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mRNA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及其与RA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对30例RA活动期患者、30例RA缓解期患者、3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PBMCs中GPI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RA活动期患者GPI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RA缓解期患者、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在RA活动组和RA缓解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mRNA在部分RA患者中高表达,其可能在RA发病机制中起作用,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ax、p53、C-myc蛋白表达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20例活动期SLE患者(SLE组)及20例健康者(对照组)PBMCs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Bax、p53、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水平,并分析SLE组PBMCs细胞凋亡率与C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SLE组PBMCs细胞凋亡率及Bax、p53、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SLE组血清补体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SLE组PBMCs细胞凋亡率与血清补体C3水平呈高度负相关(P均〈0.01)。结论Bax、p53、C-myc蛋白表达在SLE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机制为诱发PBMCs细胞凋亡失衡及反馈性降低血清补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Toll样受体4(TLR4)通过诱导Th17细胞分化参与RA疾病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 采集22例RA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频率,脂多糖刺激PBMCs 2 d,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PBMCs TLR4 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收集上清液与CD4+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s)培养3d,RT-qPCR检测CBMCsIL-17 mRNA水平.ELISA检测上清液IL-17含量.统计学处理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患者Th17细胞频率[(0.53±0.14)%与(1.57±0.68)%]、TLR4 mRNA显著升高(P均<0.01);PBMCs经脂多糖刺激后,RA患者TLR4 mRNA升高3.5倍,而健康对照组下降到0.11倍;RA患者PBMCs产生的IL-6、TNF-α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RA患者PBMCs上清液诱导CD4+CBMCs IL-17 mRNA水平、IL-17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未经脂多糖刺激,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PBMCs的TLR4表达及对脂多糖的刺激的反应性增加,且具有较强的诱导Th17细胞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比较正常人及早期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寻找RA疾病相关致病蛋白质.方法 选取9例早期活动期RA患者以及9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s,抽提PBMCs中的蛋白,采用同相pH梯度(IPG)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正常人及RA患者PBMCs总蛋白质.凝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显色后,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蛋白质.结果 获得RA患者及正常人PBMCs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556和579,匹配率分别为89.4%和 88.5%,通过比较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23,选取18个点进行质谱鉴定,成功鉴定14个蛋白质,其中a-肌动蛋白、纤维蛋白素原a-链、载脂蛋白A-I(ApoA-I)等9个蛋白质点在RA中表达上调,硫氧还蛋白-2、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6个蛋白质点在RA中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蛋白质的功能涉及物质代谢、抗氧化、信号传导、能量产生及细胞骨架.并用RT-PCR方法验证差异蛋白质ApoA-I.其结果与上述蛋白质差异表达结果相符.结论 在RA患者PBMCs中存在着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是RA发病的内在因素.其RT-PCR结果与蛋白质差异表达相符,证明蛋白质组研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浆环状RNA(circRNA)差异性表达及在T2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菏泽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33例(T2DM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3名(NC组)。两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circRNA,选取差异倍数较大的6个circRNA,采用RT-qPCR在其余两组中验证芯片结果。对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其与微小RNA(miRNA)的相互作用。结果芯片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T2DM组共有166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差异倍数≥2,P<0.05)其中上调137个,下调29个。q RT-PCR验证的6个circRNA中,T2DM组hsa_circ_0000705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hsa_circ_0005362、hsa_circ_0042839相对表达量低于NC组,与芯片结果一致,两组hsa_circ_0117392、hsa_circ_0008311、hsa_circ_0087641表达无差异。circRNA与miRNA的结合位点预测提示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含量和PBMCs中初始T细胞比例,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CHB患者和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标本,(1)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TRECs含量;(2)利用荧光标记抗体FITC-CD3、PE-CD45RA、PE-cy5-CD62L标记细胞表面分子,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中CD3+CD45RA+CD62L+细胞比例;(3)TRECs含量与初始T细胞相关性分析。结果 (1)CHB组TRECs含量为(6.78±1.06)拷贝/103 PBMCs,低于对照组(8.16±2.07)拷贝/103 PBMCs,P〈0.01。(2)CHB组初始T细胞比例为(20.73±6.75)%,低于对照组(27.82±9.66)%,P〈0.05。(3)CHB组初始T细胞比例与TRECs含量呈正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688,P〈0.01。对照组初始T细胞比例与TRECs含量正相关,r=0.646,P〈0.01。两组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CHB患者PBMCs中TRECs含量与初始T细胞比例均低于正常人;(2)CHB患者与正常人PBMCs中TRECs含量与初始T细胞比例均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中HLA-DR分子表达量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DR分子表达量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RA患者活动期34例,静止期40例;正常对照(NC)43例,急性风湿性关节炎(ARA)21例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8例,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HLA-DR分子表达量。