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简要分析了维吾尔族学生汉字习得偏误规律及原因,并尝试把"六书"、"文化"、"声调"与汉字教学相结合,探讨针对性的汉字认知教学策略,希冀能对维吾尔族学生的汉字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简化"与"繁化"是汉字发展中的历史现象。古人留下了许多汉字简化的经验与理论,或"省声",或"省形",或"通假",或重组。汉字的书法艺术促进了汉字形体的变化,把图画文字系统变成为一个符号系统,催生出一批简化字。简化字里有会意字、形声字、通假字,也有记号字、半记号字,是现代汉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汉字难"是汉语国际教育的瓶颈。不解决汉字难,汉语国际教育难免会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不符合汉语国际传播的宗旨。文章尝试更换视角,寻找解决方法。文章首先探讨"汉字为什么难学",指出其原因涉及汉字自身特点和主观因素。文章就主观因素的原因,提出:教学目标定位不当,教学盲区不少,教学方法内外无别,文字理论还不够完备。要改进汉字教学,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提出海外汉字教学应该突出"听说读",淡化"写"。减少写字量,增加识字量,尽早形成汉语书面阅读能力。文章建议汉字教学实施"两步走"新模式,设置"汉字预备课程"。最后介绍新型教材《汉字ABC》。这个教材凝聚着对改革汉字教学的一系列想法,核心理念是"汉字教学必须从外国学生的特点出发"。教材的创新之处有:汉字教学新模式;汉字教学新方法——字感教学法;汉字形体新概念——"字域";汉字笔画新理论——"九笔画";汉字练习新题型。  相似文献   

4.
"可教性假设"对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体验汉语》系列教材在汉字教学设计上顺应了"可教性假设"的预设,使二语学习者更易于实现汉字的有效输出和进阶。汉字教学"文""语"分离、认写分流是降低汉字学习难度的前提,汉字部件概念的教学输入是突破汉字教与学瓶颈的关键。汉字教学遵循汉字造字原理和由独体而合体的习得顺序,重视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程度上的可接受性,有助于学习者正确的学习策略选择及汉字学习的事半功倍。"趣味性"与"功用性"是汉字"可学性"持续的两个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5.
汉语是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而在听、说、读、写诸方面,写(指手写)又是最艰巨、最费时的"任务"。对于母语为拼音文字的西方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长期以来,手写汉字一直是影响教学进度的主要因素,也是致使许多学生对汉语望而却步,甚至最终放弃继续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利用电脑"书写"汉字,必将为对外汉字教学这一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前景。和以前的纯粹手写汉字相比,利用电脑"书写"汉字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势。作者简略论述了电脑"书写"汉字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优势,并对通过电脑"书写"汉字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据中新网消息,日本文化审议会日前就"新常用汉字表"向文部科学相川端达夫作了汇报,建议新收录"俺"、"熊"等196个汉字,同时删除5个字,表内汉字总数调整为2136个。报道说,这是自1946年"现用汉字表"(1850字)、1981年“常用汉字表”(1945字)之后。日本时隔29年进行的第三次汉字使用标准改革。结合电脑、手机等通讯设备的普及使复杂汉字也变得易用的社会现状,审议会历时5年进行修改,决定新收录196个汉字,大幅超出增加95个字的1981年。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将从"汉字文化圈"、中国汉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日语的汉字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音读词是根据中国汉音、吴音汉字的发音而形成的词汇。这类词汇在现代日语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现代汉语的发音与"汉音"、"吴音"的发音有很大的差别,使汉语汉字的发音与日语发音的对应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但还是有许多规律可寻。论文主要从拨音、长音、"イ"收尾音、口付き汉字、拗音五个方面探讨《日本当用汉字》中音读汉字与汉语汉字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麦琼 《考试周刊》2012,(35):55-56
早期汉字往往具有"因义构形"、"以形表意"的特点,即使是现代汉字,多数字仍保留着相当多的表意痕迹。识字教学应溯源分析,遵循汉字形、音、义结合的构形规律,使小学生明白所学汉字的构形原理,掌握所学汉字包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使他们迅速提高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传统"六书"汉字理论是古文字的造字类型的分析原则,也是古代汉字教学的重要参考,现代汉字虽然形体上多演变为记号字,传统"六书"汉字理论对汉语教学有一定影响。本文以HSK甲级字中的部分现代汉字为参考,还原古文字形体,利用"六书"理论建构汉字形体与意义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学习者在直观感知汉字形义关系,提高汉字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汉字的"六书"理论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归纳和概括,而非造字法。"六书说"依据小篆分析汉字结构,反映了汉字构造的法则,许慎用它分析汉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唐兰、陈梦家、裘锡圭分别提出"三书说"理论,对传统"六书"有所突破,又有新的问题出现。本文以时间为纲,对相关理论家主要观点做出阐释,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价值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创设情境,唤起情感,激发学习汉字兴趣;感受汉字的"形"美,体验汉字的魅力;编童谣区分形近、同音的汉字;处处是认识汉字之处,时时是认识汉字之时。  相似文献   

