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正面临着困惑。由于忽视法学科目的实践性,我国法学本科教育长期以讲授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中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不理想且司法实践能力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法学教育方法的局限,于是实践性教育方法成了近些年法学教育改革的焦点,但是目前我们形式上的实践性教育并没有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实质内容,因此,现今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是在深化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性教育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法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国的法学教育应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发展需求,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法学本科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法学本科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而法学本科教育主要以培养和造就应用型人才为主 ,因此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是法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对这一问题实际重视相对不够 ,且缺乏必要的规范 ,难以达到其培养规格的要求。文章立足我国现行法学教育实际 ,根据社会对法律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 ,对法学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并对其具体实施进行必要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民办本科院校法学教育采取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以案例教学法为实践性教学的核心,分析了当前法学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学教育改革中 ,教育目标的改革是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前提。本文认为 ,当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应当以培养不仅具有坚实的法律知识 ,同时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法律职业者作为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 ,提出实践性法律教学应当成为法学本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比较新型的法学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法学专业引进诊所式法律教育,建立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高职高专构建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对象、教学形式和课程体系。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角色模拟教学法、单独指导教学法等理应成为高职高专诊所式法律教学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Seminar”和“法律诊所”是西方法学教育中两种不同且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模式。前者是一种典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为大陆法系国家所首创,其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术精神和学术能力,其目标定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后者是一种典型的实务型教学模式,由英美法系国家首开先河,其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理念,其目标定位于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实务型人才培养的性质和目标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应当去学术化,选择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诊所”而非大陆法系国家的“Seminar”。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法学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各有特点,对于一般院校应采取适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小组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我们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考察对象,分析法学教学现状并提出建立小组法律诊所的必要性,从而建立适合一般院校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诊所法律教育对中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起源于国外、注重和强调培养法科学生法律意识、立场、技能及职业的实践性教育方式,与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区别。诊所法律教育在我国的成功实践表明:它是克服法学教育现存弊端、造就合格法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中的法律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应以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为基础,确定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特别是要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