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综述了氨氮废水的来源及危害,主要介绍生物技术在处理氨氮废水中的研究进展,包括硝化-反硝化法、厌氧氨氧化法、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法、短程硝化反硝化法、同步硝化反硝化法,对各种生物处理技术的适用性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展望了未来生物技术在处理氨氮废水发展道路上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高浓度氨氮废水造成的污染,对去除污水中氨氮的吹脱法技术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并介绍和采用吹脱法加生物硝化与反硝化法处理污水中的氨氮,达到废水达标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结合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特点,综述了现有主要的氨氮处理技术,包括折点氯化法、吹脱法、化学沉淀法、沸石脱氨法、膜吸收法等物化法,以及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和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同时硝化反硝化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介绍了它们的处理原理、特点以及研究现状等...  相似文献   

4.
高浓度氨氮废水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结合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特点,评述了主要的氨氮处理技术,包括折点氯化法、吹脱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及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同时还评述了硝化反硝化、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以及亚硝酸型硝化一厌氧氨氧化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介绍了它们的处理原理、研究现状、适宜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指出了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高氨氮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技术:物化法、生化联合法和新型生物脱氮法。目前实际应用中多采用生化联合法技术,在生物处理前,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物化处理。短程硝化反硝化等一些新型生物脱氮法技术前景看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陈新 《燃料与化工》2007,38(6):50-52
活性污泥法能较好处理污水中的酚,但对氨氮的处理率较低,一般为20%~30%。AAO法充分利用了硝化反硝化的原理,使氨氮得到较为彻底的降解。目前,AAO法处理焦化污水已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室温条件下粉末活性炭(PAC)和天然膨润土静态吸附氨氮的能力;通过对氨氮、TN和污泥硝化活性指标的分析,对比分别考察了PAC和膨润土强化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强化系统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PAC和膨润土对氨氮均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后者的吸附效果明显好于前者;与传统SBR工艺相比,SBR反应器中投加PAC和膨润土后,氨氮去除率分别提高12%和8%,脱氮率分别提高30%和24%;PAC和膨润土可以促进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增殖,增强硝化和反硝化功能,从而提高系统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体中氨氮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化工》2021,49(8)
含氨氮废水作为一种难处理污水,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一直是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其组成的复杂性,使传统处理技术难以满足高氨氮废水的处理需要。本文讨论并总结了硝化反硝化法、化学沉淀法、电渗析法和液膜法等新型氨氮处理技术特点。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中氨分子在较高温度与较高pH值条件下易于从水中挥发的特点,分析对比了氨氮处理联合装置优势,展望了氨氮废水处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氨氮废水是造成河流及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广泛开展研究了高效的处理氨氮废水,以降低河流及湖泊中的氨氮物质的技术。本文综述了氨氮废水主要生物处理新工艺,其中包括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简单概括了各方法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及其工艺,以及比较它们在工业中的应用和特点,并探讨了氨氮废水降解机制,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反应器进行了短程硝化的氨氮降解工艺研究,探讨了在不同进水氨氮浓度、污泥负荷等因素对氨氮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含氨氮1 000mg/L左右的废水,通过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在(25±1)℃,pH值7.5~8.5,溶解氧(DO)0.5mg/L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实现短程硝化生物脱氮工艺,亚硝化率可达到98%以上。在生化反应临近结束时,溶解氧浓度跃周期内溶解氧的突跃2.0mg/L,可以作为判断反应结束与否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采用SERES2000型氨氮在线分析仪监测污水中氨氮含量的方法,阐述了该在线分析仪的适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实时在线监测水中氨氮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施银焕  蒋白懿  李岩岩  李亚峰 《辽宁化工》2011,40(12):1250-1251,1290
