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MODS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滤(CVVH)过程中血小板计数(BPC)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27例MODS患者CVVH过程中BPC的变化。结果 MODS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罹患率为51.9%;在48h内,CVVH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症罹患率明显上升(P<0.05),BPC水平进行性下降(P<0.01),死亡组BPC水平下降明显(P<0.05),而生存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于治疗后48h时段,死亡组BPC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两种稀释法患者在各对应时段BP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小板减少症通常存在于MODS患者中;CVVH 48h内患者BPC水平呈进行性下降,病情恶化是其主要原因;第48h的BPC水平可作为判断MOD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ODS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滤(CVVH)过程中血小板计数(BPC)的变化与肝素应用剂量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ICU2003年6月~2008年6月27例MODS患者CVVH过程中BPC的变化与肝素应用剂量,分析两者的量变关系。结果 MODS患者BP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在48h内,BPC水平进行性下降(P〈0.01);死亡组患者BPC水平下降明显(P〈0.05),而生存组变化不明显(P〉0.05);两种稀释法患者在各对应时段BP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BPC水平的下降幅度与肝素的用量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MODS病人可出现血小板减少;CVVH治疗过程中的48h内BPC水平呈进行性下降,病情恶化可能是其主要原因;BPC水平下降幅度与肝素的应用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3.
罗辉遇  谢长江  古英明  陈飞鹏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35-1636,1641
目的 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滤(CVVH)过程中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我院ICU科收治的27例MODS患者CVVH过程中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 MODS患者PT、APTT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FIB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 h患者总体PT、APTT、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稀释组患者治疗前PT和治疗后12 h APTT较后稀释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对应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死亡组APTT在治疗后48 h较生存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出血倾向和易栓状态通常存在于MODS患者中;CVVH不加重患者凝血功能的紊乱;治疗后48 h的APTT水平可作为判断MOD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的变化对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7例有机磷中毒患者按血小板(PLT)是否减少分为PLT减少组和PLT非减少组,按随访结果再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所有患者入院后行中毒程度评估;记录血小板在1、3、5、7、10 d血小板计数,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结果:PLT减少组住院死亡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PLT非减少组(P0.05),但有机磷中毒初期病情程度分布无差异性(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血小板计数多在第5天后进行性下降(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患者血小板的进行性下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CVVH)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机制。方法:SIRS患者80例随机分为CVVH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CVVH治疗和常规治疗。监测治疗前后SIRS激活物质内毒素(ET)及与SIRS病程发展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水平;对两组临床指标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 CVVH对SIRS患者主要致病因素-内毒素及相关因子降钙素原的清除作用较为显著,内毒素6h时即已清除40%,24h清除率达到80%以上。(2)CVVH组患者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在6小时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2h、24h及48h各炎症因子水平持续下降。(3)CVVH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指标总体改善率达92.50%,对照组的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P<0.01)。(4)CVVH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7.64,P<0.01)。发生MODS患者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CVVH组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清除患者体内与SIRS激活、级联放大效应以及免疫失衡等环节相关的物质是CVVH治疗SIRS的作用机制,CVVH可以有效阻断SIRS向MODS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雷军  杨椹  洪洋懿 《广州医药》2007,38(2):52-54
目的 观察高容量连续性血液滤过(HVHF)对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初步探讨HVHF在MODS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ODS患者随机分CVVH组,应用CVVH治疗,置换液流速为2 L/h;HVHF组应用HVHF治疗,置换液流速为5~7 L/h.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12小时段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CRP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在HVHF治疗期间,血清CRP水平逐渐降低,以治疗后72 h下降最为明显,与治疗前、治疗后12 h和48 h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HVHF组与CVVH组比较,各时间点CRP水平均较CVVH组显著降低,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VHF治疗后CRP水平下降更为迅速,其机制可能与HVHF清除炎症因子,减轻MODS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有关;连续的CRP检测有助于判断MODS患者的HVHF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重症肺炎患者P-选择素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丽珍  黄翠  朱丽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1091-1092,1095
目的 观察重症肺炎患者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在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48例重症肺炎患者(A组)的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大血小板比例(P-LCR),同时与普通肺炎患者60例(B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C组)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24 h内A组P-选择素、PLT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DM、MPV、P-LCR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PLT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选择素、PDW、MPV、P-LCR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MODS者与未发生MODS者、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其PLT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选择素、MPV、PDW及P-LCR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重症肺炎患者的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可能有助于评估其疾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79-82
