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细胞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通讯能增强放疗或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往研究发现部分麻醉药物能够改变GJ功能从而影响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该研究拟观察依托咪酯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由缝隙连接蛋白Cx43组成的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为麻醉药对化疗敏感性影响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法观察依托咪酯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细胞接种荧光法观察依托咪酯对神经胶质瘤细胞GJ功能的影响。结果:0.1、0.5、1和5μmol/L依托咪酯在作用4 h时间内均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将不影响细胞缝隙的数量;取药物浓度接近血药浓度的依托咪酯作用细胞4 h,与对照组相比,0.1μmol/L依托咪酯作用细胞4 h后,神经胶质瘤细胞GJ通讯的荧光传递功能无明显变化;而0.5和1μmol/L依托咪酯作用细胞4 h后,神经胶质瘤细胞的荧光传递功能明显减弱。结论:依托咪酯能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Cx43组成的GJ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增强细胞缝隙连接功能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运用脂质体2000将pcDNA/5-Cx43表达载体转染HCC70(三阴性)、MCF-7(ER阳性)和SK-BR3细胞(HER-2阳性);细胞经不同剂量电离辐射(0、5、10、15 Gy)照射后运用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Cx43蛋白水平;荧光示踪法测定细胞连接功能,运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AnnexinV-FITC/PI双染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转染的HCC70-Cx43、MCF-7-Cx43和SK-BR3-Cx43细胞中Cx43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经不同剂量辐照后Cx43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具有剂量依赖效应;荧光示踪结果显示随着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荧光密度逐渐升高;HCC70-Cx43、MCF-7-Cx43和SK-BR3-Cx43细胞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逐渐降低,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效应;相同情况下,HCC70-Cx43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高于MCF-7-Cx43和SK-BR3-Cx43细胞;AnnexinV-FITC/PI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 增强细胞缝隙连接功能可提高乳腺癌细胞,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辐射能增强乳腺癌细胞的缝隙连接功能,二者协同作用增强三阴性乳腺癌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通过转染Cx43cDNA观察到C6细胞化疗过程中存在旁观者效应,并推测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可能为化疗旁观者效应机制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脑胶质瘤化疗旁观者效应与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关系。方法:(1)质粒扩增,提取纯化及酶切鉴定:氯化钙法将质粒转入JM109菌株扩增,提取纯化后酶切鉴定;(2)基因转染:LipofectAMINE2000介导C6细胞质粒DNA转染,G418筛选,半定量RT-PCR及划痕荷载染料传输实验(SLDT)鉴定。(3)将转染后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VM-26处理细胞与VM-26未处理细胞按不同比例在无VM-26环境混合培养,培养液中加入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抑制剂18α-次甘草酸(AGA)为实验组,不加AGA为对照组,以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AGA对Cx43cDNA转染后化疗旁观者效应的影响。结果:(1)获得转染了相应质粒的细胞株C6-Cx43及C6-Non;(2)C6-Cx43细胞Cx43mRNA表达显著增加,染料传输能力较C6-Non明显增强;(3)C6胶质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低下;(4)当转染Cx43cDNA,明显上调C6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大肠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模型,检测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GJIC以及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情况,分析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技术及激光漂白后荧光恢复技术,检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间以及共培养的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HT29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GJIC的状况及Cx43的表达.结果:相邻接触的内皮细胞在激光漂白后出现荧光恢复现象,低转移能力的HT29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组荧光恢复明显减缓;高转移能力的LoVo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组荧光恢复更慢.Cx4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呈弥漫强阳性着色;HT29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组阳性细胞数量和着色强度明显低于单独内皮细胞培养组;LoVo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组的细胞几乎无Cx43阳性表达.结论:血管内皮细胞与大肠癌细胞粘附后,细胞间的GJIC减少,Cx43的表达降低,且高转移能力的LoVo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GJIC减少尤其明显,Cx43的表达显著降低甚至缺失.表明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后,其间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恶性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对PC-3细胞中Cx43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前列腺癌PC-3细胞分别给予递增浓度的沙利度胺(0、12.5、25、50、100μg/mL)处理24 h和48 h。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影响, 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RT-PCR法检测Cx43mRNA的表达及Westernblot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   结果   沙利度胺浓度在25~100μg/mL能明显抑制PC-3细胞体外增殖, 随着时间、浓度增加, 抑制率相应升高。