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碳酸盐勘探开发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主要大国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加大对碳酸盐油气勘探开发的投入。世界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可采总量为1 434.5×108t油当量,其中探明可采石油750.1×108t油当量,探明可采天然气684.4×108t油当量。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313个,其中油田208个,气田105个。中国碳酸盐岩探明石油15.2×108t油当量,探明率为6.5%,探明天然气1.36×108m3,探明率为28.65%。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勘探法、钻井法。开发成熟技术有多分支井技术、定向射孔技术、压裂酸化技术等。通过对世界碳酸盐岩资源勘探开发现状研究,实现碳酸盐岩资源优化利用,改善勘探开发效果,必将为全球碳酸盐岩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特别是拥有极为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国人的期盼。文章介绍了当前世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达到的技术水平和取得的成就,并明确指出,海洋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勘探开发技术日臻成熟,海上油气新发现已经超过陆上,2010年,全球新增可采储量40.97×108t,其中海洋为33.65×108t,占全球新增可采储量的82.14%,海上油气产量分别达到全球油气总产量的39%和34%;走向海洋是我国资源接替的战略选择,早下决心比较主动。作者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了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呼吁中石油、中海油等特大型国有石油企业担当起此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尽早启动针对南海深水勘探开发技术的科研攻关及装备配置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行业要闻     
《天然气技术》2011,(6):1-2
今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增长1.5%据美国《油气杂志》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91.05×1012m3,比2010年增长1.5%。其中增量最多的是中东地区,增加32169.24×108m,增长4.2%;西半球增加9560.67×108m3,增长5.8%。非洲地区减少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专家估计,世界石油资源量最可能值为3250亿t,未探明的石油资源量为420(概率为95%)~1440亿t(概率为5%),其最可能值为670亿t;天然气资源量为323万亿m~3,未探明的天然气资源量为132万亿m~3.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截至1998年1月1日,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394亿t;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44.05万亿m~3.其中中东地区原油储量为924.1亿t,西半球208.9亿t,非洲95.6亿t,东欧和前苏联80.7亿t,西欧24.7亿t,亚太地区57.7亿t.1997年中国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32.47亿t,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16万亿m~3.  相似文献   

5.
东亚油气能源供应需求现状 东亚指东北亚(包括中、日、韩、朝和俄国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和东南亚。这一地区是未来20~30年世界经济发展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能源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更加受关注的是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东南亚目前剩余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17亿t.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6.4万亿m^3,2003年石油产量约1.4亿t,天然气产:量约1580亿m^3。这一地区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区,  相似文献   

6.
齐波夫定律在济阳坳陷最终探明储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波夫定律在含油气盆地的资源评价、勘探潜力分析和预测中应用非常广泛.该文对齐波夫定律的原理和数学模型作了介绍,并根据济阳坳陷油气勘探开发的现状,利用该方法对其最终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进行了预测.济阳坳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地质复杂,目前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仅为50.3%,作者应用该方法进行预测,济阳坳陷最终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60.0×108t,展示了其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国土资源部2014年1月8日最新发布的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显示,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可观,预计2030年油气产量将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国土资源部预计,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预计到2030年,油气当量接近7×108 t。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解释说,2012年我国石油产量2.07×108 t,天然气产量1 072×108 m3,油气当量近3×108 t。预计2030年之前,石油储量产量稳定增长,累计可探明地质储量220×108 t,年产量保持在2×108 t以上,峰值可达2.5×108 t;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累计可探明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8.
