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变电站内独立配置的保信子站功能集成到站控层的一体化监控系统中。本文基于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站控层设备配置提出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保信子站功能模块常用的3种部署及实现模式,详细分析了3种模式的实现机制、信息流向及每种模式的优缺点。主要分析介绍了综合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数据通信网关机协同工作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站控层设备资源,实现了站控层信息的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充分体现了监控系统的一体化协同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智能变电站站控层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及应用情况,设计了智能变电站站控层测试系统架构,对测试系统架构各功能模块及信息交互过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智能变电站站控层测试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围绕站控层数据交互测试技术、监控主机测试技术及远动功能测试技术进行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测试策略可配置、通信报文可订制、交互行为可控的站控层数据交互测试方法,监控主机信息闭环测试方法,基于取代服务的电力远动装置测试方法。为了验证提出的测试技术方案可行性,通过软件技术实现了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测试系统,含保护测控信息仿真系统及调控主站仿真系统。最后经工程应用实践,智能变电站站控层测试技术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宁兵 《电器评介》2014,(6):13-14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按照全站信息数值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基础要求,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实现全站信息的统一接入、统一存储和统一展示,实现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综合信息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等高级应用功能。是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备用调度体系建设的基础。本文通过全面解析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为日后的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介绍林海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架构及主要功能实现,阐述基于站控层网络实现全站信息交互的方式,并论述保信子站与远动一体化设置对远动功能实现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对双测控接入、系统五防配置、顺序控制以及智能告警等功能实现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提出的35 kV智能变电站优化集成设计主要包括:在过程层设计综合智能组件实现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功能;在间隔层设计智能站域测控保护主机实现全站的保护、测控、站域控制、故障录波、电能质量监测等功能;在站控层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各系统功能,实现站控层数据与辅助系统全面共享互动。  相似文献   

6.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智能变电站站控层系统要求模型统一、高度集成.为此设计了面向应用架构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把每个应用对应的进程组及其内存库看作一个对象,使系统高度集成,且能灵活地增减应用.平台支持数据关系的表达,能方便地建立符合IEC61850模型的变电站站控层应用.平台采用统一的采集系统,利用全站信息模型文件的模型信息,自动生成采集模型....  相似文献   

7.
周勇  瞿纲举 《大众用电》2012,(12):27-28
1智能化变电站分层结构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可概括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站控层包括基于IEC61850建设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一体化信息平台,可以通过网络汇集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并与电网调度实时通讯。间隔层是基于站控层IEC61850协议建设的成套继电保护、测控装置,其主要功能是执行数据承上启下的通信传输功能,另外还可以是基于全站过程层网络信息共享接口的  相似文献   

8.
李干  龙立波  吕泉  周伟 《大众用电》2019,34(11):28-29
<正>智能变电站按照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的设计思路将变电站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担负着全站监测与操作控制,系统数据通信以IEC61850规范标准为基础,各节点之间通过SCD文件统一建库。智能化二次设备数据模型、装置配置与调试具有系统一致性特点,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可在系统各个节点上进行灵活配置,而无需对应用程序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按间隔配置测控装置存在的装置数量多、无后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新型体系架构。对站控层进行功能整合及提升,优化站内通信网络,SV与GOOSE共网传输。间隔层采用集群测控装置,将全站所有间隔的测控功能集中于数台集群测控中,依靠动态迁移技术实现间隔测控功能的装置级热备用。开发了全景可视化的运维系统,提高了智能变电站改、扩建时的调试效率。阐述了新型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案,并结合新型监控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的试运行情况,分析和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IEC61850标准,对智能变电站内的信息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其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信息流;将变电站内各类应用系统按功能有效地整合为测控保护单元、监控五防单元、集中故障录波单元和电能量计量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变电站的信息集成方案.该方案通过对变电站内所有对象进行统一建模、在站控层构建信息一体化平台,完成信息汇总、...  相似文献   