不同浓度组沙利度胺处理PC-3细胞24~48 h后, Cx43 mRNA和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 < 0.05)。   结论  沙利度胺可通过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产生抗肿瘤作用。沙利度胺可上调前列腺癌PC-3细胞Cx43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并可能促进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恢复, 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Cx)43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和功能。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43在20例正常肝脏组织及76例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肝细胞LO2和肝癌细胞SMMC-7721中Cx43的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Cx43的分布,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测定细胞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GJ)功能。结果 Cx43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肝脏组织明显下调,且从细胞膜向细胞质定位的“内化”现象明显。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与LO2细胞相比,Cx43在SMMC-7721细胞上存在表达及分布的异常,并且功能性GJ明显下调。结论 Cx43蛋白数量改变及分布异常与HCC发生密切相关,Cx43有望成为治疗HCC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缝隙连接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凋亡密切相关。本研究观察转染Cx43cDNA对C6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gap i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功能及生长影响情况。方法:①通过氯化钙法将质粒转入JM109菌株,筛选阳性菌落扩增,用Wizard Pure Fection质粒DNA纯化系统试剂盒进行提取及纯化,最后用Ecor Ⅰ、Hind Ⅲ内切酶进行酶切鉴定;②基因转染:通过Lipofect AMINE2000介导对C6细胞进行质粒DNA转染,用G418筛选浓度筛选出转染成功细胞:③用半定量RT—PCR检测转染后c6细胞Cx43mRNA表达的改变;④划痕荷载染料传输实验(scrape loading dye transfer test,SLDT)检测转染前后GJIC的改变;⑥以MTT法检测转染细胞培养72h后的A值,观察转染Cx43cDNA对C6细胞生长抑制情况;⑥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转染细胞培养72h后细胞凋亡率,观察转染Cx43cDNA对C6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①转染了Cx43cDNA的C6-Cx43细胞Cx43mRNA表达显著增加;②C6-Cx43细胞染料传输能力较空载质粒转染细胞C6-Non明显增强;⑧MTT法检测表明同C6-Non相比,C6-Cx43细胞A值较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6-Cx43与C6-Non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转染Cx43cDNA可上调c6细胞GJIC水平。②转染Cx43cDNA可显著抑制C6细胞生长,但细胞凋亡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肿瘤细胞受损伤时,其旁边未受损肿瘤细胞也出现损伤的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国内外研究发现多种肿瘤组织在体内外存在该效应,为进一步明确脑胶质瘤在药物化疗时是否存的旁观者效应以及CX43(缝隙连接蛋白43)对该效应的影响,通过构建并转染pCMV-Cx43cDNA质粒入C6细胞,上调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增强缝隙连接功能,探讨转染缝隙连接蛋白CX43对脑胶质瘤化疗体外旁观者效应影响。方法:(1)通过C6细胞培养,并提取总RNA,行RT-PCR、质粒酶切及连接等,构建缝隙连接蛋白CX43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MV-Cx43cDNA;(2)通过脂质体行重组质粒pCMV-Cx43cDNA转染C6细胞,过表达C6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RT-PCR及Weston-blot检测CX4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划痕荷载染料传输实验法检测转染缝隙连接蛋白CX43后缝隙连接功能;(3)通过体外TRASWELL细胞共培养模型,将转染pCMV-Cx43cDNA、空载体细胞分别分成化疗药物替膜唑胺处理组与替膜唑胺未处理组细胞,然后将两组细胞按一定比例分别接种TRASWELL细胞共培养板膜两侧,检测未化疗处理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观察体外转染CX43对体外化疗旁观者影响。结果:(1)成功构建带CX43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pCMV-Cx43cDNA重组质粒;(2)成功转染C6细胞并筛选稳定转染过表达CX43细胞株(C6-Cx43)及转染空载体的细胞株(C6-non),C6-Cx43细胞Cx43mRNA及CX4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3)在体外TRASWELL细胞共培养模型中,观察到体外未化疗细胞凋亡的旁观者效应,(C6-Cx43)组与对照组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1)C6细胞转染重组质粒pCMV-Cx43cDNA,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增高,C6细胞GJIC功能增强;(2)在体外化疗时,C6-Non、C6-Cx43都存在化疗旁观者效应,而C6-Cx43的化疗旁观者效应显著。即转染缝隙连接蛋白CX43能放大体外化疗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细胞间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功能的下降,恢复或增强肿瘤细胞间的GJ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和生长增殖。本研究拟通过观察辛伐他汀对肝癌细胞间GJ功能的影响,寻找能够增强GJ功能的药物,从而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策略和新手段。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法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肝癌细胞Hep3b的抑制作用;细胞接种荧光法和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观察辛伐他汀对GJ功能的影响。结果:1、5和10 μmol/L辛伐他汀在24 h作用时间内均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将不影响GJ的数量;取5、10 μmol/L辛伐他汀作用细胞4 h后,与对照组相比,GJ的荧光传递功能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5、10 μmol/L辛伐他汀作用细胞4 h后,荧光黄染料(lucifer yellow,Ly,Sigma)传输范围随着辛伐他汀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大。