同时在活动期RA治疗3个月前后,分别检测HLA-DR分子表达量、类风湿因子(RF)及对症状计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RA活动组HLA-DR分子表达水平最高(P<0.05),ARA组及RA静止组较NC组明显增高(P<0.05),而SLE组与NC组无明显差别(P>0.05);②RA活动组HLA-DR分子表达量及RF的阳性率均在治疗后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①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DR表达量有助于RA的诊断及监测RA活动度;②HLA-DR分子表达量与RF的动态变化相平行;③动态观察HLA-DR分子表达量变化有助于判断RA病情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 RA 患者血小板活化率及血小板中 IL-1β的表达率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 RA 患者(其中22例严重活动、28例中低活动)和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率及血小板中 IL-1β的表达水平,检测炎症活动指标 ESR、CRP,评价患者关节活动性(DAS28评分)。采用 t 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 组血小板活化率(19.2±4.8)较对照组(9.0±2.9)升高(t=10.5,P=0.001),血小板中 IL-1β的表达率(41±11)较对照组(21±10)升高(t=9.01,P=0.000);RA 严重活动组血小板活化率(22±4)较中低活动组(17±4)升高(t=3.96,P=0.001),血小板中 IL-1β的表达率(45±10)较中低活动组(38±10)升高(t=2.329,P=0.024);IL-1β的表达与 ESR、CRP 和 DAS28评分呈正相关(r 值和 P 值分别是0.576,0.578,0.618和0.000,0.000,0.000)。结论 RA 患者血小板异常活化并合成IL-1β,与 RA 病情活动显著相关,可作为 RA 炎症活动的监测指标。血小板可能通过合成分泌 IL-1β在RA 中发挥致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环状RNA(circRNA)芯片筛选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分析circRNA表达谱特征,为HPH发生机制提供研究方法。方法 2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7~20 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HPH模型组与常氧组,每组10只。HPH模型组小鼠置于自制常压低氧舱内,舱内氧浓度(10±0.5)%O2。每天连续低氧处理8 h,连续21 d。常氧组小鼠置于常氧环境饲养。通过测定右心室收缩压和右心肥大指数验证HPH小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用circRNA芯片检测各组肺组织circRNA表达谱,并进行组间比较与分析,以明确差异表达的circRNAs。结果与常氧组比较,HPH模型组肺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的circRNAs共有23个(P<0.01,P<0.05);表达显著下调的circRNAs共有41个(P<0.01,P<0.05)。结论 circRNA芯片可用于筛选HPH差异表达的circRNA,circRNA可能参与HPH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14)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RA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探讨PAD14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法对RA组(53例)、骨关节炎(OA)组(27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PBMC中PAD14 mRNA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抗环瓜氨酸(CCP)抗体、疾病活动关节评分28(DAS28)、患者病程的关系。结果RA组PAD14 mRNA表达明显高于OA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14 mRNA的表达在OA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中PAD14 mRNA表达与抗CCP抗体和DAS28评分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52.0.653,P均〈0.05),与病程呈负相关(r=-0.68,P〈0.05)。结论RA组PAD14 mRNA表达显著增高,并与DAS28评分和抗CCP抗体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提示RA患者PAD14 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疾病活动程度和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环状RNA(circRNA)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应用高通量芯片技术分析3例心力衰竭患者和3例对照血浆中circRNA的表达谱,筛选出差异性表达的circRNA,并进行聚类分析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芯片检测结果显示血浆circRNA表达谱在心力衰竭患者和疾病对照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高表达的有109种,低表达的有178种(变化>1.2倍且P<0.05)。应用TargetScan和miRanda软件预测每种差异circRNA结合匹配值较高的5个微小RNA(miRNA),其中包括miR-194、miR-204、miR-211,均为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的miRNA。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与疾病对照比较,血浆circRNA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可能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2.
CD48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CD8^+T细胞上CIM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RA患者(RA组)和30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上CD48的平均荧光强度,分析RA患者CD48在CD8^+T细胞上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RA组CD48^+CD8^+T细胞表面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CD48^+CD4^+T细胞的表面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CD8^+T细胞上CD48的表达低于对照组,CD48的表达减低使抑制性T细胞减少可能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受体α与激素量化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et)的蛋白质水平、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分析GRot与SLE患者激素治疗疗效和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ting)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激素治疗前、后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PBMCs中GRα蛋白质水平和GRαmRNA的表达,并将其与疾病活动性及激素剂量作相关分析。结果27例SLE患者激素敏感,4例激素耐药。激素敏感组PBMCs中GRα蛋白质水平和mRNA表达用药前高于用药后(P〈0.05),且与疾病活动性及激素剂量呈负相关。结论测定GRα的表达可能为激素的量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穿孔素(Perfo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9例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和23位健康对照外周血,纯化PBMCs,用结核分枝杆菌ESAT-6和CFP-10混合性抗原肽库刺激,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技术检测CD4+、CD8+T细胞穿孔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结核患者PBMCs中的CD4+T、CD8+T细胞亚群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但肺结核患者PBMCs及CD4+T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比例(百分率)下降(PBMCs:肺结核组19.55%±2.53%,对照组27.53%±1.90%,P<0.05;CD4+T细胞:肺结核组4.42%±0.84%,对照组8.15%±1.29%,P<0.05),而PBMCs及CD4+、CD8+T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活动期初治肺结核CD4+T细胞群内Perforin的表达比例下降可能会使CD4+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CTL)下降。  相似文献   

15.
