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混合搅拌桨结构。将原混合容器中固定蒸汽盘管改为具有加热功能的混合搅拌桨,其具有传热效率高、节能、易维修等优点。该搅拌桨适用于高塔复合肥造粒熔体料浆的加热混合。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能实现超细粉碎的高效搅拌磨机转子及其独特的冷却系统, 并对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轴流搅拌桨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新型搅拌桨开发的背景 ,描述了一种新型轴流搅拌桨开发的全过程 ,并对这种搅拌桨性能、结构、参数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机械搅拌澄清池是一种重要的原水预处理设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文中介绍了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发展历史,工艺设备及特点,重点介绍了对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机、刮泥耙设计的发展,并对近年来机械搅拌澄清池的运行优化以及应用,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存介绍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化工设备,该设备集中了静止、搅拌、旋转设备的某些特点,具有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等四种功能。可将若干个化工工艺过程在一台设备内完成,而且操作方便,结构又不太复杂,是一种理想的化工设备。  相似文献   

6.
杨利新  李敬伟 《玻璃》2012,39(9):22-24
介绍了一种新型玻璃液垂直搅拌器,其搅拌灵活,搅拌效果好,功能齐全,检修方便,性能稳定,使用周期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搅拌-气流干燥工艺和不等矩螺旋挤压加料器,实现了含水量高、粘度大的超细碳酸钙滤饼料的干燥,所得产品质量符合技术要求。该工艺是目前干燥高水分含量物料较理想的一种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8.
浮法玻璃的均匀性是衡量浮法玻璃优质与否的重要指标,机械搅拌可以消除或降低自然均化不能克服的缺陷,保证玻璃液的热均匀性和化学均匀性。本文介绍了三种典型的玻璃搅拌装置的功能和优缺点,并揭示了三者间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设备-介质循环搅拌容器,并详细对比了传统的机械搅拌容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正授权公告号:CN 104290210B授权公告日:2016年8月10日专利权人:祁晓勇发明人:张峰本发明介绍了一种不同橡胶混合的搅拌装置。该装置包括主支架和搅拌机构[含搅拌电机、变速箱、搅拌釜和搅拌轴(含主搅拌轴和辅搅拌轴)]。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箱的输出端与主搅拌轴同轴连接;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采用链条传动连接;搅拌釜  相似文献   

11.
韦庆文  张立栋  王擎 《化工进展》2019,38(5):2112-2122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模拟了二组元颗粒体系在有扰流件回转干馏炉内的流动和混合。根据涡心区(混合死区)的位置和尺寸在回转干馏炉中分别安装了外接圆半径相等的圆柱、前半圆、后半圆和直板扰流件,研究了扰流件类型对扰流件尾流、颗粒平均速度和大小颗粒混合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各扰流件穿过颗粒物料时,其尾流分别经历了左偏尾流、近似对称尾流和右偏尾流。扰流件类型不同,在相同的时刻其尾流的大小存在差异。当回转干馏炉内无扰流件或者有直板扰流件时,颗粒平均速度的波动范围较小,且波动较为不规则。当安装圆柱、前半圆和后半圆扰流件时,平均速度的波动范围较大,且波动规律性较强,每一个波动过程均由一个大波动和一个小波动构成。对于圆柱和前半圆扰流件,小波动位于波动范围的低值区,对于后半圆扰流件,小波动位于波动范围的中值区。对于二组元颗粒系统,当外接圆半径相等时,后半圆扰流件的增混效果最好,但干馏炉耗能最快。圆柱和前半圆扰流件的增混效果次之。直板增混效果最差,但相比于其他绕流件耗能最慢。较大的绕流件终末卸料角更有利于颗粒的增混。  相似文献   

12.
搅拌速率对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搅拌速率大小对污泥中有机质的溶出影响较大.改变不同的机械搅拌速率,对剩余污泥中SCODCr、VFAs等的溶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搅拌越快越利于SCODCr值的生成,搅拌速率为410 ~ 430 r/min时,产生的SCODCr值明显大于较低搅拌速率,但是如此高速的搅拌使污泥处于剧烈搅动状态,可使大气中的氧不断的溶入...  相似文献   

