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惠芳 《天津医药》2012,40(10):1001
患者,女性,71岁,10趾甲出现甲板增厚,呈污黄色,有纵嵴,表面粗糙不平,甲周皮肤水肿性红斑六月余,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肥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并可见表皮下裂缝。真皮浅层扩张的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甲扁平苔藓。  相似文献   

2.
分析报告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1例。患者表现为全身广泛红斑、鳞屑,局部糜烂、结痂,皮肤瘙痒、疼痛,为典型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皮疹;皮肤组织病理HE染色示:表皮萎缩伴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水肿,基底细胞灶性液化变性,真皮见明显粘液样变性和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放射性同位素检测血胰高血糖素显著增高。腹部B超、CT、全身同位素扫描均未发现占位性病变。诊断: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刘燕  王勇 《现代临床医学》2015,41(6):443-443
患者某,男,14岁,因胸部皮肤斑块10+年,于2015年1月28日来院就诊。1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胸部出现肤色小丘疹,皮损逐渐增多、变大,并融合成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曾于外院行手术切除2次(具体情况不详),后有复发。既往身体健康,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智力发育正常,肢体无畸形,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胸部片状斑块,淡红色,质中,触压无褪色,上有毛发生长。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略增厚,皮突延长,无色素沉着。真皮浅层纤维疏松、水肿,真皮中下部胶原纤维增生,胶原束增粗,均质化,呈不规则排列,伴皮肤附属器增生,不伴炎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诊断为结缔组织痣。患者拒绝手术切除。密切随访中。  相似文献   

4.
例1:男性,33岁,全身瘙痒起疹一年余,于1984年7月16日住院。病初在前臂内侧无诱因起米粒大红疹,渐扩大如指甲大并渐变环状,增多至数十个而后延及全身大部。自觉奇痒。曾在外院按“玫瑰糠疹”治疗无效。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除面、头皮、手掌外)见散在性少数环状红斑、弥漫性分布的淡红色如绿豆大斑丘疹,外复少许细腻薄白鳞屑。皮损以四肢、臀部为著,胸背次之。皮损组织病理:角层角化不全,表皮呈轻度银屑病样增生,轻度细胞内外水肿,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肥厚,甚至管腔闭锁,有轻度围管性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点滴状类银屑病。经用复方丹参及卡古地钠肌注一周,配用中药(乌梅、山甲、莪术、秦艽、当归、红花、木鳖子仁、鹿片、全蝎、丹参、白花蛇舌草、白藓皮、  相似文献   

5.
翟成 《天津医药》2012,40(6):60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4岁.主因肛周丘疹伴瘙痒4个月,于2010年11月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就诊前4个月有婚外性接触史,后自觉肛门皮肤瘙痒,可触及少量米粒大小的丘疹,无破溃、疼痛等症状,后来皮疹逐渐增多,瘙痒明显,偶有便后渗血症状.既往无其他病史.体格检查:身体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肛周可见泛发淡红色或皮色丘疹,粟粒至黄豆大小,呈乳头状、谷穗状,部分皮损融合呈菜花状,无糜烂、破溃.直肠黏膜未受累及.实验室检查:醋酸白试验呈阳性.尿道口分泌物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检查均为阴性.梅毒血清试验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试验均为阴性.组织病理检查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角质层、颗粒层和棘细胞层有空泡细胞.诊断为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6.
李欢  王磊 《天津医药》2012,40(4):393-394,418
目的:论证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在银屑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确诊为银屑病的44例患者运用CLSM观察银屑病患者皮肤图像,与其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角化不全、颗粒层减少或消失、表皮棘层肥厚及表皮突下延和中性粒细胞在表皮中的浸润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皮乳头毛细血管迂曲扩张达到顶部的比较,CLSM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理检查,而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的比较,病理检查检出率高于CLSM.结论:CLSM发现银屑病特征性皮肤结构改变的敏感性略优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2 4岁。 7d前患感冒咽痛、发热 ,T 3 8.5℃ ,次日右侧胸背感灼热、刺痛 ,阵发性加重 ,随后出现红斑、水疱 ,在私人诊所给予病毒灵片口服 2d后 ,左肩胛部亦出现与右躯干部类似皮疹 ,随来我院就诊。查体 :一般情况尚可。皮肤科情况 :右侧胸背部及左侧肩胛部可见带状分布的红斑 ,红斑上有簇集或散在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丘疱疹 ,疱壁紧张 ,尼氏征(-) ,右躯干部有少量散在粟粒大小的红色丘疱疹超过正中线 ,右侧躯干部部分皮损干涸、结痂。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诊断为双侧带状疱疹。给予泛昔洛韦 0 .2 5g日 3次口服 ,喷昔洛韦软…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浅层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多为急性发作.好发于下肢和臀部,亦可见于上肢和躯干.皮损呈多形性,但以紫癜、结节、坏死和溃疡为主.初发皮损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红色结节,亦可发生水疱、血疱、结节坏死而形成溃疡,上覆干性血痂.自觉疼痛和烧灼感,溃疡愈合后留有萎缩、瘢痕.  相似文献   

