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蔬菜类凉拌菜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州市的超市、集贸摊点采集300份凉拌菜,依据GB 4789-2016进行微生物检验,用VETIK 对检出的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结果:300份样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为41.7%,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6.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0%,未检出沙门氏菌。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唑啉的抗性最高(40.0%)、其次为氨苄西林(30.0%),对其它受试抗生素不具有耐药性,且无多重耐药菌株。20株大肠埃希氏菌中检出3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结论:广州地区蔬菜类凉拌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微生物污染,食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具有一定的耐药现象,应加大卫生监督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患儿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状况、不同毒力基因型的分布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特征。方法 从江苏省各设区市的三甲医院共收集3566例食源性疾病患儿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毒力分型,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患儿中, 共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04株, 总检出率为2.9%(104/3566)。在5种毒力基因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中,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是主要的毒力基因型, 分别占61.5%(64/104)、26.9%(28/104)。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 达71.2%, 其次为四环素和萘啶酸, 分别为59.6%和54.8%。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多重耐药率为75.0%。结论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是导致江苏省儿童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约95%以上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敏感, 100%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高, 应加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监测及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收集的2018—2020年来自上海市3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共收集到13 672例有自诉可疑食物史腹泻病例及其标本,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检出率为5.71%(781/13 672),其毒力基因型以ETEC和EAEC为主。7岁以下年龄组和职业为农民的就诊病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阳性检出率最高,7~9月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检出最高的月份,有发热症状、无呕吐症状、腹泻次数在3~9次/d的就诊病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病例。自诉可疑食物类别为水果及其制品的就诊病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 本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毒力基因型以ETEC和EAEC为主,感染高峰出现在夏季。通过对特定临床症状的询问,对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应加强对餐饮服务业和街头食品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良好食品安全习惯的宣传与培训,降低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9年福建省哨点医院腹泻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DEC)感染状况、毒力基因携带、分子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集腹泻患者210份粪便标本按照GB 478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方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后进行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确认,并对分离出的DEC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阳性菌株32株,检出率为15.2%(32/210),其中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占37.5%(12/32),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占37.5%(12/32),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占25.0%(8/3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2株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程度最高,耐药率为78.1%(25/32),其次是四环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分别为62.5%(20/32)和59.4%(19/32)。多重耐药(MDR)率为50.0%(16/32)。PFGE结果表明,32株菌共分为28种PFGE带型,其中12株EPEC共分为10种带型,12株EAEC共分为10种带型,8株ETEC共分为8种带型,其中EPEC聚类分析结果有两组菌株具有100.0%相似带型,EAEC有一组菌株具有100.0%相似带型,ETEC聚类分析没有完全一致的带型。结论 2019年福建省哨点医院腹泻患者DEC感染主要以EPEC、EAEC为主,菌株分型带型存在多样性,菌株耐药状况严重,且存在较高的多重耐药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腹泻患者来源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分布、耐药情况以及种群多样性。方法 定期收集来自武汉市5家医疗机构的致泻大肠埃希菌菌株并通过生化反应和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确认。对经确认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多重PCR检测毒力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收集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通过聚类比对和构建最小生成树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收集到59株致泻大肠埃希菌,共检出3种基因型别。其中检出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29株,占比最高为49.15%;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各检出15株,占比均为25.42%。59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除多黏菌素E外的11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苄西林(67.80%)、萘啶酸(61.02%)、四环素(45.76%)、复方新诺明(37.29%)、头孢噻肟(30.51%)、氯霉素(13.56%)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EAEC和EPEC均存在14种不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均可被分为11种不同的ST型别。ETEC存在28种不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可被分为10种不同的ST型别,且超过50%的ETEC属于同一种优势克隆复合体CC-10。结论 武汉市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污染长期存在且耐药情况严重,其中EAEC和EPEC型别多样,ETEC的优势克隆复合体CC-10被广泛检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密云地区腹泻患者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数据库。方法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鉴定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并确定毒力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耐药性,采用普通PCR方法对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2112份粪便样本中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14株,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占57.9%,毒力基因以astA+pic、eae为主,萘啶酸(nalidixic acid, NAL)、氨苄西林(ampicillin, AMP)、四环素(tetracycline, TET)、磺胺异恶唑(sulfamethoxazole, SUL)耐药率均超过30%, 41株菌株多重耐药,主要流行的耐药因子为GyrA、GyrB、blaTEM、ParC、aadA1、tetA、tetB、SUL2、floR、aac(3′)-IIa。结论密云地区腹泻患者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较为普遍,应开展长期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州市腹泻人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状况、主要毒力基因以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8—2020年各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分离,采用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DEC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DEC阳性病例293例,分离菌株294株。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占55.4%(163/294),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占29.6%(87/294),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占11.2%(33/294),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占3.4%(10/29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占0.3%(1/294)。随机选取117株DEC对氨苄西林、萘啶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进行耐药性检测,耐药率分别为70.9%、60.7%、53.8%、51.3%。