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采用苏式拉丝机生产高级玻璃纤维的过程中,绕丝筒出现“喇叭口”现象,是一个比较严重、复杂的技术问题。为了便于研究与解决这一问题,谨就工作中的体验提供参考。一、什么是“喇叭口”?在拉丝过程中,烧丝筒子上的原丝出现松边现象,一般就叫它为“喇叭口”。这种现象有明有暗。1.明“喇叭口”。从烧丝筒子的外表来看,筒子末端的原丝,不完全紧贴于筒子上,有的脱离筒子表面而成喇叭口形状。“喇叭口”这名子就是由此而来的。明“喇叭口”又有大、小之分。①大“喇叭口”。烧丝筒子的体积比正常的体积大,有占高度12/——1/3的原丝与筒子脱空,整个烧丝筒子呈直柱状体,排线行程斜纹糢糊不清,用手掀原  相似文献   

2.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人们常把那些事前就能看出问题的人称为“事前诸葛亮”,而把那些事后发表高论的人称为“事后诸葛亮”。 从消防安全的角度来说,我们既要有“事前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要有“事后诸葛亮”的后补之力,唯如此,才能把消防安全工作抓好、抓实。 消防安全特别需要“事前诸葛亮”,有了“事前诸葛亮”的未雨绸缪,火灾就能得到很好的预防,从而,把火灾次数、伤亡人数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实际上,我们许多工作都属于“事前诸葛亮”的范畴。比如,制定安全法规,颁布消防条例,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消防安全观念,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消防安全整改等等。正是这些“事前诸葛”的行动,才把“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真正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3.
垃圾站还是焚烧炉?“干什么吆喝什么”是句老话。但我们这里看到的这个垃圾站却被管垃圾的人“吆喝”成了焚烧炉。省事吧?连运的工夫都用不着,一把火就让污秽的垃圾成了灰。倘若这也算是技术革新,那么城市里就地能烧的东西就太多了。还用得着那条“不准露天焚烧物品”的规矩吗。这个垃圾站虽然还仅是露了半边天,但这火硬是把垃圾站的“脑门”都熏的漆黑,可想这烟必然污染了我们生活的空间。看来对城市的管理关键还是对人的管理,清理垃圾的人不负责任,那么该管的部门就要负责任。这个垃圾站投机取巧的招数并不高明,比那些安个烟囱就可以烤羊…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是我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智者,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未卜先知、料事如神是出了名的。因此,后人喜欢把足智多谋的人称为诸葛亮。而“事后诸葛亮”,却是对事先不知道、事后什么都知道的人的讥讽,是一种贬义用语。比如一场火灾过后,有的人分析起火灾原因头头是道,另外的人就会用“事后诸葛亮”取笑他。笔者认为,能做事前诸葛亮自然最好,可以避免火灾,减少损失。但是事后能做诸葛亮,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中找出比较完整的经验教训,也是很可贵的。从认识论角度来看,人的认识来自于实践(这个实践有成功的实践,也有失败的实…  相似文献   

5.
“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则不仅存在于货币流通中,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存在着类似现象。比如,我们可以把不讲诚信的人比喻成“劣币”,讲诚信的人比喻成“良币”,当一个社会中不讲诚信的人能够获得巨大好处,而又不受到什么处罚时,讲诚信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劣币”就这样驱逐了“良币”。  相似文献   

6.
原因     
救火队员尚克斯在平时扑救火灾时,总是落在最后。可这次在扑救一场住宅火灾时他却勇敢地冲在了最前面。并在扑救火灾时表现得非常出色。对此,队长感到非常满意,并在事后对全体队员讲话时说:“看吧,伙计,我们所做的事业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感动人,就连尚克斯都改变得这么快,那么对我们所做的事业,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感到自豪的呢?现在尚克斯,你能给大家谈谈是什么原因使你改变的这么快吗?”“队长,我没什么可说的,因为那是我家的房子。”尚克斯说。原因  相似文献   

7.
赞同放鞭炮的,大致持三个理由。传统是一个理由。“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鞭炮始于唐、盛于宋,是有历史的,也是有传统的。而传统的东西总有点祖制如此、历来如此、习惯如此的味道,不可以随便更改。但话说回来,传统这东西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几百年前,女人一律小脚,男人一律辫子,到后来,放的放了,剪的剪了,虽然在当时,都以丢了传统而难过,放的人痛苦,剪的人骂娘,但时过境迂,大家未必觉得改了这传统有什么不妥。感情也是一个理由。虽然每年都有鞭炮GI起火灾、爆炸、环境污染(噪声),甚至死伤若…  相似文献   