目的研究在综合治疗的基础脏器上早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感染患者,对于炎症介质清除及功能保护,为临床感染疾病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感染的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炎症介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血红蛋白、血小板含量的变化,肝肾功能及乳酸的变化。结果患者经首次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24 h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也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及MOD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滤过治疗48 h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尿素氮含量也有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炎症因子血IL-1,IL-6,IL-10,TNF-α比较,治疗24 h后较治疗前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可清除炎症介质,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器官功能损害,降低病死率,但有破坏血液成分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对监护病房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以不同稀释法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滤(CVVH)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氧合指数的变化做回顾性分析,其中前稀释法13例,后稀释法15例.结果 显示,总病死率为46%(13/28);在48 h内,全部患者平均氧合指数水平明显上升(P<0.05),前稀释法患者氧合指数水平明显升高(P<0.05);,后稀释法无明显变化(P>0.05).生存组氧合指数水平明显提高(P<0.05),死亡组变化不明显(P>0.05).提示CVVH能改善多器官功能综合征患者的氧合功能和预后,前稀释法可能是较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洪  赵施竹 《疑难病杂志》2009,8(6):355-356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骨髓象变化与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危重病患者201例按血小板是否减少分为血小板减少组94例和非血小板减少组107例,根据患者预后再分为病死组99例和生存组102例,所有患者分别记录入ICU24h内APACHEIII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入ICU1、3、7、14d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少组中51例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结果血小板减少组APACHEIII评分、MODS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血小板减少组(P<0.05),危重病患者骨髓象显示,生存组巨核细胞数高于病死组(P<0.05),同时,生存组巨核细胞、巨噬细胞、杆状核、分叶核细胞和浆细胞数高于病死组,但小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病死组(P<0.05,P<0.01)。结论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和骨髓象抑制能较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而血小板检查快速、简单易行,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严重创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和西南医院自2006年以来行CVVH治疗的42例严重创伤并发MODS的患者,按治疗转归分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分析两组CVVH治疗前和治疗24h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氧合指数、血尿素氮(BUN)、血浆肌酐(Cr)、平均动脉压(MAP)。CVVH治疗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各项参数。结果:①两组经CVVH治疗24h的氧合指数、BUN、Cr、MAP均明显改善(P〈0.01)。②CVVH治疗前和治疗24h死亡组APACHEⅡ和SOFA评分始终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经CVVH治疗24h存活组A—PACHEⅡ和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1),死亡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VVH可有效辅助治疗严重创伤并发MODS;A—PACHEⅡ和SOFA评分能较准确判断预后;精细护理能确保CVVH治疗的安全、顺畅。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ICU发生单纯脓毒性休克的58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8例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行常规治疗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CVVH组),治疗10 ~ 14 d.治疗组治疗3d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改善优于对照组[(19.0 ±2.8)与(15.4±1.5)分,P<0.01],序贯器官衰竭评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均P <0.05);相关血生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CVVH组死亡7例(23%)、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6例(20%),对照组死亡14例(50%)、MODS 13例(46%),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8,P<0.05).提示早期容量复苏联合CVVH治疗感染性休克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张彦峰  罗伟雄  罗伟文 《广东医学》2016,(13):1987-1989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联合血液灌流( H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选64例严重脓毒症有血液净化治疗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CVVH组及CVVH+HP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5 d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 TT)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1、3、5 d均可见血小板减少;与CVVH组比较, CVVH+HP组患者血小板数量下降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T、APTT、TT均较治疗前稍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VVH及HP均会造成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但对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血液灌流器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在行血液净化治疗中需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血吸附(AP)并联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AP并联CVVH方法)和对照组(32例,单纯CVVH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的变化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并进行组内和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50 h后TNF、CRP、IL-1、IL-6和IL-10数值呈下降趋势,数值变化和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50 