13.
以四官能度过氧化物JWEB50为引发剂,本体接枝共聚法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分别采用透射电镜以及相对扭矩变化对聚合体系的粒子结构、黏度变化进行研究,来分析恒定搅拌以及分段搅拌条件下聚合过程的相转变。研究发现,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相近,相转变时的转化率随恒定搅拌速率的增大而降低。采用分段搅拌方式时,相转变前降低搅拌速率可使相转变时的转化率增大,相转变后降低搅拌速率对相转变时的转化率无影响;相转变过程对应的搅拌速率才是影响相转变的“有效搅拌速率”。上述结果对HIPS的产品性能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直径和高度均为16 m的大型沼气池內单个侧进式搅拌器的搅拌效果,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以多重参考系法、RNGκ-ε湍流模型及压力-速度耦合SIMPLEC算法,对搅拌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分析了不同的安装角度、离底高度、搅拌转速及搅拌桨叶直径对搅拌功率、有效区百分比和防沉淀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大于450 r/min和搅拌桨叶直径大于750 mm时,有效区百分比均达到最大值70%;当水平夹角α为30°时,搅拌效果达到最好;垂直夹角β偏向池底和离底高度小于8 m时,有利于防止池底沉淀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环境在硅球粒子生长过程中对粒子直径和单分散性的影响,分别在不同温度,搅拌速度条件下制造硅球并且分析了硅球的尺寸,发现随着温度降低,搅拌速度提高,粒子直径升高,粒子的单分散性变差,且温度的影响远大于搅拌速度。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粒径减小更快。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明搅拌对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借助容积约为522mL,最高操作压力21MPa的高压全透明反应釜装置,开展了不同搅拌条件下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分解和浆液流动实验,得到了搅拌对水合物生成量、生长速率和分解速率的影响规律,基于搅拌电机扭矩值分析了不同搅拌速率下水合物浆液的流动特性。搅拌电机型号ViscoPakt Rheo-57,带有扭矩测量功能,测量最大范围57N·cm,精度±0.04N·cm。结果表明:在水合物开始快速生成的前期,水合物的最大生成量、最大生长速率及平稳生长速率都随搅拌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进一步验证了传质是控制水合物生成过程的首要因素;在水合物分解阶段,搅拌能提高水合物颗粒的分散性,促进分解气的运移产出;此外,不同搅拌速率下,水合物浆液的电机扭矩随着水合物体积分数的增大都呈现先保持平稳再逐渐增大最后剧烈波动的规律,由此得到了水合物浆液携带固相颗粒的临界体积分数。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水合物的生长和分解机理,为动力学预测模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肖海华 《广东化工》2011,38(7):44-45
对粘土复合聚合氯化铝铁(PAFC)用于城市湖泊中藻类的絮凝去除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粘土复合PAFC絮凝藻类的最佳投加量为9mL·L^-1,对叶绿素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3.75%、90.09%(白粘土)和90.63%、93.18%(硅藻土)。实验还确定了絮凝的最佳工艺及pH范围,最佳pH以小于8为佳:合适的快搅速度是300rpm,快搅时间为2min;慢搅速度为30rpm,慢搅时间为15min。  相似文献   

18.
杨睿  高素英  夏鑫  徐浩  曹禺 《聚氯乙烯》2010,38(4):10-12,46
研究了DOP加料方式和加料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搅拌形式、配料温度、配料量、存放温度、测试容器等因素对PVC增塑糊黏度及其经时变化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建议PVC增塑糊的配制方式为:采用分散盘式搅拌方式,搅拌速度≥1000 r/min,配料与贮存温度为20~30℃,配料罐配备冷却夹套,DOP的加料方式为2次加入。  相似文献   

19.
复合聚铁絮凝剂FPAS处理造纸中段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复合聚铁絮凝剂FPAS处理造纸厂中段废水。考察了酸度、絮凝剂投放量、助剂投放量、搅拌速度、沉降时间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优惠混凝条件:当待处理液pH在6.0~9.0之间,FPAS产品稀释液投放量为4mL/L,搅拌速度为120r/min,搅拌时间为3min,加入3.5mL1.5‰(m/m)助凝剂,继续搅拌4min,沉降10min后,COD去除率可达88%左右,优于传统的絮凝剂。该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管理,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商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软件Fluent对SiC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搅拌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了不同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及温度对于SiCp/AZ91(SiC颗粒增强镁合金AZ91)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对于SiCp/AZ91材料成品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搅拌速度的增加有助于SiC颗粒的分散,但速度过快导致液面起伏较大,大量气体进入镁液中,最终使成品中气孔较多。而在搅拌时间方面,当时间较短时,SiC颗粒未充分与合金液混合,因此出现大片SiC颗粒团聚现象。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团聚的颗粒逐渐向镁合金液中均匀分散,当搅拌时间为15 min时,SiC固相颗粒与镁合金液所组成的混合相最为均匀,此时继续延长搅拌时间,其固相颗粒的宏观均匀性并未发生进一步变化。根据模拟和试验的结果得出最佳的搅拌时间为15 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