曲瑾 《山东医药》2008,48(48):99-100
取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关节滑膜40份(RA组)及外伤后患者的关节滑膜40份(对照组),用胶原酶消化培养法培养至3-8代,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细胞IL-18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8水平。结果RA组滑膜细胞及上清液中IL-18分泌量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认为IL-18高表达参与RA发病,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α干扰素(IFN-α)、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B(TGF-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98例SLE患者(SLE组)及5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IFN—α、IL-10、TGF—β,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IFN—α、IL-10、TGF-β mRNA。结果SLE组血清中的IFN-α、IL-10及PBMCs中的IFN—α、IL-10 mRNA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高于稳定期(P〈0.05);SLE组血清中的TCF—β及PBMCs中的TGF-β mRNA低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低于稳定期(P〈0.05);SLE组血清及PBMCs中的IFN-α、IL-10及其mRNA呈正相关(r=0.80、0.75,P均〈0.05),IL-10、TGF-β及其mRNA呈负相关(r=-0.45、-0.25,P均〈0.05),IFN-α、TCF-β及其mRNA无相关性。SLE组血清及PBMCs中IFN—α、IL-10、TGF-β与其相应的mRNA呈正相关(r=0.90、0.82、0.91,P均〈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IFN-α、IL-10高表达,TGF—β低表达;三者相互作用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水平及Foxp3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CD4 CD25 Treg在结核性胸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5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PBMCs中CD4 CD25 Treg的比例;RT-PCR检测PBMCs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PBMCs中CD4 CD25 Treg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oxp3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中具有免疫抑制活性CD4 CD25 Treg的数量增加,功能增强,可能是结核性胸膜炎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表达谱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差异。方法应用高通量circRNA芯片技术筛选3例患者NSCLC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circRNA表达谱的差异,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归一化后,筛选出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芯片检测结果显示circRNA在以上组织标本中表达分布几乎是相同的;层次聚类分析、散点图和火山图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能将NSCL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明显区分开来。NSCL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存在171种circRNA的差异表达,其中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有148种,低表达的有23种(变化2倍且P0.05)。应用Target Scan和miRanda软件预测出每种差异circRNA结合匹配值较高的5个微小RNA(microRNA,miRNA),提示包括miR-21、miR-22、miR-29、miR-129、miR-143、miR-150和miR-200等均为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的miRNA。结论 NSCLC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比较,circ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董艳  朱爽  冯岚岚  刘咏梅  李军  王阶 《心脏杂志》2019,31(5):581-587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非编码RNA,具有靶向调节小RNA(miRNA)或信使RNA(mRNA)的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免疫反应、血管新生、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衰老和细胞自噬等多种冠心病(CHD)病理机制。基于circRNA构建的circRNA/miRNA/mRNA交互网络,有助于系统地、动态地反映CHD的发生发展。同时,通过药物干预或人工过表达/敲低circRNA的异常表达,以及circRNA序列编辑等方法,circRNA为今后CHD的靶向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新策略。尽管如此,目前有关CHD的circRNA调控机制和治疗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明确CHD circRNA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ata,RANK)/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ata ligand,RANKL)通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人RA—FLS,并分为对照组(RA—FLS细胞)、TNF—α组(RA—FLS细胞+TNF-α 10ng/ml)、TNF—α+Gen组(RA—FLS细胞+TNF—α 10ng/ml+Gen 50μM)、Gen组(RA—FLS细胞+Gen 50μM)。应用免疫印迹检测Gen作用RA—FLS的RANK、RANKL、OPG、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a,ERa)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ERα细胞内分布情况。结果Gen组、TNF-α组及TNF—α+Gen组细胞内RANK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OPG及RANK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Gen组OPG/RANKL较对照组增高(P〈0.05)。Gen组、TNF-α组及TNF-α+Gen组细胞内ERa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核内ERα表达量增加。结论Gen可能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转入核内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调节0PG/RANKI/RANK通路,发挥抑制骨破坏的作用。Gen可以上调人RA—FLS中OPG及RANKL,且对OPG的上调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