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非氟利昂类混合制冷的多能源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着重论述了氨、氢、水三种工质系统以及各工质的最佳参数选择分析。介绍了压力选择原则、工质充量对性能的影响、加入防腐剂的考虑、新工质的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同时,对氨、硝酸锂、氢三工质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氨—水和溴化锂—水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两种二元吸收工质对,但各有缺陷,为此人们希望采用三元吸收工质克服这两种二元工质对的不足。国外许多学者对三元吸收制冷尤其是氨—水—溴化锂三元吸收制冷作了大量理论和试验研究,国内未见这方面的文献发表,该文从物性和循环两方面对这些研究作简单介绍,并对三元吸收制冷研究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3.
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流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吸收式制冷作为最早的人工制冷方法,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在民用和工业中的实际应用有60多年。近20余年来,吸收式制冷在理论与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并在制冷机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得到国内外厂商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随着人类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及能源的高效利用。余热、废热、可再生的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利用使得热能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热泵)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采用电驱动蒸气机械压缩式制冷(热泵)系统不同,吸收式制冷(热泵)技术可利用采用低品位热源的热能直接驱动,运行成本远低于电驱动系统。吸收式系统多采用H2O-LiB r溶液、NH3-H2O溶液等自然工质作为制冷剂,具有环境友好特性,同时具有安全、可无噪音运行、可靠性高等显著优点。但也具有占地面积大、初投资高,冷却负荷高,一次能源效率低(直燃形式)等不足。针对这些特性,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循环设计优化、工质对选择、系统部件热质传递强化、系统控制策略优化等。狭义的吸收式循环是指闭式、溶液吸收制冷剂蒸气的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该类循环按照循环形式分类包括单吸收循环、多吸收循环和复合循环。单吸收循环主要包括基本单效吸收循环、扩散吸收循环、膜吸收循环、热变换器循环、重力驱动的阀切换循环以及自复叠循环;多吸收循环主要包括再吸收循环、多效循环、中间效循环、多级循环、中间级循环以及GAX循环;复合循环主要包括喷射-吸收复合、压缩-吸收复合和膨胀-吸收复合等复合形式。现有吸收式制冷技术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且不局限于太阳能、中低温余热利用、冷热电联产、储能(蓄冷、蓄热),膜交换材料、高温下耐腐蚀材料,塑料热交换器等方面。吸收式循环现有循环结构的提出针对的是一定温度和浓度下循环,面对新的应用场景、新材料以及新吸收工质对,吸收式循环可以提出多种更高效、更宽热源驱动温度范围和溶液浓度范围的新循环。  相似文献   

4.
氨水吸收式制冷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氨水吸收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高效循环工质对的寻求、系统循环的优化组合、低品位热能的利用、吸收强化与小型化、以及强化传热传质的添加剂等方面,特别是吸收器的吸收强化和添加剂的研究,成为氨水吸收式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由高温烟气驱动,采用两级发生,实现了能量的分级利用,有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引入GAX循环,回收了部分吸收热,有助于提高循环的COP;引入喷射器,使得吸收压力高于蒸发压力,吸收过程在较高压力下进行,有助于提高吸收终了浓溶液的浓度,增大放气范围,改善循环的性能COP.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无回热器氨-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实验样机的性能,实验首次提出了单回热器型和双回热器型氨-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概念,并对两种实验样机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单回热器系统,溴化锂的加入大大降低了发生过程中的发生压力,对系统的安全性有利.但是由于吸收器和回热器的直接连通,导致回热器温度高于35℃时,随着回热温度的上升,吸收器压力急剧升高,制冷效果恶化.对于双回热器系统,结构的改进有效地解决了单回热器系统存在的问题,很好地实现了回热功能.相比于无回热器氨-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实验样机,制冷系数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氨质量分数为50%,溴化锂质量分数为15%的情况下,系统的性能系数从无回热器的0.276提高到0.457,增幅达65.35%.  相似文献   

6.
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回顾了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背景;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对新工质对、吸收循环、传热与传质、智能化控制方式等几方面的研究。目前,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空调系统,本文对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热电冷联产、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热水型吸收式冷水机组、太阳能吸收式机组等:最后对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太阳热制冷大多采用氨—水或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方式。由于这两种制冷方式系统较复杂、主机制造要求高、价格昂贵等,因而行家们试图寻求更具有竞争力的制冷方式。本文首先介绍利用一般平板形集热器,  相似文献   