8.
童拥华 《中国电梯》2005,16(20):64-64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柔软的地方,珍藏着自己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在我们公司,就有一个大家心中的“宝贝”,我们天天看见她,天天经历着她身边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法国中部一个小镇上有位年仅15岁的神秘少女卡米拉.儒勒,她是个不折不扣的“火神”。她要想让什么东西起火燃烧,只需要看一眼就足够了。卡米拉甚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让一栋楼化为灰烬。有一次她使森林燃起大火,当局出动了12辆消防车和直升机才将大火扑灭,消防队长赫维.佩顿说:“卡米拉不愉快时,就容易发生火灾。自从我们知道她应对镇上许多起火灾负责时,就想将她隔离起来,而卡米拉至今仍“逍遥法外”,是因为她家里有一位好律师。可这个“火神”存在一天,我们这个镇子就有随时被烧毁的危险。卡米拉的妈妈为了给镇上减少危险,把女…  相似文献   

10.
森林火灾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的加拿大落基山脉地区。虽然故事已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有趣的是,故事的主人公高兰德先生对森林火灾危害的洞察力与现在惊人的相似。我们看完故事后是否能有些许感悟? (接上期) “一个小时后我们就将赶赴火灾现场,”我告诉他“你就当你所说的北欧人组的组长吧。” “这很适合我,”他回答说,“我也习惯于这样。但是你得吃点儿什么了,老板。”然后他大声喊着,“那边,中国人,给老板拿点儿吃的东西来。” 他把我领到我的帐篷里,我的帐篷和其他的有些不同,还有两个大的帐篷是用来给各组人准备…  相似文献   

11.
灾难中,求生本能发出的第一个信号就是躲避危险,当人遇火灾,头脑率先掠过的念头便是“快跑!”,然而诸如“人能跑过烟吗?跑向哪里?怎样跑才没有危险?”等问题却有相当多的人不懂得,他们的火场行为几乎完全受求生本能所驱动.根据火灾蔓延规律:火势由初起到狂烧,一般约需10至15分钟.而烟气则不然,由生成到  相似文献   

12.
我并不认识罗新阳,但从华东电管局大楼似乎能认识一点他,所谓“文如其人”吧!其实也是想当然,这是一栋极有个性的建筑,就希望着一个有个性的建筑师。好像别的建筑都没有这“殊荣”——见了这怪样的建筑,谁都要来问一声为什么,从领导、专家到记者和群众。然而要想出个为什么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想抓住这个囫囵东西不好下手,便就捉着那物件身上突出的两个“把儿”——“为什么上面要挑出来?”“为什么顶上安了个架子?”为什么!为什么……不为什么?似乎是为了什么?终究还是为了些什么?问的人多了,那么也就应该有些什么,然而在设计中才有此一为。于  相似文献   

13.
《今日工程机械》2008,(3):110-110
海尔经历的改造过程,张瑞敏比之为从游击战到正规战的转换:“我们很多东西都是从游击战做起来的,这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真正发展到今天全球化的企业,那你就必须打正规战、信息战,如果用游击战的办法打海外战争,一定会失败。”  相似文献   

14.
1949年举行开国大典时,莫斯科一个电影摄制组专门来中国帮助拍摄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天,摄制组成员从头至尾开机拍摄了全部过程。直忙到彩灯高挂,他们才兴高采烈地抱着几十盒沉甸甸的珍贵历史画面,精心地剪辑在一起。他们知道,这是绝对的头等货。然而几天后,放胶片的地方突然发生火灾,尽管人们拼命抢救,也只抢出极少的几盒,几位参加摄制的苏联人站在东华门大街上,望着越来越浓的白烟,忍着刺鼻胶片烧糊的气味,跺脚痛哭,十分惋惜。这一批珍贵无价的完整的历史资料,就这样永远地消失,只留下了经常被电影、电视等引用的极少的…  相似文献   

15.
阳台,方丈之地,既可凭栏远眺,掠美揽胜,又能在此浴光取暖、纳风乘凉。小小阳台,会给丰富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阳台在消防上,还是火灾中的求生之所。每当看到许多家庭因为住房紧张,将阳台“合理利用”了,颇使人担忧。 有许多家庭,因为“破家值万贯”等旧传统观念作怪,什么破烂东西都  相似文献   