h后APACHEⅡ评分呈下降趋势,数值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生出血、休克、过敏、血小板减少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P并联CVVH能有效降低SIRS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改善患者预后,疗效优于单纯CVVH,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MODS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过程中肝素的应用剂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03年6月-2008年6月38例MODS患者CVVH过程中肝素的应用剂量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MODS患者CVVH治疗过程中普通肝素的平均用量为(2.9±1.5)mg/h,治疗开始6 h的平均用量[(4.0±1.8)mg/h]和最后6 h的平均用量[(3.5±2.0)mg/h]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男:(3.0±1.6)mg/h;女:(2.8±1.4)mg/h]、不同稀释法[前稀释法:(2.8± 1.7)mg/h;后稀释法:(3.0±1.4)mg/h]患者肝素的平均用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肝素的平均用量[(2.4±1.3)mg/h]明显少于生存者[(3.4±1.5)mg/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平均用量<1.5 mg/h的患者均死亡.结论 MODS患者CVVH治疗过程中肝素的合理用量可能为(2.9±1.5)mg/h左右;肝素用量的大小可作为判断MODS患者预后的指标,当用量<1.5 mg/h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与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及其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24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对其行CVVH治疗,采集治疗开始后0、24、48、72 h静脉血测定血浆内毒素与细胞因子水平并对比。结果血浆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在CVVH治疗开始后24 h明显下降,白细胞介素在治疗开始后48 h明显下降,4000 m L/h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0下降程度2000 m L/h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VVH可有效清除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而且置换液剂量越大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进国  姜利人  胡军  张佑  于明克 《广东医学》2007,28(8):1327-1328
目的 探讨脾功能亢进术后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法国ABX PENTRA 6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0例脾功能亢进术后患者和25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的检测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2个月时患者Plt明显增加(P<0.01),MPV,PDW,P-LCR明显减少(P<0.01);术后1年、2年时患者Plt增加(P<0.05),MPV,PDW,P-LCR减少(P<0.05).结论 动态观察血小板4项参数对脾功能亢进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汪伟  陈家林  刘恩波  王湛  付荣新 《广东医学》2002,23(12):1294-1296
目的 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通过对患者血液及滤过液中白介素1(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了解血液滤过对炎性介质清除的影响。方法26例伴急性肾衰(ARF)的MODS患者至少持续72 h行CVVH治疗,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使用AN69膜滤器,面积为1.2 m2,每24 h更换一次。治疗前和治疗1,2,3,6,9,12,24,36,48,60,72h,以及CVVH停止后第24 h(总第96 h)、第48 h(总第120 h)和第72 h(总第144 h)取血和超滤液检测TNF-α,IL一1β的浓度。结果CVVH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ICU存活率为38.4%。CVVH后发生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症状明显缓解。CVVH前APACHEⅡ评分为25.2±6.3,CVVH 24,48,72h分别降至12.1±5.2,11.4±4.8和11.9±5.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ICU存活组行CVVH早于ICU死亡组,CVVH后临床缓解更明显。在CVVH过程中,外周血IL-1β和TNF-α浓度在使用每一新滤器后的第6h达到最低水平,第12h逐渐升高至CVVH前水平直到第24h。CVVH停止后,两种炎症介质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结论MODS患者行CVVH。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外周血中IL一1β和TNF-α等炎症介质的清除有关。在病程早期行CVVH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对8例健康自愿者及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别检测血清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比较两组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同时将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成常规治疗组(A组,n=14)及常规治疗+CVVH治疗组(B组,n=16),监测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预后,并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 h、24 h、72 h各时间点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结果脓毒性休克患者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高于健康自愿者(P0.01),B组患者CVVH治疗后24 h及72 h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浓度较治疗前及A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B组ICU住院时间少于A组,B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5),A组28 d存活率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使用CVVH治疗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症状,增加存活率,可能是通过清除血清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原本激活的RAS系统。  相似文献   

20.
蔡华波 《浙江医学》2005,27(9):654-65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在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以及其意义.方法将56例多发伤患者按照是否合并MODS分为两组,在受伤后第1、3、5、7天抽取静脉血,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α、IL-10水平,比较两组间和组内各时间点TNF-α、IL-10的水平,并以14例健康体检者的测定结果作为对照.结果合并MODS组伤后第1、3、5、7天的TNF-α水平和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都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未合并MODS组伤后第1、3、5、7天的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都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IL-10水平在伤后第1天明显提高(P<0.05),但是第3、5、7天的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多发伤患者的TNF-α水平和合并MODS组的IL-10水平在伤后第3、5、7天较第1天明显升高(均P<0.05),而未合并MODS组IL-10水平在第3、5、7天的水平较第1天明显下降(均P<0.05),但是两组多发伤患者各自第7天的TNF-α水平与第5天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多发伤合并MODS组TNF-α、IL-10水平与未合并MODS组比较在伤后第1、3、5、7天都有明显的升高(均P<0.05).结论血浆TNF-α和IL-10水平的检测对判断多发伤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病情发展趋势和MODS的发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而IL-10可以用于评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