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005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共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157例,术后发生传导阻滞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TTE监测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51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秀芬  李守珍 《山东医药》2007,47(29):101-102
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们于经胸彩超心动图(TTE)监测下对51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行导管封堵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对2 0 0 1年3月~2 0 0 3年3月收治的85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术,均一次封堵成功,成功率1 0 0 %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85例中,男38例,女47例;年龄1 .2~62 (平均2 4 .4)岁;体重8~76(平均48.2 )kg。超声心动图提示为Ⅱ孔型ASD ,直径5~34(平均2 1 .4)mm。70例心电图提示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后前位片示心胸比例0 .5 6~0 .73。均采用AmplatzerASD双面伞封堵器,大小8~40mm。术前心功能Ⅲ级以上者占61 %。1 .2  方法85例中,2 3例儿童采用基础麻醉,其余62例均采用局部麻醉。穿刺右侧股静脉,置…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伞片封堵膜部及肌部VSD技术已证明安全有效[1],但对干下型VSD是否可行经导管伞片封堵术,目前存在一定争议.  相似文献   

5.
《心脏杂志》2017,29(1):7-011
左心耳(LAA)封堵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预防房颤并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为华法林治疗禁忌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的治疗手段。本文就LAA封堵术适应证、循证医学证据、存在问题及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5%~20%,未经手术治疗的ASD在儿童及成年人先心病中最为常见,以往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行缺损修补术,随着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2002年批准Amplatzer封堵器用于临床后,ASD封堵术已成为治疗的主流方法。目前,国外65%的病例均应用介入性封堵术治疗,使外科直视手术的数量明显下降。因此,熟悉ASD封堵术治疗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90%位于左心耳。因此,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可能会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口服抗凝药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但是很多患者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药物治疗。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器械研发的进展,经皮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一种替代华法林预防房颤并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1E)罕见,现报道介入治疗术后迟发性IE一例。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溶血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晓雪 《心脏杂志》2009,21(1):72-72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溶血的发生率很低,仅为4%.本院收治女性患儿,术后并发溶血,经过药物治疗后溶血被纠正.  相似文献   

10.
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军  张军  朱霆  李利  段云燕  张玉顺 《心脏杂志》2005,17(3):273-274,278
目的:探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的超声心动图筛选适应证及价值。方法:应用HPsonos1500和5500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12例拟行封堵术的患者,观测左右室侧缺损口大小、缺损残端距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距离。结果:9例封堵成功,左右室侧缺损口大小差异显著,分别为8.5±2.6(6.0~14.0)mm及6.1±1.2(4.0~7.0)mm,残端距主动脉右瓣距离6.0~13.0mm,距三尖瓣7.0~15.0mm,室缺多位于室间隔中部或调节束上方。3例封堵不成功,2例室缺口较大且左右室面大小相同,位于右室流入道部,放置封堵器时因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另1例右室侧缺损口过小,造成穿隔失败。结论:用超声心动图筛选适应证对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成功与否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20岁,因“劳累后心悸、气短2年”入院。查体:血压95/62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102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3~4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2音亢进、分裂,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既往无重大病史;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  相似文献   

12.
Amplatzer法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已逐渐开展,但对婴幼儿仍有较大局限性。1998年以来,我院对6例3岁以内ASD患儿施行Amplatzer封堵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术后护理干预方法,提高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封堵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中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护理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有效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后残余漏患者于原封堵器内再封堵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2~2005年行介入封堵的431例先心病患者中,术后发生大量残余漏的共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均为女性,该3例患者使用的均为早期产的国产封堵器,第1次介入封堵术均成功;术后2年封堵器内有大量残余漏。3例全部再次用国产封堵器封堵的方法处理残余漏。结果:3例均于原封堵器内再置入1枚国产封堵器,成功封堵残余漏。随访6个月~1年,再无残余分流。结论:先心病PDA、ASD介入封堵术后封堵器内大量残余漏患者,采用原封堵器内再封堵这种残余漏处理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总结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临床经验和近期疗效。方法:50例诊断明确的单纯VSD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经胸壁切口进入心包腔,于右心室表面合适位置缝置荷包并切开,在食管超声监测下,采用中空探条辅助或直接输送法将封堵器安放在VSD部位,若无异常情况即可释放封堵器。结果:49例封堵成功,1例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手术。封堵成功者中,选用对称伞46例,偏心伞3例。3例发生新的微量至轻度三尖瓣反流,3例术后发生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术后拔除心包引流管后残存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后痊愈。49例患者围术期及近期随访无死亡、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无残余分流发生、无新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经胸微创VSD封堵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于2004年10月11日入院。平时无不适症状,发育正常。入院时体检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余均为阴性。心电图为窦性心律不齐;X线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多,心外形大致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先心病室间隔膨出瘤并室间隔缺损(VSD),嵴下型,缺损有多个出口,左隔面宽12mm,右隔面宽7mm,距主动脉右冠瓣2.0~2.5mm。于2004年10月15日在全麻下行VSD封堵术。麻醉科予以患儿全麻过程中出现呛咳、口唇发绀,SaO2为85%~95%,经麻醉科调整稳定后开始手术。左室造影示VSD呈瘤型,出口有3股分流,测得左隔…  相似文献   

17.
武峰  廉坤  高伟  陶凌 《心脏杂志》2016,28(3):335-337
正1对象和方法患者,男性,74岁,体质量65 kg,甘肃会宁人。主因"阵发性心悸、头晕4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胸闷、心悸、头晕,进而出现一过性意识不清,约3 min后清醒。3个月前患者如厕小便时再次出现晕厥、跌倒,伴颜面发紫、大小便失禁。急送我院就诊,心电图示:心房纤颤(AF),室率70次/min,服用比索洛尔控制心率,未予抗凝治疗。1个月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有左侧肢体麻木、乏力,诊断为"脑梗死",后开始给予华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 ( 简称房颤 ) 患者具有更高的卒中风险。左心耳被证实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经皮左心 耳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新技术。许多左心耳封堵器 已经正式上市或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Watchman 是当前使用最广、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封堵器。Protect-AF 研究 是第一个头对头对比华法林预防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目前,Watchman 成为目前第一个经过美国 FDA 批准的左 心耳封堵器。与此同时,国产左心耳封堵器 LAmbre 及 Lefort 也崭露头角并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左心耳封堵术开启 了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治疗的新模式,即由“局部封堵、单次手术”替代传统的“全身抗凝、终生服药”。  相似文献   


19.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即出现心脏正向重构,且这些变化的程度和时间不受患者接受封堵时的年龄影响。因此,在合适的无症状的缺损小的患者适当推迟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时间,可当其生长发育进一步完善至青少年期再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可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Amplatzer封堵器在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取得长足进展,本文介绍Amplatzer封堵器的结构、封堵的机理、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操作、临床研究及优缺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