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于入院后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均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再根据DSA结果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27例)、轻度狭窄组(34例)、中度狭窄组(31例)和重度狭窄组(36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各狭窄组患者血浆TNF-α、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0.01),重度狭窄组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患者(P<0.05),中度狭窄组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血清TNF-α、IL-6是血管炎症的标志物,其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诊断及病情判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血清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130例,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血管病变,根据DSA结果将颈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轻度狭窄组(n=21)、中度狭窄组(n=83)、重度狭窄组(包括闭塞,n=26),同期选取造影结果正常患者(n=59)为对照组。分析NLR及D-二聚体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NLR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平均NLR和血清D-二聚体与中、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可评估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颈动脉颅外段(ICA)狭窄或闭塞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CDFI或TCD筛选75例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TCD检测脑梗死患者颅内血液动力学变化,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量hs-CRP水平,根据MRI定位对脑梗死模式进行分类,分析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梗死模式的关系;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及脑梗死模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区域梗死(Ⅰ型)和分水岭梗死(Ⅴ型)发生率较高,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梗死模式有关(P0.01)。(2)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hs-CRP水平与脑梗死模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1)重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能影响脑梗死的模式,是急性脑梗死主要病因之一。(2)血清hs-CRP升高与脑梗死关系密切,是脑梗死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Hcy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02—2017-02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7例,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6例为对照组,采用NIHSS评分判定病情严重程度,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观察健康体检者、不同病情程度脑梗死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及其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中度患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P0.01),重度患者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呈显著正相关(r=0.745、0.783,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在评定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双侧颈动脉进行筛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再根据斑块的不同性质将上述脑梗死患者分为稳定性斑块及不稳定性斑块两组;分别测定86例病例组与2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Hcy及UA水平。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血清hs-CRP、Hcy及U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hs-CRP与UA水平均高于稳定性斑块组。结论血清hs-CRP、Hcy、UA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血清中hs-CRP和UA水平异常升高与不稳定斑块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尿酸酶比色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01例ACI患者(ACI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UA和hs-CRP水平。采用NIHSS评分评价ACI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缺损亚组(≤5分)、中度缺损亚组(5~15分)及重度缺损亚组(15分)。结果ACI组血UA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与轻度缺损亚组比较,中度缺损亚组及重度缺损亚组的UA及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重度缺损亚组U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缺损亚组(均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高,与ACI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与颈动脉狭窄(CAS)的相关性。方法 132例ACI合并CAS患者,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47例)、中度狭窄组(n=44例)和重度狭窄组(n=41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n=40例)、中型(n=45例)和重型(n=47例);根据脑梗死病灶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n=42例)、小面积梗死组(n=46例)和大面积梗死组(n=44例);根据斑块性质分为分为软斑组(n=43例)、硬斑组(n=43例)和其他类型组(n=46例)。比较各组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结果各狭窄组ACI患者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病情程度组ACI患者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病灶面积组ACI患者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灶面积增大,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斑块性质组ACI患者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斑块性质逐渐加重,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Hcy、hs-CRP表达水平随CAS程度、病情程度、病灶面积及斑块性质加重而升高,可作为判断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循环酶法检测40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同时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所有患者的颅内血管,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测颅外血管.根据检测结果将颈内动脉(ICA)分为:正常、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大脑中动脉(MCA)分为:正常、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5%)、极度狭窄(>95%).结果 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无颅内外血管狭窄组(P<0.01),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无颅内外血管狭窄组(P<0.05),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CA不同程度狭窄患者间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y水平与ICA、MCA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356 ,P<0.01;r=0.345 ,P<0.01);血清叶酸水平与ICA、MCA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272 ,P<0.05;r=-0.265,P<0.05).结论 高Hcy血症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高Hcy血症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肌红蛋白(Myoglobin,Mb)、尿酸(Uric Acid,U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测定血清Mb、UA水平,均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再根据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28例)、轻度狭窄组(37例)、中度狭窄组(35例)和重度狭窄组(38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狭窄组患者血清Mb、UA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 0. 01),且重度狭窄组Mb、UA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 0. 05),中度狭窄组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 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Mb及UA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二指标在各狭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Mb、UA可能是血管炎性标志物,其水平高低可反映颈动脉狭窄程度,值得基础及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血清YKL40、hs-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30例、颈动脉IMT增厚组30例、颈动脉斑块组70例,其中稳定斑块37例,不稳定斑块33例,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较颈动脉IMT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较颈动脉IMT增厚组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线性相关分析表明YKL-40水平和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YKL-40、hs-CRP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128,95%C1 1.21~1.87;OR=2.62,95% CI1.76 ~4.47).结论 YKL-40、hs-CRP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程度以及斑块的不稳定程度,病变越重,斑块越不稳定,YKL-40、hs-CRP水平越高,且YKL-40水平独立于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