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激光功率参数对激光硬化后的最终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应用宽带扫描技术进行了GCr15轴承钢激光强化处理试验,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现代测试手段对GCr15轴承钢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形貌尺寸特征进行了分析,磨损试验在MM200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结果表明,激光参数变化所产生的显微组织变化造成了表面硬度值和磨损率的较大差异.激光功率大时,激光硬化层表面未溶碳化物量减少,使得表面马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增加,表面硬度增高.在干摩擦磨损过程中,激光改性层表面发生摩擦诱发马氏体相变.在干摩擦和油润滑两种条件下,激光功率越大,激光硬化层的抗磨损性越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变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等参数,研究其对45钢激光表面强化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道扫描时,当保持扫描速度v为15mm/s时,增加激光功率P,可增加硬化层的深度,最大深度可达1.5mm以上。另外,P/v比值越大,硬化层深度越大;而当P/v比值保持不变时,硬化层深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激光功率从1.2kW到1.8kW时,硬化层深度值增加较快;当激光功率大于1.8kW后,深度值的增长随功率增加变缓;而且硬化层的硬度都达到700HV以上,远高于基体的硬度。在激光多道搭接扫描时,激光能量的再次输入会导致靠近搭接区的前一道硬化层产生回火软化,其硬度接近基体的硬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激光强化工艺参数对65 Mn旋耕刀基体显微硬度的影响,以表面硬度和磨损量为表征参数,寻求最佳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设计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激光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光斑直径变化区域.通过激光强化区的金相组织和表面显微硬度,确定影响因数的大小.结果 激光影响区的金相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影响表面硬度的参数主要是激光功率,其次是扫描速度,而光斑直径影响最小.结论 当激光功率1 200 W、扫描速度20 mm/s,光斑直径2.5 mm,强化区的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低温回火态的42CrMo钢的激光相变硬化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了激光相变硬化处理的工艺参数对硬化层显微组织、硬化深度、显微硬度变化以及对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42CrMo钢的表面层硬度可达Hv1150,硬化层的显微组织主要是高缺陷密度的隐针马氏体。与常规淬火处理相比,显微硬度提高一倍多,耐磨性提高四倍左右。最后探讨了激光相变硬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铸态的HT_(20-40)灰铸铁经激光表面熔化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性能特征,并测定了熔化层,硬化层的深度、宽度、表面硬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当功率密度一定,扫描速度提高时,其熔化层,硬化层的深度、宽度均减小,而表面硬度则增大,熔化层为变态莱氏体。由M+Ld+AR组成,其表面硬度达Hvl193.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退火45钢在功率为1KW 激光束处理时,在2—6mm 范围变化的试件厚度对激光硬化层深度和宽度以及组织和硬度分布的影响。并且指出:随着板厚的减小,硬化层深度增加,硬化层中非 M 组织增多,表面硬度降低;扫描速度愈低,影响愈显著。文中用新的热传导模型对这种变化规律作出解释,并根据钢在激光快速加热条件下组织转变的特殊规律,对硬化层中四层组织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刃具钢6GW2Si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表层金相显微组织特征,并探讨金相显微组织变化与其表层机械力学性能关系。结果表明,经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刃具钢6CrW2Si表层具有优异的机械力学性能,耐磨性和抗回火性能得到寺提高。  相似文献   

8.
激光熔凝处理对轧辊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3KW连续CO2激光器对轧辊钢进行激光熔凝处理,用金相用显微镜、、SEM及71型显微硬度计,进行湿微组织分析和显微微硬度测试。结果发现,其剖面组织区域分为熔化区(粗大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奥氏体)、相变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热影响区和基体4个部分,各区域的尺寸及显微硬度与功率、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有关,且激光处理后硬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A473M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滚压加工强化不锈钢表面,对其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对不锈钢的硬化层组织、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滚压进给量由0.05 mm/r增加至0.15 mm/r时,不锈钢表面粗糙度变化趋势呈“∨”形,表面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变化趋势呈“∧”形.当进给量为0.1 mm/r且表面粗糙度为62.7 nm时,不锈钢硬化层组织明显细化,滚压层表面显微硬度达到550 HV且为基材的2.2倍,硬化层深度达到200 μm,相对耐磨性为3.7.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A473M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滚压加工强化不锈钢表面,对其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对不锈钢的硬化层组织、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滚压进给量由0.05 mm/r增加至0.15 mm/r时,不锈钢表面粗糙度变化趋势呈"∨"形,表面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变化趋势呈"∧"形.当进给量为0.1 mm/r且表面粗糙度为62.7 nm时,不锈钢硬化层组织明显细化,滚压层表面显微硬度达到550 HV且为基材的2.2倍,硬化层深度达到200μm,相对耐磨性为3.7.  相似文献   