结合氨氮污水处理技术运行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实用性不强的现状,本文将MPA法,吹脱法,离子交换法以及人工湿地等氨氮污水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等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人工湿地法在村镇氨氮污水处理中存在较大优势,并为村镇氨氮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水污染应急的角度,进行了氨氮的应急处理研究.氨氮去除采用常规工艺与预氯化为主要预氧化工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的混凝,沉淀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作用有限,其主要作用仅为去除水中的致浊物质及部分有机物.在投加次氯酸钠作为预氧化药剂之后,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去除氨氮的效果,当原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在1.0mg·L~(-1)左右时,次氯酸钠投加量为8.4mg·L~(-1),能够高效地去除氨氮,沉后水氨氮质量浓度为0.292mg·L~(-1)(达到国家一级水源水质标准),去除率为68.78%,UV_(254)也有32.26%的去除率;如同时需要更高的UV_(254)的去除率,则可选用次氯酸钠9.6mg·L~(-1)的投加量,此时氨氮的去除率为87.20%,水源水的氨氮质量浓度在0.123 mg·L~(-1)的水平,同时UV_(254)的去除率可以达到45.16%,从而控制THMs和THMFP这些毒副产物形成量在相当低的水平,是最理想的选择.此法在短时间内作为去除氨氮这种毒性很强的物质的应急使用是可行的,但不能长期使用,因为对微污染水源而言,如投氯量把握不当,则也会产生较多的毒副产物,对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构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氨气敏电极法测定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雨艳  钱蜀  张丹  唐晓英  秦青 《辽宁化工》2010,39(7):783-785
研究了氨气敏电极9512HPBNWP测定废水中的氨氮,该方法快速,操作简单,无须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省去了絮凝沉淀或过滤等操作,适合实验室大批量废水中氨氮含量的测定,尤其对于高浓度废水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钽铌冶炼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处理钽铌厂氨氮废水,并探讨了试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钽铌冶炼高浓度氨氮废水通过3次化学沉淀法连续处理,氨氮质量浓度由12 800 mg/L降到220.5 mg/L,再用离子(沸石)交换处理,控制反应时间为1.0 h,pH为9.0,温度为20℃,最终出水氨氮质量浓度降为10.7 mg/L.  相似文献   

16.
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作者分析了含氨氮污水回用于循环水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认为氨氮是导致腐蚀率增加的主要因素.通过静态和动态模拟试验,筛选出两种新型复合缓蚀阻垢剂YSW105和YSW106.试验结果表明,投加YSW105和YSW106后试管的腐蚀率和黏附速率均达到和优于中石化"好级"标准,能够满足含氨氮污水回用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ADC发泡剂生产过程中的缩合废水治理问题是目前制约ADC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国内外同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对汽提-吹脱氨氮去除法处理缩合废水工艺的完善,达到回收物料、降低成本、提高氨氮处理率的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某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铬(3价铬)高氨氮含量废水的预处理问题,通过开展混凝除铬及汽提法联合折点氯化法处理小试,确定了采用混凝除铬及汽提法除氨氮的联合工艺,并建成了工业化处理装置。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氨氮和铬质量浓度分别约为10 g/L和200 mg/L的废水经处理后,氨氮和铬质量浓度分别低于35 mg/L和1.5 mg/L,达到了该企业周边污水处理厂的纳管标准;并实现了质量分数20%的氨水的回收利用。该装置工艺简单、投资及运行成本较低、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王永龙  王洪岩 《辽宁化工》2012,41(2):139-141
MAP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以Na2HPO4·12H2O和MgSO4·7H2O为试验药剂对垃圾渗滤液中高氨氮进行处理,以氨氮作为考察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最佳的工艺条件.试验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pH=8.5、M矿∶NH4+∶PO43-的最佳物质摩尔投配比为1.3∶1∶1.2、反应时间20 min、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去除率达到94%,为后续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应用美国哈希COD快速测定仪(进口)与欧陆科仪COD快速测定仪(国产)测定实际水样的氨氮含量。通过与国标(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精密度、准确度及加标回收等实验结果,得出:两种COD快速测定仪测定实际水样的氨氮含量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虽然灵敏度比国家标准方法低,但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符合国家检测要求,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分析速度快,试剂耗量低,二次污染少,值得在废水监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