结论:辛伐他汀可以增强肝癌细胞GJ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和18β-甘草次酸对高转移人肺癌细胞(PGCL3)增殖抑制和抗侵袭的作用及其联合作用.方法维甲酸和甘草次酸处理PGCL3细胞,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对重建基底膜胶的侵袭试验、趋化运动试验和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试验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测定,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维甲酸和甘草次酸可降低PGCL3细胞增殖能力,并呈剂量依赖性,IC50分别为12.58μmol/L 和145.3μmol/L;5.0μmol/L维甲酸、25μmol/L和50μmol/L甘草次酸能抑制PGCL3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和 P<0.001),且有剂量依赖性.5.0μmol/L维甲酸和25μmol/L 甘草次酸联合作用对细胞侵袭抑制率大于两药单独作用之和,呈协同作用.抗侵袭作用机理的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各浓度的甘草次酸和10μmol/L维甲酸对细胞的运动、粘附、组织蛋白酶B分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上述各浓度甘草次酸对软琼脂集落形成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01).结论维甲酸和18β-甘草次酸有抗PGCL3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两药有协同抗侵袭作用,维甲酸和甘草次酸抗侵袭机理不是对侵袭过程中某一环节的阻断,而是对侵袭的各个基本环节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缝隙连接(gapjunctions,GJs)是细胞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参与离子和其它小分子信号物质的转运,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junctionintercellularcommunication,GJIC)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影响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它对于阐明肿瘤的转移机理及防治肿瘤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和 18β 甘草次酸对高转移人肺癌细胞 (PGCL3 )增殖抑制和抗侵袭的作用及其联合作用。方法 维甲酸和甘草次酸处理PGCL3细胞 ,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对重建基底膜胶的侵袭试验、趋化运动试验和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试验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测定 ,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维甲酸和甘草次酸可降低PGCL3细胞增殖能力 ,并呈剂量依赖性 ,IC50 分别为 12 .5 8μmol/L和 14 5 .3 μmol/L ;5 .0 μmol/L维甲酸、2 5 μmol/L和 5 0 μmol/L甘草次酸能抑制PG CL3细胞的侵袭能力 (P <0 .0 1和P <0 .0 0 1) ,且有剂量依赖性。 5 .0 μmol/L维甲酸和 2 5 μmol/L甘草次酸联合作用对细胞侵袭抑制率大于两药单独作用之和 ,呈协同作用。抗侵袭作用机理的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各浓度的甘草次酸和 10 μmol/L维甲酸对细胞的运动、粘附、组织蛋白酶B分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P <0 .0 0 1) ,上述各浓度甘草次酸对软琼脂集落形成率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0 1)。结论 维甲酸和 18β 甘草次酸有抗PGCL3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 ,两药有协同抗侵袭作用 ,维甲酸和甘草次酸抗侵袭机理不是对侵袭过程中某一环节的阻断 ,而是对侵袭的各个基本环节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能量可控陡脉冲(energy controllable steep pulse,ECSP)对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影响.方法:处理组用不同剂量参数组合的ECSP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处理5 min后继续培养48 h,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2组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测定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连接蛋白Cx43 的定位.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Cx43 蛋白的含量,RT-PCR检测Cx43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乳腺癌细胞间连接处有散在的明亮点状标记.ECSP处理2、3、4组经ECSP处理(条件分别为:电压100 V,频率100 Hz;电压100 V,频率200 Hz;电压150 V,频率100 Hz)后,继续培养的乳腺癌细胞间连接处标记斑点较对照组增多.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ECSP处理2、3、4组Cx43蛋白条带亮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扩增产物中,ECSP处理2、3、4组的Cx43基因条带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SP 处理1、5组(条件分别为:电压100 V,频率50 Hz;电压200 V,频率200 Hz)经ECSP处理后继续培养的乳腺癌细胞间连接处标记斑点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ECSP处理1、5组Cx43蛋白条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扩增产物中,ECSP处理1、5组Cx43基因条带亮度与乳腺癌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可控陡脉冲可增强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8-Br-cAMP上调舌癌细胞株间隙连接蛋白基因Cx4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训  黄洪章  孔庆瑜 《癌症》2001,20(3):279-281
