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目前近视眼的发病有低龄化、严重化的趋势,长此以往,会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素质。近视眼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目前所能做的就是从改善环境的角度出发,延缓近视度数的加深,但是已经形成的近视眼没有办法治愈。儿童青少年一旦发现有近视眼的倾向,要去眼科专科检查,建立视觉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全身和眼部的症状,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以及眼部的屈光度、视力、眼轴、眼底、角膜曲率等,半年复查一次视力,一年复查一次度数,每年更换档案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老花镜是一双凸透镜,可以补充眼睛调节力的不足,达到治疗老花眼的目的。配镜前首先要验光,先确定有无近视、远视和散光,然后按年龄和老视的程度增减屈光度。原来有近视的,用近视的度数减去正常年龄的老花度数,比如:原有200度的近视,现在年龄45岁(正常年龄的  相似文献   

3.
咨询门诊     
《健康》1996,(10)
天津王秀如问:怎样配老花镜? 答:人上了年纪,看书报时不可避免地会感到视力模糊,这就是老花眼。老花眼的程度与年龄有固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视力正常者45岁时要用+1.00DS的花镜;50岁时用+2.00DS花镜;60岁时用+3.50DS花镜。但对近视或远视者来说,则需要戴矫正镜达到正常远视力1.0后,再按年龄增用花镜。即: 近用镜度数=远用镜度数×老花镜度数 视力的调节是靠眼睫状肌的收缩、晶状体的变凸而完成的。看近处时,调节力增加,看远处时调节力放  相似文献   

4.
PCEA用于晚期癌痛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强 《现代医院》2006,6(1):44-45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诊断明确、三阶梯疗法欠佳的晚期癌症疼痛病人60例,先常规行硬膜外置管术,采用负荷剂量(0·15%布比卡因与吗啡2mg混合液5ml)+持续剂量(0·15%布比卡因+0·005%吗啡+0·1%氯胺酮混合液,2ml/h)+PCA(0·5ml/h次,锁定时间为15min)行PCEA治疗;记录镇痛效果、用药量、生命体征、副作用等。结果PCEA应用于晚期癌痛治疗临床效果满意,镇痛效果比使用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下肢无力等副作用发生率低。结论PCEA应用于晚期癌痛病人镇痛效果满意,方法简便,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周荣娟  邓秀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96-2097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83例MAS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患儿综合治疗相同,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静脉滴注,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功能改善时间、总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并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心、肝、肾功能损害、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气胸等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硫酸镁治疗组呼吸功能改善时间为4·81±2·26d,总的氧疗时间为4·15±3·12d,住院时间为10·85±3·52d,与对照组(分别为6·59±2·10d,5·83±2·61d,12·16±2·63d)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心、肝、肾功能损害及HIE、PPHN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两组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组病死率较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结论:静脉应用硫酸镁可显著改善MAS患儿的呼吸功能,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合并症的发生率,从而促进MAS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回顾51例儿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患者,按年龄大小分为小年龄组(<9岁)34例、大年龄组(9~14岁)17例,两组患者均行腺样体切除术,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治愈率、好转率、无效,小年龄组分别为:73·5%、26·5%、0;大年龄组分别为52·9%、47·1%、0。小年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大年龄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腺样体切除术对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效果好,而且小年龄儿童的手术效果较大年龄儿童的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窝洞充填并发牙折的影响因素,客观评价最佳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00-2005年来本院就诊的82颗牙折的临床病例,就其牙折发生有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充填时间0~1年,1~2年,2~3年,3年以上牙折发生率分别为9·76%、12·20%、30·49%、47·56%;复面洞型牙折发生率为68·29%,单面洞型牙折发生率为31·71%,死髓牙牙折发生率为76·83%,活髓牙牙折发生率为23·17%。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牙折累及舌(腭)尖高于颊尖。结论窝洞充填时间长短、窝洞充填的不良洞型及牙髓失去活力是牙折重要原因。避免非功能咬合及合理的牙髓病治疗是预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序贯机械通气疗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序贯机械通气疗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严重的NRDS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先应用常规呼吸机(CMV)治疗,通气改善后尽早拔管撤机改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过渡至自主呼吸的序贯机械通气疗法;对照组:41例,应用CMV通气至撤机,直接过渡至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前的临床基础条件无统计学差异(P>0·05);CMV时间(41·64±9·84)h和(123·76±9·02)h;总通气时间(66·48±10·20)h和(123·76±9·02)h;住院天数(19·04±3·97)d和(29·49±6·27)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3例和19例(以上P均<0·01);再插管例数2例和15例(P<0·05);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序贯机械通气疗法治疗严重的NRDS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VAP和再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就诊时间观察及延误原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及分析导致延迟就诊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38例脑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及到达医院后至住院治疗的所需时间进行分析,并对超过6小时的延误病例做原因调查。结果大部份患者在发病6~24小时到达医院,6小时以内到达医院者仅25·36%,住院治疗前院内就诊花费时间平均为45分钟。发病超过6小时才到达医院以包括夜间发病、独居、发病地点距医院较远等各种客观原因占首位。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到院时间明显延迟,严重阻碍超早期有效治疗,需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并同时建立和完善院内脑卒中的急救体系。  相似文献   

