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皱纹盘鲍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鲍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养殖品种,但随着养殖规模与密度的不断扩大,因种质退化等原因导致暴发性病害频发。因此,皱纹盘鲍的遗传改良研究对于皱纹盘鲍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生物学特征、微卫星标记、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皱纹盘鲍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杂交西氏鲍是日本优良养殖品种西氏鲍(厦门大学鲍遗传育种团队引进)和本土皱纹盘鲍杂交而来的品种,杂交受精率达到70%以上,养殖成活率比皱纹盘鲍提高20%,生长速度较快,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皱纹盘鲍(H.diseus haunai)在我国的自然分布海域为江苏以北的黄渤海水海域?20世纪80年代后期,福建先后从北方引进皱纹盘鲍,与日本盘鲍进行杂交繁育,进行南方驯化养殖试验。试养的成功推动了皱纹盘鲍在南方浅海增养殖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以来,皱纹盘鲍及其杂交品种养殖达到规模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关于玛瑙鲍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变异个体--贝壳为红色的玛瑙鲍(Agate Abalone)作亲体,进行人工繁殖的培育。发现在性产物排放诱导率、孵化率、幼虫附着率和稚鲍生长等方面,玛瑙鲍与皱纹盘鲍大致相同。但稚鲍对不良环境(如赤潮)的抗性,玛瑙鲍明显强于皱纹盘鲍,32d存活率,前者为63.1%,后者为34.3%。LDH电泳图谱显示,玛瑙鲍内脏组织中LDH活性较高,而被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盘鲍、皱纹盘鲍、两者的杂交子一代(F1)及本地多年养殖的杂交鲍的DNA进行RAPD分析,探讨鲍种质演变遗传学现象。结果表明杂种子一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并不对等,更偏向皱纹盘鲍:本地鲍的多态位比例最低,表明本地杂交鲍在遗传上发生了种质变化。  相似文献   

6.
绿盘鲍由于其在生长速率和成活率方面均优于皱纹盘鲍,大有取代皱纹盘鲍成为主要养殖对象的趋势。然而之前养殖户对绿盘鲍的接触较少,容易被蒙骗。同时育苗场也是各种乱象。  相似文献   

7.
台湾鲍(俗称九孔)养殖全盛时期年产值数十亿,但2002年起,陆续发生幼苗大量落脱及养殖九孔大规模死亡情形,台湾鲍产业自此一蹶不振。近年台湾自日本引进皱纹盘鲍及黑鲍试养成功,而九孔也在避免近亲育种后,养殖逐渐平顺,产业有复苏景象。  相似文献   

8.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自陆地养殖成功以来,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人工养殖改变了它的生存环境,人工繁殖幼苗又加快了种质退化速度,再加上食性的巨大变化,导致鲍的生长和发育受阻,自身抗性降低。海水污染的不断加剧,使它们感染疾病的机会越来越多。脓疱病(Pustule disease)就是其中一种危害较严重的疾病,自1993年发病以来,给山东和辽宁的养殖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产生原因 脓疱病病原菌是从鲍腹足上的伤口进入体内,通过血淋巴进入…  相似文献   

9.
溯源长岛鲍鱼增养殖历史,分析产业现状,从种质、栖息地生境、产业化和品牌化建设四个方面查摆制约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政产学研金协同推动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种质保护和持续发展,建立长岛皱纹盘鲍标准体系,推进长岛皱纹盘鲍种业发展,推动皱纹盘鲍资源快速恢复,推进皱纹盘鲍生态养殖产业发展,加快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加强资金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盘鲍引进养殖与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6年从日本长崎引进盘鲍,在平潭与连江黄岐半岛进行了生活,生长与育苗养殖试验,表明该种鲍适于福建沿海的水温特点,比本地的杂色鲍生长快;比北方引进的皱纹盘鲍与台湾的九孔具有更强的适温能力,当前已用自育的第二代做亲鲍,培育出大量苗种,并与皱纹盘鲍杂交所育的大量苗种为本省提供一优良的鲍的养殖新种。  相似文献   

11.
正近十多年来,随着北鲍南移规模化养殖试验的成功,皱纹盘鲍养殖已是我省海水养殖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伴随着皱纹盘鲍养殖面积与产量的急剧增加,其种质不断退化,不耐高温的性状也不断显现,导致近几年来病害不断增多,经常在高温季节大面积爆发病害、死鲍等现象,已严重威胁了我省鲍鱼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西氏鲍是日本、韩国鲍鱼产业的主要经济种类,属于温水性品种,较皱纹盘鲍耐高温、  相似文献   

