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与婚姻家庭新问题研究(四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语:目前,我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在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婚姻家庭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婚姻家庭法则是婚姻家庭和谐的保障。美国学者庞德教授在他的法理学名著《法律史解释》一书中指出:“对过去来说,法律是文明的一种产物;对现在来说,法律是维系文明的一种工具;对未来来说,法律是增进文明的一种工具。”在新的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婚姻家庭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涌现,尤其是离婚率不断上升、非婚同居、同性恋者的结婚权问题以及婚姻家庭纠纷增多的问题等都引起…  相似文献   

2.
婚姻问题是涉及每个人的普遍性的问题。婚姻家庭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社会风气、社会安定和社会发展。婚姻家庭决不仅是私人事情,社会通过婚姻道德和法律进行干预。 法律与道德均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则,同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该基础服务。不同的社会制定的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文明的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文明的未来申曙光,宝贡敏,蒋和平现代社会是一种工业文明社会。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从总体上讲,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正从兴盛走向衰亡;生态危机正是工业文明走向衰亡的基本表征;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将逐渐取代工业文明,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对婚姻家庭历史的唯物主义阐发,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主要表现为:婚姻家庭道德观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文明时代婚姻家庭的历史性与必然性,资产阶级婚姻家庭的政治化与利益化,资产阶级金钱婚姻与现代性爱的对立性、历史性等。然而,目前学界存在着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家庭思想简单化、形而上学化的倾向。故此,唯物辩证地研究和阐发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理论研究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当代婚姻家庭建设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期导读     
20世纪即将过去,人类已然走向21世纪。在这新旧世纪之交,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产生的空前碰撞,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轨迹的关注,促使我们要对世界文明(尤其是欧洲文明和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从历史和哲学相统一的角度去寻绎其内在的规律性。为此,本刊特约记者李洪卫专门采访了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欧洲学会会长的陈乐民教授。——《文明世界发展的历史哲学寻绎》。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上,农村婚姻家庭始终是一种滞后的力量。台湾学者殷海光教授曾把中国的家庭比作一个恒古不变的“常数”。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的结合,而本质上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婚姻家庭的变迁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习俗的变异,而且涉及到伦理道德、社会意识和心理学诸多领域。为了弄清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家庭作为农村社会的微观基础,其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情况,了解支配农民实际行动的婚姻观念,寻求推动婚恋领域发展变化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家庭模式和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山东社科院社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缘、族缘和亲缘等因素,中越边境跨国婚姻源远流长。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架构下,中越边民跨国婚姻必将有增无减。当前,因为遭遇一定的制度障碍,也因为现有制度执行不到位,中越边民跨国婚姻家庭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婚姻家庭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要使这种跨国婚姻走向正常化,中国政府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制,重点是完善跨国婚姻中的临时居留制度、永久居留制度和入籍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改革开放结束了几十年的封闭和高度统制的经济文化生活.随着经济文化生活的放开和多样化发展,中国的婚姻家庭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观念的冲突也使婚姻家庭领域出现前所未有的躁动.中国的婚姻家庭生活历史反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研究中国婚姻家庭的历史和现状,建立中国的婚姻家庭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兰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张德强的专著《嬗变中的婚姻家庭》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婚姻家庭的历史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婚姻家庭的深刻变化,对婚姻家庭的发展作了多学科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新见.作者试图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形态的关系中揭示其发展规律,并探讨了中国当代婚姻家庭问题的缘起和未来走向.该书在体例和内容上都有使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9.