11.
氧化镁胶凝材料硬化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MgO-MgCl_2-H_2O系统硬化过程的研究和对硬化产物的鉴定,提出了MgO-MgCl_2-H_2O系统水化硬化反应的实质是水解一中和反应。最终硬化产物主要是Mg(OH)_2。对系统的硬化过程可划分为六个阶段:水化和水化产物溶解阶段;胶体化阶段;凝聚阶段;再结晶阶段;干燥阶段和碳化阶段.并对MgCl_2在系统硬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功率高频感应脉冲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功率高频感应脉冲淬火是一项新兴的高能量密度、高效益的热处理技术。本文采用微机控制、检测的大功率高频感应脉冲发生器和光导纤维快速测温系统,对于该技术的加热特性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并从电磁场方程出发,在理论上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作者还借助计算机数据处理求得了与功率密度有关的热透深度与加热时间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借助微处理机系统控制大功率感应脉冲发生器及检测振荡管阳/栅流动态变化值,系列功率密度条件下,对铁磁性材料和顺磁性材料实施脉冲加热试验。从电磁相互作用理论、热传导及物理冶金学理论出发,分别对感应脉冲加热物理过程和热透层深度与电、热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涡流集中区物理性态,作者提出了铁磁材料感应加热周期内划分铁磁态、铁磁性向顺磁性转化态及顺磁态三个阶段的理论模型。由振荡管反射电阻与被加热材料物理性能参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产生三个阶段的根本压因是铁磁材料的自发磁感应强度和电阻率温度系数的热温特性,并在热传导理论分析和数据处理结果基础上建立了热透层(淬硬层)深度与感应加热电热参数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
结构钢经大功率感应脉冲淬火后,可获得高硬度、高的疲劳强度和高的回火抗力。深入研究表明,高的弯曲疲劳强度是表层高幅值残余压力和“有效晶粒”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16MnU型钢亚温淬火后的形变强化性能,结果表明:16MnU型钢经820℃×30min水淬+200℃回火后,具有较好的形变强化性能,适合于工程应用.影响其形变强化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淬火加热温度,其次是钢中的碳、锰含量及回火情况.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两种基体的亚共析钢经激光处理后,其硬化层的硬度梯度及其磨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5钢激光淬火后,原始组织为调质态的耐磨性比退火态的耐磨性提高三倍。应用这一研究结果,对汽车前挡板冲压组合模进行激光处理时,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有限变形模糊弹塑性流动理论的本构方程,分析研究了模糊弹塑性简单剪切大变形问题,给出了该问题幂强化和各向同性强化的有限模糊弹塑性流动解,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正火态基体和调质态基体的45钢激光淬火后的组织及其形成过程,指出由于激光相变硬化过程的高速性和极端的不平衡性,导至碳的局部区域扩散是造成正火态基体45钢激光淬火后,出现屈氏体多样化分层组织的根本原因。通过研究表明,45钢采用调质态基体进行激光淬火时,可使整个激光相变硬化层获得全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9.
应用现代测试手段(SEM、TEM、EPMA、EELS),对T10A钢在激光淬火时,马氏体形态与亚结构的变化,马氏体中高的过饱和含碳量,奥氏体微观区城碳浓度分布的高度不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和定性、定量的测定,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马氏体形态与亚结构发生变化的本质原国。  相似文献   

20.
组合强化模型及其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组合形式的强化模型,编制了用于平面问题的弹塑性有限元法的等参元分析程序.实例计算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组合强化模型是合理和有效的,使用很方便。文中还推荐了一种关于迭代过程中的卸载问题的处理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迭代收敛性,从而对于一般的等向强化有限程序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