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智标  邓德茂  黄增超 《广西医学》2011,33(12):1617-1618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检查及三维重建对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16例经B超、X线腹部平片(KUB)和静脉尿路造影(IVP)不能确定输尿管结石及其部位,应用螺旋CT容积扫描及CTU,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三维重建等后处理获得CTU及三维重建图像。结果CTU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输尿管阴性结石的部位和大小,116例右侧输尿管结石6例,左侧43例,双侧12例,结果均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CTU检查及三维重建对输尿管阴性结石能够准确作出诊断,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平扫及重建在泌尿系结石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9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以及CTU对19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于肾上极至耻骨进行扫描、检查。参考CT成像资料,综合分析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表现。结果 19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肾结石患者8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34例,膀胱结石患者19例,肾盂结石伴随输尿管结石患者4例,输尿管结石伴随膀胱结石患者12例,肾、膀胱结石伴随输尿管结石患者15例,剩余22例均为肾盂、肾盏与输尿管在不同程度下梗阻扩张迫使积水改变。结论在针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的诊断中,16排螺旋CT平扫及重建能有效且准确检查出患者病症,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平扫在门诊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门诊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而行泌尿系B超、尿路平片(KUB)检查,均未能明确发现结石的患者应用16层多层螺旋平扫,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PR、MIP及三维重建等后处理获得成像观察。结果单侧输尿管结石40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6例,10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25例为中段结石,21例为下段结石,合并患侧输尿管积水24例,结石直径3~11 mm,2例患侧输尿管轻度迂曲畸形;可疑输尿管结石4例,后经CT尿路造影(CTU)证实为输尿管结石2例,未发现结石2例。结论 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层厚薄和图像质量高等优点,能多平面、多方位三维立体显示泌尿系情况,对输尿管阴性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拟诊为尿路梗阻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全尿路多期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等图像后处理,分析尿路梗阻病变性质及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 51例泌尿系梗阻患者中,输尿管结石3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单纯输尿管结核1例、结肠癌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压迫侵犯输尿管1例、膀胱癌5例、左侧肾下极副肾动脉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交互压迫1例、泌尿系畸形3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覆盖范围广,扫描速度快,多方位显示病灶等优点,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spiral CT Uvography,SCTU)在输尿管结石,尤其是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怀疑输尿管结石而行B超、KUB、IVU等检查未发现结石者,均行CTU检查,将资料传送至工作站,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处理后,对患者进行诊断。结果:26例中24例得到明确诊断输尿管结石,最后经手术及药物排石证实,2例未发现异常。经过重建成像,均清楚地显示了输尿管全程,同时显示了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及输尿管梗阻、扩张的范围及程度。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尤其是经B超和IVP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行64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的检查方法,以明确诊断,64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多角度三维显示等特点,对输尿管结石尤其是阴性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多排螺旋CT检查技术的提高和泌尿系成像技术的完善,为临床医生诊断和处理输尿管结石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就我院2003年1月~7月期间行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简称CTU)检查的23例输尿管结石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U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的应用。方法对47例有泌尿系疾病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立体感强,能清晰地显示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病变的部位、原因、范围及性质。结论泌尿系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CTU)的图像清晰,对泌尿系肿瘤、结石及其他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传统的静脉尿路造影(IV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及后处理图像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输尿管结石,全部经临床证实;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采用KUB、IVP、B超及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检查,并对各种检查进行系统对比分析。结果全部30例输尿管结石均为单侧单发;30例中B超检出14例,检出率47%;KUB检出7例,可疑3例,检出率33.3%;IVP检出23例,检出率76.6%;多层螺旋泌尿系造影及MPR重建检出30例,检出率100%。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对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有明显优势,可作为诊断输尿管结石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能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9.
