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中产业空间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制镇量大面广,既处于我国城镇体系中的最基层,又直接带动与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建制镇既有城市的产业集聚与中心职能,又有发展与服务于农业等任务;村庄亦具有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及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它是建制镇规划的基本单元。所以,建制镇总体规划尤其是在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中应体现这一特点并逐渐向上述发展目标诱导。 以镇城区与村域为单元的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主要应明确镇区与村域产业发展方向、社会化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人口分布与调整、耕地保护与土地利用以及镇域村镇整体上上述内容的结构与布局。在镇域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乡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工业的兴起,加快了小城镇的繁荣和壮大,但是由于人们片面地不协调地追求社会经济发展,违背自然规律,致使镇域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形势令人担忧,保护小城镇环境是目前一个非常重大和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小城镇的发展及主要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小城镇主要有县(区)属建制镇、乡级镇及村镇三种类型。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工业迅猛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注入了大量资金,从而促进了小城镇的壮大和繁荣,据统计,截止2003年底,全国建制镇已发展到2…  相似文献   

3.
在特定领域(产业)内,若干相互关联的企业在某一镇区域内集中,使该镇区域对所在产业的生产经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并在发展中形成共同的竞争优势时,该镇便成为专业镇。它包括三层含义从产业上看,专业镇以某一产业为龙头,配套产业协调发展,产业专业化、体系化,产品专门化;从区域上看,产业布局在一个镇的区域范围内;从经济活动上看,60%的农户参加主导产业的生产,农户的收入60%来自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成为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一、浙江小城镇建设的现状1985年以来,浙江小城镇的建设迅速发展,一大批农村中心村变为农村集镇,大量的农村集镇上升为建制镇;原有建制镇行政区域范围扩大,实行镇带村的行政体制。近年来,浙江特别是温州、台州沿海地区出现了大批专业市场,形成众多的一镇一品的专业镇。几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单一的产品,单一的经济已不能长久的保持其优  相似文献   

5.
大石窝镇是北京西南以大理石矿藏和石材产业闻名国内外的一个乡镇,"十一五"以来大石窝镇在开发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积极发展优势产业,不断探索和实践优势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使镇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开拓了一条别具特色的镇域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区域小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越  欧阳胜 《规划师》2006,22(11):77-79
长株潭区域小城镇存在着传统农业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污染工业向小城镇扩散等问题.为实现现代化,长株潭区域必须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促使其形成"省域中心城市组群(属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区域中心城市-重点镇--般建制镇"的四级结构.  相似文献   

7.
姜华 《城乡建设》2007,(12):12-13
一、50个重点镇发展基本情况 全市50个重点镇不仅工业发展快,经济总量大,带动能力强,而且城镇化进程也走在各乡镇前列.2006年,50个重点镇建成区总面积259.9平方公里,镇区总人口181.9万人,分别占全市乡镇镇区规模的67.3%和58.7%,重点镇逐步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产业聚集地和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中心,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8.
专业镇经济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在广东经济规模达到20亿元的镇就超过130个。如何创新专业镇传统的发展模式,将专业镇发展成为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交易、会展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的产业集群?2004年5月9~10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举办  相似文献   

9.
发达地区乡镇产业集群与小城镇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一般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对称互动"的概念框架;进而展开乡镇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关系的案例研究。分别以广东顺德的容桂街道、北滘镇,以及江苏通州的川姜镇为例,回溯乡镇产业集群与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并对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案例研究表明,乡镇产业集群与小城镇互为依托,但产业集群所依托的小城镇的空间和社会发展不会自发达到理想状态;只有通过有效的公共干预,包括完善的空间规划机制,才能实现乡镇产业集群与小城镇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4)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各地不少职业院校依托集群产业基础,积极推动产学合作创新发展。考察广东近两年排名前20位的高等职业学院中达到国家级建设水平的重点专业,发展形成了五种产教融合模式:直接与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深圳模式、突出校协合作的广州模式、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顺德模式、强调校镇对接的珠三角模式,以及以产业园作为产教融合载体的园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