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建立适宜的产业创新系统结构以及合作对象选择机制有助于促进主体间技术合作绩效提高、充分发挥产业创新系统功能。将产业创新系统分为无标度网络的集中结构和随机网络的分散结构两种,基于资源、技术、关系3种合作对象的选择策略在复杂网络上进行多主体模拟仿真,分析两者在相互影响的前提下对技术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1)产业创新系统在合作前期采用无标度网络结构并在后期演化为随机网络,使主体的技术水平增长较快;(2)系统主体在无标度网络中选择技术资源多的对象进行合作,并在随机网络中选择技术水平高的对象进行合作,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技术收益,而且能有效降低整个系统内部的技术差距。  相似文献   

2.
产业创新网络中企业技术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复杂网络进行仿真,分析产业创新网络的网络结构以及企业不同的技术学习策略对技术学习的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创新网络从随机网络演化为无尺度网络极大的提高了网络内企业技术学习的绩效;(2)综合考虑连接强度与临近成员技术水平的权衡主义倾向技术学习策略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技术学习效率,而且能有效的降低整个产业创新网络的产业技术差距,是一种明显优于只考虑其中一种因素的技术学习策略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合作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的复杂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霞  陈凯华 《科研管理》2015,36(6):28-36
"大科学"时代,创新网络结构逐渐成为创新能力的关键决定因素,其演化特征的测度与评价也成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选择我国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为研究对象,以广泛用来研究合作创新的代理指标——专利联合申请为切入点,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我国ICT领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和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ICT领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规模呈增大趋势,复杂网络特征显著,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性和无标度特征。本文的发现对改善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的管理与政策发展以适应这一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化趋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1985-2018年合作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分析其专利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取得快速发展,企业在专利合作网络中占主导地位,但网络整体松散、合作不够紧密,网络的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较为明显,其中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重要节点把握着技术合作的大方向;网络规模持续增长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网络节点呈现阶段性变化,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的核心位置最为稳定,辽宁、陕西、江苏的核心地位上升明显,特别是陕西.根据结论,提出政府对具有桥梁作用的机构加以引导或提供政策扶持,以核心节点为重点突破口引导和调整重要节点的合作行为并提升弱势主体的合作参与度,集中资源重点培育高品质航空装备制造核心区,以及鼓励机构跨区域合作、合理配置各区域创新资源等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区域间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合作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所拥有的互补性资源是决定合作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资源依赖、合作创新和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将交互能力和网络关系强度融入互补性资源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当中,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合作创新网络中互补性资源对于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交互能力在互补性资源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网络关系强度对交互能力和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同时网络关系强度在互补性资源和合作创新绩效之间也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以海洋能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为研究对象构建实际网络并分析了网络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实证仿真方法研究了实际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风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能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具有无标度、同配性质和非hub-club结构特征,大学和研究机构占据网络的集聚节点位置,企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较弱;内生性风险对具有无标度性质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危害性强于外生性风险,中介节点和集聚节点分别从破坏程度和破坏烈度两个方面影响网络的稳定性;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抗风险能力,不仅需要注重内生性风险的防范,同时还需要着重保护集散节点和中介节点。  相似文献   

7.
新兴技术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技术合作创新成为规避创新风险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选择。为探索新兴技术合作创新网络及其演化路径,本文采用中国LED照明技术2004-2015年的专利数据,依据共同专利权人信息,识别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创新关系,分阶段构建合作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合作创新网络演化过程及其各阶段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合作创新网络规模的扩大和较低的密度为知识的转移和扩散提供较好条件,网络结构整体呈现小世界性向无标度网络演化的特征;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对整个创新网络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黎萤  张迪 《科研管理》2019,40(4):203-212
专利合作网络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创新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多元创新主体间的专利合作关系逐渐向以社会网络为载体的关系邻近性转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的模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成为管理开发专利合作网络资源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研究选取ICT产业和制药产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5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效授权合作专利数5169项,构建了探索型和利用型等不同模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深入分析地理接近性、社会接近性、技术接近性对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的合作创新程度影响及差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专利合作网络获取创新资源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9.