10.
舒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谷晓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72-157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将277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3组,A组(98例)为舒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使用;B组(96例)为单独使用异丙酚;C组(83例)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观察术前、术中、术后SBP、DBP、HR、SpO2、RR变化;舒芬太尼、异丙酚的总量;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人流综合征(PAAS)、术中患者体动。结果:A组术中SBP、DBP、HR与麻醉前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术后HR比麻醉前减慢(P<0·05),SpO2术中术后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SBP、DBP显著低于对应的麻醉前值(P<0·05),术中HR与麻醉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SpO2术中显著降低,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RR术中均值与其相对应的麻醉前值比较,明显减慢(P<0·05),A组的异丙酚用量显著少于B组(P<0·05),B组意识消失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意识恢复时间比A组显著延长(P<0·05);A组手术时间缩短与B组、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PAAS的发生明显高于A组、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患者体动明显低于B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二者的用量减少,患者体动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未通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眼底筛查新生儿的眼底及远期眼部异常随访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合并ROP患儿的围产期病史及远期眼部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血管化的时间ROP轻度组为生后(63.3±24.5)天;阈值前病变组为(52.0±12.4)天;ROP重度组为(55.0)±16.9天;ROP轻度组胎龄、出生体重、平均吸氧时间(F iO2>45.0%)与阈值前病变组及ROP重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阈值前病变组与ROP重度组比较,胎龄、平均吸氧时间(F iO2>45.0%)差异有显著性(P<0.05);6年后的随访早产儿的其他眼部异常的发生率与ROP的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小胎龄、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为ROP的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阈值前病变及重度ROP早产儿远期其他眼部异常如屈光不正、弱视、斜视、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的优缺点,寻找损伤小、并发症少的术式。方法:478例足月妊娠孕妇随机分两组,对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娩头难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病率、排气时间、切口愈合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为30·8±5·6min,新式剖宫产术为23·6±4·5min,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术具有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点,且切口更美观,术中损伤更小,可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复发性、双侧性、增生型、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好发于少年儿童。其发病特点为季节性发病,多发于春夏季,秋冬季缓解;主要症状是眼部奇痒;病变特点是睑结膜上有巨大、形状不规则、扁平的乳头增生。笔者采用药物综合治疗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4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初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尝试吸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地区4所学校的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共抽取15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尝试吸烟率为31·8%,平均尝试吸烟年龄为(10·81±3·33)岁,原因为好奇想试试(64·3%),学生得到第1支烟的方式多为同学朋友给(31·7%),吸第1支烟的地点多在家中(27·9%),对"不吸第一支烟是避免成为吸烟者的关键"的认识为56·8%。影响尝试吸烟的因素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为年龄、女性、教师中有人吸烟、朋友中有人吸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结论浙江省初中学生具有更为普遍的尝试吸烟的行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展控制吸烟活动。  相似文献   

