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阐述亚健康状态及"未病学"的概念,以及防治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关系,体现出防治"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进一步就亚健康思维与中医"治未病"医学思想的契合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古代医家对"治未病"思想的认识及实践,提出了慢性病中医护理的一些见解,并从医学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肯定了"治未病"思想在中医护理中的可行性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思想目前已成为中医保健、预防疾病的指导思想。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治未病"思想受到高度关注。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身心疾病防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从"治未病"思想内涵及其外延发展、"治未病"理论在身心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治未病"思想在身心疾病预防中的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顾平 《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257-2259
初步探讨在新形势下,人们在追求低碳、绿色、环保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对"治未病"与中医护理的理解与认识,结合几千年中医药文化内在精神和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中,如何有效构建中医护理与"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以期满足‘上工治未病’。这对人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和谐融入新的中医整体护理的观念,达到"治未病"的目的,都有极好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新思维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之契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亚健康"新思维与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不谋而合."防患未然"是中医干预亚健康之要旨,对亚健康思维与中医"治未病"预防医学思想的契合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独具特色的疾病预防思想,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主要内容的"治未病"理论体系。其中"未病先防"和"欲病救萌"的疾病预防思想是治未病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由于缺少客观的辨识方法和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预防上的实际应用,因此大力开展中医理论普及教育和严谨的中医临床试验是有效开展中医"治未病"实践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从冬病夏治代表疗法"三伏贴"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到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无不体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现代医学提出的亚健康状态及其防治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为预防和干预亚健康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和优势及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旨在将治未病理论作为循证依据引入护理领域中,丰富中医护理内涵,拓展中医护理思路,最终建立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模式。本文旨在对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以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一词首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防"即预防,一是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当疾病已发生,如何控制处理不使之严重,而护理工作可以把这些工作细化并发扬光大[1],"治未病"理论对护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渗透到护理实践各个领域,护理人员应用"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工作的开展,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风湿痹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其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渊源和内容进行探讨,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本病的预防和护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从而降低风湿痹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推进"治未病"理论的发展,促进中医护理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趋势及发病率均有所增加,而现代医学对该病没有特效抗病毒疗法,而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该病的养生防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来阐述治未病思想在病毒性心肌炎养生防护中的作用意义,以期为该患者人群提供理论支持及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蕴藏着先进、丰富的"治未病"思想,奠定了现代中医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和内容进行梳理、挖掘,以冀更好地发挥中医预防医学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要求,对提高中医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领域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我院于2009年9月开始研究中医"治未病"工作,探索实践"治未病"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提出了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吴晓晴  崔永佳  卢雯平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58-1561
"治未病"的思想理论最早见于《内经》,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粹,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乳腺癌的各阶段诊疗中皆有所体现,与现代预防医学所提倡的"三级预防"有共通之处.本文从乳腺癌高危人群、巩固治疗的无瘤患者和生命体征稳定的带瘤患者,这三个阶段、三种人群,阐述中医"治未病"的主要特点,结合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浅析了治疗的思想和用药原则,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针灸临床如何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突显其特色与优势,加强针灸在"治未病"中的实际应用,从治神合道、规避邪气、起居调摄、辨别体质以及临床治疗的不同层次,阐述了针灸"治未病"的内涵.认为针灸"治未病",既要重视针灸技术在无病预防、欲病防起、才病即治、治未盛之病等不同层次的灵活应用,也不能忽视中医学通行的养生法则.对全面发挥针灸的临床价值,使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针灸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医药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突出优势和特色的一种防病治病方法,它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病后防复。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思想。此后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治未病思想优势,将现代护理学科与其核心理念相结合,成为当今中医护理研究的创新课题,拓宽整体护理实践内涵,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运用于护理工作,其"防患于未然"的前瞻性服务思维将从根本上指导护理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增进医患关系的和谐,真正提升护理品质,使传统的中医护理方法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为中医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其运用到感冒的防治中,突出表现在预防感冒的发生方面,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治未病"思想贯穿于感冒防治的全过程,在感冒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将其与颈椎病的防治结合起来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是未病先防的基础,应充分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未病"干预亚健康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健康理念,赋予了"亚健康状态"的新思维.无器质性病变、动态的、明显的"六高一低"的发展趋势是"亚健康状态"的特点.中医"上工治未病"思想与现代亚健康新思维十分契合,中医"治未病"之"善诊"三法和"善治"五法,体现了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