研究婚姻家庭制度,首先要认识婚姻家庭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社会事实,抑或是社会行为.一般理论中,婚姻家庭被当作是一种社会事实,但对于这种事实中社会关系本身,却缺乏细致严密的论证.本文对西方学说中关于婚姻家庭社会事实的契约说、伦理说、信托关系说、制度说、身份说进行了梳理,提出婚姻本身就是人为规定的制度,制度规定则首推法律.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发展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一个世纪的回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 ,对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从有关论著来看 ,早在本世纪初 ,讨论婚姻家庭问题就是新文化运动的热点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 ,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影响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 ,尽管家庭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随着社会学的被取消而停止了活动 ,但各级政府部门对家庭的调查却从未中断过 ;在五六十年代 ,仍有许多涉及婚姻和家庭问题的书籍出版 ;自 70年代末社会学恢复以来 ,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进入了兴旺时期。一、2 0世纪上半叶对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的概况2 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大学生婚姻家庭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婚姻家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教育应以性教育为线索,全面系统讲授婚姻家庭的科学认识,以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婚姻家庭变革运动的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婚姻家庭变革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清末民初的婚姻家庭变革是伴随着改良运动和政治革命而发生发展的。它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女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性觉醒的重要标志。维新变法时期,一大批改良主义思想家从民族存亡和天赋人权的角度着眼,猛烈地抨击旧式婚姻制度和维护这种制度的纲常名教,而极力提倡变革婚姻制度以促进民族文明进步和国家强盛。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倡言婚姻家庭变革的呼声亦迅速高涨,形成批判旧式婚姻家庭的强大舆论,进而提倡婚姻自由和建立“一夫一妻及未婚子女”为核心的人伦平等的小家庭,时称新青年家庭,并成为清末民初婚姻家庭变革的主要趋向。这对社会文明进步起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婚姻家庭关系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家庭的产生与其他人类行为一样,寻求的是一种收益,当然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且符合经济效用最大化的规律。婚姻是社会所认可的男女为了更大收益的结合。婚姻市场是让所有参与者设算自身与他人“价格”,让参与者选取各自婚姻对象的场所。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单位,它保护家庭成员对抗不确定性,抵御外在风险。家庭关系中的财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成员的财产保护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然要求。婚姻家庭关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离婚现象的理性思考——辩证统一的社会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婚率的增长,离婚现象的增多,是中国婚姻家庭领域的突出现象.社会调查的实证资料表明,婚姻的自由度越高离婚率越高,越是追求爱情离婚率越高,夫妻之间越是讲求个性、不注重合作离婚率越高,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越高离婚率越高.这些规律进一步证明了婚姻现象是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的辩证统一.现代社会既要保证婚姻自由,提高婚姻质量,又要控制离婚现象,实现婚姻与家庭的相对稳定,实现婚姻家庭中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15.
婚姻家庭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起点,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理论系统研究了婚姻家庭现象,认为婚姻家庭关系是建立在两性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实现人类自身繁衍的社会形式,揭示了人类婚姻家庭制度嬗变的内在规律,建立起了科学的婚姻家庭理论。婚姻家庭是变化着的历史范畴,婚姻制度的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是同步的。作为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理当对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理论进行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6.
家庭和谐问题的社会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极富家庭传统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社会转型,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婚姻家庭问题.要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推进和谐家庭建设,就必须重新回到对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制度本质的再认识上.本文从人类婚姻的动机说起,指出人类之所以需要结婚,设立家庭制度,是为了传宗接代,完成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婚姻从表象上是个人行为,从本质上是社会行为.从这点出发,我们能够对当前出现的形形色色婚姻家庭问题作出合理地分析和科学判断.认真履行婚姻家庭义务,遵守婚姻家庭的社会规则,对建设和谐家庭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极富家庭传统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社会转型,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婚姻家庭问题。要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推进和谐家庭建设,就必须重新回到对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制度本质的再认识上。本文从人类婚姻的动机说起,指出人类之所以需要结婚,设立家庭制度,是为了传宗接代,完成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婚姻从表象上看是个人行为,但从本质上是社会行为,建设和谐家庭既有个人标准,也应有社会标准。从建设和谐家庭的社会标准出发,认真履行婚姻家庭义务,遵守婚姻家庭的社会规则,对建设和谐家庭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8.
论民国城市社会转型中的婚姻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受西方婚姻家庭观念和婚姻家庭习俗的影响,城市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特别是年青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观念变迁不同步,在主婚权、婚姻的目的的问题上容易发生争执。在城市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男女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上的不平等,使男女职业发展不同步,不同的社会阅历使他们对配偶的要求存在重大差异,很容易引起夫妻之间的纠纷;而女子社会地位和觉悟程度的一定提高,使部分女子在遭受虐待和遗弃时敢于奋起自卫。诸种因素造成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纠纷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城市离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不但逐渐被社会所认可,而且也是国民政府有关婚姻家庭制度立法的基本原则;传统的以夫权为中心的“单意离婚”制度也开始让位于以“男女平权”为原则的“限制离婚”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许多城市离婚案件大量增加,离婚原因涉及“意见不合”、“虐待”、“经济压迫”、“外遇”、“遗弃”、“疾病”、“重婚”以及“不明”等多种,几乎涵盖了当时法律“准许离婚”的各类要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离婚问题的出现,是中国经历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艰难的现代嬗变,特别是经历了“戊戌”和“五四”时期两次思想启蒙运动洗礼后,社会日趋开放包容、妇女地位上升、人们对婚姻质量要求提高、“预期”增强的自然反映,这也表明中国城市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已开始由传统的“功能性”向现代的“情感性”转变,并进而标示了中国传统婚姻家庭关系赖以维系的社会观念乃至社会制度逐渐趋于消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由机械团结型社会向有机协作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婚姻家庭观念亦由传统保守趋向自由开放,如婚姻伦理自由化、婚姻形态复杂化、家庭结构多元化以及家中心理念淡化等.由此导致的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及非婚生子女数量剧增等给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抚养、探视等带来严峻挑战.基于婚姻家庭变迁背景下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之需要,创新发展婚姻家庭和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转型期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面临的问题适时作出理性制度回应,是当代法律制度维护未成年子女权益法律价值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