多重耐药率达到55.6%。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的敏感率为99.1%、92.3%、92.3%和91.5%。DEC引起的腹泻发病高峰在7—8月,20~39岁为主要感染人群。结论 湖州市腹泻人群感染DEC基因型别以EAEC和ETEC为主,存在多重抗生素耐药,病例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感染人群以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高效、快速、特异性强的检验方法。方法 根据6类致泻大肠埃希菌11种毒力基因引物, 采用煮沸法制备细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构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单菌多重PCR检测体系; 采用试剂盒法制备细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构建6类菌十重PCR检测体系, 对2种检测体系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验证。结果 构建了6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多重PCR检测体系, 包括单菌多重PCR、6类菌十重PCR检测体系。仅6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菌株有特异性条带产生; 不同类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均检出其特异性阳性条带, 该多重PCR检测方法重复性好, 稳定性强。结论 该方法可高效快速地确定待测样是否为大肠埃希氏菌及其致病型, 为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控、预警及爆发引起食物中毒后溯源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18—2020年天津市津南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进行监测及耐药分析,了解天津市津南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2020年津南区哨点医院607例食源性疾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志贺菌4种致病菌检测,并对阳性菌株做药敏分析。结果 607例粪便标本中共检出阳性菌株124株,阳性检出率20.43%(124/607)。其中沙门菌74株,副溶血性弧菌31株,致泻大肠埃希菌19株,未检出志贺菌。患者中,男∶女为4∶3(347/260);沙门菌中肠炎沙门菌检出率最高,达62.16%(46/74),致泻大肠埃希菌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检出率最高;药物敏感试验中,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AMP)耐药显著,高达72.04%(67/93),且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情况,副溶血性弧菌对头孢唑啉(CFZ)的耐药最严重[77.42%(24/31)]。结论 天津市津南区2018—2020年引起腹泻的食源性疾病致病菌以肠炎沙门菌、EPEC为主。分离菌株普遍对AMP耐药,且存在多重耐药情况,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加工业的监管,同时加强致病菌耐药的监测力度,为津南区食品安全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高效、快速、特异性强的检验方法。方法根据6类致泻大肠埃希菌11种毒力基因引物,采用煮沸法制备细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构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单菌多重PCR检测体系;采用试剂盒法制备细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构建6类菌十重PCR检测体系,对2种检测体系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验证。结果构建了6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多重PCR检测体系,包括单菌多重PCR、6类菌十重PCR检测体系。仅6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菌株有特异性条带产生;不同类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均检出其特异性阳性条带,该多重PCR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结论该方法可高效快速地确定待测样是否为大肠埃希氏菌及其致病型,为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控、预警及爆发引起食物中毒后溯源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密云地区食源性疾患肠聚集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情况、基因型分布和耐药趋势。方法 以密云区区医院、中医院为哨点医院,采集符合病例定义的腹泻病人粪便868份。从粪便中检出68株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基因分型、耐药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株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基因型aggR占51.47 % , asta+pic基因占36.76 %,aggR+asta+pic基因 11.76 %,在11种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中耐药率为100%,2019年比2018年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氨苄西林耐药率升高21.98%(P<0.05),萘啶酸耐药率升高24.31%(P<0.05),四环素耐药率升高24.31%(P<0.05)其他8种抗生素耐药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鉴于EAEC的耐药现状相关部门应加大抗生素使用监管力度,临床应合理利用抗生素,大力开展食源性疾患的主动监测, 了解本地区致病因子的流行状态及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0-10岁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出的沙门菌的血清型、PFGE分子分型研究及耐药特点。方法 对分离自腹泻患儿病例的47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27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采用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指纹图谱分型研究。结果 47株沙门分为9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两种,分别为肠炎沙门菌23株占48.94%,鼠伤寒沙门菌14株占29.79%。47株沙门菌对磺胺异恶唑耐药率(57.45%)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48.94%)和链霉素(48.94%)。23株肠炎沙门菌可分成8个PFGE指纹图谱,15株鼠伤寒沙门菌可分成14个PFGE指纹图谱。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0-10岁儿童食源性沙门菌血清主要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各血清型的耐药性有所不同,PFGE指纹图谱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分离株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14~2018年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ETEC分离株进行8大类14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参照PulseNet中非O157大肠埃希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型方法, 对不同区县不同采样时间分离的菌株采用随机抽样原则, 对178株菌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Xba I酶切后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578株2014~2018年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ETEC菌株总耐药率为94.29%, 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61.58%、60.38%、36.19%。578株菌分为152个耐药谱, 耐3种及3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数达340株(59.00%), 有1株菌对12种抗生素耐药。常见耐药谱为耐喹诺酮类的萘啶酸, 占20.18%, 其次为耐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 占12.29%, 再次为耐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喹诺酮类的萘啶酸-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 占6.79%, 且耐药谱种类逐年缓慢上升。其中178株菌共产生153种PFGE带型, 带型分布较为分散, 无优势带型, 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31.60%~100.0%。结论 2014~2018年北京市腹泻病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严重, 耐药谱复杂广泛, 多重耐药菌株占比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PFGE带型呈多态性分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重庆市市售冷藏冷冻动物源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情况。方法 采集市售冷藏冷冻动物源食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产气荚膜梭菌、创伤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弯曲菌、溶藻弧菌、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结果 2018—2020年共采集检测720件样本,10类食源性致病菌项目均有检出,总体检出率为27.78%(200/720)。年检出率18.75%~32.50%。不同食源性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最多,占总阳性样本的26.55%(60/226);不同种类的食品进行比较,螺类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 为43.00%(86/200)。结论 重庆市市售冷藏冷冻动物源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微生物污染,应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食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奶牛场采奶过程中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状况、菌株所携带毒力基因及其对抗生素和消毒剂抗性.选择成都市某奶牛场随机采集655份样品,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分离株携带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以及抗消毒剂基因,筛选出毒力强菌株,分别检测菌株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 表明,一共分离得到249株大肠埃希氏菌,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