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给出了一种适用于16QAM信号的载波频偏估计算法。该算法先采用前向估计的TD算法粗略估计信号频偏并对其进行补偿。之后采用改进的科斯塔斯环频偏估计算法对信号进行精确的频偏估计并消除频偏。该算法具有估计精度高,频偏估计范围大,计算量小等特点,适合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载波频偏估计算法存在复杂度高、频率估计精度差、估计结果均方误差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多导频频偏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采用恒包络零自相关的CAZAC序列作为导频序列,运用最大似然法,迭代法进行载波频偏估计。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载波频偏估计算法,文章算法复杂度低,具有更好的载波频偏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短波突发通信中的频偏估计问题,结合信号传输的时限性以及低信噪比的信道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频偏估计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非补零的DFT获取粗估计结果;精估计通过结合迭代与插值逐步缩小搜索区间来获取估计结果,并在迭代中引入误差补偿以修正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插值误差。与现有DFT类算法相比,该算法在粗估计中采用非补零DFT减小了计算复杂度,在精估计中迭代插值提高了搜索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该频偏估计算法可以逼近Cramer-Rao下界理论线,并有较宽的估计范围。  相似文献   

4.
在最大似然算法的符号定时与频偏联合估计算法中,存在频偏估计依赖于定时估计和频偏估计范围小的缺点,采用基于循环前缀的联合估计算法,结合S&C算法原理,设计具有共轭对称特性的训练序列,并根据训练序列的特性计算符号定时位置值和频率偏差值,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但频偏估计过程独立于符号定时估计,而且频偏估计范围大.  相似文献   

5.
FFT频偏估计算法的估计范围和估计精度是相互矛盾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大范围高精度的改进FFT频偏估计算法。该算法第1次运算,用较短数据对频偏进行快速初步估计,获得大的频偏估计范围;第2次运算,通过对残余频偏进行非线性变换和数据抽样变换,获得高的频偏估计精度。分析了FFT变换后的频域信噪比增益,该增益使频偏估计能在低信噪比下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频偏估计范围达-Rs/2~Rs/2,估计精度为±Rs/2N2,并且在负信噪比环境下也有相同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DSP平台上设计CDMA2000 1X EV-DO反向链路频偏估计算法。针对传统的FFT频偏估计及其改进算法易受栅栏效应和噪声影响等缺点,通过设置合理的频偏因子门限,在FFT频偏估计算法基础上设计了幅度校正和CZT变换的联合频偏估计算法。通过仿真和计算量统计,文章算法在计算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相比传统FFT类算法可以获得较好的频偏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前向载波频偏估计中,为扩大捕获范围,提高估计精度,在最大似然准则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非数据辅助的前向载波频偏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由自相关函数估计频偏等效为在噪声中估计复单频信号频率的思想,将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复单频信号频率估计方法应用到载波频偏估计中。对于2π/M旋转对称星座,该算法的估计范围扩大到了±1/2MT,并且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计算机仿真结果给出了该算法在估计精度和估计范围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移动数字电视接收系统频偏估计算法存在的频偏估计均方差和误码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adoff-Chu (ZC)序列频偏估计算法。首先通过建立信号模型,利用仿真分析了载波频率偏差对接收系统影响;其次,信标结构中的两个同步信号以半周期形式选择ZC序列,1个导频符号序列由2个ZC序列构成。因此,接收端接收的2个符号是完全相同的ZC序列,通过对1个ZC序列半周期进行自相关运算并计算频偏值,即可以完成对整个周期符号的频偏估计。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算法,频偏估计均方差可降低20~30%,增益提升约2dB。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算法估计范围较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端两倍过采样的盲载波频偏估计算法,算法利用两倍过采样接收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对频偏进行估计。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文章算法估计范围较大且不需要已知滤波器参数。并且,还具有对定时偏差不敏感,适用于严格采样滤波多音系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载波频偏降低系统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频偏估计算法。改进算法使用一个简单的复训练序列,可以有效的在时域中估算小数倍频偏,在频域中估算整数倍频偏。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频偏估计算法比Schmidl&Cox算法信噪比损失降低了1.5dB,比P.Moose算法降低了2.5dB。能够有效的提高频偏估计的准确性,且在低复杂度的情况下提供了较大的频偏估计范围。  相似文献   