12.
皱纹盘鲍筏式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皱纹盘鲍(H.discus haunai)在我国的自然分布海域为江苏以北的黄渤海水域,20世纪70年代后期,福建省曾由北方海区试验引种,并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使皱纹盘鲍养殖向南方海区延伸,福州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后从北方引进皱纹盘鲍,并与日本盘鲍进行杂交繁育,进行南方驯化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尤其是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南方鲍鱼工厂化养殖主要是从台湾省引进九孔鲍和中国南方杂色鲍两个品种组成。但由于种质退化和病害的蔓延,中国南方鲍鱼养殖损失惨重。皱纹盘鲍与日本鲍进行杂交繁育成功.推动着广东、福建皱纹盘鲍浅海增养殖的不断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有限的浅海水域已成为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南北接力养殖对皱纹盘鲍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的南北接力养殖是我国的一种常见养殖模式,旨在提高南方鲍鱼在夏季的存活率。鲍鱼通常在4月份从中国南方运至北方,11月返回南方。本实验探讨了这种模式对皱纹盘鲍营养成分的影响。测定方法主要依据GB 5009系列。研究样品于2017年12月采样,为相同饵料喂养(龙须菜)的商品鲍。两组鲍分别为全年于南方养殖(连江)的皱纹盘鲍和南北接力养殖的皱纹盘鲍。结果发现,两组鲍足肌中灰分、胶原蛋白、粗脂肪和糖原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南北接力组(水分:76.50%WW,蛋白质48.40%DW)相比于全年于南方养殖组(水分:73.70%WW,蛋白质:56.80%DW)有较高的水分含量和更低的蛋白质含量。矿物质含量方面,全年于南方养殖的皱纹盘鲍(0.07 mg/100g)足肌中硒的含量高于南北接力养殖组(0.05 mg/100 g)。呈味氨基酸方面,南北接力养殖方式下的皱纹盘鲍,其足肌谷氨酸、牛磺酸、精氨酸、赖氨酸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全年南方养殖组。脂肪酸方面,两组鲍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但南北接力养殖组的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研究表明,南北接力养殖模式对皱纹盘鲍的营养成分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但总体上看差别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与绿鲍(Haliotis fulgens)种间杂交的受精、孵化和苗种发育规律,对皱纹盘鲍和绿鲍进行种间杂交,检测了不同组合受精率和孵化率,并以同期培育的皱纹盘鲍与绿鲍种间杂交F1(DF)、自繁F1(DD、FF)及回交F1(DD×DF、DD×FD)为研究对象。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本文对皱纹盘鲍与绿鲍杂交、回交后代的生长、存活差异及相应的优势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皱纹盘鲍与绿鲍的杂交效果、准确评价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方法扩增了皱纹盘鲍(4个群体)和九孔鲍(1个群体)共5个群体(53个样本)16S rRNA基因片段(16S),测序获得了1000 bp核苷酸序列,其中669 bp核苷酸序列用于遗传差异分析,旨在评估我国皱纹盘鲍不同群体间及其与九孔鲍间的遗传差异。从52个序列中共检测到17种单倍型,其中皱纹盘鲍4个群体有13种单倍型,九孔鲍1个群体(9个样本)有4种单倍型。单倍型核苷酸序列比对显示,变异位点占比对位点的20.5%,基于单倍型的皱纹盘鲍4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11,平均为0.005;九孔鲍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两种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18;两种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 F‐统计量 FST平均为0.982,皱纹盘鲍4群体间的 FST值为0.0051~0.0065。本研究显示2种鲍群体内16S变异很小。系统发育分析鲍属11种鲍的聚类关系,显示皱纹盘鲍与盘鲍、日本鲍交叉聚为一支,九孔鲍与杂色鲍也交叉聚为一支,4个种类未聚成单系支。  相似文献   

17.
皱纹盘鲍是重要的海产珍贵贝类 ,也是北方沿海鲍类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 ,因其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作为中药材等特点倍受人们重视。鲍在世界范围内的养殖面积也在不断增大 ,这就迫切需要对鲍进行人工育苗 ,以满足鲍类大批养殖的需求。因此 ,掌握鲍的受精作用及精卵结合机制将为其进行人工繁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提高育种效率。介绍了皱纹盘鲍的精子结构、卵子结构、受精过程、精卵结合机制 ,以求为皱纹盘鲍的人工育苗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皱纹盘鲍大连群体与盘鲍日本群体进行杂交育苗试验和鲍苗种生产。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和盘鲍正、反交组合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低于两亲本自交组,而其苗种成活率高于两亲本自交组(提高达20%以上);皱纹盘鲍和盘鲍的正、反交组合鲍苗的生长情况是,其平均壳长明显高于两亲本自交组鲍苗的平均壳长,最长达2.01 cm ;皱纹盘鲍与盘鲍作为亲本进行鲍苗种生产,经160 d培育,共培育出鲍苗种2020.75万只(平均壳长2.01 cm ),鲍出苗量平均4345.7只/m2。通过鲍种内杂交的育种方法,可以达到改良和优化鲍种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体鲍倍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丁君  张国范  宋坚  巩宁 《水产科学》2000,19(6):14-16
分别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足肌和血液制样,经DAPI染色后,用PartecPAS-Ⅲ型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倍性,试验证明三倍体鲍的DNA相对含量是二保体的1.5倍,切足法和抽取血液法两种制样方法均得到满意结果,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鲍倍性适应鲍多倍体产业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连江是南方地区最早开展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苗的地方。1989年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将日本盘鲍与大连的皱纹盘鲍进行人工育苗并获得成功,杂交鲍现比较明显的杂交优势,尤其是对高温的适应性优于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成功后,杂交鲍养殖成效突显,以福建为代表的南方地区鲍鱼养殖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