体质量、地震和管理不当四个方面介绍了导致土石坝溃坝的原因,并详细说明针对不同原因应采取的除险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南东水电站大坝是一座重力坝工程,坝高34.7 m。大坝建成试蓄水期间,出现基础渗漏、坝体漏水等问题。为此,对南东水电站大坝渗漏原因做了初步论证研究。经现场观察分析认为,帷幕灌浆质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施工质量差等是大坝渗漏的主要原因。应力复核计算结果表明,电站重力坝设计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需采取进一步的安全加固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当地筑坝材料分析,以仁达坝址为典型代表的西线一期工程中坝址附近缺乏足够可筑坝的防渗土料、河谷开阔形态呈"U"型、修建重力坝投资太高的高坝坝址,具备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条件。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结果表明,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在技术上均可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比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方案在投资方面有优势。由于水库大坝的工期在输水线路中起控制作用,如果二种坝型投资相差不大,就采用大坝工期短的坝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