8.
吸收式制冷以其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与分析添加剂和纳米粒子强化溴化锂水溶液及氨水吸收特性的机制和相关实验研究的发展现状。针对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吸收器传质系数和换热系数小而导致的制冷效率低的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添加剂和纳米粒子对吸收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并据此采取措施增大传质传热效率。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面张力实验、静态池吸收实验、降膜吸收实验和氨水鼓泡吸收实验。实验结果均表明添加剂和纳米粒子可以提高吸收器中溴化锂水溶液及氨水的传热传质性能。该研究对于提高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有很大帮助,同时为该技术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引射吸收式制冷循环。它可以强化吸收,而且可以扩大吸收式制冷的应用领域。分析了引射吸收式制冷循环,提出了参数选择方法,分析了影响引射式吸收制冷循环中吸收过程的因素并与喷淋吸收过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新型太阳能降压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特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降压吸收式制冷循环,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解决传统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存在的弊端。其特点是在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循环的基础上,将高压发生器发生出的LiBr溶液与低压吸收器的吸收后的溶液混合,在发生温度与压力允许的范围内,使高压吸收器的吸收剂浓度较两级吸收式循环高,从而在相同的冷凝条件下减小了其压力。分析了新型空调系统的性能特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影响新型系统整体效率的主要因素是LiBr溶液的浓度及驱动热源的可利用温差。新型吸收式循环热源可利用温差最高可达33.5℃,整体效率比两级吸收式系统有较大提高,最大提高46.4%,其集热面积单耗最大减小47.1%,热源单耗是两级系统的0.21,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1] 的特点是能够运用中低温热源 ,热源的可利用温差大 ,制冷系数较高。本文利用效率法对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分析 ,得出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效率比两效吸收式循环高 ,可达 0 .2 92。同时得出系统各个部件的损失 ,分析吸收式制冷系统在能量的转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为混合吸收循环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三压力引射吸收制冷循环是最新改进的吸收式制冷循环,其制冷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吸收式制冷循 。选用NH3-H2O,NH3-LiNO3,NH3-NaSCN三工质对水冷空调制冷工况的详细计算,分析了发生温度,吸收温度和冷凝温度,以及蒸发温度对性能系数和泵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燃气直燃型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吸收式制冷技术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 ,已广泛用于宾馆、饭店、车站、工厂、办公楼等场所。吸收式制冷机有它固有的优点和缺点 ,近年来 ,它的发展趋于平缓。燃气直燃型吸收式制冷机使用燃气作为驱动能源 ,随着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 ,为燃气直燃型吸收式制冷技术带来发展机遇。本文对燃气直燃型吸收式制冷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特点是能够运用中低温热源,热源的可利用温差大,制冷系数较高。本文利用Yong效率法对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分析,得出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Yong效率比两效吸收式循环高,可达0.292。同时得出系统各个部件的Yong损失,分析吸收式制冷系统在能量的转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混合吸收循环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应用氨吸收式制冷循环原理,设计综合利用地下热水驱动的氨吸收式制冷装置,用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地下热水作为吸收式制冷机热源的几种制冷方案。论证了90℃左右的热水作为双级氨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热源,获得-20℃以下的低温是可行的。文章综述了由福州市能源利用研究所、福州大学、福州冷冻厂共同研制的45,000[大卡/小时]双级氨吸收式地下热水制冷试验装置的运行试验情况以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流程的构建、系统性能的研究、系统关键部位的优化等方面介绍了NaSCN-NH3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了进一步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最后对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罗静  沈石羽 《制冷》1993,(2):67-68
一、前言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制冷过程中,要求严格监视各部位的蒸汽压力、冷剂水蒸发温度、冷却水温度。目前,国内的制冷机系统几乎全靠操作人员频繁地检测各测试点,操作管理人员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经常发生由于工作疏忽而导致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微机监视系统,主要由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仪用放大器、A/D转换电路、IBM—PC  相似文献   

19.
王寒栋  胡连方 《制冷》1999,18(1):9-13
文献研究表明,氨-硫氰化钠是较为优良的吸收冷工质对,且用于扩散吸收系统时,其理论性能要优于氨水-氢系统。本文通过实验与分析,对氨-硫氰化钠这一工质对在扩散吸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工质对在连续式制冷系统中的一些实验数据,并对该系统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有关性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吸收式制冷工质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吸收式制冷机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在这一百多年中,吸收式制冷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吸收式制冷机制冷工质的选择及改善作为吸收式制冷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吸收制冷工质对选择的每一次突破,都对吸收式制冷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吸收式制冷工质的发展过程,分析比较了当今正在研究或使用的主要工质对,同时也介绍了我们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正在研究的R22/DMF(二甲基甲酰胺)和R22+R142b/DMF工质对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