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某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市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的开发方式、系统建立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强调了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已成为全国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的当务之急;反映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由于自身的优胜,被应用于环境信息系统已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编制“中国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需要得到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室内非采暖空调环境下的可接受温度范围。以重庆地区为代表,于2007—2009年期间,针对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进行了为期2年的热环境逐月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在了解该地区非采暖空调室内外热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热环境满意度的主观评价以及热适应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夏热冬冷地区非采暖空调室内环境的可接受温度范围的方法。通过对获取数据按温度段进行回归分析,结合实验室人体生理和心理实验结果,获得了重庆地区建筑室内非采暖空调环境下根据全年室外空气温度变化而确定的可接受空气温度范围框图。最后,对比讨论了国际相关标准非采暖空调环境下的室内可接受温度范围及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Veget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wind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districts, and is helpful for creating a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 The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for wind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in winter was investigated by carrying out field experiments in Heqingyuan residential area in Beijing, and after that,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SPOTE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experiments fo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of vegetation was adopted for comparison. The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simulation results,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wind field simulate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wind field, and the flow distribution impacted by vegetation could be accurately reflected; 2) The wind velocity with veget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without vegetation, and the wind velocity was reduced by 46%; 3) By adjusting arrangement and types of vegetation in the regions with excessively large wind velocity, the pedestrian-level wind velocity could be obviously improv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and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数码城市GIS(CCGIS)的特点和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并根据当前数码城市GIS的发展趋势,对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该研究围绕三维城市模型数据的表达、获取、处理、组织管理、可视化与传播等方面,目前已成为摄影、遥感、GIS、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环境等学科中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山地中心城市空间具有多元化特征,这与城市整体功能之间形成互动影响关系。在深入剖析中心城市特征与山地城市形态矛盾的基础上,遵循山地中心城市多组团、多中心、多维度、多层次特征,从宏观层面构建了山地中心城市多元化空间特性与中心城市整体功能发挥的理论模型,搭建了“四多”特征与城市整体功能的联系,解构了山地城市整体功能受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关系,模型将特征与功能关系进一步数理化和抽象化,是在山地特征规划科学性的基础上,对山地空间与整体功能发挥理论的发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山地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学特征基础上,以山地城市——重庆市长寿城区为例,基于自然环境、城市布局、空间形态的特点,概括了其绿地现状并指出其存在一系列问题,依据景观生态及生态规划的原理与方法,对整个规划研究区域从绿地生态结构、生态敏感区两个角度运用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进行生态系统规划研究,最终形成结构鲜明、生态安全的绿地生态系统格局。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构建数字城市地质环境管理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地质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学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构建数字城市地质环境管理平台的必要性,提出了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工具,建立城市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分析了城市地质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以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展望了数字城市地质环境管理平台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户外广告设置研究——以沈阳市城区户外广告整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广告设置的一般性原则,以沈阳市城区户外广告整治为例,提出户外广告是城市环境建设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讲究和谐设计、广告内容与环境相统一、符合美学原则的户外广告才是未来城市户外广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利用2005年5月6日的TM数据反演北京市区的实际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北京市区的热环境特征、热岛分布的位置。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地表温度与地形特征和地表 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热岛分布具有环状和带状分布特征,高程较低处和坡度较小处更容易 形成热岛中心,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热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米易县城北部新区生态化规划设计及其决策过程,探索尊重山地地形地貌特征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手段,寻找生态化开发建设的模式,既尊重和体现原有的山地生态景观格局,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降低开发成本,促进山地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山地矿区城市由于其本身的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的发生十分频繁,不仅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还妨碍了城市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本文以重庆市万盛区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思考山地矿区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湿热地区典型教学组团的夏季室外热环境进行了33 h昼夜连续实测。根据气象参数,行人高度上温度、湿度、风速和湿球黑球温度(WBGT)分布以及典型地表温度等的测试结果,得到湿热地区教学组团夏季室外热环境的主要特征。测试结果表明,组团内的天井、架空、透水砖可有效降低夏季白天行人高度处的空气温度及WBGT,一些建筑设计手法对组团夏季白天室外热舒适的改善效果依次为:架空〉天井〉透水砖路面〉不透水砖路面〉混凝土路面。夜间,各测点的热舒适性基本一致。将测试结果对组团室外风速和WBGT现有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研究表明,数学公式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均不超过6%,与实测统计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泰州市作为长三角洲城市中一个新的发展热点,在城市化发展方面已初见规模,以泰州医药城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分析为例,研究市级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该研究选用GIS软件系统的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与灰色聚类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从收集的资料中,提取评价因子信息,并在GIS软件中实现层次分析与灰色聚类相结合的模型计算,分析其用地扩张特征以及驱动机制,为保护耕地林地、促进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建筑室外热环境模拟研究中对物理模型过于简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室外热环境模拟方法,实现了图像处理技术与数学模型的结合,有效地分析了室外热环境分布情况,并在测试结果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中得到证实,研究结果为室外热环境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空间热环境是影响人们热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夏热冬冷气候城市公共空间的热环境在一年内会发生很大变化。在长沙市内选择3个典型公共空间(街道、公园和广场)进行长期热环境参数实测实验。通过对不同季节3个实测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4个重要热环境参数进行分析,获得夏热冬冷气候城市公共空间的全年热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气候决定了城市热环境的基本特征,而城市物理结构是引起室外局部热环境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受植物(乔木)和水体(湘江)的影响,沿江街道在全年大部分时间中空气温度显著较低,相对湿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广场温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强。  相似文献   

16.
城市户外环境热舒适度评价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城市大规模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户外休闲环境中,热舒适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室内热舒适指标PMV,建立了评价户外热舒适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在室内能与PMV很好的吻合;与湿黑球温度WBGT热应力指标相比,更能反映人体热感觉,它是户外热环境的规划与设计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7.
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贵州"千户苗寨"的景观分析与重庆沙坪坝滨江地段的城市景观设计实验,着力探寻以同构堆积方式利用山地地形创造景观重叠的山地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希望能为山地城市的特色性景观设计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重力模型是用于研究区域间依存关系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为实现通用GIS平台与重力模型分析方法的集成,基于一般重力模型方法和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了中原城市群城市引力矩阵数据,利用可编程GIS地图控件MapX和VC++6.0开发工具实现了中原城市群城市引力矩阵可视化,揭示了中原城市群城市间相互作用信息的空间结构和等级,实现了重力模型数据与相关区域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结合.  相似文献   

19.
快速城镇化和全球变暖使城市室外环境的热不舒适加剧,热安全风险提高。为了解湿热地区室外动态热环境中人体生理量的变化规律,为快速评价室外热环境提供依据,开展了室外人体热反应观测实验。基于实测数据,对二节点模型进行了模拟精度分析和吻合度检验,研究得到了人体在室外受风速、MRT和自身调节的作用下,皮肤温度和体核温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及二节点模型修正方法。在室外动态热环境中应用二节点模型,需从皮肤、体核调定温度、人体标准模型、肌体启动体温调节的环境温度值及人体与室外环境的对流换热系数4个方面对人体二节点模型进行修正,相关参数和调节过程应写成可赋值的变量或数学表达式,修正后的二节点模型对室外人体热反应预测具有通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小型城市规划管理业务的实际需要,探讨了中小型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模式.采用工作流技术,提高了规划业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运用OLE自动化技术将GIS软件(AutoCAD Map)集成至系统,实现了系统界面、功能、数据和图文的一体化.系统的实际应用说明该模式能满足中小型城市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拓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