固相流动对垂直气井井筒压降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结合非常规油气特点,评价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总结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阐述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与未来的发展战略。研究表明,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其中致密气可采资源量为8.8×1012~12.1×1012m3,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15×1012~25×1012m3,煤层气可采资源量为10.9×1012m3,致密油可采资源量为13×108~14×108t,可回收页岩油资源量为160×108t,油砂也具有一定资源潜力。目前已形成了全数字地震勘探技术、低渗低阻气层识别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且应用效果显著。致密气和致密油是中国目前最为现实的待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开发利用正在起步。未来10~20年,中国非常规油气产量将显著增长,在弥补常规油气产量短缺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石油资源基础和储量增长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石油资源量为85.87×108t。历经50年的勘探,到目前为止石油资源探明率仅为21.85%,与我国东部勘探成熟盆地(平均60%)和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平均石油资源探明率(77.1%)相比,石油资源探明程度总体呈较低水平,至少还应有32×108t的待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在对我国未来石油储量增长趋势、盆地资源探明程度与探明速度的关系以及准噶尔盆地“七五”—“十五”的探明储量增长规律等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了预测准噶尔盆地储量增长的指标,并从不同角度对准噶尔盆地未来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增长规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十一五”期间年新增探明储量将保持在(6859~9669)×104t的水平,年探明速度为0.80%~1.12%;2011—2020年,年均新增探明储量应在(6390~9690)×104t之间,年探明速度为0.74%~1.13%。根据准噶尔盆地目前的勘探情况和对石油地质条件、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勘探潜力的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的绝大部分待探明储量将在勘探程度较低的新区、新领域被陆续发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立足国内、拓展海外,树立高效勘探理念,国内外油气勘探取得13项重大突破和战略新发现,形成10个超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在总结“十三五”以来国内外重要勘探进展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对中国石油矿权区油气资源状况、剩余油气资源发展潜力和上游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未来中国石油上游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坚持稳健发展方针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实施资源战略,国内油气并重、常非并举,立足七大盆地,加大勘探开发力度,2019—2025年年均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1×108t油当量以上,至2025年实现油气产量2.2×108t油当量;海外立足常规、油气并举,优化发展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合作区,扩大“一带一路”合作规模。提出打好国内勘探开发进攻战、做好海外优质高效发展大文章、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强高素质勘探开发人才队伍建设5条保障措施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北美地区海相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及致密油、页岩油的勘探突破,带动了全球在烃源岩层内寻找油气的热潮。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显示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基于岩心描述、薄片观察、地球化学(TOC、RO、Rock-Eval等测定)、XRD、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数据及资料,研究表明:①芦草沟组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主要处于低熟—成熟阶段,为一套优质烃源岩;②页岩油储集空间类型为微裂缝和基质孔隙两大类,前者以纹层理(缝)为主,后者以粒间溶孔为主,大小一般为100~1 000nm。其中纳米级孔喉占孔喉总体约98%,是页岩油储集空间的主体。依据芦草沟组页岩油含量(S1)与TOC、RO关系及页岩油(即滞留烃量)富集因素分析,综合研究认为芦草沟组中RO值为0.7%~1.0%、TOC≥2.0%的烃源岩段是寻找页岩油的最有利层段,页岩油整体上具有“有机质大量吸附,纳米级孔喉大量聚集,微裂缝(纹层缝)有效汇聚” 滞留聚集特征。基于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核磁共振等实验结果,采用小面元体积法,初步估算凹陷内芦草沟组页岩油地质资源总量约为25.5×108t,(理论)可采资源量约为4.16×108t,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0.40×108t,其富集中心位于吉30井、吉174井、吉251井、吉32井等附近。这些认识对该地区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中石油”探区勘探形势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已有40余年的历史,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目标日趋隐蔽,勘探难度不断加大。面对挑战,各探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反复认识、强化预探、加强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近几年来勘探工作获得重大突破,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滩海勘探、陆上岩性地层油气藏、老区精细勘探、低潜山与火山岩等领域发现了近8×108t级的资源规模。经综合研究与分析,认为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仍然很大。富油气凹陷,作为油气勘探的主战场,存在岩性油气藏、滩海、潜山与火山岩,以及老区精细勘探等四大领域,这为“中石油”探区在今后相当时期年均增长探明储量1×108t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对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下看法:①中国原油高峰年产量保持在约1.8×108t,维持的时间长一些对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更有利;②大油气田的发现与"难采储量"的发现是长期并存的,因此,在寻找大油气田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对低品位储量的勘探;③我国原油开采应长期走有经济效益的"多井低产"道路;④对我国今后油气资源远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那些知之甚少的新区,如南海南沙海域、青藏高原、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  相似文献   

14.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陆上油气勘探的日趋成熟,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已逐步成为全球油气利用的热点。通过对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美国IHS公司等石油机构的数据库资料分析,认为目前世界海洋油气探明可采储量为13 215亿桶(约1 802.53×108t)油当量,占全球含油气盆地总储量的35.8%;主要分布在全球近海的12个区域。海洋待发现的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通过对全球海洋重点盆地待发现油气规模与勘探状况分析,认为具有一类勘探潜力级别和二类勘探潜力级别的盆地或区带共16个;处于中等勘探程度的10个盆地待发现油气资源占全球海域油气资源总量的42%,展现出很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RenXiaoru 《中国油气》2002,9(4):50-52