11.
针对空间角频移前视阵杂波谱补偿方法将参考距离单元的杂波谱旁瓣抬高,导致旁瓣区动目标检测性能下降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间角频移方法.先对各个距离单元回波进行多普勒频率补偿,然后再进行空间角频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旁瓣区比空间角频移方法有3~5dB的性能改善,并且在雷达回波存在误差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图像里处于复杂纹理背景中物体的轮廓提取正确率低的问题,首先研究了基于非经典感受野抑制的轮廓提取算法和HMAX模型,然后利用HMAX模型所具备的具有基本视皮层功能结构的优点,弥补了前者所依据的生物学视觉结构比较简单的不足,最后提出并实现了基于HMAX模型和非经典感受野抑制的轮廓提取算法。通过与Canny算子和非经典感受野抑制的轮廓提取算法的评估比较,表明本文算法有效提高了轮廓提取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载荷校验算法的P2P特定信息被动监测模型.该模型以P2P特定信息为监测对象,采用二维Bloom Filter算法进行载荷校验,以载荷校验结果为依据判断是否为被监测特定信息.通过对二维Bloom Filter算法的时间性能、空间性能、误判率的分析表明,该算法弥补了现有载荷校验算法占用内存空间大和效率低下的不足,能满足被动监测模型对载荷校验算法的各项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LDO线性稳压器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LDO稳压器的稳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态频率补偿电路,利用MOS管的开关电阻、寄生电容等构成的电阻电容网络,通过采样负载电流而改变MOS开关管的工作点或工作状态,即改变开关电阻、寄生电容的值,从而实现动态的频率补偿。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电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瞬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报的新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模糊技术对历史负荷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建立负荷变化的趋势项和波动项动态模型并作出预报.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对预报值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对标准粒子滤波在处理非线性系统状态估计中噪声独立假设的局限,该文研究分析了一种噪声相关粒子滤波算法。在常用的系统状态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噪声相关时建议分布函数的具体分布形式,并以高斯相关噪声为背景,在重要性权重条件最小方差意义下推导了最优建议分布函数的数值表达式。所设计的滤波器有效弥补了传统粒子滤波算法在噪声相关情况下的缺陷,拓展了PF算法的应用范围。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The typical phase spectrum compensation method has the negative enhancement performance in a low SNR,so the improved phase spectrum compens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is problem. First, the algorithm compensates the speech spectrum through the phase compensation function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signal to noise ratio of each frame; second, by the new speech presence probability algorithm to estimate the nois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inally, we apply the new phase spectrum and the estimated noise in the wiener fil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voice systems to remove noise especially in a low SNR.  相似文献   

18.
在阵列互耦误差存在的前提下,针对多组相干信号源和若干非相干信号源并存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对信号源进行准确估计的算法.算法首先估计阵列的互耦参数,并利用此互耦参数对阵列接收数据进行补偿;然后利用Toeplitz矩阵重构法对相干信号进行解相干;最后利用MUSIC算法估计各个信号源的来波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有效解决了互耦的影响,避免了阵列损失,实现了间距很小信源的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19.
纯滞后系统的模糊复合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具有纯时间滞后的系统,分析了PID算法、Smith预估算法以及模糊控制的不足,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复合型控制器,该控制器是基于Smith预估的模糊-PID控制器,利用Smith预估算法克服纯滞后,利用模糊控制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而在稳态阶段则切换为PID控制来提高控制精度.在模型匹配和失配情况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型控制器既具有模糊控制较强的鲁棒性,又具有PID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尤其是在模型失配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对于大时间滞后系统是一种实用而简便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