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聚合物窜流严重,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的特点,基于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对其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研究区核三段Ⅳ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河口坝、远砂坝、河道侧翼和浅湖7种沉积微相.在湖平面上升时期物源供给充足,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研究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三角洲前缘中心部位发育叠置的主河道砂体组合、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砂体组合,向湖方向逐渐变为叠置的河口坝—远砂坝砂体组合;在三角洲前缘末端,沉积微相垂向上主要表现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微相的正韵律构成的退积序列.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河道侧翼微相砂体储层物性较好,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微相砂体厚度较小,储层物性较差,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微相砂体不发育.  相似文献   

2.
温西一、温五区块三间房组沉积微相与油气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温西一、温五区块三间房组沉积体系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水下部分,主要发育了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前三角洲泥等微相和水下心滩砂坝、水下决口扇亚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由于其储层非均质性强弱不同,导致对油层物性、含油气性以及油气产能的影响不同。水下心滩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油层物性好,含油气性及单井油气产能最高,河口砂坝、席状砂、远砂坝微相次之,水下决口扇微相相对则较差。  相似文献   

3.
库车拗陷巴什基奇克组为扇三角洲沉积 ,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 ;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泥石流、辨状河道和漫流 3种微相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辨状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和近端前缘席状砂和远端前缘席状砂 5种微相 ;不同微相储层的物性不同 ,以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辨状分流河道、近端前缘席状砂微相砂体储集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依据岩心观察,从单井相分析入手,结合钻井岩性剖面、沉积构造和电性特征等地质资料,系统研究了渤南油田五区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组合,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分流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前扇三角洲泥等五种微相,并建立了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储集微相的物性特征,河口坝储集物性略好于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物性最差。水下分流河道砂为研究区主要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通过岩石相和测井相分析,结合岩石结构特征及相序等,对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三段Ⅵ-Ⅶ油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三段Ⅵ-Ⅶ油组位于多物源交汇区,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及水下重力流四种沉积体系,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浅湖和中深湖等六个亚相。为了区分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前缘微相,将三角洲前缘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三角洲分支间湾、远砂坝四种微相;扇三角洲前缘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前缘砂、扇三角洲分支间湾及席状砂四种微相。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南部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的砂体较厚;往深凹陷方向,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远砂坝、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微相,砂体厚度减薄。在垂向上以退积沉积为主,Ⅶ油组砂体比Ⅵ油组砂体的分布范围更广。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远砂坝,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前缘砂、席状砂及水下重力流砂体的物性好,是该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安棚深层系主要指埋深大于2800m的地层,层位以核三下亚段为主的勘探目的层系。沉积模式为靠山型扇三角洲复合体,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种亚相,进一步细分为近岸水下分流河道、远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河道间和前扇三角洲泥六种沉积微相。近岸水下分流河道和远岸水下分流河道在研究区的分布较广。致密低渗是该套储层突出特点,砂体类型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区中远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的储集性能较好,是安棚深层系的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7.
赵凹油田安棚深层系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棚深层系主要指埋深大于2800m的地层,层位以核三下亚段为主的勘探目的层系。沉积模式为靠山型扇三角洲复合体,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种亚相,进一步细分为近岸水下分流河道、远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河道间和前扇三角洲泥六种沉积微相。近岸水下分流河道和远岸水下分流河道在研究区的分布较广。致密低渗是该套储层突出特点,砂体类型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区中远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的储集性能较好,是安棚深层系的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8.
结合岩性及其组合特征、综合电性特征等,对濮城凹陷白庙气田沙三上亚段沉积相、空间展布及其与含油气性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白庙气田沙三上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平原相不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洼地及前缘席状砂微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缘席状砂体为主要骨架砂体。其中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在油气储量中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9.
