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微时代"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境况.如何把握住"微时代"下网络新媒体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带来的有利契机,直面其带来的挑战,并对其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利用,是全社会面临的一项共同命题.做好此项工作要从认同主体、认同客体和认同环境三个维度出发,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社会和学校通力协作三个向度着力,形成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齐抓共管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自信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高校大学生在"微媒体"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有很高的认同度,是积极向上的,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文章在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希望能为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在新疆高校的内在认同和外在践行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大思政"格局中,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帮助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团组织的政治使命。当前,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在客观环境、传播载体、议程设置方面面临严峻形势。基于此,共青团组织应从深化理论学习、用好网络工具、引领校园文化、转换话语方式几方面来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各种境外反华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听障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使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变质、变色,加强对听障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教育刻不容缓。面向全国听障大学生的调研数据表明:尽管大部分听障学生在思想上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但少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方针路线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少足够的认知,导致部分听障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不高。因此,有必要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3个维度剖析新媒体语境下听障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构建新媒体语境下听障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引导机制、情感共鸣机制和行为同向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主流意识的建设是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视阈下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期,高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容易受到西方各种思潮和新兴媒体的冲击,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效性,从而更好地构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体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是狭义的概念,特指“主流意识形态”,即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特征与特殊功能。转型期的特殊境遇对主流意识形态重塑批判建构功能、合法化功能及社会整合功能提出了强烈诉求。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旨在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当务之急在于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与形式、塑造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网络、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宣教方式及优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并不是中性的,它在传播过程和内容上都打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烙印,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为了确保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必须对网络文化进行"扬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长青。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9,(1):67-71
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也是检验意识形态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进程中有着许多创新做法,主要表现在:通过理论创新实现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现实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科学严谨的法治实现社会多元价值观的统合引领;全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和创新发展;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当代网络场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获得了新的话语载体与话语渠道,为执政党牢牢把握住话语权迸发出深厚的价值意蕴。与此同时,在西方话语霸权压制与中国社会转型浪潮所带来的挑战下,网络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构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作用路径。鉴于此,以马克思主义维持网络意识形态生态圈的动态平衡,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时代性和科学性为导向促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机制转型,为话语权的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正处在加速实现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复杂多样,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建构必须着眼于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与实践,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形成持久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