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癌因性疲乏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化疗)和实验组(n=30,化疗联合补中益气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疲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项目中的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其他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和轻度疲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重度疲乏率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骨髓抑制反应出现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显著改善癌因性疲乏患者疲乏程度,减少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在战士心理健康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旅卫生队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理问题战士20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临床分组,常规心理辅导组100例和团体心理辅导组100例。结果团体心理辅导组战士SCL-90评分优于常规心理辅导组,团体心理辅导组战士生活质量、社会支持评分优于常规心理辅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在战士中的应用后可以明显改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战士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度,对于战士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晋 《当代医学》2021,27(10):162-163
目的 分析姑息性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5例晚期胃癌ZPS评分2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化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3).对照组采用标准双药联合方案化疗,观察组行姑息性单药方案化疗,分析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不良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6.97%(32/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5,P<0.05).结论 晚期胃癌ZPS评分2分患者进行姑息性单药方案化疗,可有效提升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降低负性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机动车肇事驾驶员人格特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析机动车肇事驾驶员的人格特征,为驾驶员选拔或个性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226名机动车肇事驾驶员(研究组)进行人格问卷调查,并与187名机动车非肇事驾驶员(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1)16PF各得分中,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5个方面研究组[(11.27±3.74)分,(14.74±2.73)分,(11.94±3.77)分,(12.53±4.94)分,(10.94±3.43)分]均低于对照组[(12.81±3.08)分,(16.76±2.84)分,(14.27±3.67)分,(15.44±3.56)分,(11.91±3.22)分],差异有显著性(t=3.08,2.83,4.87,5.12和2.22,P<0.05~0.01),在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87,2.52和2.03,P<0.05~0.01);(2)次级人格比较,内外向型和怯弱果断2个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93,2.09,P<0.05~0.01).结论 肇事组驾驶员存在明显的人格问题,其人格问题与机动车肇事有着直接的关系.应根据其人格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相关指标,焦虑及抑郁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水平,降低焦虑及抑郁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3)。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命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命质量及依从性,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细节护理干预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ICU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SAS、SDS)、APACHEⅡ评分、相关生理指标(WBC计数恢复正常时间、CRP、氧合指数、退热时间、住院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与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相关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强化细节护理干预,能良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维持平稳的心理状态,明显促进患者生理指标改善,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前阶段性心理辅导课程及围生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登封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的1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生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产前阶段性心理辅导课程及围生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孕产妇心理状态和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孕产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阶段性心理辅导课程及围生期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改善孕产妇心理状态,减少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44)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44)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心理干预可提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变化及缓解方式。方法:选取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56),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中(第2次化疗)、化疗后(第6次化疗结束)癌因性疲乏各指标变化;采取缓解方式前后SF-36简明健康量表、采取缓解方式后化疗第2、4、6次抑郁、焦虑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中、化疗后总疲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F-36简明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中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4、6次化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第2次,且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给予缓解方式的干扰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1.
汽车兵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军事训练/心理应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汽车兵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军事训练、心理应激特征的关系,为防治官兵F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某部汽车兵4.5个月军事训练为背景,采用FD症状量表、胃镜检查,了解187名汽车兵FD发病状况,运用SCL-90问卷调查进行心理相关分析,并与陆军某部通讯连战士103人进行对照。结果汽车兵FD发病率约为46.5%,明显高于通讯兵的33.0%(P〈0.01)。汽车兵SCL-90≥160组FD的发生率约为78.8%(78/99),显著高于SCL90〈160组的10.2%(9/88),相关系数r=0.22(P〈0.01)。FD患者SCL-90积分(170.00±42.06)明显高于无症状组(136.90±30.56,P〈0.01)。FD组SCL-90各因子分、总分均非常显著地高于中国常模;除偏执、敌对因子均分外,其余各项因子均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汽车兵FD患者的Hp感染率为58.6%(51/87),与通讯兵的59.4%(19/3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军事训练和心理应激可能引发或加重F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对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儿童父母焦虑情绪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ADHD儿童的家长和健康儿童的家长各30例,并进行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等心理干预,同时应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心理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干预前ADHD家长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得分均高于对照组[(59.40±11.66)vs.(28.47±7.75),P<0.05;(52.07±12.02)vs.(26.63±8.96),P<0.05]。干预后,ADHD家长的状态焦虑得分明显下降[(59.40±11.66)vs.(34.47±4.65),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34.47±4.65)vs.