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针刀疗法对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30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针刀组(96例,脱落4例),常规针刺组(96例,脱落4例)和口服药物组(95例,脱落5例).微针刀组给予上颈段局部微针刀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7次;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  相似文献   

2.
颈椎冲击器结合头面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5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冲击整复器结合头面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97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颈椎冲击器加推拿组)和对照组(药物颈牵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X摄片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的检查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椎冲击整复器配合头面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纠正环枢关节紊乱的作用,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舒缩功能,加强血管顺应性,减少脑血管阻力,促进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太级云手训练对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与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太极云手练习,均干预3周。采用多功能颈椎检测系统(MCU)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价锻炼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左侧屈活动度、右侧屈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太级云手训练有助于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和提高患者的颈部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转颈试验在颈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头晕患者133例,其中颈性眩晕(观察组)67例,其他眩晕(对照组)66例。所有患者均行颈椎X线、MRI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以及TCD常规检查和TCD转颈试验。结果 2组患者的颈部外伤病史、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异常、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的异常百分比无显著差异,颈痛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椎动脉受压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常规TCD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D转颈试验阳性率为80.60%(54/67),对照组为4.55%(3/6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D转颈试验有助于颈性眩晕的诊断,可作为颈性眩晕诊断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联合星状神经节超激光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颈源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三组,每组各40例。Ⅰ组(治疗组):关节松动术加星状神经节超激光照射治疗;Ⅱ组(对照组1):关节松动术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Ⅲ组(对照组2):牵引加星状神经节超激光照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评。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ESCV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Ⅰ、Ⅱ组优于Ⅲ组(P0.05)。Ⅰ组未出现Ⅱ、Ⅲ组发生的治疗并发症。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星状神经节超激光照射是颈源性眩晕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刀神经触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神经触激组38例和针刺组39例。针刀神经触激组,采用针刀松解配合神经触激,每周1次,4次一疗程;针刺组,采用针刺腧穴,每周2次,8次一疗程。两组治疗前、后(治疗结束时)用VA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进行评分,予以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均能减轻疼痛、改善症状体征,针刀神经触激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刀神经触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推拿配合旋提整脊法及辩证牵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门诊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推拿配合旋提整脊法及辩证牵引和推拿配合旋提整脊法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LVA、RAV、B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总分和眩晕症状严重程度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 推拿配合旋提整脊法及辩证牵引可松解颈部肌肉、增加椎间隙、调节寰枢关节关系、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减少颈椎对椎基底动脉及交感神经的压迫刺激,显著缓解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90例CSR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为针刀组、射频组、阻滞组,每组30例。针刀组采用颈神经根针刀松解法,射频组采用脉冲射频法,阻滞组采用神经阻滞法,各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统计各组术前1 d及术后第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范围、肌电图电生理检测,术后1个月予以疗效判定。结果:三组治疗前后相比,VAS评分均明显改善,针刀组疼痛程度的改善显著优于射频组(P0.05),射频组显著优于阻滞组;针刀组治疗前颈椎屈伸活动度(60.54±27.32)相对于治疗后(80.21±28.16)有显著差异性(P0.05),另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3组与术前相比,F波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且针刀组相较于余两组缩短程度显著(P0.05);3组治疗后自发电位出现例数均显著减少(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在F波传导速度上,针刀组治疗前(7.28±1.38)ms与治疗后(4.32±1.26)ms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射频组与阻滞组较治疗前稍缩短,无统计学意义;针刀组总有效率96.67%,射频组93.33%(P0.05);阻滞组46.67%,与针刀组及射频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针刀松解术治疗CSR是一项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可视化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一种以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综合疗法。方法:治疗组(88例)以针刺相应的夹脊穴及双侧风池穴,再根据临床辨证分型,配以不同的穴位;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眩晕停。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其中风寒阻络型要好于气血亏虚型。结论:针灸疗法对某些类型的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治疗青年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甫  汪青春  叶勇光 《中国骨伤》2008,21(4):270-272
目的:探讨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对青年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76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异常高流速状态的青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组(A组,38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8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手法前后椎基底动脉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B组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及A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下降,两组间左侧椎动脉流速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后:A、B两组中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流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左右椎动脉流速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在主要表现为高流速状态改变的青年颈性眩晕患者的手法治疗中,穴位推拿对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较旋转扳法明显并可能具有比其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佩戴颈托联合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6我院收治的10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PLDD术治疗,观察组联合佩戴颈托干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两组治疗效果,