13.
甄香兰 《现代语文》2010,(3):154-156
本文依据许慎《说文解字》中所收与"手"有关的汉字,总结"手"形变归纳出四大类,并在每类之下举出典型汉字,从字形、字音、字义三方面加以阐释,这既便于识记汉字,也有助于汉语学习者理解汉字深厚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4.
晓荷 《素质教育博览》2010,(10):49-49,41
在甲骨文中,"酉"表示装酒的坛子。人们为了让每个看到这个汉字的人都能够明白"酉"表示"酒"的意思,就加上了三点水,表示酋里面装的是一种液体,也就是"酒"。从此,"酉"和"酒"就分家了。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人们经常用"酉"作为偏旁来构成汉字,而用"酉"作为偏旁构成的汉字,一般都与酒有关,比如醉、酱、酌、酗等等。下面我们重点说说这个"醋"字。  相似文献   

15.
汉字法律具有层次性、等级性和多形态性。早期形态的汉字法律主要表现为一种"客观式"的社会习俗认同,其性质主要体现为"社会性"和"工具性"。这给当代汉字改革和规划以启示:汉字的"实用性"先于"艺术性",汉字改革须尊重习惯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日汉字进化的历史、中日汉字的四个主要方面的差异,对汉语和日语中同为一种汉字的"常见字"以及"常见汉字"从字的形态、音符、意义等等多个层面展开分析和对比,这当中还可以发现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的特点和差距。以及在前面所描述的基准上,制定出行之可效的学习方法和理论,对以汉字为主语的进行学习日语的汉字学习方法来提出见解,以期能对促进学习汉字的方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7.
《家教世界》2013,(11):34-35
"撂挑子"、"捋虎须"、"妆奁"、"僭越"……这些词你听过吗?你能写出多少?这个暑期,央视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舞台上,当主持人念出这些词时,场外不少成年人都傻了眼。"自愿书写团"的大人们更是经常得"零"分——全军覆没!一场由汉字听写引起的"全民汉字狂欢",席卷了大江南北。"看完这一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发现我的语文一定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这是最能引发观众共鸣的一句收视感慨。  相似文献   

18.
李运富《汉字学新论》一书中提出的"形意用"系统,不仅为诸多汉字研究领域找到了学理依据和落脚点,而且还能站在高处观瞻当前和未来汉字研究的崭新领域:汉字语用学。汉字研究从"形音义"系统到"形意用"系统是一次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19.
对外汉字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这是来源于人们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已经形成思维定势的"汉字观",汉字构造的特殊性不止体现在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性质方面,在认知心理学上,汉语母语者和拼音文字母语者在人脑的语言功能上也有差异,例如神经语言学将人脑语言功能氛围前脑的"布洛卡区"和位于后脑的"威尼克区",中国人大脑是前者发达,而西方人是后者发达,所以决定了对带有图形性质的汉字是否有强烈认知,即是"视觉-图形-阅读-语言"和"听觉-语音-听说-语言"。因此表明,利用认知的成果来学习汉字,决定了对外汉字教学能否打破思维定势,将汉字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结合起来,树立科学的汉字观。本文从对外汉字教学的目的出发,认识汉字部件和部件认知,以提高学习汉字,学习汉语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我们借用央视科教频道热播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形式,在班级里组织、开展了以模拟"汉字听写大会"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本节课是"汉字听写大会的筹备会",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学生通过五个环节的学习实践活动,提升了沟通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