(28.47±7.75),P<0.05],特质焦虑无明显改变[(52.07±12.02)vs.(50.47±12.75),P﹥0.05]。干预前后,对照组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无明显改变。结论:ADHD家长当前的焦虑状态和稳定的人格焦虑倾向均较正常对照组严重;通过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可以降低ADHD家长的状态焦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焦虑行为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吉林省某医学院校2011-2013级本科生中患有焦虑症的6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00例及对照组300例。在干预治疗前和干预治疗2个月后评测SAS及HAMA分值差异,并对干预作出评价。结果: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SAS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α=0.05水平上选出“个性特点”、“学业压力”及“家庭教养方式”等3个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学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焦虑行为进行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其焦虑行为,缓解其焦虑症状,促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配偶的婚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自制的癫痫患者配偶一般状况调查表和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对93例成年癫痫患者配偶(研究组)及用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对91例正常人群配偶(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婚姻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各年龄段研究组婚姻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差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女性婚姻质量各因子分及总分均差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男性在性格相容、化解冲突、经济安排、业余活动、情感与性、子女与婚姻、亲友关系等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女性在夫妻交流、化解冲突、家庭角色评分及总分低于男性(P均〈0.05)。小学研究组各因子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中学研究组在夫妻交流、业余活动、家庭角色低于对照组(P均〈0.05);大专以上研究组在性格相容、夫妻交流、化解冲突、情感与性、家庭角色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癫痫患者配偶婚姻质量差于正常人群,在不同年龄阶段、性别及学历上均差于正常人群。可以进一步采用相关分析比较,找出相关因素进行心理及家庭干预以提高癫痫患者配偶婚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为其心理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08例被试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躯体化、抑郁等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E得分较低,N得分较高,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消极应对得分高,积极应对得分低,与正常组有极显著差异.冠心病组N得分与抑郁、焦虑等显著性正相关;E得分与人际敏感、焦虑等显著性负相关.冠心病组消极应对得分与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冠心病患者有神经质及内向型人格倾向;消极应对对冠心病的心理健康不利.要从完善人格和改善应对方式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含量、GHbA1c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方法 将ACI发病7d内的63例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入院2d内空腹检测GHbA1c,发病时或病情稳定时行MRI颅脑检查,病情恢复期行葡萄糖耐量检查,并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3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GHbA1c水平的差异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GHbA1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GHbA1c含量呈正相关(r=0.675,P<0.05),即GHbA1c含量越高,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观察组中的糖尿病及葡萄糖耐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非糖尿病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HbA1c可作为患者评估愈后和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之一,所以及时地控制高血糖、降低GHbA1c水平对减少脑梗死事件,对临床采取积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珍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38-13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指导结合健康教育对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2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THR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高龄患者的关节功能及自护能力,使其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诱导痰中各种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和气道反应性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130例,按照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分为3组,完全控制组24例,部分控制组72例,未控制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诱导痰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浓度;采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患者的气道反应性。结果3组患者诱导痰中ECP浓度、气道反应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控制组ECP浓度低于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P〈0.05),部分控制组低于未控制组(P〈0.05);完全控制组气道反应性雾化吸入高渗盐水量多于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P〈0.05),部分控制组多于未控制组(P〈0.05)。3组诱导痰中ICAM-1、IL-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中ECP与患者ACT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ICAM-1、IL-13与ACT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IL-13与气道反应性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ECP、ICAM-1与气道反应无相关(P〉0.05)。结论诱导痰中ECP可反映患者哮喘严重程度,IL-13可反映患者的气道反应性,两者对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海英  王玲  王梅  陈坚  贾小飞  沈洋 《广西医学》2009,31(5):628-630
目的研究中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NBU)进行测定,以群体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8个班50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4个班248人为干预组,4个班260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中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干预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时间为18个月。结果干预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8.99%,对照组为18.11%,两年后分别为9.57%和16.12%,干预组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降低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各因子分除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外,其余各项因子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20.
曾华东 《微创医学》2014,(6):733-735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方法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和VAS评分的时间点间及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ODI评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VAS评分不显著(P0.05);两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下降(P0.05),ODI评分术后3月、6月差异显著(P0.05),VAS评分术后3月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间点两指标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Frankel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疗效好、临床症状缓解快、神经功能影响轻的特点,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