杜传军  李祎 《浙江医学》2004,26(2):151-152
近年来多排螺旋CT检查技术的提高和泌尿系成像技术的完善,为临床医生诊断和处理输尿管结石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就我院2003年1月~7月期间行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简称CTU)检查的23例输尿管结石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U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成像技术(CTU)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U对76例泌尿系统疾病疑似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76例患者中检查出阳性患者69例,其中泌尿系统结石48例,泌尿系肿瘤6例,输尿管结核4例,邻近器官病变累及输尿管炎性狭窄11例,泌尿系统先天发育畸形3例。所有病例均得到手术或输尿管镜检查证实。结论 64层螺旋CT成像技术(CTU)在泌尿系统疾病方面确诊率高,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泌尿系统病变病人行CT平扫和肾实质期及排泌期扫描,将原始资料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MPR、MIP、CPR和VR图像。结果 46例中,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癌10例,膀胱癌2例,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6例,输尿管良性狭窄20例,肾盂输尿管结石8例。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临床证实。结论 CTU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图像清晰,多角度三维显示等特点,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结果:32例患者均取得输尿管全程曲面重建图像,单侧输尿管结石30例,双侧输尿管结石2例,诊断准确率100%。结论:输尿管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可以获取良好的尿路成像,能够准确、清晰显示输尿管结石,对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启良  陈炯  何飞 《广西医学》2009,31(10):1458-1459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7例患者的肾脏、榆尿管、膀胱行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及CTU(排泄期成像)检查,并进行二雏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评价其诊断病变的价值。结果37例中,正常9例,结石21例,先天性发育异常3例,肾肿瘤2例,手术导致输尿管狭窄2例。28例异常诊断患者中26例经临床手术证实,术中所见与多层螺旋CT显示的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均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是泌尿系统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应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双排螺旋CT扫描造影(CTU)三维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统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泌尿系统病变患者的CTU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西门子HIGH-SPEED螺旋CT扫描仪,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结果:46例患者中,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癌10例、膀胱癌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20例、肾盂输尿管结石8例、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6例,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临床证实.结论:CTU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图像清晰等特点,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及三维后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经腹部平片,超声和静脉尿路造影不能确诊但临床症状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进行平扫及CTU扫描,扫描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处理,然后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重建的方法 有: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容积再现技术(VR)等.结果 58例经CTU及三维重建后处理后均可以清晰的显示输尿管的全貌,同时可以具体的显示结石的大小,数量,形态,以及梗阻部位以上输尿管的扩张程度,并能客观分析肾脏的分泌排泄情况.结论 CTU检查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能够做出精准的诊断,在临床诊断上有显著的优势,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目前诊断输尿管小结石最理性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KUB)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临床考虑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做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的同时行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并行3D尿路造影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8例中输尿管结石42例,输尿管结核4例,输尿管肿瘤9例,膀胱癌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先天畸形7例(包括肾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腹腔或盆腔肿瘤及其他病灶压迫输尿管6例,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合用,图像好,能充分显示肾实质、肾盂、输尿管、膀胱以及泌尿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有诊断价值,对炎症性病变鉴别诊断有帮助,尤其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痛苦少、效果好,可作为临床泌尿系患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二维、三维成像的有关影像学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泌尿系梗阻病例27例,行16层螺旋CT扫描,将原始数据重建后传至工作站(Vitrea2,Version3.4,Toshiba),应用多平面成像(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尿路成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泌尿系结石7例,肿瘤10例,感染4例(慢性炎症3例,结核1例),盆腔手术致输尿管医源性破裂1例,迷走血管压迫狭窄1例,先天畸形2例,输尿管外压性梗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操作简便,能可靠地显示泌尿系统结构。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比静脉肾造影有更高的显影率。MSCTU重组图像清晰,对泌尿系肿瘤、结石或其他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CT尿路造影与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浩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01-102
目的旨在通过与静脉尿路造影(IVU)比较,评价加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cT尿路造影(CTU)在泌尿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患者进行了CTU检查,经过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后,对CT横断面及多种重建后泌尿系统影像进行分析研究。另20例非匹配患者进行了IVU检查。将上述两种方法显影的双侧排泄系统分为4段:肾收集系统、上段输尿管、中段输尿管、下段输尿管及膀胱,由两名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显影程度进行评价。结果CTU对排泄系统显示均良好。1例IVU肾收集系统显示不良,2例IVU对中段输尿管显示不良。结论40层螺旋CT机CTU具有扫描速度快、憋气时间短、侵袭性小的特点,同时可多平面、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肾脏尿路血管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输尿管重建中显示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腹部平片及B超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患者均行MSCT扫描及输尿管重建;输尿管重建方法有: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表面遮盖成像。结果 MSCT薄层重建结合输尿管重建后结石检出率为100%。并能清楚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及输尿管梗阻扩张的程度及范围。结论 MSCT轴位图像结合重建技术能迅速和准确诊断输尿管结石,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尿路成像技术,突出体现其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泌尿系疾病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结果:本组71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31例,输尿管瘘7例,输尿管炎性狭窄4例,肾盂癌3例,膀胱结石12例,输尿管癌11例,正常3例,患者尿路成像图像质量清晰,病变部位的形态结构直观和位置毗邻准确,效果满意,64排螺旋CT检查报告71例中符合临床诊断的70例,符合率为98.6%,有1例64排螺旋CT诊断为输尿管癌,临床病理检查为输尿管炎。64排螺旋CT检查不影响损伤肾功能、成功率高、图像清晰全面直观。结论:64排螺旋CT进行CTU,能为临床泌尿系疾病统诊断提供简便直观、安全清晰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