宝力格油田巴19断块开发中后期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新认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建立准确的储集层模型,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运用岩心观察、岩相分析、测井相分析等手段,对宝力格油田巴19断块阿四段Ⅱ油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阿四段为一套辫状河直接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间及前扇三角洲泥6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对研究区主力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沉积微相与含油性的关系,认为油气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性能最好。河口坝次之。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较差,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堡子湾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对堡子湾地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相有一个明确认识,以岩心相分析为基础,综合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的储层岩性、沉积构造及粒度等方面的特征,对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目的层段以内陆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并且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其具体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天然堤与水下决口扇6类,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是勘探的有利相带.建立了三角洲亚相三维空间相模式,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保山盆地为滇西的一个具西断东超箕状断陷结构的新近系小型盆地。为搞清区内保山气田的沉积特征,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工作,结合沉积岩(物)与沉积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对沉积岩的岩性特征(颜色、岩石类型、岩石结构、黏土矿物、岩相组合)的分析研究,借助于沉积相在测井和地震剖面上的显著特征,研究并划分了保山气田新近系上新统羊邑组二-三段的沉积微相类型。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前缘席状砂、河口坝等沉积微相类型,以及浅湖亚相中的浅湖泥和浅湖漫流席状砂沉积微相。剖析各类骨架微相的沉积特征后指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为该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2.
大安油田红岗北区高台子油层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大量岩心、测井资料分析、各种相标志的识别,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大安油田红岗北区高台子油层属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支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研究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岩心相分析为基础,综合储层岩性、沉积构造及粒度等方面特征,确定了新庄油田Eh_3Ⅰ-Ⅲ储层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边缘砂和席状砂4类;建立了扇三角洲三维空间相模式,对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沉积相对储层物性及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为储层的综合评价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路沟二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相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岩石类型、砂岩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与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沉积时期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河口砂坝、席状砂、分流河道间、分流间湾6种微相。根据研究区沉积体系和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长6段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分别为枝状砂体沉积模式和朵状砂体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及样品物性分析,对玛湖凹陷玛 2 井区下乌尔禾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再认识,并对其有利储层的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乌尔禾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并非之前所认为的水下扇沉积;其沉积物总体显示牵引流和重力流交替沉积作用过程;可进一步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 3 个亚相,以及泥石流、漫流、扇面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碎屑流、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及滑塌等 10 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及碎屑流沉积非常发育;沉积微相类型对储层的储集物性和含油性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扇面河道微相内发育的牵引流砂砾岩储层泥质杂基含量低,储集性能好,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各沉积时期内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扇面河道砂砾岩体是研究区开展后续油气评价及开发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6.
砂岩油藏沉积相带分布及其引发的储层非均质性已经成为制约油藏滚动勘探和开发生产的瓶颈。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并结合钻井、测井资料研究了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Ⅰ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和分布。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Ⅰ油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以及湖底扇主沟道、主沟堤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为最主要的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油气分布的关系,指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砂体为该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前人提出锦州25-1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为来自渤海辽东湾海域的辽西低凸起的扇三角洲沉积的观点,结合区域沉积背景、构造演化以及古地貌特征,充分运用岩心、测井、地震和重矿物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锦州25-1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属于双物源沉积,其北方的物源主要来自西北的古东沙河,西南方向的物源主要来自辽西低凸起的西南部。油田范围内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共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水下溢岸、远砂坝和席状砂共6种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微相的储集性能最好,是后期开发井井位部署的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8.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沉积属浅水湖泊一三角洲体系,发育有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可划分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包含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泥等4种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包含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泥、河口坝、前缘薄层砂等6种沉积微相。湖泊相可划分为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和还原湖,滨湖亚相包含泥滩、混合滩、砂滩等3种沉积微相;浅湖亚相包含浅湖砂坝、浅湖泥两种沉积微相。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砂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储集层;由于泥质岩微相发育,常常包裹或覆盖分流河道砂、天然堤、决口扇、河口坝、薄层砂等砂体,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认清沉积相的演化特点及砂体微相的分布规律,对于砂体预测、储量估算、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