9.
显著角化过度型汗孔角化症一例患者:男,44岁。八九岁时虎口部皮肤长出两个米粒大褐色小丘疹,后逐渐发展到四肢及头面部、四肢者生长巨大、双手背、手腕、肘部、双足与足腕部皮肤无规律散在地生长着多数大小不等的灰褐色疣状增生角化物,头面部多但小而不明显,手背部多而明显,有的连在一起,有的孤立一个,有的中央凹陷,有的中央为实体,再大者如甲盖或粟子,有的中央凹陷呈不规则环形、凹陷面粗糙、褐色或正常肤色,大者多为灰褐色疣状增生的实体,硬而坚固,周围有从正常皮肤逐渐向增生体移行角化并随增生体耸立而边缘呈不规则开裂状角质皮包绕。最大者位于右肘部基底5cm,高4cm黑褐色并联为一体的两个疣状巨大增生物,表面奇形怪状,基底缓行于正常皮肤相连。所有的皮损周围均不发红,患者有自发痛,常在夜间服止疼药才能入睡,家族中两代两家两性五人发病,余者都较轻,病理切片:环状损害中央轻度角层增厚,粒层正常,棘层萎缩,在汗孔口及堤状边缘则高度角化,粒层消失,棘层增厚、棘细胞变形基底细胞排列不齐,真皮浅层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胶原纤维与附属器萎缩,中央沟角层中有角化不全柱,柱基底有不规则的异常表皮细胞。(太原商业职工医院薛芝荃,任善庆)显著角化过度型  相似文献   

10.
徐平  何勤  龙娟  马锦媛 《贵州医药》2012,36(3):267-268
连续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continua,AC)又称肢端脓疱病、脓疱性肢端皮炎、匐行性皮炎、Hallopeau顽固性皮炎,为一种罕见的慢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病,好发于指(趾)部,常在外伤和局部感染后发病.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不全,中等度棘层肥厚,表皮嵴延长,棘细胞上层可见kogj脓疱,在脓疮下方的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脓疮内有中性粒细胞及变性上皮细胞[1].笔者收治1例从局限性到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个案并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男性,57岁。2002年11月28日无明显诱因于左侧耳部皮肤出现丘疹、丘疱疹,自觉疼痛、轻痒;未经诊治.10余天后,皮疹逐渐增多并发展至左前额、左耳窝、耳道皮肤.在外以“带状疱疹”治疗月余,效不佳,且皮疹逐渐融合并出现耳道、耳廓皮肤红肿、糜烂、渗出。遂于2003年1月初就诊于我科。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头面五官端正.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脏正常,双肺可闻及口罗音,腹软,肝脾无肿大。皮肤科检查:左侧外耳道、耳廓皮.肤弥漫红肿、糜烂、渗出、结痂。左侧额部、左侧颈部见2-3处炎性丘疹、结节。其他部位未见类似皮损。  相似文献   

12.
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上常有多种皮损,常见者有:(1)老年疣,又称脂溢性角化症或基底细胞乳头瘤,俗称“寿斑”。  相似文献   

13.
恶性毛母质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国内报告甚少。我们在病理活检中遇见3例。现将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报告如下,并就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病理资料例1:女,45岁,1987年发现头枕部包块,渐长大,曾作2次冷冻治疗。1994年上半年包快增大迅速。头枕部突起一“龟状”粉红色肿块,3cm×2.5cm×1.5cm,质地坚实,不活动,临床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或乳头状瘤。病理检查镜下:真皮及皮下见大片上皮细胞巢,中央部分累及并穿透表皮,穿透处表皮萎缩变薄。上皮巢内的瘤细胞似鳞状细胞,有细胞间桥,细胞巢中央有大片角化物…  相似文献   