11.
在IEC60870-5-6和IEC61850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2个关于变电站通信协议一致性标准正式颁布的情况下,描述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模型成为开发一致性测试工具的关键。通过对变电站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文本和有限状态机(FSM)的分析,定义并提出了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EFSM)的变电站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模型的描述方法。该方法突出了信息交互过程的各个事件,克服了传统流程图描述法的繁琐性。以IEC60870-5-103协议的通用分类服务功能"读单个条目的目录"测试为例,分别进行了EFSM和流程图法比较建模,体现出该方法的简练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12.
IEC 61850标准通过控制块实现对通信服务的配置,服务追踪是IEC 61850第2版新增的重要内容,可用于实现对智能变电站中通信服务配置的修改行为进行在线监视。探索了服务追踪在智能变电站的作用机理和应用价值,设计了服务追踪数据对象属性值的映射机制和流程,以及采用ACSI Reporting的服务追踪构造方法。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服务追踪的有效应用模式,即利用控制块服务追踪监视通信服务动态配置的行为,从而对电力系统通信配置进行同步管理,保证通信接收方与发送方之间配置信息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智能变电站系统安全防护主要依据IEC 62351标准实施,IEC 62351是国际标准,其涉及的安全技术主要采用国际算法RSA、AES及数字证书。针对智能变电站系统通信存在的安全缺陷,本文提出以下3方面解决方案,1)提出基于IEC 62351安全机制的智能变电站设备间通信采用国密算法与调度数字证书技术;2)发现调度主站到变电站通信协议IEC 104的安全隐患,提出安全改造方案及实现方法;3)提出站控层与过程层通信协议改造方案并采用国密算法与调度证书技术实现。通过采取以上安全措施,确保站内通信信息以及信息资源的实时性、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杜绝未授权用户的非法接入,保证通信双方身份的真实性及业务数据的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14.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通信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锋 《电网技术》2007,31(7):73-77
对于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通信结构至今还没有系统化的解决方法,此外目前的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存在接入装置或采用的通信协议互不兼容、系统升级和维护成本高、开放性较差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通信模型,提出了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分层通信结构,规定了每层接口完成的功能。为支持主站的应用,提出了公共数据模型的概念,并将其分为一次系统公共信息模型和二次系统公共信息模型。对于站内数据通信,以IEC 61850为基础,提出了信息服务模型的概念并定义了其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5.
并入电网的光伏电站,对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有很高要求.IEC61850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全球通用标准,致力实现数字化变电站中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IEC61850标准只提供了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bstract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terface,ACSI),没有定义具体的通讯协议的实现方法.提出引入(data distributions service)DDS规范来映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的通信实现方案.根据IEC61850标准的信息模型和DDS规范的特点,设计出DDS规范与IEC61850标准中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具体的映射方法,利用DDS规范基于发布/订阅的通信机制分发数据,同时利用DDS规范中的Qos策略,为光伏电站提供不同的实时性通信服务,以满足光伏电站的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通常不包括对通信电源的监控,给变电站内环境信息的一体化监控带来不便。为此,提出一种通过站端处理单元集成通信电源监控模块的方法,将通信电源监控模块通过站端处理单元集成到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中。该方法采用通信电源监测数据主动推送方式,极大地缩短了故障的发现时间。该实现方式在广东电网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对站内通信电源的监控,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EC 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不仅需要基于标准中特殊通信服务映射所规范的网络技术,而且网络设备和数据信息的建模需要利用面向对象技术,遵循标准中提供的模型,并通过一致性测试的检验,使设备具有互操作性,实现数据的共享。文章介绍了IEC 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国际标准的制定背景,分析了标准的内容和主要特点,总结了IEC 61850标准与现有其它电力系统通信协议的关系与区别,提出了以IEC61850为基础的电力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无人值守变电站模式、提高变电站监控系统运维效率,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开展变电站自动化远程运维技术研究与应用。设计了基于电力系统通用服务协议的变电站自动化远程运维体系架构,建立主子站之间的信息交互框架。遵循电力系统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设计了涵盖通信层、协议层及应用层的全过程纵深安全管控系统架构,提出面向服务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控流程。面向变电站监控系统远程运维需求,提炼了远程运维五大类应用功能。根据远程运维技术方案,搭建完整的测试环境,开展远程运维互操作联调实验,通过测试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该技术方案在江苏电网南京与苏州地区进行了试点应用。  相似文献   

19.
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站内接口通信规范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文章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及其站内接口概况,对站内通信协议栈、通信模型、功能与抽象通信服务接口、配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定义,研究并规定了变电站内各监测装置与综合监测单元数据传输规约的帧结构、报文内容结构、传输规则,并将研究内容应用于220 kV智能变电站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