15.
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观察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改善高雄激素血症和改善月经紊乱的作用。方法:2003年6月~2004年3月在武汉市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5例PCOS患者,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1天开始,每天早餐前口服4mg罗格列酮(葛兰素史克有限公司产品),共用12周。(罗格列酮组)每例对象进入本研究时和治疗12周结束时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和腰、臀围比。生殖激素测定用药前、后于月经第5~7天,闭经者B超下未见优势卵泡,测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雄烯二酮(A)、睾酮(T)、胰岛素(INS),并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及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服药前后需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脂情况。结果:①罗格列酮治疗后体重无明显改变。②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由5·4降至4·6,轻度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均未出现低血糖表现;基础胰岛素值由15·8降至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罗格列酮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服糖后1h、2h、3h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由145降至84,胰岛素抵抗指数由4·1下降至2·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1)。④罗格列酮治疗后,LH由14·8下降至7·8,睾酮由3·6下降至2·2,雄烯二酮由4·7下降至2·7,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SH无明显变化。⑤罗格列酮治疗组中继发闭经11例,经治疗后5例恢复有排卵月经(BBT双相);14例月经稀发的患者中,10例恢复有排卵月经(BBT双相),排卵功能明显恢复;不孕症10例,用药期间妊娠1例。⑥罗格列酮治疗后,TC较治疗前升高,分别为(4·8±0·70)mmol/L和(5·51±0·71)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DL较治疗前升高,分别为(3·01±0·24)mmol/L和(3·28+0·26)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HDL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分别为(1·07±0·12)mmol/L和(1·1±0·13)mmol/L,差异无显著性(P>0·05),TG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分别为(1·7±0·1)mmol/L和(1·8±0·2)mmol/L。结论:罗格列酮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减轻高雄激素血症,改善内分泌紊乱,恢复月经,改善排卵。  相似文献   

16.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宜小如  毛学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496-1497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06年1月在本院产科高危门诊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高于标准体重的孕妇400例,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标准体重孕妇500例,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①高于标准体重组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的发生率、剖宫产率(分别为12·75%、10·25%、21·00%、74·75%)明显高于标准体重组(分别为4·04%、3·32%、7·61%、43·9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高于标准体重组中,GDM组孕期体重增长(10·48±4·25)kg明显低于非GDM组孕期体重增长(15·19±6·12)k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孕前体重指数及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高于标准体重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13·04%,明显高于标准体重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3·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妊娠前体重正常及妊娠期糖尿病体重控制正常,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启东肝癌发病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反映启东地区肝癌发病的时间变化趋势、出生队列效应和年龄的作用方式。方法 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启东地区肝癌发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时间趋势变化主要呈队列趋势变化,表现出男性1913~1917年和1958~1962年以后的出生队列的发病危险性有减缓的趋势。结论 可以推断1958~1962年以后的出生队列的发病危险性有下降的趋势,是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结果。  相似文献   

18.
喜胜忧     
前 言 用心理疗法治疗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祖国医学理论中早有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悲胜怒,喜胜忧……”实践证明,情志致病,按照这种心理疗法治疗是有一定效果的。  相似文献   

19.
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丽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361-2363
目的:探讨长效醋酸甲孕酮(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临床上确诊为EM的,并自愿使用DMPA治疗的患者共89例,均于月经周期第1~5天首次臀部深层肌肉注射DMPA150mg,此后每间隔(90±7)天注射1次,半年为1疗程。每例患者必须治疗1~2个疗程。结果:用药前痛经发生率为92·1%,用药后痛经发生率下降为10·1%,且通经程度明显减轻;B超测得囊肿、结节病灶由用药前的(16·23±0·11)cm2、(13·23±3·61)cm2,分别缩小到(4·01±0·11)cm2、(1·62±0·36)cm2,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内分泌测定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孕酮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变化,E2用药前后虽有显著性变化,但均在卵泡早期水平;副反应主要为点滴出血、经期延长、闭经等月经问题。结论: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明显、安全、副反应小、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20.
妇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崇文区女性人群中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其高危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崇文地区人群为基础进行1∶3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统一调查表对42例病人和126例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在EpiData下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1·0软件对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部分可疑危险因素组间比较,绝经年龄、糖尿病、累积吸烟年龄、被动吸烟、单侧卵巢切除、恶性肿瘤家族史及最近接受妇科检查的时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宫颈癌的发生与产次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P<0·05);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正在或曾用激素,有高血压、冠心病史等因素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P<0·05);卵巢癌的发生与初潮年龄、结婚次数、开始吸烟年龄等因素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结论:针对高危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使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以减少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