现有相关研究较多关注产学研合作网络整体特征及其影响,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产学研合作中不同主体构成的性质不同的合作网络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专利资源丰富且创新合作广泛的医药制造业企业为对象,选择2010—2021年间在我国A股主板上市的医药制造业企业联合专利申请数据为样本,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企业-企业”“企业-高校”和“企业-研究院所”专利合作网络,并以负二项回归方式验证各类合作网络中网络结构指标的效力。结果表明:在“企业-企业”与“企业-研究院所”子网络中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企业-研究院所”子网络中结构洞对企业邻域度数中心度存在促进作用,在“企业-高校”子网络中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呈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当企业结构洞的限制度达到0.526时,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达到最大;在“企业-企业”与“企业-研究院所”子网络中,企业邻域度数中心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促进作用,并在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医药企业要对自身创新需求及其所处的网络位置和网络性质有清晰认识,以便充分利用不同性质网络的特征更好地开展创新合作、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成效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明确技术创新路径。以集成电路相关技术专利为基础数据,分析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勾勒典型合作创新路径;探究集成电路技术合作创新网络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运用复杂网络构建知识创新网络演化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考量各参与主体在集中型、多元型和混合型等典型技术创新策略下的知识流动情况,进一步分析主体创新绩效变化及网络结构演变。研究表明,知识创新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主体技术差异较大时,采用多元型技术创新策略有利于创新主体发展,而参与主体技术差异较小时,则适宜采用集中型技术创新策略。参与主体对技术路径的依赖度会左右其对合作伙伴的策略选择,且依赖度超出一定阈值时会严重抑制创新绩效的提高,而这一抑制效应能通过创新主体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在模型仿真分析基础上,提出三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优化路径,即“创新网络边缘型节点寻求‘聚合节点’”“技术革新导向的节点外延合作关系”和“市场收益导向的节点加强内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网络的创新扩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守伟  钱省三  沈运红 《科研管理》2007,28(4):49-54,72
创新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在产业网络上的扩散。影响创新在产业网络上扩散的因素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创新的扩散规则。产业网络是具有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的复杂网络,其结构对创新扩散的阈值、路径长度以及企业地位和创新分享有不同的影响;基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以及对待技术创新风险的态度,本文还给出了产业网络上的"技术创新雪崩"扩散模型,并进一步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晓燕  王晶  单晓红 《科研管理》2020,41(4):171-181
技术创新网络在演化中表现出的高度不稳定严重削弱网络的创新输出,探索其演化动力有助于网络重构、提升网络绩效。文章区分网络关系形成和关系解散过程,综合外生节点属性和内生结构依赖,基于TERGMs(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构建技术创新网络演化动力模型,并从生命周期视角下,对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技术创新网络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孕育期和成长期对合作关系形成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边共享伙伴在成长期显著积极影响关系形成,度扩展和度共享伙伴则在成熟期和再生期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建立和关系解散过程。最后借助收敛性诊断和拟合优度检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2018年我国ICT产业上市公司专利合作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演化路径及合作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合作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合作网络整体仍较为稀疏;网络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合作关系数量持续扩大,核心企业地位越加突出;网络具有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创新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从组织视角看,合作模式选择和其发展阶段、技术实力以及所在业务领域特点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对改善产业创新合作,应对数字经济新阶段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专利创新作为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和价值再造的战略工具之一,其布局及演化历来备受各国关注。随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格局演变,供应链专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成为供应链创新的风向标和指示器。本文选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供应链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深度挖掘1990—2016年共27年供应链专利数据池,从合作创新、空间结构、技术主题三方面,采用定量和可视化方法分析网络特征及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供应链专利创新网络演变过程与全球产业发展轨迹高度一致,计算/推算/计数、通信技术、输送/包装/贮存等为供应链专利申请热点,也是各国专利技术必争之地。(2)供应链合作创新网络不断趋于成熟,异质性社区结构逐渐凸显,各国亟须消除锁定效应,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规模。(3)供应链专利空间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但空间布局不均衡,各国多以本国跨区合作为主,跨国合作为副,跨国合作多以美日韩三国间合作居多。(4)中国供应链创新专利规模增大,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尚未真正发挥作用,技术主题布局与我国优势产业发展尚不匹配,亟须顶层设计供应链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15.
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创新来提升竞争力.针对技术创新扩散问题,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技术创新级联扩散非线性模型;对ER随机网络、BA无标度网络、SW小世界网络分别进行仿真分析,阐述网络结构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通过调节感知效用再分配系数可以更好地达到控制扩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曾德明  彭盾 《科研管理》2008,29(2):97-102
技术创新拉动产业创新集群,技术标准起着桥梁和催化剂作用。网络效应、兼容性、知识产权及消费者预期,决定了技术标准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高技术产业以协作R&D为工具,技术标准为动力形成分工创新。技术标准的确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它要带动产业发展,还需要实现有效扩散。在扩散过程中,标准所有者形成自身技术创新轨道,其它企业实现模仿创新,呈现创新集群现象。这一方面促进高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7.
开放式创新盛行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产业创新网络应对“创造性毁灭”的能力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产业创新网络中技术群体之间的创新交互活动日益成为新趋势。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技术群体耦合对产业创新网络抗毁性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还较为模糊,亟待立足“整体网”层面给予深入阐释和剖析。本文选取新能源产业主要技术子领域的144个专利引用网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拓扑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技术群体耦合对产业创新网络抗毁性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产业创新网络的内部集聚结构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产业外部技术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群体耦合对产业创新网络抗毁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聚结构在二者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动态性对二者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产业政策部门在不同的技术动态环境下,通过引导产业内技术群体耦合和调整产业创新网络结构的集聚态势来提升产业创新网络抗毁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研究制约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对于建成自主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基于全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测算了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并从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角度,主要考察了自主创新、协同研发与外国技术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协同研发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外国技术却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反映出我国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有待完善;东中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差异在进一步缩小;教育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负向作用,这表明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问题,改革教育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白京羽  刘中全  王颖婕 《科研管理》2020,41(10):105-113
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具有实体性质的创新联合体,有利于打破我国单一主体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提高企业等主体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投资风险,为重构我国松散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产业链基础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本文基于博弈论构建重复博弈模型分析创新联合体的动力机制,得出预期合作效益与合作次数,对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是否愿意采取联合创新的行为有着显著影响,且创新联合体参与主体在合作研发中的对等投入有利于合作关系的稳定,为提高创新联合体组建水平和稳定参与主体间的合作关系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