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定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均进行X线检查,测定患者颈椎过伸过屈位角位移(AD)及水平位移(HD)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术后2年观察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2年,两组眩晕、视物不清、恶心、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N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前、术后2年AD、HD均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戴颈托联合PLDD治疗颈性眩晕症可改善患者眩晕及伴随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高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正>颈性眩晕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出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颈性眩晕在临床十分多见,已引起临床上的普遍重视,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有很好的疗效,笔者采用针刺治疗颈性眩晕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手法治疗高流速型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手法和牵引加尼莫地平片对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将70例经颅多普勒(TCD)表现为高流速状态的颈性眩晕患者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21~45岁,平均37.6岁;病程1d~2年,平均12.6d。治疗组采用手法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3周;对照组采用牵引(牵引重量5~6kg,每次20min,隔日1次)+尼莫地平片(每日3次,每次40mg)口服,共治疗3周。3周后应用TCD和眩晕评估量表记录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改变和眩晕分值变化,6个月后对疗效进行随访。结果:两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左右椎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的眩晕量化分值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双边征"改善率及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治疗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的影响较牵引加尼莫地平片口服明显,并有很好疗效,但对手法有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阿魏酸钠联用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君 《颈腰痛杂志》2007,28(5):410-412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心血康)联用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80例颈性眩晕按就诊登记顺序,随机单盲分为两组,A组40例阿魏酸钠 氟桂利嗪 能量合剂,B组40例安慰剂 氟桂利嗪 能量合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变化,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两者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治疗后第1d、第2d、第3d之起效率分别为20%,27.5%和52.5%,均明显高于分别为5%,15%和27.5%的B组(P<0.01).治疗7d后,A组67.5%眩晕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35%的B组(P<0.01).A组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增高(P<0.05),而B组上述各项于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随访12月,A组无1例复发,B组7例复发.结论 阿魏酸钠联用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起效快,眩晕完全缓解率高,且无明显药物副作用,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灵龟八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12月-2017-12收治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灵龟八法取穴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VAS评分、NDI指数和颈部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3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灵龟八法取穴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可进一步减轻疼痛等症状,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整体疗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颈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6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筛选出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67例、治疗组172例、治疗组269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颈椎牵引、颈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20 d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1、治疗组2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2的治愈率优于治疗组1(P<0.05),同时治愈时间治疗组2短于治疗组1及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经皮颈椎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颈性眩晕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21-08诊治的66例颈性眩晕的临床资料,手术组43例采用经皮颈椎髓核成形手术治疗,非手术组2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颈部疼痛VAS评分、交感神经症状评分、NDI指数,以及治疗后12个月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手术组2例因疗效不满意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非手术组4例因无法耐受颈性眩晕症状而接受经皮颈椎髓核成形术治疗,1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手术组4例手术部位出现瘀斑,2例主诉声音沙哑,术后第2周完全康复。其余患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手术组治疗后1、3、6、12个月颈部疼痛VAS评分、交感神经症状评分、NDI指数均低于非手术组,手术组治疗后12个月左侧与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大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治疗后12个月双侧椎动脉血流量增加总和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减少程度呈正相关(r=0.679,P<0.001)。结论 经皮颈椎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阙穴敷贴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产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脾肾阳虚型产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果糖和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神阙穴敷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盆底肌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盆底肌静息值、快速收缩最大值、耐力收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静息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快速收缩最大值、耐力收缩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阙穴敷贴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产后便秘,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方法:对84例颈性眩晕患者168支椎动脉进行TCD检测和3D-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8支椎动脉中有形态学异常改变的126支,异常率为75%。有形态学改变的126支椎动脉,TCD检测有血流速异常的111支,检出率为88.1%。椎动脉形态改变依次为椎动脉不规则狭窄,椎动脉纤细,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走行异常,纤维束带牵拉椎动脉移位,骨质畸形压迫,椎动脉闭塞不显示。结论:与TCD检测结果比较显示,椎动脉不规则狭窄,椎动脉纤细,闭塞不显示,TCD检测以低流速表现为主;骨性因素压迫椎动脉,椎动脉走行异常,其血流速呈双相性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电针"四关"穴对脑卒中早期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四关"组,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联合针刺"四关"组,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针刺"四关"穴或高压氧治疗组2个疗程后均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P<0.05),而高压氧联合针刺"四关"穴治疗1个疗程后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MMSE评分(P<0.05),且治疗2个疗程后与高压氧治疗组、针刺"四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针刺"四关"穴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且较单用针刺与高压氧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