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26例,采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后体质量、腹围、尿量、血清及腹水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为73%,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而血和腹水中电解质无明显变化。结论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滤浓缩腹水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取左下腹为穿刺点作为腹水引出端 ,取右侧腹作为腹水回输端 ,与透析机相连 ,超滤浓缩腹水回输腹腔。结果  6 0例患者共进行 10 6次治疗 ,总有效率 73% ,治疗后尿量增加 ,部分患者肾功能改善 ;治疗中有发热、血压下降、肝性脑病等不良反应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2 2 %。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 ,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谢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129-130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6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和针对性护理。结果:治疗后患者尿量明显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治疗总有效率为96.50%。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满意、方法简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4.
刘德维  王娜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158-159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应用WFLHY-500型伟力电脑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机,对28例患者实施39次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的治疗。结果: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后除电解质无明显变化,其它化验结果都比较理想,如患者血中白蛋白、总蛋白浓度较治疗前增高,尿素氮及肌酐明显下降,患者腹围减小,体重减轻,24小时尿量增加,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对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效果好,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路秀萍 《河南中医》2012,32(9):1149-1150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自体腹水浓缩后直接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变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顽固性腹水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自拟健脾滋阴利水方,同时采用WLPHY-500型伟力电脑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对患者进行自体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9.47%。治疗后腹围减少、体质量下降、尿量增多(P〈0.01),血浆中钾、钠、氯、钙无明显改变(P〉0.05),肝肾功能明显改善(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滋阴利水方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是治疗肝硬变顽固性腹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利水方联合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脾虚水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脾虚水停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利水方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腹水消退情况、平均24h尿量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综合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腹水消退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24h尿量和主要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水方联合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脾虚水停证,能促进腹水消退,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和针对性护理。结果治疗后患者腹胀、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腹围缩小,体重下降、尿量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0%。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健肝汤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肝汤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将 90例患者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 60例,对照组 30例,观察组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口服健肝汤,对照组单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两组均给予一般性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1 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3 33%,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P<0 01),血浆清蛋白、清球比例、尿素氮、腹围、24h尿量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 01。结论:健肝汤能防止腹水再起,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内回输联合丹参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内回输 丹参腹腔内注射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内回输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3天患者血清及腹水蛋白含量、肝肾功能、腹水B超检查等,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0%,对照组为59.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血浆白蛋白含量及腹水白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血肌酐下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内回输结合丹参液射液腹腔内注射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是一种安全、有效,且适用范围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采用FCN—01型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上海德园)对28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根据腹水常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鲎试验,确定腹水性质,决定腹腔回输,观察患者的体重、腹围、肝功能、血清肌酐、尿素氮、电解质、白蛋白的变化,随访3个月以上,对疗效进行判定。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体重、腹围明显减轻,尿量也增加,肾功能改善,血浆白蛋白水平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82.15%,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方法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外敷配合自体腹水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53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采用中药复方外敷脐部,配合自体腹水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同时与对照组40例同期同类患者给予对症支持及单纯放腹水治疗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中药复方外敷脐部配合自体腹水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腹围减小;尿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增加,其中白蛋白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肌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腹水电解质无明显变化,补体C3水平上升。结论:中药外敷配合自体腹水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膈下逐淤汤加减方配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患者25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膈下逐淤汤加减方,配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并行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体重、腹围、尿量、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肾功能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膈下逐淤汤加减方配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恶性腹水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与香菇多糖腹腔灌注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8月本院治疗的恶性腹水患者120例,根据数字奇偶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联合香菇多糖腹腔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抽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腹围、尿量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腹围均减小,且观察组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量多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白蛋白(ALB)、和;在肌酐(Cr)水平均降低,TB、血尿素氮(BUN)水平上升,且观察组ALB、Cr水平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腹水患者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后,再加用香菇多糖腹腔灌注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安全性,可作为治疗恶性腹水的首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 5 5例 (治疗组 ) ,与自体腹水浓缩静脉回输 4 0例 (对照组 )作比较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2 4h尿量、体质量、血液和腹水生化指标 (血尿素氮、血肌酐清除率、钾、钠、氯、C3 、白蛋白含量 )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钾、钠、氯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血液和腹水C3 及白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副作用少、安全有效、操作简单 ,可代替自体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人均白蛋白用量、人均回输次数、腹水消退时间、1个月腹水消退有效率、3个月末腹水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进一步提高了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减少了白蛋白的用量,减少了回输次数,缩短了腹水消退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且近期腹水复发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4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益肝化纤方配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应用腹水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术后加服益肝化纤方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4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总有效率87.0%。结论:自拟益肝化纤方配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患者应用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尿剂加输注白蛋白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58.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尿量、腹水和肾功能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方法比较,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林延超 《光明中医》2014,(10):2152-2154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合并顽固腹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治疗前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尿量、腹围、体重变化和血浆电解质、白蛋白水平,并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18,P<0.05)。治疗组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腹围、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治疗组升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前后血浆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对照组为2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2, 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联合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合并顽固腹水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腹水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三组。腹水回输组30例输液泵直接腹水回输,每24h换输血器,引流不畅时改变体位,回输至不能引流出腹水为止,拔出引流管,腹带加压数天,治疗后使用速尿保证尿量1000m L。黄芪注射液组30例黄芪注射液30m L,常规消毒,左下腹或右下腹部注入腹腔,每隔48h重复注射1次。联合组30例黄芪注射液、腹水回输治疗同腹水回输组与黄芪注射液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尿量、腹围、体重、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联合组优于腹水回输组(P0.01),黄芪注射液组与腹水回输组、联合组与黄芪注射液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腹围、体重及血浆白蛋白含量各组均有改善(P0.01),联合组、黄芪注射液组均优于腹水回输组(P0.01),联合组优于黄芪注射液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腹水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甲复肝颗粒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复肝颗粒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觉症状,腹围、体重、尿量等体征,以及血浆白蛋白(Alb)、肾功能[尿素氮(BUN)、肌苷(Cr)]、电解质[钠(Na^+)、钾(K^+)、氯(Cl^-)]等。结果:治疗后2组腹围减少量、消除腹水量、尿量增加量及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lb、BUN、Cr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二甲复肝颗粒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