In the past five years, PeroChina has signed seven contracts for overseas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ose projects are scattering in seven countries in three main regions - Central Asia and Russia,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as well as South America. Currently, PeroChina has obtained the equity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460 million tons worldwide with the annual crude oil production reaching 13.5 million tons. In addition, PetroChina is making ambitious efforts to seek new opportunities in Asia-Pacific region and North America for increase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资源战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全球油气资源潜力和发展趋势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资源类型及其在五大油气合作区的分布特征,并解剖了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全球资源战略。指出全球常规油气资源增长有限,但非常规资源极其丰富且开采程度极低,世界石油供求总体平衡但地区间差异很大;中国石油公司油气资产遍布全球但分布极不均衡,主要为陆上常规油气资产,且油远多于气,并以高风险国家为主;而国际大石油公司实行的则是海陆兼顾、油气并重、常规和非常规并举的资源战略,积极抢占海洋常规油气资源,快速加大陆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投资力度。有鉴于此,在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油气合作条款日趋苛刻的条件下,中国石油公司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合作,并购具有资源特点的独立石油公司,大力获取非常规油气资源,逐步进入海洋勘探开发领域,积极发展上、下游一体化,努力构建以"中国-中亚-俄罗斯油气资源自供给体系"为核心的中国石油海外油气资源战略。  相似文献   

17.
国外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区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目前,全球约有60多个国家在深水区开展油气勘探,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300×108t。巴西近海、美国墨西哥湾、西非近海、亚太地区大陆边缘等4大被动陆缘富油气深水区正逐渐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新热点,也是近几年大型油气田发现的重要领域。2000—2007年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区(300 m)共发现33个大型油气田,占全球同期发现的大型油气田的42%。在分析近年墨西哥湾深水区、巴西大坎普斯盆地、西非近海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的油气重大发现和探讨其含油气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地质特征,并讨论分析了国外被动陆缘深水勘探领域的大型油气田发现对我国南海油气勘探的启示意义及下一步勘探对策。未来几年,我国应将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勘探投入,开展重、磁、电、震联合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建立适应南海地区特点的深水大型油气盆地勘查及综合评价技术系统,为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全面展开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加强深水区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形势分析及对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了解及借鉴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经验,从而对我国正在开展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有所启示,对当前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广泛调研,并进行了较深入分析。全球深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当前热门的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油气产量及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全球深水油气产量从1996年的不足2×108bbl油当量增长到2005年的14×108bbl油当量,全球深水油气产量占海洋油气总产量的比重分别由2004年的10%和7%,将增长至2015年的25%和12%。与此同时,随着深水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如油藏规模越来越小、油藏流体越来越复杂、作业海域环境越来越恶劣以及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分辨率3D地震技术、4C/4D地震技术、大位移水平井及分支井技术、智能完井技术、各种深水作业平台以及越来越智能化的海底生产系统等,正日益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中。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表明,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虽然面临各种难题与挑战,但因其丰厚的投资回报以及相关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其在世界各深水海域得以迅猛推进,尤其在大西洋两侧的西非沿岸、巴西近海和墨西哥湾深水区,并不断取得重大发现,成为全球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一极。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盆地具有与大西洋两侧盆地群类似的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亦应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最新的荔湾3-1-1井取得的重大发现亦证实了此点。南海南部周边国家在南部深水区已取得的众多油气发现亦表明我国南海南部深水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因此,应加快勘探开发的步伐,充分利用深水区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在对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烃源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拟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海相地层烃源岩的排烃史进行了模拟,计算了海相地层油气资源量,从而进行了海相油气资源潜力的分析;同时通过对海相上构造层和下构造层两套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的研究,预测了盆地内海相油气资源的有利运聚区,进而指出南黄海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为下一步南黄海盆地的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海相下构造层和海相上构造层栖霞组、龙潭组—大隆组烃源岩推测为好的烃源岩,海相上构造层青龙组烃源岩推测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盆地海相地层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油气资源总量为35.37×108t,且在纵向上,油气资源主要来自海相下构造层烃源岩系,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南部坳陷;盆地海相地层存在两类油气资源勘探有利区,其中,最有利区位于中部隆起区南部、南部坳陷区和勿南沙隆起区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