16.
拼死吃河豚?     
拼死吃河豚之说由来已久。相传有一对夫妇常年以捕鱼为业,膝下又无子女,生活过得很贫困,还要受人欺负。听说河豚鱼吃了会死人,夫妇俩商量后,决定一起吃河豚,一死了之。于是夫妇俩捕了很多河豚,弄干净后放在锅里煮,边煮边商量,反正吃了就死,家中的东西留着也没用,倒不如一起烧了,于是,就把家中所有能烧的东西全部烧了,直到没什么东西可烧,夫妇俩就准备吃河豚了。越吃越好吃,一直把河豚鱼都吃完,夫妇俩就准备一起死了,可是,等了很久还是没死,于是他们想,既然吃了河豚鱼都不死,可能是老天爷不让我们死,他们又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管理”,这是近年来管理学界的一个新动向。倡导“中国式管理”并不是贬西扬中的情绪化的东西,而是有着深刻的意义。2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学习西方,开始是引进西方设备,后来发现还要引进他们的管理方法,再后来发现还要接受这些管理方法背后的理念,于是全面向西方学习。只要美国一流行什么理念,马上就热到中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拿一个流行概念套用外国人的名字“攒”本书也能热卖。但是,在中国企业家的交谈中,发现他们都是能够把西方管理思想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以及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结合得很好的人,比如张瑞敏、柳传志、李…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火灾带来的痛苦,或不曾想过火灾某时会光顾,人们不经意间纵容了火的隐性燃烧,它在慢慢积累,滋长着,蓄势待作。易燃易爆品的不经意存放,门窗的不经意封堵,通道不经意阻塞……,一切都不经意,而又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突然爆发,吞噬着任何可以吞噬的东西,毫不留情。就这点点的不经意,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人与人的关怀。经意中,易燃易爆品不会随意存放,因为这样会对别人构成威胁;经意中,门窗不会封堵,因为这会造成失火后更为严重的后果;经意中,通道不会阻塞,因为疏散的人群怎么挤得过去,脱离虎口……我们并不…  相似文献   

19.
1997年2月25日凌晨4时37分,平顶山市“119”指挥中心警铃大作。 农业银行平顶山分行营业部发生火灾,国家金库起火,情况十万火急! 市消防支队副参谋长刘卫国迅即拿起对讲机,发出出动命令:市消防一中队、三中队出动6部消防车、50名消防官兵火速赶赴出事地点。 当官兵们赶到火场时,火势已进入猛烈阶段,整个营业大厅烟雾弥漫,微机设施等被烧后散发出的异常气味扑鼻而来,使人难以接近。灭火工作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进行着,队员们顶着烈焰和毒气步步向火源逼近。  相似文献   

20.
重度“牛皮癣”皮肤病一般都不那么好治,而“牛皮癣”就更被人们看做是顽疾。我们在都市里看到的被贴得到处都是的‘小广告’,因其也有屡治不好的特点,所以也被人们当成了“牛皮癣”。比如图中这座过街桥上贴得如此密集的小厂告,实在不堪入目,几乎到了人见人恨的程度。乍看起来,这似乎仅仅是对环境的破坏,毕竟它没有明显的凸起而影响你迈步。但实际情况是它已经给人们的视觉习惯带来了损害,如此密集的小广告肯定会扰乱你的正常判断,使你分不清桥的坡度和阶梯的层面。由此感到,我们的建设设施最基本的功能倘若都得不到保证,还谈什么高科技。如同我们的城市雕塑被人为的折胳膊断腿,哪还有什么审美可言。如同我们的路边垃圾筒被人胡乱遗撒,等于成了固定的污染点。如同我们安置的路灯被人当靶子打碎,不仅没了照明的本事,还可能因掉落的玻璃碎片影响路人的通行……。这一连串的如果并不是捕风捉影而是确有发生,还有数不清的如果可能发生。图中这小广告的贴法确少见,所以称其为重度“牛皮癣”。还有很多轻度和中度的“牛皮癣”四散在都市各个脚落。据说这玩意儿还挺难揭下来的,十来个人用上半天时间都未必能清理干净。看来都市建设和都市建设设施的维护两者缺一不可,否则被破坏了的建设设施反倒成了脏、乱、差的载体。我们走在空旷的农田旁看不见废纸和秽物,风刮走了。相反在都市密集的建筑物之间。在各种设施的排列之间,就有了“牛皮癣”的繁衍空间。还是人的问题,还是建设与破坏发生对峙的问题。真希望有那么一天,人们将公共场所看成是自己的家园,呵护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设施,特别是别再见到“牛皮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