目的:探讨 8-Br-cAMP( 8-Bromo 3': 5'-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对舌癌细胞株 (Tca8113)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基因 Cx4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 MTT法检测 8-Br-cAMP对舌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对 8-Br-cAMP诱导舌癌细胞株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基因 Cx43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舌癌细胞经 10- 5 mol/L、 10- 4 mol/L、 10- 3 mol/L 8-Br-cAMP处理后,细胞生长受抑制,其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升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可见 Cx43蛋白的表达明显提高;流式细胞仪分析 ,Cx43蛋白荧光强度增强,阳性细胞计数率由 4.8%上升至 26.5%,经 t检验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 8-Br-cAMP对舌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上调 Cx43蛋白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5例CMM患者的CMM组织、癌旁组织及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免疫组织染色法测定CMM组织、癌旁组织中Cx43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究Cx43与β-catenin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MM组织中Cx43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β-caten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x43低表达、β-catenin阳性表达CMM患者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大小﹥4 cm、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明显高于Cx43高表达及β-catenin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x43表达与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0.01),β-catenin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Cx43在CMM组织中低表达,β-catenin在CMM组织中高表达,Cx43、β-catenin表达情况与CM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研究茶多酚的主要植物化学物质成分(-)-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和细胞问通讯功能的影响,探讨EGCG防治膀胱肿瘤的机制.材料与方法: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膜联蛋白/碘化丙锭双标流式细胞术、RT-PCR、Western印迹和划痕标记荧光染料传输技术,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EGCG(0、5、10、20 mg/L)对BIU-8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凋亡率、Cx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细胞间间隙连接通讯功能(GJIC)的变化.结果:10 mg/L和20 mg/L的EGCG均能明显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抑制率分别为(15.67±1.15)%、(18.33±1.53)%,凋亡率分别为(42.00±4.34)%、(27.33±3.21)%.与对照组和5 mg/L EGCG相比,EGCG 10 mg/L和20 mg/L组能显著上调Cx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增强细胞间的GJIC功能(P<0.05).EGCG在10~20 mg/L范围内对BIU-87细胞的生长的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和上调Cx43表达的效应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EGCG(10、20 mg/L)能通过有效上调BIU-87细胞Cx43转录水平的表达、增强细胞间隙连接所介导的GJIC功能,从而诱导膀胱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7.
罗阳  江岩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2):135-136
缝隙连接通讯(GapJunctionintercellu-larCommunication,GJIC)是细胞间通讯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当正常细胞出现恶性转化时、GJIC趋于抑制乃至完全消失。了解常规化疗药物在抑癌的同时对靶细胞GJIC功能的影响,有助于加深GJIC在肿瘤生长和转归中作用的认识和探讨,以调节GJIC功能为手段的癌症治疗措施。1材料与方法人膀胱癌细胞系BIU、EJ及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分别来源于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及美国细胞库(ATCC);GJIC促进剂dB-cAMP和抗癌药顺铂分别由德国Boehringe公司和齐鲁制药厂生产。各肿瘤细胞按常规…  相似文献   

18.
缝隙连接与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自杀基因治疗中,旁观者效应表现为转染细胞对临近未转染细胞的毒性作用,是决定自杀基因疗效的关键因素。研究证实:细胞缝隙连接(gap-junctions,GJs)是旁观者效应的主要机制;检测这种连接的基本组成元件一接合素,可供筛选肿瘤细胞对自杀基因的敏感性;通过生化或基因转移的方法诱导细胞GJs,可增强GJs功能缺陷细胞自杀基因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9.
间隙连接基因Cx43表达对肺癌细胞体内成瘤生长的抑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n Z  Zhang Z  Wang N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53-255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基因表达和细胞通讯功能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转移性人肺癌PG细胞为材料,该细胞的间隙连接基因Cx43表达抑制,细胞通讯功能缺陷。用Cx43cDNA转染PG细胞,分离转染子克隆,与只转染空载体cDNA的对照组PG进行比较。用Northern分子杂交和染料传输方法检查间隙连接表达情况,并观察细胞在体外和裸鼠体内生长。结果空载体对照组与未转染组PG相似,Cx43mRNA无表达,通讯功能缺陷,细胞生长快,在软琼脂内集落形成率高(11.6%),植入裸鼠体内28天,平均瘤重3.47g。转染组细胞Cx43mRNA表达升高,通讯功能增强,细胞生长慢,在软琼脂内集落形成率和在裸鼠体内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抑制率分别为90%和75%。结论间隙连接基因Cx43表达对肺癌细胞有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Yang WH  Guo Y  Yao QH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2):898-899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是细胞间的一种重要连接方式,在细胞分化、生长控制和维持体内环境平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和转化细胞中普遍存在GJIC的缺陷,GJIC在肿瘤的发生及转移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间隙连接蛋白是由许多同源性基因编码的多基因家族,它们的表达和分布异常与肿瘤的形成关系密切。在最近的一些实验中,人们把野生型连接蛋白(connexin,Cx)基因转染到肿瘤细胞中,可见肿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间隙连接通讯功能上调,细胞恢复正常生长,认为连接蛋白基因是一类肿瘤抑制基因家族。Cx43是一种主要的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都有Cx43表达的下降。为此,许多学者正在研究上调Cx43表达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