14.
患者1,男性,25岁,身上起皮疹,痒,脱皮2年,2004年12月5日在门诊诊断为银屑病收住我院皮肤科。患者住院期间精神好,食欲睡眠好,大小便正常,否认关节炎、发热,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6.5℃,P80次/min,R20次/min,Bp14.67/9.33kPa。行专科检查:头皮可见少量银白鳞屑,躯干,四肢可见绿豆到黄豆大暗红色丘疹,上覆盖层层银白鳞屑,剥去银屑见半透明状薄膜见点状出血,四肢深侧皮损融合成暗红斑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7.14/L,N3.92/L,L2.67/L;肾功能:BUN4.66,CREA91.63。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抗过敏治疗,对症调节免疫治疗。免疫调节剂胸腺肽(商品…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2岁,因“寻常型银屑病”于2013年5月3日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示头皮红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束状发;躯干、四肢多发米粒至蚕豆大小红丘疹,上覆鳞屑;奥氏征(+)。全身关节无肿痛、畸形,全身皮肤未见脓疱、水疱,指、趾甲未见异常。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系统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16.
良性幼年性黑色素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华  樊英俊 《云南医药》2001,22(5):428-428
Spitz痣又称良性幼年性黑色素瘤 ,是一种较少见的黑色素细胞肿瘤。病理改变呈恶性 ,而生物学过程呈良性为其突出特点。临床较少见 ,绝大多数发生于幼儿 ,偶见于成人。现报道 2例。例 1,男 ,2 8岁。 2月前发现腹部一芝麻大丘疹 ,逐渐增至黄豆大小。检查发现腹部皮下有一1cm× 1cm× 1cm损害 ,呈半球形隆起 ,灰褐色 ,少许鳞屑 ,中等硬度 ,无毛。行手术切除 ,镜检见病变组织突出皮面 ,下界与两侧平齐 ,棘层不规则萎缩 ,变薄 ,真皮乳头内广泛分布大小不一的痣细胞巢 ,并可见明显的人工裂隙。痣细胞大 ,呈多形性 ,以梭形痣细胞为主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阴假性湿疣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女阴假性湿疣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30例,年龄18~35岁,已婚25例,未婚5例。病程1d~2年。否认婚外性行为25例,有婚外性行为3例,无性生活史2例。皮损表现为小阴唇内侧,对称分布呈肤色或淡红色颗粒样丘疹,约1~2mm大小,表面光滑,形如鱼子,群集带状分布,互不融合。病理表现为不同程度角化过度,棘细胞层不同程度增厚,散在空泡细胞,基底层细胞形态及排列正常。真皮毛细血管增生、充血,周围有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女阴假性湿疣有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无婚外性行为,在临床及病理上需与尖锐湿疣鉴别。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41岁。主因全身起红疙瘩、脓疱、脱屑、痒2年,皮损复发伴发热于1997年7月31日入院。此前曾经省级医院按脓疱型银屑病治疗皮损减少,但仍反复发作。于入院前2个月皮损复发后开始应用激素,最初量相当于强的松每日34mg,皮损基本控制后逐步减量至每日15mg,维持治疗1个月后,自行停服强的松2天,皮损泛发全身,伴体温升高,波动于38℃~39℃之间而入院。查体:T39.9℃,P120次/分,R30次/分,BP16/9kPa。急性病容,心肺腹无异常。皮科情况:躯干四肢可见泛发分布的黄豆至甲盖大小的红色斑块,表面覆银白色鳞屑,刮之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并有密集的粟粒大小红色丘疹,丘脓疱疹,无渗出及糜烂,皮损间可见正常皮肤。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红蛋白120g/L,白细胞10.9×10~9/L,中性0.70,淋巴0.30。入院诊断:脓疱型银屑病。  相似文献   

19.
宋雪颖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F0003-F000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6岁。2008年11月27日以“发热、恶心呕吐4天、全身密集红丘疹3天”收入普外科。该患者入院前曾口服氨苯砜治疗痤疮(100mg日2次)。服用1周后出现高热,体温40℃。并伴恶心、呕吐。1天后全身皮肤密集红丘疹,先从上肢发疹逐渐累及躯干及双下肢。入院前1天出现腹泻,排水样便.无腹痛。急诊抗感染治疗未见缓解.“以发热待查”收入院。专科检查:全身皮肤密集粟粒大斑丘疹,鲜红色,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20.
妊娠疱疹2例     
张连顺 《河北医药》2003,25(6):425-425
例 1.2 6岁 ,孕 7个月。因全身皮肤散发起水疱伴瘙痒来门诊。查体 :心肺腹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 ,胸壁两侧及腹部皮肤 ,上臂伸侧见散发的小水疱 ,如绿豆大小 ,疱液澄清 ,疱壁紧张 ,尼氏征阴性 ,口腔粘膜未见损害。组织病理 :表皮下水疱 ,表皮内有海绵水肿及表皮细胞空泡变性 ,疱周围炎性细胞及嗜酸细胞浸润 ,诊断为妊娠疱疹。病人拒绝服药 ,给外涂酚炉甘石洗剂。 3个月后追访病人疱疹已消 ,母婴皮肤正常。例 2 .2 7岁 ,孕 5个半月 ,因腹部、臀部起水疱伴瘙痒来门诊。查体 :心、肺、腹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 :腹部、臀部皮肤见散发的约十个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